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践及启示

忽培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实际,着眼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提出并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指引下,重庆经济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4年GDP达到14625.4亿元,增长10.9%,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规上工业利润增长30%以上,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各区县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有效促进了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

近期,我们赴重庆开展调研,先后与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市级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相关同志进行了三次座谈研讨,并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渝北区、合川区、万州区、黔江区等6个区县进行实地调研,掌握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路、做法、成效等第一手资料,很受启发。

一、重庆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做法

重庆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大功能区域,通过区域发展差异化,推动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主要做法有四点:

(一)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都市功能核心区主要体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中心功能,集中展现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美丽山水城市、智慧城市和现代化大都市风貌。都市功能拓展区着力打造成为全市科教中心、物流中心、综合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主城生态屏障区以及新增城市人口的宜居区。城市发展新区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努力建成重庆新的经济增长极,统筹推进区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四化”的示范区,以及川渝和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处于三峡库区、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目标是建成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处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全市少数民族集聚区,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目标是建成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

(二)突出特色引导,围绕功能区域定位确定有针对性的考核政策和产业布局导向。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差异化设置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及权重,特别是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在经济发展类指标上进行“松绑”,彰显考核的功能导向性。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布局,细化完善工业、农业、商贸、旅游等产业政策,引导五大功能区域产业错位布局、差异发展、特色发展。通过产业布局引导,各功能区域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得到初步遏制,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整体效能逐步发挥。

(三)实施分类支持,通过规划、财政、基本公共服务、区域扶持等手段定向精准施策。实施分类支持的空间规划政策,加大国土及空间规划对五大功能区域建设的支持力度;实施分类支持的财政政策,对城市发展新区“少取多予”,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不取多予”;实施分类支持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加大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的支持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分类支持的区域政策,对五大功能区域建设的重点难点区域,采取“滴灌”式的精准扶持措施。

(四)强化差别约束,依靠产业“负面清单”和生态环保约束为市场行为划定边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生态环保要求和功能区域定位,制定各功能区域产业禁投清单,设定各有侧重的产业投资禁止和限制目录,明确市场行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施差异化环境管理,发挥环境保护政策对各功能区域建设的约束激励作用。都市功能核心区污染物排放总量“只减不增”,都市功能拓展区加大大气、水环境治理力度,城市发展新区科学利用环境承载力实现重点开发,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和增加生态产品供给。

二、重庆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启示

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探索实践,对于全国其他地区如何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立足实际做好调结构转方式这篇大文章,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一)注重差异化与一体化辩证统一。在制定和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重庆既立足各区域千差万别的发展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强调差异发展、突出特色发展,使各功能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又牢牢把握“一盘棋”思维,强化各区域在深度分工基础上加强合作,把长短不一的“手指”握紧成为更有力的“拳头”,使全市整体功能最大化。

(二)注重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重庆不简单追求欠发达地区和生态脆弱区的GDP增速,而是在财政支持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旅游、生态、民生等方面,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给予更大倾斜,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弥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推动了城乡、区域之间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三)注重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重庆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考量。通过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明确各功能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

三、几点建议

在实施全国区域发展战略、推动跨区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导向、规划引导、激励约束,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跨区域协作合作,突破地域、区划限制,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联动、互利共赢,增强区域发展的整体合力。比如,建立完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范围内省区市协作机制,推动联动融合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支持扶持力度,并逐步由资金、项目、政策的倾斜扶持转向战略定位、功能布局、改革开放等方面的支持,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比如,加强中西部地区对外通道、互联互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布局,支持在自由贸易园区等改革开放领域开展探索试点。

(三)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主体功能区战略“双轮驱动”,合理划分各区域开发边界,科学设置开发强度,强化三峡库区、武陵山、秦岭等重点区域生态环保力度,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