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公主般高贵优雅的女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好的家风是塑造女孩好性格的积极力量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公主能拥有美丽与精彩的人生,而父母正是孩子的第一个人生导师。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父母的行为举止和家庭氛围构成的家风,能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影响孩子人格的塑造。家风像是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对孩子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也是最基本、最直接、最频繁的教育,能够帮助、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情。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她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等,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教养出什么样的女孩。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等。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是与其自幼所处的家庭环境、所具有的生活条件、所受到的教育年限、所接触的文化氛围等息息相关的。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影响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常常可以看成是其生活经历的反映与产物。

家长,特别是母亲,会对孩子在婴儿阶段的性格萌芽产生直接的影响。酷爱清洁的母亲,会带出爱干净的孩子;邋遢不堪的母亲,会带出同样邋遢的孩子。

孩子的性格在未定型时的可塑性很大,这正是家长应该抓紧时间对其进行引导、培养的一个好时机。此时的孩子有明显的受暗示性和模仿性特点,家长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对其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给她树立好榜样,使其形成良好的最初性格特征。

专家强调,家长应当重视孩子最初形成的性格特征。虽然性格还没有定型,但却是未来性格形成的基础。比如,有些婴儿一饿就大哭大闹,妈妈常常是一听到哭声,就放下手里的活儿,赶去为其喂奶;反之,饿了也不叫不哭的婴儿,妈妈常常把手头的事情做完了,才不慌不忙地去给其喂奶。久而久之,一哭就有奶吃的婴儿会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唯我重要”的意识,不愿意遵照成人的吩咐和集体规则行事,长大以后将很难形成与人和睦相处、守纪律的性格;而有规律地吃奶的婴儿会养成耐心等待、尊重他人的意识。所以,家长从最开始就不要纵容孩子,要因势利导,及早匡正,不能错过早期教育的好时机。

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有一位严格督促他读书、写字、作画的“老师———”父亲徐达章。徐达章因家境贫寒,是通过自学而成为当地的一名画师的,他性情古朴耿直,不慕权势,教子有方。徐悲鸿13岁时,家乡被洪水淹没,水退之后,父亲领他开始了流浪江湖的卖画生涯。父子沿着太湖流浪,父亲给人画肖像、画山水、画花卉、画动物、刻图章、写春联……悲鸿则为他研墨、铺纸,当助手,还不时听父亲谈天说地、说古论今、讲述作画之道。正是父亲的言传身教,使得徐悲鸿成长为一个勤俭、正直、宽厚、谦让的杰出的大画家。难怪人们说,徐悲鸿的品格里有其父亲的烙印。

想要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营造什么样的家风呢?

1.高尚的精神情趣

父母要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营造充实、高雅、丰富的家庭精神生活,防止低级趣味对孩子的精神污染。

有些父母不注意为孩子创造好的生活环境,例如,下面是一些孩子吐露的心声:

“我爸妈天天招来一帮人在家打麻将,总是吵吵闹闹,来玩的人还一个个敞胸露怀,捶桌、跺脚,一双双血红的眼睛盯着对方手里的‘大团结’……”

“父母一打牌,我就烦。稀里哗啦的洗牌声,‘叭叭’的拍桌声,吵得我心烦意乱。我强忍着用手堵住耳朵背课文,可爸爸还不断地叫我给他的牌友递烟倒水……”

“我爸爸打牌凑不够人,就命令我去给他找牌友,还说找到一个牌友就给我10元“报酬”。我当然乐意了,于是放下作业,到处给他拉人……”

试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怎能健康成长?

因此,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生活在和谐温暖的家庭中,会受到积极健康的精神影响,心情才能愉快,性格才会积极进取,也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浓厚的学习气氛

信息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替要求我们要建立学习型家庭。家长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热爱学习,崇尚知识,让家庭充满学习气氛。

有个女孩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名,人们都以为她当编辑的父母一定为她修改过作文,做过指导。可是一了解,父母根本就没给她“吃小灶”:“我们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哪有时间辅导他呀!”那么,秘密在哪儿呢?原来,还是氛围起了作用———每天妈妈伏案改稿,爸爸埋头写作,家里偶尔来了客人,谈论的也都是如何修改文章,论“结构”,谈“中心”,家庭中的这种“文风”熏陶着女孩,久而久之,她也喜欢上了写作。

3.和谐的家庭关系

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的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

为了给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父母对孩子也要民主,主动倾听她的意见,有事情平等协商。所以,为了孩子,一定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如果父母不注意家庭中人际关系的建设,夫妻频繁争吵甚至动手,孩子就会在争吵的环境中形成野蛮的行为。

一个留级生说:“我没法不留级,我在家没法学习。爸爸妈妈整天吵架,不是砸玻璃就是摔东西;有时妈妈几天不回家,爸爸就拿我撒气。有时我看到爸爸坐在墙角抽烟,一抽就是几个钟头。我心里也烦极了,哪有心思学习呀!”

大家想想,这样的家庭关系中的孩子怎能健康地成长呢?

另外,要让孩子的生活充实,家庭中必须有健康的精神生活。人们需要物质生活,同时也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学习、工作,也需要游戏、休息;需要严肃,也需要活泼、幽默。家庭气氛过于沉闷,也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有些父母觉得与孩子嬉笑打闹有失“家长威严”。其实,与孩子在一起欢乐地游戏,有助于增进两代人的感情。孩子和你亲近了,会比较听你的话。如果父母总是绷着脸,孩子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总之,家庭充满欢乐气氛,才能使孩子、大人的情绪得到调节,体会到天伦之乐,提高家庭的凝聚力,从而推动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家风的形成过程中,不能忽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影响力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孩子的心目中,母亲是水,父亲是山,山水相依,缺一不可。因此,培养孩子的性格,父母都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并确定合适的角色定位,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教导孩子。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父母应各自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担负起不同的教育任务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因性别角色、社会分工、家庭分工的不同,应各自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担负起不同的教育任务。一般来说,母亲偏重于生活和情感,父亲偏重于精神和心理;母亲强调稳定,父亲强调创新发展;母亲传递着细腻、呵护和富有同情心等阴柔的一面;父亲传递给孩子的是坚强、勇敢,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才能造就孩子健全的心理素质。相反,如果过分地强化或弱化某一方面,都将影响孩子的心理成熟和性格完善。

例如,在父爱不足和母爱过强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胆小,意志脆弱,缺乏创新精神,过于依赖别人;而过于关爱的“保姆式”父爱,又会导致孩子在情感和性心理发展方面的障碍。

例如,当孩子提出问题希望父母解答时,父亲应让孩子自己去看去想,给孩子留下困惑和疑虑;而母亲却会把答案和盘托出,说出结论。从表面上看,父亲的方法有点“粗”,但能促使孩子多思索,这是一种很好的意志锻炼。而母亲做法,易让孩子产生惰性。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都应该发挥各自的性别优势,让孩子既从母亲那里得到爱抚,学会同情,又能从父亲那里学会坚强和勇敢,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2.母亲可表现得柔弱一些

许多母亲表示,自己的女儿总是唯唯诺诺,胆小怕事。因为作为母亲,不能太庇护、娇惯孩子,要让孩子强一些,给孩子提供显示本事的机会。还有些母亲认为如果母亲过于能干、刚强,就没有孩子施展本领的天地了,孩子会变得软弱和依赖;而且,母亲表现得柔弱一些,会令孩子坚强起来。这些说法都有些片面,其实母亲最应该做的是和女儿交朋友,多听听女儿的心里话,多关心女儿的日常,使女儿性格刚柔相济。

3.别忘记父爱的教育

心理学家指出:母爱可使孩子的身体和情感得到健康的发展,父爱则表现在教会孩子怎样应付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人生问题。母爱代表着人性和社会生活情感方面,父爱则往往象征着事业、思想、秩序、冒险和奋斗,代表的是理性方面,其主要表现在对孩子成就感的培养上。有人说:“一个父亲胜过5个教师。”这话有些夸张,但仍有对的一面。即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女孩,父亲绝不能袖手旁观!据有关机构调查表明,如果父亲参与到对孩子的正确教育中,则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就会比较高,与人交往时会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较强,很容易与人相处。

由此可见,孩子最理想的人格形成需要父爱和母爱两方面作用。然而,现在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父亲们忙着为一家的生计奔波,而把教育、抚养孩子的职责和义务都推给了母亲。一些父亲往往忽视甚至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严重不足。在这样单性教育的环境中,孩子更多地了解和接纳了母亲温柔的性格,缺少以父亲为榜样的模仿及学习,所以很难形成勇敢、坚毅等优秀的品质。与此同时,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也几乎都是女性。女教师从自身天性出发,往往喜欢把“听话”、“守规矩”、“文静”当作好学生的美德,而把“调皮”、“好动”、“爱提反面意见”作为“坏学生”的标准。这种教育环境从小遏制了孩子、尤其是女孩的独立意识与坚强性格的发展,从而使其变得没有主见,容易形成所谓的“偏阴性格”,即脆弱、胆小、多愁善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所以父亲应亲临教育第一线,这样才有利培养孩子特别是女孩的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她能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和未来社会。那么,如何科学地表达父爱,最大限度地发挥父爱在培养孩子性格中的作用呢?父亲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常表达爱意

父亲平时可多采用握手、拥抱、击掌等方式来向孩子表达爱意,在她的生日或取得一些小成绩时,可用口头或书面语言表示祝贺、鼓励,激发其上进心。同时注意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业、心理等方面,经常同她一起探讨问题、交流看法,尽量满足孩子关于父女互动方面的需求,以此增进父女之间的感情。

2.多些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坚持每天与孩子共度一段时光。比如,经常与孩子一起玩游戏、看影视剧、听音乐会、看球赛、踏青野炊等。那些为生计奔波在外的父亲更应如此。因为孩子的气质、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唯有父亲同孩子相处的时间达到一定的量,孩子的记忆深处才有父亲与其活动和交流的印象。如此一来,孩子不仅能从父亲那里享受到爱,而且可从与父亲互动中受到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人格等诸方面的影响。

3.做孩子的榜样

父亲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要想女儿有坚强的性格,有宽容的精神,做事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父亲就不能怯懦;而要想女儿心胸豁达,父亲就不能心胸狭隘,要有开阔的心态。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做,而不是说。父亲的一举一动都被孩子看到眼里。做父亲的不仅应该为人正派、有上进心,更要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以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为人处事。父亲如果做错了事情,也应该向孩子道歉,这是维护父亲形象的最好办法。

4.给孩子心灵上的支持

孩子可能会做错一些事情,这时父亲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共同分担压力,帮孩子弥补过失。作为孩子的老师,父亲应该很多事情都想在前面。父亲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使她有良好的心态。这个“教练”角色称职与否,直接关系到孩子性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

成长中的女孩需要科学的家庭教育,父母需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如此一来,在教育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