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载营魄抱一
【原文】
载①营魄②抱一③,能无离乎?搏气④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监⑤,能无疵⑥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⑦开阖(hé),能为雌⑧乎?明白四达⑨,能无为⑩乎?生之畜(11)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12);是谓元德。
【注释】
①载:语助词。
②营魄:魂魄,指精神、思想。
③抱一:合一、聚集。
④搏气:结聚精气。
⑤监:通“鉴”,镜子。
⑥疵:弊病,瑕疵。
⑦天门:指鼻子。
⑧雌:像雌性动物一样寂静柔顺。
⑨达:通晓事理。
⑩为:知识,技巧、技能。
(11)畜:蓄养精神。
(12)宰:主宰、把握。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结聚精气以达到柔顺,能像婴儿一样吗?清除杂念,能使心如明镜没有瑕疵吗?爱护百姓治理国家,能不用智巧自然无为吗?鼻子呼吸,能做到寂静柔顺吗?通晓天下事理,能不将机巧掺杂其间吗?尽量让万物自由生长,尽力养育它们。能够使万物生长而不占有它们,对万物有所施为而不把持它们,让万物滋长而不主宰它们,这就是最深远的“德”。
【延伸阅读】
老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认识论上有一套独特的思维方法。他认为:人如果能处常居之宅,聚集精神,能长久无离吗?人如果能任自然之气,致至柔之和,能像婴儿那样没有欲望吗?人如果能涤除邪饰,至于极览,能不清楚事物的瑕疵吗?人如果有任术以求成、运数以求匿的大智慧,治理国家时,能够不运用吗?人如果能经通于天下,像天门开合一般,应而不倡,因而不为,能物自宾而处自安吗?人如果能至明四达,无迷无惑,能无为吗?不塞其原,则物自生,何功之有?不禁其性,则物自济,何为之恃?玄德皆有德,不知其主,出乎幽冥。
“涤除玄监”言下之意是:要将人的内心打扫、洗涤得干干净净,不受外界的干扰,不被世俗所污染,如同一面清澈明净的镜子,光可照人,没有一点灰尘。只有这样,才能理解“道”的真谛、把握“道”的规律。
认识“道”,不同于认识某一个具体事物那么容易。因此,老子提出,要想认识“道”,必须使内心保持高度的虚静,心猿意马不行,主观意识强也不行。在进入一种不思不想、无私无欲的境界后,才能看清“道”的真面貌。这种观点,含有观察的客观性、深入性以及整体性的合理内核。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有这样的感受:徜徉于山川湖泊、林木泉石之间,尘心自然熄灭;忘情于追求理想、修养品格,俗气逐渐消失。所以说:借境可以调心,借境可以入静;忘情可以悟性,忘情可以升华。也许,在风平浪静、万籁俱寂之中,可见到人生的真境;也许,在味淡声稀、物我两忘之时,能认识心体的本然。
“玄监”的目的,既是要保持心灵世界的明净;那么自我修养,就是达到这种目的的必由之路。如果你不贪图享受,钱财就无法诱惑你;如果你不想飞黄腾达,官场的风波就影响不了你;如果你不追逐名利,失意的烦恼就找不到你;如果你不看重女色,美人计就奈何不了你……然而,我们毕竟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五光十色,无奇不有。即使你想出世,亦必须涉世,完全不必躲避与人接触而逃世;如果你想入静,用不着烦心,更无须绝欲以灰心。
老子认为,“道”对万物的作用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就是说,“道”是自然地产生、推动、生长万物,不带任何主观意念,不施加任何压力。“道”自然地产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道”自然地推动万物而不自恃其力,“道”自然地生长万物而不主宰一切。老子所说的“道”,创造万物而没有意志,充分显示出一种无神论的观点。这种观点本身,就说明老子否认万物的创造者是有意志的鬼神。他崇尚自然,祟尚天然,没有一点人为的成分。
清风、明月、白云、晚霞……时时均能见天心;高山、流水、飞瀑、沙滩……处处都能观妙道。只要我们去留心、去观察,就一定能悟到其中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