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苦难(第三极:二十一世纪宁夏杂文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精神歧视结恶果

“王斌余杀人案”已经成为近期媒体的热门话题,人们众说纷纭,主要焦点集中在拖欠工资上,这无疑是主要原因。但在如今拖欠工资已成普遍现象的情况下,为什么独有王斌余要杀人,要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来主张自己的权益?这不能不归结于长期受到的精神歧视。为了不受欺负宁愿去死:“死了就没人欺负了”,有人权“看守所比外面好”。

如果吴新国能履行诺言,在全部工资暂时无法结清的情况下,先给付几百元生活费,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不但不给生活费,而且将他们从原住地赶出来,使其兄弟二人流落街头,走投无路上门要工钱,却又被打骂赶出门外;如果吴华平时不在工地上打骂王斌余;如果吴华及其家人,在对已经极度激愤的王斌余劝阻时,能好言安慰,而不是对其侮辱谩骂,动手打他,那么血案也不会发生。

包工头早已埋下的“定时炸弹”,让他们引爆了。他们没有想到他会杀人!在他们眼里,欺负一个外来打工仔算不了什么,尽管他们也是打工者。他们始终没弄明白,长期的精神歧视会在一个人心底里埋下仇恨的种子。一个再懦弱的人,一旦走投无路也是什么事都可能干出来的。这既是王斌余个人的悲剧,也是吴华们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社会有了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的歧视,城乡歧视、地域歧视、行业歧视、身份歧视、贫富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疾病歧视等等。一切自认为优越的人,都在歧视一切不如自己的人。前些年常常听说北京人歧视外地人,一口京腔便很有优越感,即便是宾馆的服务员,对待外地宾客也动不动翻白眼。

有次我去参加一所小学的家长会,听见数学老师在说一些家长:“个体户,这是个好名词,国家现在提倡,但你的孩子不好好学习,大字不识几个,你挣上百万家产有什么用?”一些经济优越、衣着光鲜的家长,被老师教训得低下了头。

以前,那些与人们衣食住行需求密切相关的权力部门,似乎都可以“拿”人一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人们办事都需要找人疏通。因为资源有限,当时的分配制度给资源占有者以优越感,自然形成了一种对他人居高临下的漠视。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市场经济的建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与提高,打破了原有资源垄断的格局。但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大批农民工进城,又形成了新的社会矛盾。因为农民工在文化思想、劳动技能、卫生习惯等方面与城里人存在的差距,使一些人对农民工的精神歧视有增无减。不但恶意拖欠工资,公然侵犯他们的权益,还肆无忌惮侮辱他们的人格。一些包工头对工人张口便骂,举手便打。这是一些工地发生血案的最根本原因。

构建和谐社会,减少流血事件,不仅要解决分配不公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在全社会树立人尊重人的风气,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尊重每一个人的劳动,尊重每一个人生存的权利,不管他是高官富商,还是普遍百姓贫苦人民,他们在人格上应是平等的,理应都受到尊重,都有劳动和生存的权利。

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应该加大处罚力度。要树立只有保证农民工的权益,城市建设才会有良性发展的理念。要加大国家有关政策的宣传、教育、引导,影视传媒作为大众媒介,也应多作这方面的宣传,而不要在荧屏上尽显帝王们的奢侈风流,或者武侠英雄们的天下无敌。要多写些小人物,多出些关乎普通百姓生活的作品,给他们以精神出路和寄托。唯有如此,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减少不幸事件的发生。

(2005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