日事日清工作法:最佳员工效率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日事日清工作法——最佳员工效率手册(1)

在海尔集团,有一个坚持了十多年的工作准则,即每一位员工每天都要根据“当天的工作当天完成,今天的工作一定要比昨天提高”的思想,不断地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与失误,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日后更好地工作。这就是“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清,日清日高”。

被誉为海尔的管理之剑的日清工作法有着巨大的威力,日事日清的工作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海尔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1999年4月5日下午两点,一个德国的经销商打来电话,要求海尔必须在两天内发货,否则订单自动失效。

两天内发货意味着当天下午所要的货物就必须装船,此刻正是星期五下午两点,如果按海关、商检等有关部门下午五点下班来计算的话,留给海尔的时间只有三个小时,而按照一般程序,做到这一切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他们采取齐头并进的方式,调货的调货、报关的报关、联系船期的联系船期,所有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抓紧每一分钟,使每一个环节都顺利通过。当天下午五点半,这位经销商接到了来自海尔货物发出的消息,他非常吃惊,继而转为感激,还破了十几年的例向海尔写了感谢信。

快速满足客户需求,完成如此高难度的任务仅仅三个小时,这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海尔正是凭借日清工作法所创造的工作效率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赢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美国、在欧洲、在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海尔全线出击,赢下了一个个重要的市场,并确立了其重要地位。

效率对企业的效益起决定作用,要想打造一流的企业,员工必须要有一流的工作效率,效率低下将最终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致命软肋!提高工作效率,就是企业要克服做事拖拉的恶习,做到:日事日清!日事日清才能造就一流的企业。

日事日清,拒绝拖延。本书首先揭示了拖延的深层危害,拖延造成了工作延迟、严重影响了工作质量,并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灾难性后果。所以你员工必须要做到日事日清。

员工要做到日事日清,必须消灭拖延,必须不找借口,必须改变心态克服惰性的滋生和膨胀。把工作完成在昨天也并非不可能之事,你只要找对方法,能够有序忙碌;你只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守时惜时合理分配。做一个日清日高的员工也并非难事,科学工作,勤勉做事,日清日高,在职场中你必将能做到冠军。

《日事日清工作法——最佳员工效率手册》是员工管理时间、提高效率的黄金手则。本书提供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了解到怎样做一个日事日清型的员工,以及如何培养日事日清意识,并掌握日事日清的重要方法,从而为员工提高执行力提供有益的帮助。

如果我们能够以日事日清的原则去管理工作,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避免工作中的过失,从而可以让你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值。

序章:今天你做到日事日清了吗

今天,你实现了预定工作目标了吗?有没有积累工作,积压问题。工作有没有到位,是否还相差几许而造成产品质量瑕疵?如果一日工作不到位,可能遗留的只是一点问题,如果日日都不到位的话,问题越积越多,终究会成为我们的巨大包袱。

工作日积一尺,月积一丈——压死骆驼是一根根不起眼的稻草

今日不清,必然积累。别看稻草轻,一根不起眼,当一根根稻草堆成了山,再强壮的骆驼也会被压死。

某人有一只很强壮的骆驼,他夸口说骆驼能扛起任何东西。但有一天有人却打赌说他的骆驼连一根稻草也扛不住。此人觉得好笑,便欣然允诺他们的赌约。但当骆驼背上的稻草堆积成小山似的时,打赌人说还没有找到那根稻草,他就那样一根根漫不经心地便找边把稻草放到骆驼身上,许久以后,当他放完一个稻草后,骆驼轰然倒地。打赌的人指着最后一根稻草说:“瞧,就是这一根!”

打赌的人充分利用了骆驼主人的无知,成功找到了压倒骆驼的“那根稻草”。看完这个笑话,我们应该能够在会心一笑中看到问题的本质:别看稻草轻,一根不起眼,当当一根根稻草堆成了山,再强壮的骆驼也会被压死。

现实生活中,类似骆驼主人这样“愚钝”的人并不在少数。不过这里的稻草变成了工作中看似好不起眼的“小问题”,经常让这些些本来极易排除而未能及时处理的小问题和事故隐患积聚下来,长期以往,一事压着一事,就会成为积重难返的大难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必须做到日事日清。

日事日清,即对当天所发生的种种问题在当天解决,防止问题积累。以一个企业的中层管理者为例,他每天都会接到来自高层的工作指令,来自其他部门的协作要求,以及来自下层的工作请示等,事情很多。任何一件小事如果不能在当天完成而拖到下一个工作日,工作就会越积越多,最后根本无法推动事情的进展。

日事日清的影响力不局限于个人,对企业整体的影响亦是如此。很多企业当初对小问题不加以解决,导致错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以至于形成被动,问题接踵而至成大麻烦,最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005年下半年,许多锐志新车用户在提车不到两个月便发现发动机漏油的现象,一些皇冠的用户也开始出现类似问题,紧接着这一问题开始在网上传播,但并未引起一汽丰田的重视。

2006年初,各大网站都在热议“锐志漏油事件”,一些媒体也开始关注此事,但一汽丰田仍未采取任何实质性行动。

至2006年第一季度,锐志轿车在国内已经出现了普遍的发动机漏油现象,根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推断,全国估计有超过60%的锐志存在“发动机漏油”隐患,问题车辆数量已经过万。在这一形势面前,一汽丰田首次低调表态:因部分发动机油底壳装配不良,锐志发动机出现少量渗油的问题,但该问题不涉及车辆的行驶安全。生产厂已于今年2月作出改善,自此再未接到过任何渗漏油的报告。

厂家的这一说法遭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质疑和不满。许多锐志、皇冠用户组成维权联盟,并要求厂家对问题车辆进行召回,车主和一汽丰田之间围绕“锐志漏油”的战争进一步升级。

针对消费者日益强烈的要求“召回”的呼声,一汽丰田于5月17日再次声明,只是象征性的向消费者表示歉意外。5月23日,天津的锐志车主李宏宇在饱受“渗漏”困扰后,最终一纸诉状将经销商和一汽丰田告上法院。

危机导致锐志销量出现大量下滑。4月份锐志的单月销量下滑到4000辆以下,和2005年最高近7000辆月销量相距甚远。

一事不解决,事事受牵连,恶性循环。一汽丰田对漏油事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及时与消费者沟通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得一汽丰田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也丧失了主动权。对危机事件的发展态势估计严重不足,也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已经造成的事实。大事化小、息事宁人的侥幸态度使其再度错失解决事件的良机。选择和消费者进行“对抗性游戏”,是一汽丰田的又一败笔。一篇缺诚意正式的声明,再度表明了厂家不愿“低头认错”的态度。消费者们对一汽丰田“只道歉而不召回”的做法仍然普遍不满,导致消费者上诉。一汽丰田一次次的错失解决问题的机会,一次次的把让问题积累,最后导致锐志汽车销量大幅下跌。

压死的骆驼的是一根根看似不起眼的稻草,锐志车的危机风波再一次证明对小事不日事日清,不予以足够的重视,不及时解决,小事将会酿成大事,导致企业严重亏损。

一天不日事日清,就会影响到下一天的工作,遗留的问题很可能会打断你手头的工作,工作效率可能会大受影响。所以不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都要做到及时处理问题和事故,做一个日清工作者。

今天工作打折扣,明天产品遭贬值——工作不到位是透支公司未来

因工作做不到位致产品存在瑕疵,降低了产品质量,进而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品牌,导致市场销量下滑和市场份额下降,使得企业遭受巨额损失。

浙江某厂生产的裤子被欧洲一些商家退了货,并且要求索赔。原因是欧洲当地检验部门发现产品存在质量瑕疵——有条裤子下面的线头没有剪掉。

这个产品的合格证清楚的写着质检员05号,公司老总很快就查明了05号质检员身份:卫成。当老总问卫成原因时,卫成说那天他因为急着忙完工作下班后去见女朋友所以裤子没有一条条仔细看,而是同时抓起几条看,可能线头被夹住,没有被抖出来,从而疏忽了。

商家索赔,客户品牌大打折扣,公司准备在欧洲提高市场份额的计划随后也搁浅了。

日事日清,容易被人忽视而导致不清的往往是一些细节。员工的一丁点工作不到位,都将导致产品不合格。例如,操作人员未按规定操作;设备维护不到位,造成精度不足;产品生产环境维持不到位,导致洁净度、相对湿度等控制不到位;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时,对产品性能指标验证不足;未充分考虑产品加工方法;作业指导书(或相应文件)编写不到位;原材料/元器件控制不到位·······这些都会导致产品质量大打折扣,很可能会像案例中那样让公司蒙受巨大损失,今天的工作不到位是透支公司的未来。

企业不仅需要执行力,需要日事日清的细节管理。不是日事日清的执行,等于没有执行;不能及时地解决细节问题,很可能会酿成致命问题;只有一丝不苟地讲每一个细节完成,执行到位,才能造就卓越企业。

在春兰,企业与职工之间有一种独特的合同书,那就是《质量承诺书》。每一个职工对此都要认真填写,才能上岗。上岗后必须按合同操作一丝不苟,对质量马虎不得,否则都要自认罚款500至10000元。一分厂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位装配工给空调管道整形时,没有严格执行工艺,自认罚款5000元。

对此,春兰职工说:“我们搞生产的在质量上可以说是细而又细,不敢有丝毫疏忽,这不仅仅因为有严格的制度,更因为春兰是高品质的象征。我们精心一点,用户就减少一分忧虑。为了企业的声誉和消费者的愿望,我们必须在自己手上把好质量关。”

春兰集团的《质量承诺书》强化了员工的质量意识,进而提升了产品质量,减少了质量缺陷。被称为“零缺陷之父”的菲利浦·克劳士比认为,对质量的描述并不能是形容词,而只能是动词和名词,比如需要、要求等等。确定需要和要求,并逐渐灌输到员工的意识里,才能坚决地执行到位,保证产品质量,为公司赢得未来。

美国一家公司在韩国订购了一批价格昂贵的玻璃杯,为此美国公司专门派了一位官员来监督生产。来到韩国以后,他发现,这家玻璃厂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都是世界第一流的,生产的产品几乎完美无缺。他很满意,就没有刻意去挑剔什么,因为韩方自己的要求比美方还要严格。

一天,他无意当中来到生产车间,发现工人们正从生产线上挑出一部分杯子放在旁边,他上去仔细看了一下,没有发现两种杯子有什么差别,就奇怪地问:”挑出来的杯子是干什么用的?”

“那是不合格的次品。”工人一边工作一边回答。

“可是我并没有发现它和其他的杯子有什么不同啊?”美方官员不解地问。

“你自己看,这里多了一个小的气泡,这说明杯子在吹制的过程中漏进了空气。”

“可是那并不影响使用啊?”

工人很自然地回答:“我们既然工作,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任何的缺点,哪怕是客户看不出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允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