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修养身心,享受生活(4)
在纽约,中学教师保罗博士曾给学生上了一堂难忘的课。这个班的许多学生为过去的成绩感到不安。一天保罗上课时,突然,一巴掌将放在桌上的牛奶打翻在水槽中。同时,大喊一声:“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然后叫学生到水槽前仔细看一看,“我让你们记住这个道理,牛奶已淌光了,无论你怎样后悔抱怨,都无法取回。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把它忘记,然后注意下一件事。过去已经过去,我们为过去哀伤遗憾,除了劳心费神,于是无补。要想发挥潜能,取得学业的成功,必须勇于忘却过去的失误和不幸,照着莎士比亚的诗去体会‘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悲伤’。”当你开始为那些已经过去的事而忧愁的时候,请你记住: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在漫长的岁月中,你我一定会碰到一些令人不快的情况,它们既是这样,就不可能是那样,但我们也可以有所选择。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加以接受,并且适应它,或者我们可以让忧虑毁了我们的生活,甚至最后可能会弄得精神崩溃。
曾经看过这么一则故事:一天,一个女孩埋头在公园的座椅上,她在痛哭着,痛哭的原因是因为她自己深爱的男朋友爱上了别的女孩子离开了她。他们分手了,女孩想到曾经的付出与快乐,越想越不开心,越想心里越是不甘。面对失去的自己又无力挽回,她就这样伤心地哭了起来。一个哲人走了过来,他问女孩子为什么哭泣。女孩把失恋的事告诉了他。哲人笑了笑:“我告诉你,小姑娘,你有必要在这里哭泣吗?想想看,你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你却在为一个不爱你的人而哭泣。而他,那个抛弃你的人,他却失去了一个深爱他的人。从得失上来看,他的损失比你的大,哭泣的人该是他自己啊,怎么会是你呢?”
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如果你能够换个角度,就会得到不一样的结局。能够接受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不幸的第一步。
生活中也会出现令人后悔的事情,这是无法避免的。比如,许多事情发生了后悔,不发生也后悔;许多人遇到要后悔,错过了更后悔;许多话说与不说都后悔……人的遗憾与后悔情绪仿佛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的周围,正像苦难伴随生命的始终一样,遗憾与悔恨也与生命同在,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逾越的心灵之河。
人生一世,就像花开花落一样,谁都想让此生了无遗憾,谁都想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远正确,顺利地达到自己预期的人生彼岸。但这只能是人的一种美好向往而已。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旅程中,人不可能不做错事,更不可能不走弯路,因为人无完人。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的情绪是正常人的一种本能心理反应。这是一种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与抛弃的前奏曲,是自我升华的必经之路,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情绪,你的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好、更稳、更广阔。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你纠缠住后悔不放,或羞愧万分,从此一蹶不振,失去生活的希望,那么你的这种做法就是愚蠢之举了,以后的路将越走越困难,越走越窄。
覆水不可收,往事不可追,后悔徒劳无益。
有一位很有名气的成功专家,一次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咖啡杯,这只杯子太美了,学生们对它赞不绝口。而此时,专家故意装出失手的样子,咖啡杯掉在了地上,摔成碎片,这时许多学生连续地发出了惋惜声,为那只精美的杯子痛惜。专家看了看学生,说:“你们不必为这只打碎的杯子惋惜,不管怎样,我们也无法使咖啡杯再恢复原形了。这就好似我们的人生,在生活中如果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时,请记住这破碎的咖啡杯,不要为失去的而伤心和落泪。”
破碎的咖啡杯使我们懂得了: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生活不可能重复过去的岁月,时光也不会倒流。光阴如箭,人生还有许多事情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来不及后悔。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要重蹈覆辙,这才是做人的要旨所在,要知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不要为失去而后悔。后悔也不能改变现实,只会消磨你的意志,给未来的生活罩上一层阴影。如果我们得不到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失去的就让它永远地过去吧。
9.学会隐藏,远离祸水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不断炫耀自己,不断展现自己的才华,然而他们没想到,由于自己无休止的张扬,最终引火烧身。如果你想要拥有一份安稳幸福的生活,也要学会适当地隐藏,让自己远离祸水,这才是明哲保身之法。
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怎么使用。真正聪明的、有智慧的人会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深藏不露,不到火候时不会轻易使用,一定要貌似平常,不让人家眼红。一味地耍小聪明,时时处处显露精明,不仅不会帮助你取得成功,往往是招灾引祸的根源。
有大智若愚,同样也有大愚若智,区别在于是否有自知之明。
《老子·八十一章》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不自以为是,反而会超出众人;不自夸成功,反而会进步;不自我矜持,反而能受到尊敬。又云:“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无长。”这是说:那些盲目自傲、不宽容、耍小聪明、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好大喜功的人在任何一方面都是很难成功的。
为人处事切忌只知伸不知屈;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不知深藏于密;只知自我显示不知韬光养晦。
三国时的杨修就是一个看似聪明,实际上却是一个愚蠢至极的人。
《三国演义》记载:
刘备亲自打汉中,惊动了许昌,曹操率领40万大军迎战。曹刘两军在汉水一带对峙。曹操屯兵日久,进退两难,适逢厨师端来鸡汤。见碗底有鸡肋,有感于怀,正沉吟间,有将入帐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这员大将便把这当做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簿杨修即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众将大惊,请杨修至帐中细问。杨修解释说:“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大家信服,营中诸将纷纷打点行李。曹操知道后,怒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便把杨修斩了。
后人有诗叹杨修,其中有两句是:“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是很切中杨修要害的。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兵出潼关,到兰田访蔡邕之女蔡琰。蔡琰字文姬,原是卫仲道之妻,后被匈奴掳去,于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传入中原。曹操深怜之,派人去赎蔡琰。匈奴王惧曹操势力,将蔡琰送回。曹操把蔡琰许配董祀为妻。曹操一日去访蔡琰,看见屋里悬一碑文图轴,内有“黄绢幼妇,外孙杵臼”八个字。曹操问众谋士谁能解此八字,众人都不能答。只有杨修说已解其意。曹操叫杨修先勿说破,让他再思解。告辞后,曹操上马行三里,方才省悟。原来此含隐语“绝妙好辞”四字。曹操也是绝顶聪明的人,却要行三里才思考出来,可见急智捷才远不及杨修。
曹操曾造花园一所。建成后曹操去观看时,不置褒贬,只取笔在门上写一“活”字。杨修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翻修。曹操再看后很高兴,但当知是杨修析其义后,内心已忌杨修了。又有一日,塞北送来酥饼一盒,曹操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放在台上。杨修入内看见,竟敢与众人分食。曹操问为何这样?杨修答说:“你明明写‘一人一口酥’嘛,我们岂敢违背你的命令?”曹操虽然笑了,内心却十分厌恶。
曹操怕人暗杀他,常吩咐手下的人说,他好做杀人的梦,凡他睡着时不要靠近他。一日他睡午觉,把被蹬落地上,有一近侍慌忙拾起给他盖上。曹操跃起来拔剑杀了近侍。大家告诉他实情,他痛哭一场,命厚葬之。因此众人都以为曹操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曹操的心,于是便一语道破天机。凡此种种,皆是杨修的聪明犯着了曹操。
杨修至死也没有明白因为他的聪明会断送性命。其实这是小聪明,大智者心里明白而不随便表露出来,绝不表现得比别人聪明。如果杨修知道他的聪明会带来灾祸,他还会耍小聪明吗?所以他的愚蠢处就是不知道耍小聪明会带来灾祸。曹操对他的厌恶、疑心越来越深,他也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说,该聪明时他反倒真糊涂起来了。人们也许会说,杨修的死,关键在于曹操的聪明和多疑,但是,换了谁,作为上级也不大愿意让部下全部知道他的心思、他的用意。显然,杨修最终非死不可,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也只是说对了一半。他的才太外露了,从谋略来看,尚不是真才,不是大才,至少他不知道韬光养晦,不知道大智若愚,不知道保护自己。那么,除了灾祸降临,他还会有什么结果呢?曹操是何等聪明之人,在他跟前,笨蛋当然不会受到重用,才能太露也有“功高盖主”之嫌,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会掌握“度”。“过犹不及”,就是说,太聪明了反倒不如不聪明,实在是至理名言!
因而,杨修之死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教训和启示。才不可尽露。杨修是绝顶聪明的人,也算爽快,且才华横溢,这恰恰犯曹操的大忌。孰不知,有些帝王将相不喜欢别人胜过自己。而杨修却恃才放旷,无所顾忌,碰上曹操这个生性多疑的“奸雄”,能不碰壁吗?
明人吕坤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的结论。他在《呻吟语》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
译成今天的话就是:精明还是非常需要的,但要在浑厚中悄悄地运用。古往今来得祸的人绝大多数都是精明的人,没有因浑厚而得祸的。现在的人惟恐不能精明到极点,这就是之所以愚蠢的原因啊!
为人处事,一要虚心谨慎,切忌恃才放旷,无所顾忌;二要“胸有成府”,千万不要出不必要的风头。
拥有才华不是你的错,到处炫耀你的才华就显得很糊涂。为人处事,要学会适当的隐藏,追求平静安逸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