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或不盈。渊②兮似万物之宗;挫③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④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注释】

①冲:通“盅”,空虚。

②渊:深远流长。

③挫:锉,消磨、挫败。

④湛:深,沉没。

【译文】

大“道”像器皿内的空间一样虚无,使用时不会盈满。它多么深远,如同万物的宗祖。消磨它的锐气,解除它的纷乱,调和它的光辉,混同它的尘垢。“道”多么沉寂啊,似无而又实存。我不知道它产生于何处,似乎在天帝之前就已经存在。

【延伸阅读】

唐高宗李治曾经问上清派天师潘师正:“道家阶梯证课,竟在何处?”潘师正回答:“夫道者,圆通之妙称;圣者,玄觉之至名。一切有形,皆含道性。然得道有多少,通觉有浅深。通俗而不通真,未为得道;觉近而不觉远,非名圣人。”

潘师正说的“一切有形,皆含道性”,指自然界万物,都包含“道”的本性,都有“道”的规律,所以都有可能得道。但是,得道有多有少,悟道有深有浅,这是由各人的资质决定的。

资质也可以说是人的慧根悟性,它决定了人悟道的程度和处世的能力。

西汉时期,薛宣父子都在朝中做官,薛宣任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太守(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儿子薛惠任彭城(今江苏徐州)县令。有一次,薛宣路过彭城,却毫不过问儿子的政绩,因为他明白儿子资质平平,不太聪明能干。有人问薛宣,为什么不传授一些从政的秘诀给儿子,薛宣笑着回答:“为政只要按国家法令行事就行了,他都已掌握。至于睿智贤能与否,各人资质不同,他未必学得去,我又何必费力去教他?”

薛宣的话虽然有些偏颇,但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要想改变人的资质,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个人的资质如果适宜治理一个县,却未必能治理好一个县;一个人的资质如果适宜管理一家公司,却未必能治理好一家公司。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用尽全身所有的力量举起一个重物,定会使自己精疲力尽;拿牛刀杀鸡,才能游刃有余。不留余地,没有潜力,即使一时能办好一件事,但难以持久。

老子告诉我们“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的道理,很值得我们去思考。“道”分化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统一称作“冲气”,即冲虚之气。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由阴气、阳气、冲气三者产生的,因此万物都包含着阴阳的对立,并在冲虚之中得到统一。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许多事情、许多麻烦、许多困惑。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个人小事,道理都是一样的。事情头绪越多,越要理出头绪,矛盾越是复杂,越要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遇到强敌先要“挫其锐”,遇到难题先要“解其纷”。当然,“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等,都得创造条件、营造环境。

北宋真宗时期,李允则出任沧州(今河北沧州市)知府。当时宋王朝和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处于南北对峙的局面,沧州成了宋辽接界的前沿地带。李允则深知辽军兵强马壮,不可与之发生正面冲突。他到任后,巡视州境,下令疏通湖泊,城中增修房屋,还开凿了许多水井。人们一时不明白他的用意,其实他是在为固守城池作准备。不久,辽军重兵压境,城外的老弱百姓都逃进了城。城中既已备有住房,又有足够的生活用水,所以人心稳定,合力抗敌。辽军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都被打退,但守城用的滚木镭石快用尽了。当时正值严冬,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李允则便让城中军民从井中打水,浇铸成冰球,填在火炮内,充当石炮弹使用,以此得以坚守。辽军占不到便宜,只得撤围而去。

李允则可谓是深谙“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的道理,化无用为有用,既避敌锋,又挫其锐,将“冲”玩得出神入化。

这样的事例很多。

在隋朝建立初期,隋文帝杨坚刚在长江以北站稳脚跟,便询问大将高颎攻取江南陈朝有什么妙计。高颎回答:“江北气候寒冷,旱田的收割季节比较晚;江南气候温暖,水田收割季节较早。趁他们忙于收割时,我们便调集人马,作出要突然袭击的样子。他们必定会调兵遣将,严加防守,这样免不了就会耽误农时。等他们征兵集结好军队,我们则把军队解散,让战士回家收割庄稼。这个方法可以反复做几次,他们也就习以为常了。这时我们便真的聚集优势兵力,趁他们犹豫不定之时,出其不意地挥师渡江,必胜无疑。”后来高颎之策果然奏效,陈朝终于为隋所灭。

高颎运用“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的原理,充分营造紧张气氛,造成敌人财力的损耗、精神的疲劳及心理的麻痹,最后猝不及防地发动进攻,一举成功。

上述例子,说明灵活运用一种道理,也许能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当然,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