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葛洪:世间虽无神仙术,医行大道寿百年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约生于公元283年,卒于公元363年,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养生学家。
远离六害,不伤为本—葛洪的养生观
1 大医智慧
且夫善养生者,先除六害,然后可延驻于百年。何者是也?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捐滋味;五曰除佞妄;六曰去沮嫉。六者不除,修身之道徒设耳 多思则神散;多念则心劳;多笑则脏腑上翻;多言则气海虚脱;多喜则膀胱纳客风;多怒则腠理奔血;多乐则心神邪荡;多愁则头鬓焦枯;多好则志气倾溢;多恶则精爽奔腾;多事则筋脉干急;多急则智虑沉迷。斯乃伐人之生,甚于斤斧,损人之命,猛于豺狼。
—引自《抱朴子》
2 精彩解读
◎养生关键在于精神专一、情致静寂,世俗的权势及物质,都会妨碍人们延年益寿。
葛洪是我国晋代的道教理论家和医学家。也是一个著名的养生家。在十六岁时候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自称: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每以异闻,则以为喜。虽见毁笑,不以为戚。后从郑隐学炼丹秘术,颇受器重。谓“弟子五十余人,唯余见受金丹之经及 《三皇内文》《枕中五行记》,其余人乃有不得一观此书之首题者”。其实早在年轻时,他就对世上那种追逐名利的风气深恶痛绝。他热衷于修性养心,同时爱好体育锻炼,精通刀、枪、剑、戟、射等武艺,又喜钻研医道和养生之学。在深悟老子《道德经》的基础上,他又撰写了《抱朴子》、《神仙传》等书。
举凡名医,必有一段艰难的求学历程,以其超人的毅力去探索和学习。葛洪的一生可谓精彩,而且颇具传奇色彩,他的聪慧睿智帮助他开拓了医学上的新领域,在临床急症医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晚年则隐居在广东的罗浮山,过着悠闲的生活。
葛洪的养生之道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点:
1.重视身心锻炼
葛洪指出,世上有许多人一方面热衷于追求富贵荣华、声色犬马,一方面又想着怎样可以长生不老、修道成仙,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求长生,修至道。关键在于精神专一、情致静寂,世俗的权势及物质,都会妨碍人们延年益寿。所以,最根本的“学仙之道”是四个方法,即“欲得恬愉淡泊,涤除嗜欲。内视返听,尸居无心”。这些要求归根结底就是要求人们不得驰心于外,要收敛精神,专心地修养情性。
◎善养生者必须注重预防,要禁绝一切不良的嗜好,抛却名利权势,这就是治身之道。
由此可见,葛洪十分重视身心的修炼。他曾提出一个“先讲治身,后谈养生”的著名观点,并引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他说,人之身,犹如国家。人的胸腹就是宫室,四肢好比是郊区,骨节好比是百官,肌肉是城市中的街道,精神犹如统帅一个国家的君主,血液好比臣子,真气就如众民。善于养生者,关键在于保护身心,就像领袖会治国、会爱民。民众有弊,国家就会灭亡;人之气衰,身体就会凋谢。因此,善养生者必须注重预防,要禁绝一切不良的嗜好,抛却名利权势,这就是治身之道。一个人只要做到心胸开阔,精神安闲,必可益寿延年。为此,葛洪还指出有“六害”会妨碍人们延年驻颜的努力,一是名利,二是声色,三是货财,四是滋味,五是佞妄,六是诅嫉。因此,人们必须薄名利,禁声色,远货财,少吃厚味,除佞妄,去忌妒。这才是最好的修身之道。
2.养生以不伤为本
葛洪的养生理念是建立在调节日常的生活之中的,他从预防的角度,首先提出了“养生以不伤为本”的论点,具体论述了伤身的十三个方面,即“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差,伤也;汲汲所欲,伤也;久谈言笑,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挽弓引弩,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走喘乏,伤也;欢呼哭泣,伤也;阴阳不交,伤也”。这十三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如果伤之太久,都会影响寿命。所以,他进一步指出,“凡言伤者,亦不便觉而,谓久则寿损耳”,“积伤至尽则早亡”。
葛洪针对这不知不觉而容易产生的“十三伤”,制定了“不伤身”的“养生之方”三十条,其内容如下:唾不及远;行不及步;耳不及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不欲极渴而饮;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欲数数沐浴;不欲广志远愿;不欲规造异巧;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窃凉;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五味入口,不欲偏多;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
这些措施,看似烦琐,实乃简易,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只要稍加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习以为常,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但这些生活琐事,往往又为人们所忽视。所以,葛洪强调指出“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若能爱之于微”就必然会“成之于著”,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
3.动静双修
葛洪不仅重视精神性情上的静修,同时也提倡和推崇肢体五官的动养,强调人们应当动静双修,这样方可收全面之效果,有利于延年益寿。
曾有一修道者因牙齿动摇,渐趋脱落,就去询问葛洪防治之法。葛洪回答:经常用如泉水一般清澈的口水洗刷灌溉(即吞咽口水),然后坚持每天清晨叩齿三百下,这样就能保持牙齿的坚固了。
又有人问葛洪,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耳朵听觉正常,不失灵敏?葛洪回答:要坚持做好“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曲、鸟伸、猿踞、兔惊、天俯、地仰”等各种肢体的锻炼,每天需锻炼一千二百下,这样长期坚持,人的听觉自然能恢复正常。
还有人问葛洪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睛保持明亮?葛洪回答:可引三焦升腾之阳火,导之归元于丹田,并坚持用“石决明水”洗目,用两手的手心对搓,产生热量后烫双目,如此人的眼睛必能明亮。据说远古之人曾用此法炼目,后在深夜无烛之时亦能写字。
也有人问葛洪,怎样才能做到登山不累、远行不疲?葛洪答:要想登山不累、远行不疲,仅靠饮食和营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导引行气,坚持性命双修,使精气达到大周天、任督通,此为服食“大药”,然后人们便可神气充盈,身轻如燕,即使攀登崇山峻岭、远行各地,也可神情自若,毫无疲惫之态。
葛洪的某些说法在当今看来,也许值得商榷,但他的绝大部分叙述还是有着很高的价值的,值得今日的养生爱好者借鉴。
3 健康锦囊
在大自然当中,还有六害对我们的健康构成危害,它们是:风、寒、暑、湿、燥、火,我们称之为“六邪”。六邪致病,与季节气候和居住环境有关。六邪既可单独侵犯人体,也可夹杂致病因素一同侵犯人体。在发病过程中,六邪相互影响,相互转化。人体肌表、口鼻则是六邪入侵的途径。
◎风、寒、暑、湿、燥、火,我们称之为“六邪”。
六邪与致病的关系
保精行气,让春宵一刻真正值千金
1 大医智慧
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与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此法乃真人口口相传,本不书也。人复不可都绝阴阳,阴阳不交,则坐致壅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唯有得其节宣之和,可以不损。
—引自《抱朴子·释滞》
2 精彩解读
禁欲主义,是要求人们严酷节制肉体欲望的一种道德理论。它源于古代人忍受现世生活困苦的宗教教义和苦行仪式,公元前6世纪后,通过东西方的宗教教义和道德哲学的概括逐渐形成为一种理论。它认为,人的肉体欲望是低贱的、自私的、有害的,是罪恶之源,因而强调节制肉体欲望和享乐,甚至要求弃绝一切欲望,如此才能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
中医并不是禁欲主义,对于性生活,中医没有说“不”,但必须适度不能过度。中医认为,“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之矣”。性生活应本于自然之道,避免损伤,这是养生延寿必不可少的内容。
◎性生活应本于自然之道,避免损伤,这是养生延寿必不可少的内容。
葛洪提出了保精行气的房事养生观,认为应当避免两个极端,一是纵欲不节。纵情恣欲,施泄无度,更会耗竭真精,损身殒命。二是“绝阴阳”。“绝阴阳”即强制性地自我抑制性欲需求,断绝房事。他认为,为了保精而断绝房事对健康反而有害,因为“绝阴阳”违背了人的生理需求,会造成壅闭之病,使人短寿夭折。所以,房事养生的要诀在于得其节宣之和,既不能禁欲,又不能纵欲,应保持有节制的和谐美满的性生活。这一观点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房事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房事适度。这包括两个方面。
“欲不可禁”
性欲是人类正常的生理需求,性行为是人类正常的生理行为,所谓情欲性事,人皆有之。《礼记·礼运》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把性欲和食欲并举,说明了其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健全协调的性生活对成年男女来说,是促进双方身心健康、保持性器官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条件之一,也是繁衍下一代的基础。而禁欲则违背了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违背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并会引起许多疾病。从养生角度看,满足正常的性欲要求,是和泰阴阳、顺应人欲、舒缓情志、宣泄气机的生理需要。
幽居的女子,未婚的旷夫,独身丧偶的男女,很多心身疾病的发病率都较高,且寿命较短。如妇女经前期紧张症、乳房小叶增生及月经不调等疾病,所欲不遂往往是潜在的或难以启齿的原因之一。而男子长期禁欲,不仅会造成诸多心理方面的障碍,也容易使精液郁积,导致前列腺局部肿胀充血,引起性功能紊乱,或诱发前列腺病变。
另外,满意的性生活还具有消除紧张情绪,保持人体健美等作用。性生活状况良好的女性,体内性激素分泌旺盛,血液循环加速,其皮肤就显得润滑细腻,指甲发亮有弹性,头发也乌黑润泽,可延缓整个人体的衰老进程。
“欲不可纵”
临床上房事过度的人,常常出现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健忘乏力,男子阳痿滑精,女子月经不调等病症,还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某些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精液是精子、前列腺液和性激素等的混合液。精子和性激素是睾丸产生的,过频射精,睾丸负担加重,日久会引起睾丸萎缩而加速衰老。前列腺液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生理作用,大量的损失会给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等系统的功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性生活是人类的天性和生理规律,但不加节制,必然要耗伤精气,对人体健康不利,故房事养生特别强调欲不可纵,当节欲保精。古人认为合男女必有一定的法则,凡违悖房事节度,超越自身的身体与心理条件,贪求淫乐者,即为纵欲。在古代的时候房中养生家、医家出于固护精液,以养生延年的宗旨,对男女交合的频度都曾有过规定。《千金要方.卷二十七.房中补益》云:“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年三十者,八日一泄;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泄;年五十者二十一日一泄;年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孙氏的主张较为保守,而且仅以年岁为根据,可信的成分少。《医心方.施泻篇》写道:“年二十常二日一施,三十三日一施,四十四日一泄,五十五日一泄,年过六十以去,勿复施泄。”
房事养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注意房事禁忌。此外,房事养生还包括注意房事卫生等内容。行房前,男女双方应注意性器官的清洁。男性应清洗阴茎、阴囊,清除皮肤皱褶里的污垢。女性外阴部与肛门接近,易受污染,且汗腺、皮脂腺丰富,分泌物较多,也要彻底清洗。另外,行房前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以免因房事中的爱抚引起女性尿路感染。女性在房事后应立即排尿,清洗外阴。
房事禁忌
2 健康锦囊
中医认为,人体与周围环境是一个整体。自然界与人体是相通的。因此,随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房事养生也应不同。《医心方.卷二十八.房内》引《养生要集》云:“春三日一施精,夏及秋天一月再施精,冬令闭精勿施。夫天道冬藏其阳,人能法之,故能长生,冬一施当春百。”意思是说,春天三天泄精一次,夏季与秋季一月泄两次精,冬季就要固守精关,不要施泄了。自然界的规律是冬季使阳气深藏,人能够效法它,就能长寿,冬天泄一次精等于春季泄一百次。
因此,房事养生应当根据四季气候不同做出相应调节。春季,阳气上升,万物欣欣向荣。此时,房事次数应当较冬季有所增加,这样才能有助于机体各部分组织器官的代谢活动,增强生命的活力。
夏季,各种植物繁荣茂盛,人们也应该心情愉快,使体内阳气不受任何阻碍地向外宣通发泄。所以夏季房事亦应是随其意愿,不过度约束,使机体在“阳气浮长”之际,保持茁壮旺盛之势。需要注意的是,燥热天气,人体脏腑功能相对减弱,暑邪易侵犯人体阳气,此时房事应适当减少。
秋季,天气转凉,薄地黄生,人也该宁神静志,收敛精气。此时性生活应加以收敛,克制欲望,减少性生活的次数,使体内的阳气不再过多地向外发泄。
冬季,百虫蛰伏,禽兽潜踪,阳气藏封。此时,人们对性生活要加以严格控制,尽可能减少性生活的频率。如果恣意纵欲,就会导致气弱肾虚,难免致病。此外,在暴风雨雷击之时,奇寒异热之中,最好停止性生活。这是因为上述种种气候异常会干扰夫妻双方情绪,导致脏腑功能紊乱。
行气的最高境界是达到胎息状态
1 大医智慧
故行气或可以治百病,或可以入瘟疫,或可以禁蛇虎,或可以止疮血,或可以居水中,或可以辟饥渴,或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
—引自《抱朴子》
2 精彩解读
行气即今日之气功。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总结出历代气功家练功的基本方法,并身体力行,加以实践。他指出,行气的要妙在于胎息。在气功锻炼中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练习,就能逐渐达到胎息状态。
◎行气即今日之气功。练功便把真气聚于人的脐下二寸,谓之气沉丹田。
那么,什么叫胎息呢?这是指炼气达到相当深的程度,此际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鼻息微微,若有若无,而大脉齐通,遍身舒适,如胎儿在母腹中,只有内气潜行。简单来说胎息:又称“脐呼吸”、“丹田呼吸”。像婴儿一样用脐呼吸。语见《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就是说不用口和鼻子呼吸,如在孕胎之中,即是胎息。《释滞》说:“得胎息者,能不以鼻门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即呼吸之息氤氲布满身中,一开一阖,遍体七窍与之相应,而鼻口反不觉气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开阖俱停的太定境界。
葛洪认为,魏晋道教中流传的行气法虽有多种,但以胎息为代表。据当时的气功理论,认为婴儿初生时以脐和母体相连,故脐是人体的生身受命之处,所以练功便把真气聚于人的脐下二寸,谓之气沉丹田。更进一步,又模仿胎儿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之中,这是道教返元归根的思想。道士以为人能返回婴儿的先天呼吸,真气自然旺盛,便能与道合为一体,体真成仙了。胎息法在今天看来还是一种上乘气功,即现代气功中的“体呼吸”法。
许多人把胎息与龟息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呼吸,其实龟息功是武当道家修炼内功的一种修为功法,又名“玄武定”、“龟息真定功”,由潜心、潜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组成。
葛洪详细地阐述了这种气功循序渐进的修炼方法:“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并强调练功应选择合适的时刻:“夫行气当以生气之时,勿以死气之时也。故曰仙人服六气,此之谓也。一日一夜有十二时,其从半夜以至日中六时为生气,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气。死气之时,行气无益也。”(《释滞》)
◎胎息法在今天看来还是一种上乘气功,即现代气功中的“体呼吸”法。
这种以吐纳行气、数息闭气、锻炼呼吸机能为特点的静功法,于汉晋时期十分流行。葛洪的从祖葛玄、老师郑隐皆精此道,《释滞》记“予从祖仙公,每大醉及夏天盛热,辄入深渊之底,一日许乃出者,正以能闭气胎息故耳。”《登涉》谓“郑君(郑隐)言但习闭气至千息,久则能居水中一日许。”
同时,葛洪还介绍了以胎息法行气时的注意事项,例如:行气当以生气之时,勿以死气之时;练功前要节制食欲,“不欲多食,及食生菜肥鲜之物,令人气强难闭。”还要保持和谐的情绪和开阔的心胸,要安静少躁,“又禁恚怒,多恚怒则气乱,既不得溢,或令人发亥,故鲜有能为者也。”(《释滞》)这些宝贵的经验之谈,至今仍被练功者奉为必须遵循的法则。
在葛洪所述的众多气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禁法”。禁法具有种种超常的特异功能,这与我国古代人体科学的关系至为紧要。那么,这一类的功夫是怎样练成的呢?在《登涉》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末入山,当预止于家,先学作禁法。思日月及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以卫其身,乃行到山林草木中,左取三口气闭之,以吹山草中,意思念此代赤色如云雾,弥满数十里中。若有从人,无多少皆令罗列,以气吹之,虽践蛇,蛇不敢动,亦略不逢见蛇也。若或见蛇,因向日左取三气闭之,以舌柱天,以手捻都关,又闭天门,塞地户,因以物抑蛇头而手萦之,画地作狱以盛之,亦可捉弄也,虽绕头颈。不敢吃人也。自不解禁,吐气以吹之,亦终不得复出狱去也。若他人为蛇所中,左取三口气以吹之,即愈不复痛。若相去十数里者,亦可遥为作气,呼彼姓字,男祝我左手,女祝我右手,彼亦愈也。”这是专门对付蛇及蛇伤的禁法。
《杂应》篇中又有一种“入瘟疫秘禁法”:“思其身为五玉。五玉者,随四时之色,春色青,夏赤,四季月黄,秋白,冬黑。又思冠金巾,思心如炎火,大如斗,则无所畏也。又一法,思其发散以被身,一发端,有一大星缀之。又思作七星北斗,以魁覆其头,以罡指前。又思五藏之气,从两日中出,周身如云雾,肝青气,肺白气,脾黄气,肾黑气,心赤气,五色纷错,则可与疫病者同床也。”
以上所述禁法,值得重视研究。从修炼的过程来看,是相当具体切实的,并没有什么神秘的色彩。至于能否有那样的功能和效力,还有待验证。
3 健康锦囊
◎气功对于防病抗衰,保持身体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中医学中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阴阳五行、子午流注、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等,在气功中也同样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即使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气功对于防病抗衰,保持身体健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气功发源地是中国。气功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分为吐呐、行气、布气、服气、导引、炼丹、修道、坐禅等等。中国古典的气功理论是建立在中医的养身健身理论上的,自上古时代即在流传。
◎练习气功能够达到呼吸、形体、心理锻炼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