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行而后知真:王夫之励志文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散篇(4)

虽然,诚以其身体政,而固必有疑。子贡之疑,允也。处庶富之资,无所去,不必谋所先,精意行于法度之中。当草昧之初,有所先,必姑有所去,立本因乎趣时之变。则有谓疆圉①固而后井牧安、耕桑睦者,而子曰不然,兵其尤后者也,且与其民合耦劝耕以讲亲逊之谊,使民有以立命也。于此而犹未遑焉,则有谓衣食足而后礼义兴、敬爱行者,而子曰不然,食犹其后者也,且与其民推诚同患于贫寡之中,奉天之立人以立国也。

奚以明其然也?食之未先也,岂必民靡孑遗②而君孤立,以待亡哉?过计者所忧唯死耳。即极而至于死,民之死者死矣,收其存者,与敦绝少分甘之好,则生养渐以复天地之和;君即志未就而死乎,俟之子孙,以垂积德累仁之统,则元气留以迓③天心之复。不然,皇皇求利,即幸有成,亦成乎贪戾之国,摇荡狂争而不保其旦夕,况乎其必不能遂也哉!是道也,非但必不得已者为然也。王者体国经野于极盛之日,先信后食,而余乃及兵,亦必然矣。

若夫言足食,次足兵,终之以信,序其成绩而推本言之也。三年余九,而食足矣。七年即戎,而兵足矣。必世之仁,立本于始,渐渍于久而后化成于终,至于民信,则何有不得已之去乎!修之有本,成之有渐,王道然也。

管商之术④,君子恶之。岂谓兵食之可不务哉,无序故尔。“去”字只是除下一项不先。先,先足也。崇祯⑤间诸人无端将不得已作晋怀帝⑥在洛时说,悲夫,其谶⑦也夫!

【注释】

①疆圉(jiāng yǔ):指边防。

②孑遗(jié yí):指残存者,遗民。

③迓(yà):迎也。

④管商之术:管指管仲,商指商鞅,代指法家之术。

⑤崇祯:朱由检(1611—1644),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⑥晋怀帝:即司马炽(284—313),字丰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王媛姬,西晋第三位皇帝,307—311年在位。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在此期间,五胡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与石勒战于宁平城,晋军全军覆没。六月,匈奴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313年,晋怀帝被刘聪用毒酒毒杀,终年30岁。

⑦谶(chèn):迷信的人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14.南宫适①问于孔子

【题解】

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从这句话看,人的命运似乎是被上天所主宰,但孔子又提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引申出儒家关于道德与命运的话题。在王夫之看来,人是与天一致的,所以人的命运由天主宰与由人主宰是等同的。人之命好与命坏完全在于个人之道德修行,所谓“禹稷之有天下,天授之,尚德者予之也。羿傲之不得其死,天殛之,尚德者夺之也”。但尽管如此,为什么历来儒家对于此并不明言呢?王夫之认为,此皆在于如果人们为了成全功利之实而假道德之名,则此种道德必然是虚伪的,所以儒家只是强调人要符合道德规范,而并不刻意强调人有道德的行动而可享有功利的效果。

【原文】

且夫知人之与知天,理一而有其序,不可紊也。

方务知人,而即欲知天,则福善祸淫之定命,且以为趋利被害之捷径,而成乎私。未足以知人,而复不知有天,则行险徼幸之邪心,且以奖智轧力,争之习气而无所惮。

故禹稷②羿③傲之间,有难言者也。

以躬稼为禹稷之所自兴,则躬稼亦欲张固翕之术也。以善射荡舟为羿傲之所自亡,乃善射荡舟抑咸刘克敌之资也。若然,则德力无一定之涂,而况于吉凶之莫测者乎!且夫禹之有天下,曾不如羿傲之速获。稷则需之十五王之积累,以待牧野之陈师。羿傲且颦蹙④而起曰:安能以几何之人寿俟河清哉!且不但此也。怀一有天下之心以姱修于陇亩,即不妄希天下,而显名厚实,繁有美利以生其愿外之情。操一不得其死之心以戢志于干戈,苟可以免于死而全躯保妻子,更无名义以作其敢为之气。

南宫适曰:“夫天之以报禹稷而降罚于羿傲也,吾知之矣。”子曰:“既已知之,而何为是喋喋也?”知天者不言天,言天者吾惧其无以知人心。虽然,夫子之不答,以待适也;未至于适者,且勿忘情于此也。天能宰之,君子能言之。君子以天之无言也,不言者喻之,而未能忘言者不知戒也。君子于是乎有言,使天下尚之也。能尚者尚之,不能尚者亦且示之以尚也。

不知有人道之当然,且使知有天道之不僭。不知有忠孝之致死而不辞,且使知有篡夺之求生而不得。天有时不必信,而君子信之。君子有所不庸信,而为天下信之。然则禹稷之有天下,天授之,尚德者予之也。羿傲之不得其死,天殛⑤之,尚德者夺之也。彰善瘅⑥恶之权,君子代天而行其衮钺。移风易俗之事,天且为君子而效其明威。但使为君子者不挟一有天下之心以希禹稷,不因一畏死之心以惩羿傲,则如适之论,亦恶可废哉!

因是而见圣言之不易测也:有时而默,有时而语,即此事而或默,即此事而或语。于道皆然,而无一成之取舍。学者以意求之而不得,其敢易言天人之际乎哉!欲为君子者,姑勿言天可矣。

【注释】

①南宫适(kuó):名韬,字子容,又称南宫括、南容,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

②禹稷(jì):稷指夏禹与后稷。夏禹、后稷受尧、舜命整治山川,教民耕种,称为贤臣。

③羿:有穷国君主,善射箭,曾夺夏太康的王位,后被其臣寒浞所杀。

④颦蹙(pín cù):颦,皱眉。蹙,紧迫。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⑤殛(jí):诛,杀死。

⑥瘅(dàn):憎恨。

15.子曰赐女①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题解】

这里表达了道与知识的关系。王夫之认为,道是以诚为本,所谓“一以函多,而行乎多者无不贯”,所以“虽天下之可知者无有涯也,而吾所以知之者统于一心,则所知者固不待逐物得也”。道与知识是不同的,道属于形而上学的范围,而知识则属于形而下学的范围,在知识的范围内,可以有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但是在道的范围内,只能有一个道,而不能有多个道,否则就不符合道之为道的本义。但是道与知识并不是矛盾的,人如果在知道之后,则可以以道为核心,汲取各种知识,并运用自如。

【原文】

以心受知者,圣有以通之也。

夫一以函多,而行乎多者无不贯,诚者圣人之本与!

昔者夫子达天人之致,尽心理之密,辨器数之繁,审治乱之变,知天下之知莫己若也,则知天下之求知者将以为知无方,而知之者不可以有方得也。故诘子贡曰:“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子未尝不学,未尝不识,而安能无疑乎?

夫天人之际不易彻,心理之会不易通,器数之殊不易别,治乱之几不易察。观于夫子之知各有据也,则意学夫子之知者惟其学识之未及,故所知之不逮也。故子贡对曰:“然。非与?”赐亦尝学,亦尝识,而何为不逮乎?是彻天人之际者有其原,通心理之会者有其真,别器数之殊者有其宜,察治乱之几者有其实。虽天下之可知者无有涯也,而吾所以知之者统于一心,则所知者固不待逐物得也。故告子贡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是何也?天有以贯于人,则人有以贯于天,天人迥而其相陟降者一也,理有以贯于心,则心有以贯于理,心理殊而其相感应者一也。

一物贯以一情,而一情贯于万物,器数繁而情之各得者一也;迹同而其不相贯者则异,迹异而其相贯者则同,治乱变而道之贞观者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