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声声识美人
对于日本女性的“大根腿”,各国人士有诸多说法,但普遍的说法为,“应怪罪于榻榻米 这种特殊的起居方式”。日本世代相传的是在榻榻米上跪坐与盘腿坐,这种坐法使日本女子的双腿受尽扭曲和压迫,并最终导致她们的双腿变粗、变形。
为了掩饰这种不足,艺伎们用和服这种宽松修长、典雅艳丽的服装,将不起眼的躯体连同“大根腿”一起包裹起来,再穿上鞋底高达10厘米以上的高齿木屐,便产生了身材修长的视觉效果。所以,高达10厘米的木屐在艺伎的服饰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木屐的特质也使得艺伎们在行走时与众不同。
艺伎的木屐
阿瑟·高顿就曾在《一个艺伎的回忆》一书中,通过小百合之口告诉读者,“一个女人走路,应当给人一种小细浪漫过沙堤的印象”。这句话恰到好处地点出了艺伎要如何行走才能走出摇曳生辉的效果。
日本女性多数身材娇小,因此艺伎所穿的和服都有很长的拖尾。为了和这种长拖尾的服装匹配,艺伎不得不穿厚达10厘米的木屐,以营造艺伎身高腿长的假象。艺伎所穿的木屐源自2000多年前的弥生时代。在那个时代,农民为在水田插秧时双脚不往下沉而制作了“田木屐”,也就是在较大的屐板上串上绳带,行走时用脚趾钩住绳带,这种“田木屐”被认为是后来的木屐雏形。随着时代的变迁及人们需求的改变,“田木屐”逐步变化,并融合了各个民族文化的特点,自成一系,直至演变为大家熟知的木屐。
日本木屐在发展过程中分为两大方向。中国南部和东南亚的木屐鞋基前部安有绳带或小棒,适合在高温潮湿的地域穿着。中国北部和朝鲜半岛的木屐则是将整个脚包裹住的鞋履。
木屐的高度很高,穿上木屐的艺伎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步伐会变得非常小,而碎步增加了艺伎的优雅。人们大概难以想象一个身穿和服的女孩儿,脚上会套着一双高跟鞋大步流星地走路。
在许多正式的场合中,日式木屐必须配着日式的白袜子才能穿出女性美来。这种袜子把脚趾分成两半,即大脚趾和其余的四个脚趾,分开的脚趾挂着木屐前脚掌的中轴分线绳,起到稳定脚步、防止跌倒的作用。
直到三四十年前,木屐还一直都是日本人的日用必需品,但是在今天的日本,和服、浴衣都已成为稀奇之物,同样,日式木屐也很难看到,现代木屐更多的作用在于展示它包含的民族性的功能。和普通人相比,艺伎依然留存着的那个源自日本人传统生活习惯的独特鞋履。
对于等待艺伎的客人来说,木屐敲击地板的“嗒嗒”声是一种信号,这个信号代表艺伎即将到来。经常光顾艺伎馆的客人也可以通过这种“嗒嗒”声,对即将出现在眼前的艺伎的容貌和身姿进行联想。这大概也是一种坐在一尘不染的茶屋里,等待美人出现的美好意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