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知识基础与价值取向(2)
我们论文的论点既要正确又要新颖,要把学术性和政治性结合起来,不能说一些“不靠谱”的话。有些人看书不多,没有新观点,突发奇想,以为是自己的新观点,其实在学术界早已有人讲过了,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博士论文是一篇学术论文,一定要让人感觉到学术界对这个选题没有什么异议。选题正确非常关键,否则你就南辕北辙,花了多大功夫都无益。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要重视文据。文据就是论文的材料。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最大的好处,就是材料丰富。有人写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论文整篇都只引用《毛泽东选集》的内容,《毛泽东文集》都不一定引用,还引用不知名的甚至不具有学术意义的文章,这就降低了论文的学术性。杂志社编辑审稿时一看文章选题,文章选题不好就直接删除。二看文章的引文,比如引用《毛泽东选集》,看引用这个内容要说明什么问题。文据是反映阅读量的,能够体现你阅读什么最前沿的书。如引用一个根本没有影响的文章,很难提高自己论文的价值。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里有权威的学术观点,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成果的影响力和说服力。
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要有文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文章的题目一定要简洁。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文章题目都不长。现在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题目长达20 多个字。
题目这么长谁能记得住。若文章标题太长,说明作者思想不精炼,文字功底不够深厚。要提高自己的文采,就得多看文学书籍、多看好的政论文章。《人民日报》有很多文章标题特别好,非常简洁,值得学习借鉴。
2.学生研讨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与硕士生)
2.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一门大学问
程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学科,既要研究治党、治国、治理社会的各个方面,又要研究中国的意识形态问题。程教授的这种观点让我很受启发。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邓小平理论解决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的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解决解决的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中国梦”解决解决的是“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既是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一个学科,更是一个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众多外来思潮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的伟大思想武器,使中国发生了惊天动地、彪炳史册的历史巨变,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不断追求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者,既要懂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思想和相关理论,又要懂得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在研究内容上,既要研究历史,更需要关注当下和未来的发展。研究方法是多样的。这样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者的知识储备和基本素质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小学科,而是一个大问题。这对我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认识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很有启发。
——刘若刚(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 级博士生)
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学术取向
程教授的报告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是个特殊的学科,它之所以被列为学科首先是因为它研究的是中国历史、现实、未来的大问题,是中国的意识形态。对于这样的大问题、特殊问题,需要一批学者去研究它、理解它、充实它、丰富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追求是什么?程教授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价值取向是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学术支撑,为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实践是理解、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钥匙。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和其主导的中国现代社会实践,就不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还很年轻,但大家都意识到,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政治性和学术性的统一,既要有学理的研究,也要突出意识形态的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正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它不仅是一个理论学科,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在研究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从理论上加以阐释。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属于基础性研究极强的应用性学科,它的价值就是对中国实际问题的理论回答。
——夏雅敏(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 级博士生)
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史
在报告中,程教授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史,而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史。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的研究对象都要覆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历史主题,其历史和逻辑起点,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但中国共产党史主要是9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客观进程及其规律,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党如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进行研究的历史学科,主要是涉及党的活动触及的领域,如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教育、社会等。
党的思想史专注于党的思想发展历程,即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社会背景和不同社会实践中,如何不断提升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认识水平,并以这种理论和认识去指导、推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不断结合。党的思想史是关于党自身思想理论的发展,如建党初期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历史上党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克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历程的内在规律和完善,侧重于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科学体系。程教授强调它不是一般的历史,也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而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的发展史,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的思想认识的发展过程史。所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中形成的自己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反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治党,建国和治国的思想史。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史。
——成利平(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3 级硕士生)
2.4 深厚的历史知识是做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基础
在报告中,程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属于基础性极强的应用学科。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我们就不难对它的知识体系或者说它的知识基础做出大致的规划。
从宏观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知识体系要了解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史和近现代世界史等历史知识。
从中国近现代史中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具体作用。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更好地认识马克思理论的实践意义。
深入学习和掌握了这些历史知识,才会明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了解了这些发生的历史事件,才能更好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如何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如何更好地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不熟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而去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极容易陷入空谈。当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科学理论,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离不开世界背景。这就需要把握世界大势,认清世界发展的趋势。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不了解世界历史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的人类历史,肯定是不行的。
在世界历史的学习中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了解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了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殖民主义的统治。如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研究者具备了深厚的历史知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就能够扎实推进、取得成效。
——黄红(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 级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