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要言不烦,一字一句皆是精髓——以简代繁的谈话技巧(3)
楚国君臣听了这番话,陷入了沉思。蹶由趁热打铁,继续大声说道:“话说回来,占卜的吉凶,谁又可以将其固定在某一件事上呢?我听说当年贵国与晋国在城濮交锋,事前占卜的结果不也是大吉之卦吗?哪承想楚军被晋军大败,落得个大凶的结果。后来贵国奋发雪耻,再与晋军决战邺城时才获得大胜。照这样说的话,楚国的占卜到底是灵还是不灵呢?同理可推,我国的占卜显示吉利,也未必是应验在我这次出行上。”
楚王认为蹶由说得有道理,杀了使者反而会让吴国上下更加同仇敌忾。而就算这次能打赢,也难保日后吴国复仇时,楚国不会失败。
蹶由见楚王的决心已经动摇,又补充道:“对了,我蹶由一个人死就死了,还能有何作为?如果用一个毫无作为的人的血来涂祭战鼓,又能有何用呢?假如蹶由死后有知,必定会阴魂不散,让你们楚国的战鼓根本敲不响。”
楚王完全被蹶由的机智与气势镇住,于是命人给蹶由松绑,对他以礼相待。蹶由运用出色的口才,不仅让自己顺利逃过死劫,还成功制止了这场战争。
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的一次竞选中,士兵约翰·艾伦与战斗英雄陶克将军竞选国会议员。陶克将军战功赫赫,还曾三次当选国会议员。但艾伦却在竞选辩论后,出人意料地赢得了广大选民的支持。两人的舌战经过如下:
陶克将军一上来就宣传自己的战功。他说:“在17年前的今天的晚上,我指挥军队与敌军在山中激战。经过激烈的厮杀后,敌军终于败退了。我在山上丛林里睡了整整一夜。假如在场的诸位还未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战斗,就请在投下选票时,不要忘记那些风餐露宿的战斗英雄!”
这番演说果然激起了人们的欢呼。而艾伦在战争中只是个普通士兵,无论是资历还是威望,远不如屡立战功的陶克将军高。陶克将军已经先一步赢得了选民的好感,他该如何扭转劣势呢?
只见艾伦说道:“在座的同胞们,陶克将军说得一点也没错。他的确在那场战斗中建立了不世奇功。而鄙人当时正是他麾下的一名普通士兵,替他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在17年前的今天的晚上,我们打赢了那场战斗。当他在山中丛林安然入睡时,我还手握步枪站在荒郊野外,保卫他的安全。”
艾伦的语音一落,选民们就对他报以更加热烈的掌声。于是他赢得了更多的选票,打败了陶克将军,当选为国会议员。
在这次竞选辩论中,后开口的艾伦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他知道自己的战功与资历根本无法与陶克将军相提并论,正面摆功劳完全没有说服力。而如果像普通竞选者那样攻讦对方的短处,既显得没风度,也难以赢得听众的共鸣。于是,他避开战功不谈,只说战后的风餐露宿。先高度赞扬了竞选对手的功勋,认同他的呼吁,然后话锋一转,讲述对自己有利的情境。
陶克将军呼吁大家把选票投给那些在战争中最为辛苦的战斗英雄。但在听众看来,将军固然辛苦,但还能在战斗结束后呼呼安睡,而士兵还得忍住疲劳继续站岗保卫将军。由此可见,士兵艾伦比陶克将军要“辛苦”多了。就这样,艾伦博得了广大选民的同情与选票。
由上述几个案例可知,先开口的人不一定能控制局面,后开口的人也完全可能征服全场。后发制人的关键在于,用开场的几句话彻底改变人们之前的思考方向,从而赢得整个谈话的主动权。要做到这点,应当注意三个方面:
其一,冷静分析对方言辞的漏洞或忽视的内容。
对方抢先开口时,可能会让我们陷入某种困境。如果不能保持心态稳定,就会变得语无伦次、不知所措,反而将局面弄得更加糟糕。只有镇定下来,才能冷静地分析局面,找出对方言辞的破绽,予以有力的回敬。例如蹶由在面临生死关头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一步一步地给楚王设套,这才凭借一张利嘴完成使命。
其二,设计能够转换听众视角的简短开场语。
先开口的人往往会给谈话定下一个基调,让后开口的人与听众在不知不觉中按照其思路来走。如此一来,后开口的人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想要破解这个困境,就应该跳出对方的“逻辑陷阱”,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切入话题。这样就可以将听众的思路纳入我方乐见的轨道中。这种转折应当用一句醒目而简短的开场语来实现。一开口就让听众丢掉原有思维,考虑自己提出的新问题。
其三,可以设法诱导对方来问自己早有腹案的问题。
后开口的人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被先发言者刁难。如果按常规方式回答,不仅毫无特点,也可能被听众抓住其他把柄。既然如此,何不用一两句违反常规的妙语,诱导对方来发问呢?如此一来,你回答的就不是陌生的难题,而是自己早已准备好答案的话题。自己可以应对自如,一举翻盘。
5.以结论开场,再逐步论证
商人吕不韦想结识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但又怕不能马上取得对方的信任。于是他一进门便说:“我能光大您的门庭。”
公子异人不以为意地讽刺道:“等你先把自己家的门庭光大了,再来吹牛皮吧。”
吕不韦笑着说:“公子有所不知。只有先光大了您的门庭,鄙人的门庭才能跟着水涨船高。”
公子异人心领神会,请吕不韦入席深谈。
就这样,吕不韦用最简单的开场白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了对方的信任。他使用的策略是直接给出结论,然后再逐步向公子异人拆解谈话内容。这种开门见山的开场技巧,往往比繁文缛节的客套寒暄更容易打动听众。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谈话也十分讲究效率。哪怕是长篇大论的演讲或者授课,也必须在开场的时候让在场的听众精神振奋。否则,没人愿意耐着性子继续听几个小时他人单方面的谈论。在这种背景下,最有效率的开场白,就是直接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在开篇的案例中,吕不韦没有像保险推销员一样进行自我介绍,而是一上来就直接说“我能光大您的门庭”这个结论。
直接以结论开场的好处,就是能让听众迅速做出价值判断。假如听众赞同你的意见,他们会饶有兴致地继续听下去。假如听众反对你的意见,他们也会听听你能说出什么让大家心服口服的理由,随时找你的漏洞进行反驳。
总之,以简短扼要的结论做开场白,有助于帮听众迅速弄清说话人的意图,明确自己在谈话过程中的需要。
此时的公子异人根本不认识眼前的陌生人。所以,他会认为吕不韦不进行自我介绍就提出这样突兀的结论,是一种无理取闹的行为。于是,他便出言反讽对方牛皮吹上天。谁知却被吕不韦用一句话就说服了。
吕不韦的第二句话说得颇有学问,依然是直接给出了最终结论。公子异人是个聪明人,很快掂量出了那句近似绕口令的结论有多少分量。
“只有先光大了您的门庭,鄙人的门庭才能跟着水涨船高”这个结论,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我的意图是在帮助你成就大业的同时,取得自己家族的富贵;第二,我们是利益共同体,我先帮你完成心愿,事成之后你再按功劳回报我。
既然双方的大目标一致,公子异人迅速做出价值判断,同意合作。然后,两人才正式进入常规的谈话套路。
吕不韦分析道:“老秦王年事已高,立您的父亲安国君为太子。听说安国君的正妻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只能从安国君的二十多个儿子中选一个过继。您在兄弟里排行居中,又不受老秦王疼爱,所以被派到赵国做人质。一旦秦赵开战,公子性命堪忧。就算老秦王去世,安国君继位,您恐怕也得不到太子之位。”
公子异人深表赞同,便问:“那我们该怎么应对?”
吕不韦说:“公子在邯郸生活困窘,也没什么礼物孝敬父母。我吕不韦虽非巨富,也愿拿出千金替你到秦国游说。我先说服安国君与华阳夫人立您为嗣子,然后再找机会接您回秦国。”
公子异人叩头拜谢道:“倘若此计真能成功,异人将与先生共享秦国。”
吕不韦入秦后,没找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而是去拜访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他一开口就吓唬对方道:“阳泉君您可知自己的罪过足以致死?”
阳泉君一听到这个惊悚的结论,感觉莫名其妙,忙问原因。吕不韦指出:“您的门客无不占据高位,反倒是安国君门下无人显贵。您府中收藏的珍宝、骏马、美人不计其数。恕在下直言,这绝不是好兆头。目前老秦王年事已高,万一哪天驾鹤西去,安国君继承王位,您就危在旦夕。在下有一计,可保阳泉君无后顾之忧,富贵稳如泰山。”
阳泉君惊出一身冷汗,赶紧避席行礼,向吕不韦恭敬地请教对策。
吕不韦说:“安国君继承王位后,华阳夫人虽能顺势升为王后,但她没有嗣子。所以,储君只能从其他王子中挑选。假如日后由其他王子即位,王后的门庭恐怕要长满杂草了。公子异人才德兼备,孤身在赵国为质,没有双亲庇护。他常常西望咸阳,盼望着回秦国。华阳夫人要是能立他为嗣子,公子异人就能继安国君之位做秦王。到那时,他一定会感念华阳夫人的再造之恩。而夫人也将得到最好的依靠。”阳泉君点头称是,便主动去找姐姐说这事。
紧接着,吕不韦又成功说服了华阳夫人的姐姐帮忙。华阳夫人的姐姐也用了与吕不韦相似的谈话方式,一开口就直说结论。
她对华阳夫人说:“以美貌侍奉他人无法长久。一旦年老色衰就会失去夫君宠爱。妹妹虽然眼下被安国君宠爱,但也应该考虑长远之计。何不趁早结交一个有才能又孝顺的孩子做你们夫妇俩的嗣子呢?若行此计,夫君在世时,妹妹能享受尊宠。夫君去世后,嗣子继位为秦王,妹妹也不至于失势。公子异人很贤能,他知道自己排行居中,生母又不受父亲宠爱,所以他会主动依附于您。妹妹就选他为嗣子吧!”
于是,华阳夫人对安国君哭着说:“我虽有幸能进夫君的后宫,却没能生出子嗣。希望夫君能立异人这孩子做我的嗣子,也好让我在晚年有个依靠。”安国君也欣然同意,决定立公子异人为嗣子。就这样,吕不韦与公子异人的计划得以实现了。
这则游说故事最大的亮点就是说话人一开口就给出了结论。
有些演说者为了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会采取某些迂回的方式来做开场白。比如提出一个与谈话内容看似无关的问题,或者故意给大家制造一个悬念来吊胃口。这种做法也是有效的,但与用结论开场相比,不易于让听众迅速弄清谈话的主旨与关键。
精明的吕不韦明白,陷入困境的公子异人最需要的是一根救命稻草。无论他在表面上多么镇定,内心都非常期待马上有人施以援手。但战战兢兢的人质生活,让公子异人变得多疑,不容易轻易相信他人。与其三弯五绕地设置悬念,不如以他最想听到的答案单刀直入。果然,吕不韦只用了两句话,就迅速取得了公子异人的信任。
不过,世上没有万能句式。我们在使用结论做开篇语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提出的结论必须能满足听者的需要。
以结论开头的最大优点是,能让听众迅速了解谈话内容并做出价值判断。但这对说话人既有利也有弊。假如对方刚好对结论感兴趣,就可能与说话人一拍即合;假如对方恰恰对结论毫无兴趣,已经了解大致谈话方向的他就会在第一时间转身离场,不会再给你继续论证的机会。若想避免后一种情况,就得在事前调查一下听众希望听到什么内容。
其二,陈述结论的方式要简洁、明快、确切。
用结论做开场白,追求的是一种“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效果。效率至上主义是这种开场方式的灵魂。通过短平快的表达形式,用最精简的语言总结谈话内容的核心问题与最终结论。假如在阐述结论之前加入太多的客套寒暄,非但无助于增加语言感染力,还让开场白显得啰唆累赘。这就失去了以结论开场的意义。
与此同时,以结论开场最大的忌讳就是结论不确切。无论在什么场合,听众总是本能地希望说话人能给出明确的结论。哪怕是明确的“不知道”或“不能草率决定”。对于听众而言,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论点,比冗长乏味的讲话更加令人心烦。因为后者可能最终有个明确的结论,前者听完后依然什么都不清楚。
总之,以结论做开场白是把双刃剑,应当根据不同情境慎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