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催眠与梦
第一节 西方学者的解梦学说与理论
弗洛伊德的解梦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解梦理论主要集中在《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论梦》、《精神分析引论新讲》和《精神分析纲要》等作品中。归纳一下,
弗洛伊德的解梦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各点:
1.梦是一种在现实中实现不了和受压抑的愿望的满足。在《梦的解析》中,这个欲望被弗洛伊德总结为力比多。力比多是把德语翻译过来的叫法,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在弗洛伊德看来,“我”分为本我、自我以及超我,本我就是最本能的反应,因此欲望就不仅仅来自于力比多,它还受其他求生的本能、自我保护的本能等的影响。
2.梦分为愿望之梦、焦虑之梦和惩罚之梦。
这三者实质上都是愿望的满足。我们清醒时糊涂时所有的愿望、担忧或者做错的事都会在梦中出现。不过,弗洛伊德说创伤梦不是对欲望的满足,这是欲望满足理论的例外。
3.梦的材料和来源包括四个方面:做梦是前一天的残念;睡眠中躯体方面的刺激;幼年经验,儿童时的事情在成年后的梦境中反复出现;人类历史经验的累积,即人类在历史活动中积累的经验会流传下来,并在梦中呈现。但是单独的某一方面的材料形成不了梦,需要和压抑的欲望结合才能形成梦。
4.弗洛伊德在《论梦》中说,梦的作用是维持睡眠,而不是影响睡眠。
5.梦的内容分为显梦和隐梦。解梦是治疗师利用患者对梦中意境的想象,揭示出隐梦的意义。通过稽查作用和梦的伪装,隐藏的愿望才能进入意识组成显梦。
这里的稽查作用是指使隐梦所包含的无意识冲动进一步伪装和转化成显梦的内容。这种转化过程也就是做梦的过程。
6.强调象征作用。对象征的熟悉可以让人很快地解梦。
弗洛伊德指出,象征作用有时可以使我们省略询问梦者这一环节而对梦直接进行解释。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我们要熟悉梦的象征和梦者的相关情况和做梦前的情况,这样我们才能直接解梦。象征并不排斥想象,我们既要利用梦者的联想,又要利用解梦者的有关象征知识来弥补联想的不足。例如跳舞、骑马、登山、上楼梯为性高潮;糖果指性交的快感。
7.一个梦可以做出很多方面的解释。比如同一个梦境,在不同的人脑出现,或者是在同一个人处于不同状态时出现,都有不同的解释。
8. 梦是自我和本我的交战。自我是人的本能体现,而人的本能往往要受到道德的约束,也就是经常被超我所禁止。所以我们可以在梦中看到冲突的欲望。
梦是愿望的表达和满足吗
弗洛伊德把梦的实质理解为:梦是一种愿望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他引用大量的梦的例证证明梦的意义在于愿望的满足。他指出,使愿望在梦中得到满足可用以维持精神的平衡,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睡眠不受干扰。
弗洛伊德多次进行自我实验,他故意吃很咸的食物,控制饮水,在口渴的状态下入睡。晚上梦见喝水,痛饮甘泉。他从梦中醒来确实想喝水。梦中的喝水可以缓解他的渴,他就不用醒来,睡眠得以保证。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方便的梦”。
弗洛伊德年轻时,经常晚上工作到深夜,早上贪睡而懒于起床。早上到来时,梦见自己起床梳洗,心理上有了交代,继续睡下去就觉得心安理得。他还发现与他一样贪睡的医院同事裴皮的梦。有一天早上,裴皮睡得正香,房东太太喊道:“裴皮先生,快起床,您该上班了。”于是他梦见自己睡在医院的某个病房里,床头牌号还写着自己的名字,裴皮在梦中想,既然自己已经到了医院还住进了病房,就一翻身又继续睡觉。
有位朋友的妻子梦见来月经,请教弗洛伊德是什么意思。弗洛伊德推测说她怀孕了,而她的愿望是不要怀孕,所以在梦中月经如期而至。
另一位夫人梦见上衣沾满了乳汁,弗洛伊德解释她已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并非是第一胎,年轻的妈妈希望即将诞生的孩子比上一个孩子有更多的奶水吃。
一位年轻女人因终年在隔离病房里,照顾患传染病的小孩,许久没有参加社交活动。她告诉弗洛伊德,她梦见一大群人欢娱。弗洛伊德解释说,她希望孩子的病早日康复,满足她参加社交活动的愿望。
弗洛伊德认为,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梦,本质上都是愿望的达成。儿童的心理较之成人的单纯,所做的梦也就单纯,是通俗的白话文而不是深奥的象形文字。他说,就像我们研究低等动物的构造发育,以了解高等动物的构造一样,我们应该可以多多探讨儿童心理学,以了解成人心理。小孩的梦,是简单明显的愿望达成,虽然它比起成人的梦显得枯燥,但却提供了梦的本质是愿望的达成。虽然它比成人的梦简单,但却证明了人的梦的本质。因为儿童的梦简朴、明白、易懂,它未曾化装或很少化装,有摄入灵魂的自然美。分析儿童的梦不需要任何技术。
1896年夏天,弗洛伊德和妻子、8岁的小女儿、5岁3个月的儿子,以及邻居家12岁的小男孩一起去旅行。他的小女儿对邻居家的男孩有好感,两人玩得十分开心。第二天早餐时小女儿说:“昨晚我梦见艾米尔成了我们家的人,和我们一样叫爸爸、妈妈,和我们同睡一个房间。妈妈进来,在每个人的枕头下塞了一块巧克力。”小女儿想让邻居家孩子成为永久的好朋友的愿望在梦中得到满足。
儿童的梦是愿望的满足,成人的梦也是如此,这点在文艺作品和日常生活中论据很多。施温德作的名画《囚犯的梦》,可被看做是梦的满足的典型代表。囚犯想从窗口逃走,因为阳光从窗口射入牢房,将他从梦中唤醒。重叠而立在窗前的妖神,无疑代表囚犯攀缘上窗所应继续站立的位置。站在顶端而靠近窗口的妖神的面貌,恰好和梦者面貌相似。
在解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梦不仅能用来满足愿望,还可以用来作启发自己思路,认识环境等多种用途。
弗洛伊德认为梦与精神病类似吗
不同流派的心理学家对梦有着不同的解释。早期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梦没有意义,而到了今天,这种观点已不复存在。第一个提出对梦的全面解释的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这是一位心理学界的伟人,他曾和马克思、爱因斯坦一起,被誉为对20世纪思想影响最大的三个犹太人之一。继弗洛伊德之后提出的新的对梦的解释,无不或多或少受到他的影响。虽然新的解释往往反对和批评弗洛伊德,但是它们的产生也同样是由于弗洛伊德梦理论的激发。这使得当今任何一本谈梦的书,都不能不谈及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
作为一名医生弗洛伊德经常要治一些精神病人或其他“脑子有毛病”的人。别人往往对这些人的话不屑一顾,但是他却总觉得这些人的话也值得分析。比如这些人是一辆撞坏了的汽车吧,我们不正好可以看看汽车内部的结构吗?如在车子完好时,我们还看不到它的内部呢!在这个分析心理有毛病的人的过程中,他发现梦和精神病有些类似,于是他又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梦。
有一天,他终于发现了梦的秘密。他高兴极了,高兴得发出狂言,说:“在这个酒馆里应该竖一块石碑,上边写上‘某年某月某日,弗洛伊德博士发现了梦的秘密’。”
这话看起来够狂傲的吧,可是现在心理学家们不觉得他狂傲,反而说他伟大。因为,他的确发现了梦的秘密。
弗洛伊德指出,梦的材料来自三方面:一是身体状态;二是日间印象;三是儿童期的经历。梦的材料来源于身体所受刺激,这是几乎每个人都承认的事实。例如一个人如果饿了,在梦里就会梦见吃饭;如果一个人脚冷了,就可能会梦见在雪地里行走;如果一个人咽喉肿痛,就可能梦见被人卡住脖子,如此等等。弗洛伊德虽然也同意身体所受刺激会影响梦的具体内容,但是他却认为这些身体所受的刺激只是被梦作为素材使用而已,对梦的意义影响不大。按弗洛伊德的思路,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清晨男性有小便便意时,阴茎会受刺激而勃起,这时男性也许会做性梦。按一般人的看法,这个男人梦见和女人性交的原因是,膀胱胀满刺激引起了阴茎勃起。而按弗洛伊德的思路,可以这么说,这个男性有性的愿望才会做这种梦。如果这个男人没有强烈性欲,即使阴茎勃起,他也不过是做梦找厕所而已。
白天经历的事会进入晚上的梦,这也是很多人都注意到的事实。假如临睡前看了一场战争的影片,有些人在晚上就可能会做战争的梦。再如弗洛伊德自己的例子:梦中“我写了一本有关某种植物的学术专论”,其来源是:“当天早上我在书商那儿看到一本有关樱草属植物的学术专论。”弗洛伊德指出:两三天前发生的事,如果在做梦前一天曾想到,也同样会在这天晚上的梦里出现。但是,他认为梦绝不仅仅是白天生活中琐事的重现。梦中,我们借助白天的一些小事,目的在于用这些小事影射另外的更重要的心事。
弗洛伊德提出,那些清醒时早已忘记了的童年往事也会在梦中重现。例如,“有一个人决定要回他那已离开多年的家乡。出发当晚,他梦见他处身一个完全陌生的地点,正与一个陌生人交谈着。等到他一回到家乡,才发现梦中那些奇奇怪怪的景色,就正是他老家附近的景色,那个梦中的陌生人也是实有其人的。”再如,“一个30多岁的医生,从小到现在常梦到一只黄色的狮子,后来有一天他终于发现了‘实物’——一个已被他遗忘的瓷器做的黄狮子,他母亲告诉他,这是他儿时最喜欢的玩具。”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梦的唯一目的是满足愿望。例如,口渴时做梦喝水。梦可以满足人的愿望,这一点相信任何人都不会有异议。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总是把美好而又难以实现的愿望称为“美梦”, “梦想”。但是说梦的唯一目的是满足愿望,则并不是谁都能同意。一个人做噩梦被人追杀,难道是他内心地有被杀的愿望吗?弗洛伊德认为是的,所有的梦都是为满足愿望。
他举例说,某女士梦见她最喜爱的外甥死了,躺在棺材里,两手交叉平放,周围插满蜡烛。情景恰恰和几年前她的另一个外甥死时一样。
表面上看,这不会是满足她愿望的梦,因为她不会盼着外甥死。但是,弗洛伊德发现,这个梦只不过是一个“伪装后”的满足愿望的梦。这位女士爱着一个男人,但由于家庭反对而未能终成眷属。她很久没有见过他了,只是在上次她的一个外甥死时,那个男人来吊丧,她才得以见他一面。这位女士的梦,实际上意思是:“如果这个外甥也死了,我可以再见到我爱的那个人。”
弗洛伊德由“梦是愿望的达成”出发,推断有些梦是“伪装后”的愿望达成,那么,梦中为何要伪装呢?说到这里,就要讲一下他提出的另一个重要理论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灵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分别叫“本我”。“自我”和“超我”。每个人的心都是这三个“人”组成的小团体。
“本我”代表人的本能,它是我们心里隐藏着的这么一个人极端任性,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不懂事。他贪吃好色,谁惹了他他就想报复;一点没涵养。只想怎么高兴怎么来,不管别人怎么想。要是依着他,他会无法无天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弗洛伊德说:不管你自己是否承认,每个人都有这个本我,有这么一面。让我们不自欺地想一想,你自己也一定有这么一个本我:想为所欲为不受约束,贪图享受,喜欢金钱美女。
当然,本我的欲望也不一定都是坏的,有时他只是喜欢玩玩游戏,晒晒太阳。但是不容否认,本我欲望中有不少不道德的想法。
如果人只有本我,人们会不考虑未来,只想及时行乐,不讲法律不讲道德,完全放纵自己,这个世界将会一片混乱。
好在我们的心灵中,还有一个部分叫“自我”,自我是聪明的,知道一个人不能任意胡为。所以当见到一个美女时,本我虽然恨不得立即占有她,但是自我却不许本我这样做。自我可能会说:“慢慢来,让我先送给她一支玫瑰,先赢得她的好感。”
弗洛伊德说,本我只求快乐,而自我讲现实原则,他要看一个愿望是不是现实,要考虑满足自己愿望的方法。
自我虽然也想一夜暴富,却不一定想抢银行,因为他考虑到这样做后果堪忧——也许会被枪毙。
而且我们还有良心,良心也好像心灵里的另一个人一样,不过这是一个严厉的人。弗洛伊德称为“超我”。超我像个警察,他像盯贼一样盯着本我,不许他干坏事。
本我的欲望发泄不了,就只好靠幻想安慰自己。从而编一些美梦。咱们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是:做梦娶媳妇。不过本我这家伙的欲望不仅仅是娶媳妇,有时候,他想把邻居的老婆霸占过来,有时候,他想有十个美女左拥右抱;有时候,他想杀了总经理,夺取他的财产……有时候,他的想法坏得无法说出口。
这就惹恼了正直的超我。看到在心灵的世界里,本我总是偷偷摸摸地出版一些诲淫诲盗的书,超我不禁怒火冲天,决定采取书籍检查制度,不允许坏书“出版”。
本我为了躲过“书籍检查”,只好故意把话说得含糊,晦涩,拐弯抹角,再用上些双关语、黑话等等,于是“书”终于骗过了检查,得以出版,也就是说,进入了我们的意识。
梦就是这样形成的。在睡着了以后,本我就开始了幻想,但是超我这个检察官却总在“检查书报”,于是本我只好做伪装。经过伪装后的梦是梦的显意,而它所要表达的意义是潜藏着梦的隐意。例如某男人梦见他妹妹和两个女孩在一起。在隐意中,那两个女孩则表示他妹妹的乳房。这个梦表示他想看想接触他妹妹的乳房。通过化装,乳房变成了另外两个女孩,使梦者可以去看而不受到道德的谴责。
弗洛伊德总结说:为了伪装,梦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构造形式,或者说,一些特殊的骗术。弗洛伊德归纳为以下几类:凝缩、移置,视觉化,象征和再度校正。
凝缩,是把有联系的几个事物转化为一个单一的形象或单一的内容。例如,某一女子梦见一间房子,它又像浴室,又像厕所,还有些像更衣室。而实际上,这间房子所指的是:“脱衣服的房子。”利用这个凝缩,梦说出了一句不能直说的话:脱衣服(以及和脱衣服相联系的性交)。
移置,指梦把重要的内容放在梦里不引人注意的情节上。这有些像一个害羞的借钱者,他先和有钱人东拉西扯他说好多话,然后好像顺口提起一样,捎带说起借钱的事。
视觉化,指把心理内容转变为视觉形象。梦好像一个黑社会的成员,他不能把黑社会联络的信息写在留言簿上。如果他写上:“明天到翠华楼去,我们要和某帮打架。”那么,警察就会也赶到翠华楼。于是,为了躲避警察,黑社会成员在墙上画了一个咧着嘴拿着个木棍的小孩,头上有一朵花,同伴看到后就明白了。而外人却以为那只不过是小孩乱画的。
象征,指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例如,“所有长的物体——如木棍、树干及雨伞表示着男性性器官,那么长而锋利的武器如刀、匕首及矛也是一样。箱子、皮箱、柜子、炉子则代表子宫。”一个小孩梦见“爸爸用盘子托着他的头”,弗洛伊德解释为这是指割掉阴茎。
当超我不小心让一些不允许出现的内容出现在梦里,本我就会通过一些话去努力减少这些内容的影响。例如:在梦里加上一句话“这不过是个梦。”再比如,改造梦的回忆,让梦者对梦的一些“敏感性”的内容尽快遗忘掉。
弗洛伊德运气不好,年纪好大了还没被提为副教授。有一次他总算被两位教授提名为副教授候选人。这天,一位朋友R来访后,他做了个梦:“我的朋友是我的叔叔——我对他很有感情。我看见他的脸就在眼前,略有变形。它似乎拉长了,周围长满黄色胡须,看上去很是独特。”
弗洛伊德说:“R是我的叔叔”,这能意味着什么?他的叔叔是什么样的人呢?弗洛伊德告诉我们,“30多年前,他为了赚钱卷入违法交易,并为此受到了法律制裁。”“我父亲说他不是坏人,是被人利用的傻瓜。”因此,梦的第一个意思是,R是傻瓜。
在实际生活中,R早就被提名为教授候选人了,但是却迟迟得不到正式任命。弗洛伊德现在也被提名,正在担心自己会遭到R的命运。他在梦里把R说成傻瓜,用意是安慰自己:“他是傻瓜,所以当不上教授。我又不是傻瓜,我怎么会当不上教授呢?”
为什么在梦里他对R很有感情呢?弗洛伊德解释,这不过是一种伪装罢了。把人家说成傻瓜,良心上过不去,于是就装出对R有感情来掩饰。
“叔叔是罪犯”又让他想到,另一个同事N也是迟迟评不上教授,而N涉嫌有男女关系问题。所以这个梦还有个意思是:“N是罪犯,我又不是罪犯,我怎么会当不上教授呢?”
弗洛伊德又解释道:“梦里我把两位同事一个当做傻瓜,一个当成罪犯,仿佛我像部长一样发号施令。”梦为什么这样做呢?“部长拒绝任命我为教授,因而在梦中我便占了他的位置,这就是我对他阁下的报复。”
童年经历是梦的重要来源吗
弗洛伊德在《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一书中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专有名词遗忘、外国字遗忘、一般名词与字序的遗忘、童年回忆与遮蔽性记忆、语误、读误和笔误、“印象”及“决心”的遗忘、“误引行为”、“症状性行为”及“偶发行为”、“双重错失行为”和其他各种错误行为等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产生这些现象的心理根源,从中发掘潜意识的存在。弗洛伊德不仅引用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材料,也引用了自己的实际经验,然后经由自我分析的方法,进行透彻的研究。
弗洛伊德说过:“遗忘的机制,尤其是想不起名字,或名字的暂时遗忘,都是当时出现的潜意识的一股怪思潮,阻挠了名字的有意再现。在被阻挠的名字和阻挠该名字的症结之间,存在着一种自始就有的关联,或者是一种经由表面关系而形成的(也许是经过人为的方法)关联。避免唤醒记忆中的痛苦,是这类阻挠的动机之一。”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童年生活经历的遗忘问题始终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在歇斯底里病的研究和梦的解析中,歇斯底里病患者的病源多数是早已潜伏在童年生活的“痛苦”经历中。而在梦中出现的许许多奇形怪状的幻影也不过是童年生活经历中那些被压抑的因素的重视。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能详尽地重现童年生活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对任何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了如指掌。但是,可惜的是,童年生活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已从记忆的王国里消失殆尽。只要我们仔细地回忆自己的童年,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绝大部分已经销声匿迹,而忘记的那部分又恰恰是对自己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童年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被压缩到潜意识中去,而那些能勾起痛苦回忆的部分就是被压抑得最厉害的部分。然而,这些被压抑的部分又最活跃、最不安分。所以,它们虽被压抑在心理的底层,但要千方百计表现自己。意识对它们的自我表现企图给予了严密的监督,以致使它们不得不以变态心理或梦幻的形式表现出来。
当弗洛伊德研究日常心理时,他又发现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童年痛苦经历,有时也可以片断地、不成规律地、改装地表现在日常记忆中。这是一种偶发现象,是在意识不备或注意力转移的时候偶然表现出来的。这一现象再次证明被压抑在潜意识深处的童年痛苦回忆一刻也没有停止活动。它们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在正常心理活动中冒现出来,但在偶然情形下,一旦有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出现在意识层面上(哪怕是只有一点点的连带关系),又存在着其他有利于它们冒现的条件(如意识注意力的暂时分散等),它们就可以冒现出来。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其冒现的程度也是极其有限的(只能是片断的、破碎不堪的或甚至是被歪曲、被改装了的)。意识绝不容许这些痛苦的童年经历“肆无忌惮”地表现出来,因此,纵有偶然机会它们也只能零碎地表现出来。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一书中有这样一个童年的遮蔽性记忆的例子,说明这一记忆所隐含的内在意义。
有位24岁的青年,梦到了一幕5岁时的情景:在花园的凉亭里,他坐在姑姑身旁的一个矮凳上。她正教他认字母,他觉得自己很难分清字母“m”和“n”。所以他要求姑姑告诉他如何区别二者。姑姑说,“m”这个字母整整比“n”多了一笔。这段完整的记忆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表明这个青年从小就好学,而且即使到长大后也仍然有很强烈的求知欲,以致念念不忘早期学习的那段印象?可是为什么他只偏偏记住了这一段?为什么记得如此完整而清晰?就连这位青年自己也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这段记忆遮蔽了童年时期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即儿童想要了解男人与女人的区别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几乎为大多数儿童所共有。显然,这位青年在童年时也有这种好奇心。弗洛伊德说:“就像他想分清m和n这两个字母一样,后来他也想知道男孩和女孩究竟有何不同,真希望姑姑在这方面也能教教他。一旦他发现,两方面的差别很相似——男孩也只是比女孩多了那么一部分,他才记住了孩童时期的那种好奇心。”
正如弗洛伊德的发现,潜意识在生活中总会时不时地冒出头来,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如同在梦中一样经常发生潜意识的干扰性活动,这也就有力地证明了潜意识的原始心理活动是做梦心理和精神病发作的基础,也是常态心理的基础。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说
在梦的研究中,另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卡尔·古斯塔夫·荣格(1875~1961年),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在世界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评价,是现代心理学的鼻祖之一。荣格在分析心理学的思想体系中,曾对梦的形成机理作出了专门论述。
荣格认为,梦有象征意义,但梦的象征作用主要体现的是集体无意识,只有将梦具体化后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含义。
他认为,梦给了人们一个在生活中寻找平衡的途径。因此,荣格认为梦的功能主要是一种补偿性的。他指出梦总是强调另一方面以维持心理平衡,梦的一般功能是希冀恢复心理的平衡,它通过制造梦的内容来重建整个精神的平衡。比如,一个人劳动了很长时间,整个大脑里充斥着劳动,他就会在睡眠中梦到进行某种娱乐或休闲活动,以消除疲劳。因此,荣格认为,梦是试图告诉梦者:他必须尽快处理可以改进生活质量的事情,梦里所出现的情境大多是在现实中所无法经历的。但是,到底怎么样才能明白梦传达的信息呢?
荣格认为,在梦的解释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多了解梦者,但是,但是“现实中的梦者”只提供了一部分的解梦信息。为了得到梦者的无意识信息,荣格也像弗洛伊德一样运用自由联想进行解梦。他的自由联想比弗洛伊德所规定的更加严格与严谨,荣格希望联想直接与梦的意象相连,这样,所收集到的梦的不同部分的联想就可以加以比较,并与梦者梦里的情境相对照,从而得出梦者梦境的内容。
有些梦本来就无法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做的只能是瞎猜了。荣格对此的解释是,对一些特殊的梦的堵截,还没有找到一个切实可靠的方法或令人满意的理论。
荣格对梦的精神分析还有一个特点,他不仅重视对梦进行个别分析,还非常重视对梦的系列分析。他认为,跟梦的个别分析相比,对梦的系列分析更重要因为梦者在一段时期内的做梦的系列,可以提供一个连贯的人格画面,它们可以通过揭示某些反复出现的主题,显露出梦者心灵的主要倾向。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一个病人来找荣格。他40多岁,出身寒微,靠奋斗当了一所学校的校长。近来他患了一种病,眩晕、心悸、恶心,衰弱无力,类似瑞士的高山病。
他说他做过三个梦。第一个梦是:
他梦见自己身在瑞士的小村庄里。身穿黑色长袍,显得庄重严肃;他腋下夹着几本厚书。有几个孩子是他的同学。
孩子们说:“这家伙不常在这儿露面。”
按荣格的解解梦说得是:不要忘了你已从小村庄走到了校长位子。有如一个登山者,你一天爬到了海拔6000英尺,已经累坏了,不要想再“往上爬”了。荣格说:你产生高山病症状也正是这个原因。
校长的第二个梦是:
他急于出席重要会议,但衣服找不到了。好不容易找到衣服,帽子又找不到了。找到东西出门又忘了公文包,等他取了公文包跑到火车站,火车刚刚开出。他的注意力被引向铁轨,铁轨是这样的:
他处在A处,心想:“司机如果聪明,机头到D处时不要加速,要不然他身后处于拐弯处的车厢就要出轨。”机头刚到D,司机就全速行驶。果真火车出轨了,于是他大叫一声醒来。
荣格说他梦中的阻碍是自己的内心。内心提醒他不要急着上火车。火车司机就是他的理智,司机看到前边的路是笔直的,就急于加速。正如他急于追求更大的成就。但是司机却忘了火车尾巴,正如他忘了他的心灵的另一部分——无意识。
他的第三个梦里梦到了一个怪物,半像螃蟹半像蜥蜴。
他用竹竿轻敲怪物的头,把它打死了。
荣格说这个梦反映了梦者的“英雄主题”,他与怪物的搏斗,是英雄与龙搏斗这种神话的变形。这个怪物又是脑脊髓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象征。梦的意思是再次提醒他,如果再这样下去,你的身体要和你作对了。
三个梦都是要警告他,不要继续拼命工作。
其实,荣格的解梦学说也有许多不足:
(1)他把梦看成是由某个主体传递出来的信息,具有创造性,但他却无法解释这个创造主体是什么。
(2)他认为梦并无显、隐意之分,只是朴实地宣告它们是什么以及它们的意思是什么,但对梦为何使用象征手法却避而不谈。
(3)荣格认为:“梦是持续不断的,甚至清醒的时候也在做梦,只不过是在清醒的时候,意识的呼声如此之大,梦的低语便被湮没无闻罢了。”
荣格是如何用自己的梦境来阐释集体潜意识的
弗洛伊德大胆研究了人类未开垦的心理学领域——潜意识,从而把潜意识理论推向顶峰。其后,弗氏弟子从潜意识出发把精神分析运动发扬光大,荣格可以说是潜意识理论的集大成者。
荣格是弗洛伊德的得意门生,但后期他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发生分歧,从此在探索潜意识的道路上分道扬镳。他扩大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概念,把集体的或种族的为所有人承继下来的并为所有人所共有的潜意识包括在内,从而提出“集体潜意识”的概念。集体潜意识位于心灵深处,这是荣格提出的一个引起最多争议而又最晦涩难懂的概念。
荣格举了自己的一个梦为例:我在一幢陌生的两层楼房里,这是“我”的房屋,我发现自己是在楼上,这间精致的客厅是用洛可可风格的老式家具布置的,墙上挂着优美的古画。我惊讶,这怎么会是我的房子呢?心想倒也不坏,但不知楼下是什么样子。沿楼梯下到底层,楼下的一切更古老,大约是15世纪或16世纪的房屋,家具陈设是中世纪的、红砖地面,到处光线昏暗。我从一间房走到另一间房,心想要把整幢房子都察看一遍。我遇到一扇沉重的门,推开之后,发现通向地下室的石阶。沿石阶下去,便置身于一间华美的拱顶厅堂,看来年代十分久远。由墙上的古砖我断定是罗马时代的旧物,于是兴趣大增,更仔细地察看地面。地面由石板铺成,一块石板上有环,拉起这块石板,便看见一条狭窄的石阶小路通向更深处。我又沿此石阶而下,进到岩石间一个低矮的洞穴,地面有很厚的灰。中间有散落的骨头和碎陶,像是原始文化的遗迹。我找到了两个人类颅骨,已裂成两半。至此我便醒了过来。
对于这个奇特的梦,荣格本人认为:这幢房子就是他精神活动的象征。楼上的客厅象征意识部分。虽然式样古旧一点,却有可以居住的气氛。楼下是潜意识的第一层。越往下越异样、越昏暗。在洞穴里他找到了原始文化的遗迹,就是他自己身体里原始人性所在,人的原始精神活动接近于兽性。在这史前时代的洞穴里,原始人居住之前便由兽类占有的。
他突出心理结构的整体性,认为人格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自我)、个人潜意识(情结)和集体潜意识(原型)。个人潜意识是人格结构的第二层,作用比意识大,包括一切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以及梦和幻想等。荣格认为个人潜意识的内容是情结,情结往往具有情绪色彩,来源于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例如,经常受到父母批评会产生“批评情结”,与本性不和谐的道德冲突会导致性压抑或产生敌对、焦虑的情绪,是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潜意识丛,是一种潜意识的表现。他对于情结的观点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他将情结分为三种:一是整体人格结构中一个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群集;二是可以影响意识活动,并对人的行为和思想产生很大影响的情结;三是可以把个体潜意识及其被压抑的内容与集体潜意识及其原型联结起来的情结。
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它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沉淀物,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如人对黑暗的恐惧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荣格的梦论与弗洛伊德的梦论的基本分歧是,弗洛伊德认为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的满足,荣格则认为梦是潜意识智慧的表现。在荣格看来,潜意识中充满了智慧,正如在弗洛伊德看来,潜意识中充满了欲望。荣格还断言潜意识中的智慧比意识更具有洞察力。在睡眠中,由于解除了压抑,潜意识中的智慧得以表现。荣格举出许多例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几个月,荣格在一次旅途中,突然被一种压倒一切的幻觉镇住了:他看见一场大洪水把北海和阿尔卑斯山之间的北部和地势低洼的所有土地都淹没了。荣格写道:“我意识到,一场可怕的大灾难正在发展之中。我看见了滔天的黄色巨浪,漂浮在水面上的文明的残片及成千上万具被淹死的尸体。整个汪洋大海然后变成了一个血海。这一幻觉持续了大约有一小时。我感到迷惑不解和心里作呕,同时又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感到惭愧。”荣格在随后的几个月内,曾多次梦见类似的恐怖场面,如冰雪覆盖大地,冻死了所有的绿色植物。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荣格才真正理解了自己的梦:原来那些梦是对大灾难的预言。
荣格进而修正了弗洛伊德过于强调早期经验的倾向,他把梦分为“回顾”和“展望的”,认为梦既代表过去的欲望,但也倾向未来,具有指出做梦者的目标的功能。这种向前展望的功能,是在潜意识中对未来成就的预测和期待,是某种预演、某种蓝图、或事先匆匆拟就的计划。它的象征性内容有时会勾画出某种冲突的解决。
荣格梦论对弗洛伊德梦论的另一个方面的修正,是关于梦与潜意识的问题。弗洛伊德是从个人经验去寻找梦的意义;荣格不仅从个人经验,而且从种族经验去寻找梦的意义,认为后者是更为深层的。荣格提出集体潜意识概念,认为同一种族的个体,有些共同的、不为个体自觉的经验,但这些经验会在梦中表现出来。集体潜意识主要由一些原型构成,如人类有生而怕黑怕蛇的倾向,这种倾向就可以视为原型,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在黑暗中受到惊吓或遭到毒蛇咬伤的痛苦经验,世代相传的结果。荣格所谓的原型中还有阿妮玛和阿妮姆斯等等。阿妮玛指男人身上的女性特征,阿妮姆斯指女人身上的男性特征。就是说每个人的人格中包含着一些异性特征,人格中的同性与异性特征有冲突、有和谐,从而构成人的活动的动力之一,也成为梦的动因之一。
荣格进而把梦看成是一种宗教现象,认为梦中的声音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由超越我们的更高来源所发出的声音。梦是比我们自己更伟大的智慧的启示。
集体潜意识的根源在哪里
荣格释过数以万计的梦,对梦有极为深刻的理解,但他的观点与弗洛伊德的观点不同,他不认为梦仅仅是为了满足愿望,也不认为梦进行了什么伪装。荣格认为“梦是无意识心灵自发的和没有扭曲的产物……,梦给我们展示的是未加修饰的自然的真理”。在弗洛伊德看来,梦好像一个狡猾的流氓,拐弯抹角地说下流话。而在荣格看来,梦好像是一个诗人,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关于心灵的真理。这种梦所用的类似于诗的语言就是象征。
象征不是为了伪装,而是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正如我们在给别人描述一个新奇的东西时,为了说清楚,需要利用比喻来加以说明。
梦的基本目的不是经过伪装满足欲望,而是恢复心理平衡。荣格称为梦的补偿。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不平衡,当他过分地发展自己的一个方面,而压抑自己的另外一些方面时,梦就会提醒他注意到这被压抑的一面。例如,当一个人过分珍重自己的强悍、勇敢的气质,而不承认自己也有温情,甚至也有软弱的一面时,他也许就会梦见自己是个胆怯的小女孩。
他还认为,梦展示出做梦者自己内心的被忽视被压抑的一面,因此往往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荣格提到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女士,平时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喜欢争论。她做了一个梦:“我参加社交聚会。女主人欢迎她说:‘真高兴您来了,您的所有朋友都在这儿等您呐’。然后,女主人领我到门口,帮我开门。我走进去一看,是牛栏。”
由这个梦可以看出,做梦者内心的另一面是谦虚的,它提醒这位女士,你平时的表现就像一只犟牛。
荣格还有一种观点,他认为人类世世代代经历的事件和情感,最终会在心灵上留下痕迹,这痕迹可以通过遗传传递。例如,当一个人想到太阳,他就会想到伟大、善良、光彩照人,如同一个英俊的男子。想到月亮,就会想到温柔,美好,如同一个少女。这是因为一代代的人都看到太阳和月亮,一代代人对太阳和月亮的情感通过遗传传到了每一个人心里。一个现代人想到智者时,很容易在心里浮现出一个白发长须的老者形象,而不太可能浮现出一个活泼的少女形象来,这就是因为在过去的世世代代,最聪明的人是那些饱经沧桑的老人。
荣格把这种遗传的原始痕迹称为原型。他说原型本身不是具体的形象,而只是一种倾向,但是原型却可以通过一种形象出现。在梦里,有时会出现一些奇异的情节和形象,这些东西用做梦者自身生活的经历解释不了,那么,这就是表现原形的形象。
有一个10岁的女孩做了一系列梦,梦中有极古怪不可思议的形象和主题。她把这些梦画成了画册,画册上画了这样一些画面:
1.邪恶的蛇样怪物出现,它有角,杀死并吃掉其他动物。但上帝从四面来到,(画上是4个上帝),让所有动物再生。
2.升天,上面异教徒在跳舞庆祝。下地狱,天使们在行善。
3.一群小动物恐吓她,小动物变大,其中一个吞吃了她。
4.一个小耗子为虫子、蛇、鱼和人所穿透。耗子变人。
这描绘人类开始的四个阶段。
5.透过显微镜看一滴水,她看到水中有许多树。这描绘了世界(或者说生命)的诞生。
6.一个坏孩子拿着一块土,他一点点扔向过路人,过路人便都变成坏人。
7.一醉妇落水,起来又成新人。
8.许多人在蚁堆上滚并被蚂蚁攻击,一害怕,这个小女孩掉到河里。
9.月亮上有个沙漠。她往下沉沉入地狱。
10.有个闪光的球。她碰它它便冒蒸气,里边出来一个人把她杀了。
11.她自己病危。突然肚子里生出鸟来,把她盖住了。
12.大批昆虫遮住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唯一一个没有被遮盖的星星落到她身上。
荣格认为,这些梦的思想带有哲学概念。比如以上每个梦中都有死亡和复活的主题,这种主题也存在于许多宗教思想之中,而且是全球性的。第四、第五个梦包含着进化论的思想,第二个梦反映了道德相对性的思想。总的来说,这一系列梦思考了一组哲学问题:死亡、复活、赎罪、人类诞生和价值相对性。反映了“人生如梦”的思想和生死的转化。
那么,一个10岁的女孩子怎么可能懂得这些呢?又怎么会想到这些呢?荣格认为,她能懂,是因为世世代代祖先的思考,已通过原型遗传给了她。她要想这些,是因为她面临了这个问题,她可能就要死了。
这个做梦的女孩,当时虽然没有病,却在不久后因为被传染而病故。
在荣格眼中,原型并不是一些固定的形式,而更像一些潜藏在我们心灵最深处——荣格称之为集体潜意识。这些潜意识在梦中以种种不同的形象出现,当我们遇到难题时,他帮我们想主意,当我们面临危险时,他警示我们。由于他有几百几千代的生活经验,他的智慧和直觉远远超过我们意识中的思想。
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是用梦来显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我们如果能理解梦,就如同认识了许多潜意识朋友,他们的智慧可以给我们极大的帮助。
荣格认为,不是所有的梦都有同等的价值的,有些梦只涉及琐事,不大重要,而另一些梦——原型介入了梦——则震撼人心,如此神秘和神圣,如此奇异陌生,不可思议,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这些梦是更重要的。
梦不是愿望的满足,而是启示,是对未来的预测或预示,所以,我们应重视梦的智慧。
弗罗姆的新精神分析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也认为梦所用的是象征语言。弗罗姆(1900年~1980年),精神病学家、新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弗罗姆在接受精神分析训练之前,曾系统学习过社会学和心理学,他的梦心理学理论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哲学色彩。弗罗姆认为,梦都是有意义的,有些梦好像没有意义,但仔细想想却大有深意。
弗罗姆在批判地继承弗洛伊德和荣格关于梦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梦的第三种理论。
弗罗姆认为,梦是人的天性的表现,是我们在睡眠状态下各种心理活动的有意义的和重要的表现。它既表现“合理的”,或“不合理的”,欲望,也表现理性与智慧。在梦中,爱与理性、欲望与道德、邪恶与善良都能得到表现。弗罗姆认为,这种观点既吸收了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的合理的一面,又不是二者的简单综合,它比前两种理论包含更丰富的内容,也具有更广阔的解释性。
弗罗姆的梦论是以他的社会潜意识理论为基础的。他一方面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但他不同意只将潜意识的内容归结为性,而压抑也不仅是性压抑,因而梦也就不仅仅是性欲的满足。另一方面,弗罗姆也同意荣格从广泛的(不仅仅是性的)意义上理解潜意识的观点,认为潜意识中的智慧可能比意识更具洞察力,从而将梦解释为潜意识智慧的表现。但他不同意荣格用集体潜意识解梦,即将梦归结为超越我们自身的祖先的启示,将集体潜意识看成是种族经验遗传的结果。弗罗姆认为潜意识中的智慧恰恰是我们自己最真实的智慧而不是祖先的智慧,压抑是由我们的现实处境造成的,是由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造成的,因而我们的潜意识(梦)的内容往往是我们对自己现实处境的洞察,对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的实质的洞察。但在觉醒状态下,这些洞察被假象和谎言掩盖了。
弗罗姆强调社会经济因素对人的心理影响的决定作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性本能冲动几乎贯穿了全部学说。弗罗姆则把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对人的心理作用放在重要而突出的地位,并认为社会对人的影响在于形成具有社会烙印的人格,把传统精神分析学说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扩展到社会对个人产生影响的大层面。
正如卢文格所言:“弗洛姆主要关心社会性格,即在不同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性格结构。这种关心导致他强调社会和经济对性格的决定因素,而不是其他决定因素。”
弗罗姆用精神分析的观点去分析人的本性及人的需要,同时强调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在社会影响下实现个性化的过程也就是性格形成的过程。致力于把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综合”起来,形成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精神分析以人作为目的和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其价值判断由具有主体性的人所发出,通过对人的病态心理的剖析,鞭挞社会对人的操纵和否定,呼唤人的尊严的回归。
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与弗罗姆的社会潜意识的区别在于,集体潜意识直接指普遍的精神,其中绝大部分是无法成为意识的。社会潜意识与压抑的社会性格密切相关,指人的经验的某个部分,是不被既定社会所认识的,社会潜意识即普遍精神在全社会中被压抑的那部分。
正如弗洛伊德已经指出的,在梦中,非理性的冲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逃避意识的检查,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可以逃避社会禁忌的作用,使觉醒状态下被压抑的欲望得到替代的满足。睡眠比觉醒状态更自由。尽管弗洛伊德强调乱伦的欲望是梦的重要内容,但梦的内容要比乱伦、性等等广泛、丰富得多。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梦有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梦的内容是在觉醒状态下受压抑的那些欲望和观念。从这里,我们很容易看出弗罗姆对弗洛伊德的梦论的继承和发展。
所以,梦突破了觉醒状态下的逻辑、语言和社会禁忌的作用,也就是突破了“过滤器”的作用,使潜意识的心理内容得以实现。这些潜意识的内容既不同于弗洛伊德的非理性的本能冲动,也不是荣格所说的先天的种族遗传的神秘经验,而是在一定的处境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受压抑的那些心理内容。弗罗姆的梦论是其整个心理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如脱离了人类历史和文化,就不能理解潜意识;脱离了历史和文化,也不能理解梦。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除了原始社会,都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社会,这种社会从根本上讲是由于物质生产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僧多粥少”, “要坐下来吃的人太多,而桌子却又窄又小。”那些能够坐在桌旁享受的人,就竭力维护既得利益,压迫那些威胁到他们利益的人们。但这种压迫仅靠武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套机制去压抑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不让人们用理性去判断,也不让人们表达真实的情感。
弗罗姆认为,人在清醒时,虽然是能动的,能确定目标、制订方案对诸行动,但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现实利益(包括阶级利益)的考虑,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舆论的作用,我们常常不知不觉地生活于谎言或假象之中,生活于相互猜忌或憎恨之中。而我们的正确判断和爱的情感,却受到压抑。所以,在觉醒状态下,我们虽然是清醒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又是糊涂的。
我们进入睡眠,就开始做梦,这时我们不能合乎逻辑地思考,不能去行动去实现目标。然而我们又是奇迹的创造者,去创造一些史无前例的故事。在睡眠状态下,我们是自由的,不再受各种谎言的干扰,不再受现实利益的驱使,因而有可能做出更正确的判断。也就是说,我们在做梦时有可能比在觉醒时表现得更为智慧。所以,做梦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清醒。睡着了,也就是醒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