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超市业态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一、问题与挑战
(一)国家政策限制,通道费模式难持续
通道费是超市进入中国初期,渠道溢价能力的集中体现,符合当时的供需及市场条件,对超市企业的盈利发挥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国家对超市规范化发展的要求(如表2-1所示),以及渠道竞争的加剧,“薄利多销”将成为超市渠道盈利的发展方向,这也符合消费者对于价格和品质的诉求。因此,内资企业的通道费模式难以长久维持。
表2-1 国家部委针对整顿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出台的整顿措施
(二)缺乏规模化优势
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企业,目前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具备强大规模优势的超市企业,但沃尔玛等外资企业的全国性布局相对更具优势——集中采购、先进的物流配送、先进的信息系统。届时,国内的超市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考验。
(三)多层分销体系使连锁超市跨区域扩张面临挑战
我国超市企业的经营品类大体为生鲜、食品、日用杂货、针纺服装等。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食品用品和服装等品类的供应商大多采取以省,甚至以市为单位的多层分销体系,厂家生产出的商品经过多级批发商到达零售商的店铺并卖给消费者;生鲜品类一般是经由农产品经纪人或者产地批发市场到销地批发市场再到零售商手中。
经营民生类必需消费品的超市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低价,采购规模大能够降低成本。由于目前广泛存在的多级分销体系,使超市企业在跨区域扩张中,使老区域的销售规模带来的采购成本优势不能延伸到新进入的地区。另一方面,跨区域的超市企业还面临区域原有零售企业在供应商供货方面的封杀,导致这些企业在新区域的新店培育期拉长和新区域经营初期亏损。
(四)人工成本上涨,侵蚀行业盈利能力
德勤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在京发布了《2012中国零售力量》,该报告称:2011年连锁零售企业人工费用上涨26%,租金成本上涨10%,给净利润率长期仅有1%~3%的零售业带来了极大挑战。
房价上升导致生活成本上升,生活成本上升引发工资增长,工资增长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终端商品价格上升,通货膨胀呈螺旋式发展,加重了零售企业的负担。人工、房租、水电涨价等汇聚在一起,压缩了零售行业原本就微薄的利润。
在这场生产成本的大战中,超市业面临的困境远远大于百货业,因为超市是劳动力更为密集的行业,自身缺乏核心技术,不能制造高附加值,因而也处于利润分配的下游,对各种成本上涨的敏感度较高。在夹缝中生存的超市行业,亟待通过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开源节流。
二、发展趋势
(一)业态细分,高端精品超市与社区超市将成为未来趋势
按国外统计惯例,一般人均GDP在800~2000美元之间,是连锁超市产生的时期;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是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批量发展时期;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高级专卖店、精品店、奢侈品开始流行。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万亿城市俱乐部”的成员已经达到24个(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辽宁、四川、湖南、湖北、上海、福建、北京、安徽、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广西、江西、天津、山西、吉林、重庆、云南),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厦门、天津等地区的人均GDP也已经超过了1万美元。
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人均GDP的提升为高端精品超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高端精品超市是一种“高投入、高毛利、高回报”的模式。其经营毛利率比普通超市大卖场(平均毛利率为12%)要高出一倍或更多。随着国内新兴中高消费阶层形成,必将对原有的零售市场进一步细分,高端精品超市正好恰逢时机。
上海的城市超市、中百生活剧场、华润万家Ole、北京华联BHG等,都是以一个局部的非大众化的细分市场作为主要目标。这些消费者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以进口商品、高档食品、日用化妆品、生鲜食品等高端商品为消费目标,追求商品的新鲜和新潮。这些超市的商品都具有高价格、高毛利、高成本等特征,商品本身凸显了目标消费者标新立异、品位独特的价值诉求。
另外,随着一线城市商圈逐渐扩展至郊区,24小时便利店无法覆盖到的商业区和社区,各种专业超市和社区超市开始不断涌现。此外,商业集团也加大了对社区超市、生活超市的升级改造。例如,立足浙江区域发展的三江购物和服务社区的先行者北京超市发等。
(二)自有品牌成为超市盈利亮点
自有品牌能够使超市企业直接控制生产、采购、分配流程,最大限度压缩供应链,在满足消费者对物美价廉商品需求的同时,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通常超市的自有品牌商品的价格要比同类商品价格低10%~50%,但利润却高出10%~30%,丰厚的利润诱惑使得“自有品牌战略”被越来越多的零售商所关注。
相对于本土超市,外资企业更为重视自有品牌的开发与营销。目前外资超市自有品牌的品种已基本涵盖了生鲜、食品、非食品及百货。例如,沃尔玛的“惠宜”食品、大润发的“大拇指”日用商品、易初莲花的“正大”鸡肉鸡蛋等。如表2-2所示。
表2-2 内外资超市自有品牌比较
(数据来源:超市企业网站,和君咨询整理)
(三)以兼并重组与渠道下沉实现规模化
超市行业是一个规模优势的行业,规模优势的支撑点在于物流网络的广泛铺开。规模优势通过良好的物流管理能力转化为采购成本优势和质量控制优势,而这两者易于形成良好的超市企业信誉和品牌优势。
国外超市行业以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之间的竞争为主,而我国超市行业主要是本土超市与外资超市之间的竞争。目前,虽然本土超市在门店数量上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外资超市近年来加速扩张,布局中西部及二三线城市,已经严重威胁到本土超市的发展。
因此未来超市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何发展,要看内外资超市企业的竞争策略,更要看谁能率先抢占市场。而率先实现快速扩张的有效途径就是“大鱼吃小鱼”,即实施同一区域内的兼并重组。因此,在内外资争相攻城略地的时代,超市行业的兼并重组将成为常态。
另一方面,渠道下沉也是超市行业规模化经营的另一发展路径。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东部发达城市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因此三四线城市及中部、西部地区将是未来竞争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