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用幽默指引人生之路(4)
世界不能没有幽默
幽默是能使人发笑的东西。如果没有笑,这世界会是什么样?我们还是先看一则小幽默:
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一位百万富翁,他的左眼坏了,装了一只假的,跟真的差不多,他非常得意,逢人便夸耀。
有一次,他碰到了马克·吐温,就问道:“你猜得出来我哪只眼睛是假的吗?”
马克·吐温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
百万富翁万分惊奇,说:“你怎么知道的?”
马克·吐温回答说:“因为我看你这只眼睛里还有一点点慈善。”
在家庭生活中,男人常常会遇到自己的妻子为赶时髦去购时装而产生烦恼,免不了一番发泄,这往往会伤害夫妻情感。如果你是一个有修养的男子,面对这种窘境,即使是批评,也会采取一种幽默的方式,既消弭矛盾,又不伤感情,并给生活增添一份情趣。
在总统竞选大会上,西奥多·罗斯福演说时,接到一张条子,上面写着:“傻瓜!”
“亲爱的同胞们!”罗斯福镇静地说:“我经常收到人们忘记署名的信,但现在我生平第一次接到一封只有署名,但没有内容的信!”
幽默是有文化的表现,是痛苦和欢乐交叉点上的产物。一个人不经历痛苦、辛酸,便不懂得幽默。而假如他没有充足的自信和希望,也不会幽默,他的痛苦与辛酸也就白费了。
每逢时代踏进新阶段时,幽默便会兴旺起来。它对于生活中古旧的一切、虚妄的一切,都宣告了它们的末日的来临。然而,当下一个时代的伟大新幻象形成的时候,幽默似乎就快要完了。但实际上,它永远不会消失,它是照耀着战场上的唯一光明,它会从这战场上再起来,如理性的曙光一般。
与人为善,从多种角度来讲,也就是于己有善。人们已经厌倦了腥风血雨,已经厌倦了指桑骂槐,已经厌倦了人与人之间的指责与谩骂。现代生活中的幽默,也就是与人为善,它追求的是人际之间的和谐与人的发展与完善。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一位旅行者离开旅馆,急着去赶火车。可是,走到门外,见外面正“哗哗”地下着雨,他对旅馆服务小姐说:
“对不起,请你去看看我的雨伞是否在我房间里。”
几分钟后,服务小姐回来说:
“先生,雨伞还在原地方,靠床头柜放着。”
幽默的力量不会使你由矮变高,或者由胖变瘦。在悲伤的时候,它也不一定能让你快乐起来。但是,它的确能够帮助你,帮助你如何笑对人生,如何轻松愉快而又不乏意义地生活。当你浑身充满幽默的力量,善作趣味思考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对自己的身高、体重或其他本不让你满意的身体特征,变得容易接受。
有一位身材矮小的男教师走上讲台时,学生们有的面带嘲讽,有的交头接耳暗中取笑。
这位老师扫视了一下大家,然后风趣地说:“上帝对我说:‘当今人们没有计划,在身高上盲目发展,这将有严重后果。我警告无效,你先去人间做个示范吧。’”
学生们哄然一笑,然后鸦雀无声。很显然,他们都为老师的幽默智慧所折服,忘记了他身材的缺陷。
幽默的力量能够帮你把生活变得健康、活泼,使得你的人生富有诗意。请看幽默专家们为自己设计的墓碑:
有一位著名的拳击家,死后其碑文为:你就是数到100下,我也不再起来。
某位名演员,临死前自题碑文为:从此谢幕,退居幕后。
一位曾以辩才闻名的律师,其碑文简洁有力:抗诉无效。
马克·吐温的墓碑上则写道:恕我不起来了。
幽默的力量还能帮助你以新的眼光去看你对经济的忧虑:如果你能努力去克服这个问题,那么你会觉得好些。
也许你无法得到速成的爱,但是凭借幽默的力量,你能使你的人际关系充满温暖与和谐,甚至得到陌生人的尊敬,这就是幽默的魅力。
笑声是最好的武器
有时我们也能以有趣且有效的方式来运用敌意的幽默,因为当我们把自己放进其中时,原本充满敌意的幽默也就变得没有敌意了。这时我们就可以如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所说的“表现于外”了。
你不一定要像演员那般去“表演”。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你都站在人生的舞台上,你都能将心底所想表现出来,解决你的困难、怒怨、痛苦和困窘。更重要的是你也能够帮助他人,让他们看到如何将个人的困扰表现出来。
这说来似乎有点矛盾,但敌意的幽默的确能够提供某种关怀、情感以及温柔——只要你能将它转变成下面这个例子中的情况:
这类玩笑在表面上看来似乎很损人。但是我们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这也可以看出夫人乙是很爱自己的丈夫的,她体谅自己的丈夫,又以丈夫的健忘或是不细心来满足自己小女人的心态。
这当然不是呼吁大家多加使用或者经常运用这类损人的幽默。我们强调的是将这类幽默转变为幽默的力量,来帮助我们把内心的温暖表达出来。
表达内心的感受,能使我们和他人免于爆发战火。当我们把内心负荷过重的事情表达出来的时候,就能卸除心头的紧张而不致引起怨懑。
幽默力量可以避免战火爆发,卸除心头重担!下面是一个缺点和优点的讽刺幽默:
一辆公共汽车靠站时,一位年轻人从车上直往下冲,把一位老人撞倒在地,而他却视而不见,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
突然,有人喊他:“喂!年轻人,你掉了什么?”
年轻人急忙赶回,摸摸口袋,又遍地寻找,一无所见。
“你先把这位老大爷扶起来,我再告诉你。”喊他的那位妇女说。
年轻人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把老人扶起,然后急切地说:“快把东西给我,我还有事哩!”
妇女正色地说:“你差点儿把做人的道德丢了,不过,现在你已经捡回来了!”
年轻人红着脸匆匆走了。
讽刺的效果在于使他人能够倾听你说话,记住你所说的,并且也能使谈话顺利进行,抓住听者的注意力,便于意见的表达。
耶稣基督在世上传福音的时候,也用讽刺的力量来表达他的信息。当他这样问:“你们中间谁有儿子想要饼,却给他石头呢?”这讽刺的震撼相当于我们现代的问法:“如果你的孩子想要吃三明治,你会拿石头给他吗?”
耶稣把要饼的举动比成人们求天父帮助的需要,他所要传达的信息是:“求则得之。”
讽刺有其重要作用,利用它可以把一些足以损害我们的惯例或是想法的流弊暴露出来,但是我们若要运用它。至少有两点要求需要我们注意。第一,我们必需熟习运用讽刺的幽默力量,必须知道它与事情的关联,知道它会得到别人的认可。第二,我们必须确定对方——一个人或是一群人——能明白你讽刺中有趣的一面,而且能对它做出趣味的思考。
幽默成就完美人生
世界上许多名人都曾给幽默下过一些定义。他们各自从切身的体会出发,为后人认识幽默这个“怪胎”提供了契机。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人们把幽默看作是智慧的聚宝盆。
人们在大量实践过程中,都证明了这样的道理,“不懂得幽默的人是没有希望的”,大智大勇者必善幽默。幽默的智慧可以使人们在失势的局面中反败为胜;在失利的情况下减少损失;在危急时刻出现转机;在走投无路时,出现柳暗花明的景色;在万般无奈时,可以急中生智……幽默需要智慧,智慧者必善幽默,幽默和智慧是恋生姊妹,是一对双胞胎儿。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当时有不少年轻人向他求教演讲的艺术。一天,有个年轻人为了表现自己,滔滔不绝地向苏格拉底讲了许多话,于是,苏格拉底向他索取双倍的学费。那年轻人问:“为什么要我加倍交费呢?”
苏格拉底说:“因为我要教你两门功课:一门是教你怎样学会闭嘴,另一门才是怎样地演讲。”年轻人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苏格拉底与学生相处总是那么乐观和睦,所以有学生问他:“我从没见过你蹙额皱眉,你的心情为何总是那么好?”
苏格拉底回答道:“因为我没有那种失去了它就会使我感到遗憾的东西。”那么学生听了很受启发,生活就需要像苏格拉底那样拿得起、放得下。
事实上,苏格拉底在生活中一直遇到麻烦,大至雅典的奴隶主当权者要严厉处置他,小到他的妻子经常要向他发脾气。他的妻子是出了名的泼妇。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待客,妻子为了一件小事大吵大闹起来,他却淡然置之,笑着道:“好大的雷霆啊!”谁知妻子越闹越凶,竟然当着客人的面,将半盆凉水泼到了苏格拉底身上。客人很尴尬,以为苏格拉底一定会发火了,谁知苏格拉底却心平气和他说:“我知道,雷霆过后,必有大雨。”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妻子很后悔,决心改掉自己的坏脾气。
后来,当奴隶主当权者不容苏格拉底的“异言邪说”传播,要将他处以死刑时,引起了普通百姓的极大愤慨,临刑时,一个妇女哭喊着:“他们要杀害你了,可是你什么罪也没犯呀!”
苏格拉底回答说:“噢,傻大姐,难道你希望我犯罪,作为罪犯死去才值得吗?”这位伟大的哲人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居然还保持着轻松幽默的情趣。
有幽默感的人,凡事都进行健康的思考,保持正面的态度,在遇到困难时,容易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