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我不坚强,就没得饭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营销,是企业的命脉(3)

比如南京有一家烤兔店,一直经营得平平淡淡,不算兴旺。有一次老板出去学习了一段时间,学会了“饥饿营销”,回来就在店门口写了个牌子“每只36元,每天只限前50名。”从这一天起,经常会看到一些顾客在门口排队,等着烤兔出炉。甚至一些步履蹒跚的老人,也排队竞相购买烤兔。

这些等候烤兔的顾客,满脸的虔诚和期待,就为了店家限制的前50名。他们说,一旦来迟了,50名之后再来,一只烤兔就得60元。

事实上,这家烤兔肉店在没有实行饥饿销售之时,一天连30个烤兔也卖不动,而且,以前老板搞促销的时候,卖30元一只都人迹廖廖,一限制人数,忽然就好卖了。

这个烤兔店的营销,就属于“饥饿销售”。他的真正目的是刺激消费,利用顾客的逆反心理进行销售,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饥饿销售就是把产量降下来,调控供求关系,然后在短期内让顾客产生供不应求的假象,以维护产品形象并且维持商品较高的售价和利润率。“饥饿营销”说到底就是要制造紧张气氛,让人们的心理有了购物冲动然后刺激了消费。

“饥饿营销”,在中国最成功的例子当属智能手机老大,即美国的苹果iPhone。

从2009年iPhone3G正式进入中国算起,到今天iPhone入华已经6年,每一次新产品发布会之前,苹果公司都会吊足全国粉丝的胃口,却不急于让人实现愿望,总是会“限量销售”。君不见,直营店外彻夜排队叹气唉声,朝如青丝暮成雪;君不见,专卖店外人潮滚滚,声如巨浪翻上天;君不见,纽约大道iPhone6发布,提前半月守候熬成婆;君不见,“饥饿营销”太疯狂,限量让人心痒痒。

正是“饥饿营销”使得iPhone保持了产品价格的稳定和对产品升级的控制权。乔布斯是个厉害的角色,更是“饥饿营销”的受益者。

智者如陶华碧,她虽然对“饥饿营销”这拿来的洋玩意儿有推进之意,可是随着人们对“老干妈”的普遍认可,很快,他们就快速调整了战略。“饥饿营销”并不发挥主导作用,起主导的,还是质量和味道,而营销只是一种手段。而苹果手机一次次用限量来刺激消费,刺激危机感,就有点过于高调了。从iPhone4到iPad2再到iPhone5s,苹果产品全球上市呈现独特的传播曲线:发布会→上市日期公布→等待→通宵排队→正式开卖→全线缺货→黄牛涨价。可以说,苹果手机利用了中国那句老话“物以稀为贵”,巧妙地把自己做成了奢侈品+大众消费品相结合的一款智能手机产品。

国内的小米手机也没闲着,他以“抢购”“闪购”模式被外界认为是国内手机品牌“饥饿营销”的典范,这也是贴在小米手机上的最重要标志之一。虽然外界都猜疑小米手机用“饥饿营销”赢得市场,其销售理念和苹果有得一拼。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却否认自己搞“饥饿营销”。他说,小米手机从来不搞“饥饿营销”,买不到是因为小米产能实在是跟不上用户的需求。供不应求是小米手机能够霸占市场的主要原因。

小米的畅销让雷军大赚一笔的同时,遍布乡野间的笑谈也迅速蔓延。据说一位乡间老农蛮不好意思地打电话给城市的亲戚,希望帮忙买部小米手机,因为在当地,拿一部小米相当于在北京手握iPhone7。能让饥饿的米粉遍布乡野村镇,也真是厉害。

正因为小米成功了,所以雷军禁不住心花怒放的同时也忘不了调侃一番:我不过是开了一家小餐馆,可是外面总有人排队。

雷军是国内“饥饿营销”运用得得心应手的熟手,他从2010年成立小米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就发展成拥有400亿产业的手机大户,可以说,还是“饥饿营销”帮了忙。

“老干妈”的营销策略有“饥饿营销”,可是它的快消品品质,使得它不能频繁使用此法。“饥饿营销”法有它的弊端,即这种方法只能短期内使用,如果利用过度,就会把顾客推给其他卖家,自己错失了大批粉丝。

“饥饿营销”还有更广袤的领地。笔者前几天搭乘动车回家乡,遭遇到的吃饭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饥饿营销”。当日的火车上,一个盒饭竟然要价40元,我问有没有10元盒饭,6元方便面,工作人员说早就卖完。我只好自己劝慰自己,毕竟有一张返程的车票,过节期间,买不到票的人多得是。可是坐上火车后,竟然要眼睁睁看着挨宰,也让人堵心。平日火车餐车里的东西就比外面的昂贵,遇到过节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之所以铁路上的食品这么贵,无非是一家独大的经营模式,便宜的食品他们就说已经卖完,现在人家就说只剩下40元一盒的盒饭,你不吃就得饿着。苹果教主乔布斯首创的“饥饿营销”,被运用到了铁路的食品销售,让人有“饥不择食”和“食不惜钱”之感,虽然有点不地道,毕竟营销得还不错,大有人买。市场就是这样,你不买你就饿着,饿着的滋味不好受,一顿两顿还可以,长途旅行必须要吃饭的,这笔钱花也得花,不花也得花。

服装业的限量版营销,归根结底就属于“饥饿营销”。意大利的时装品牌Gucci曾推出一款带刺绣的运动鞋,全球仅有10双;Prada也曾推出限量版的全鳄鱼皮长靴,价格昂贵也被抢购一空。实际上,这种奢侈品因为数量少,并没有给厂家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可是却提升了该品牌的知名度,无形中做了宣传,建立了口碑。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P·A·萨缪尔逊有一个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满足/欲望,它所揭示的正是饥饿营销的另一法则——吊胃口。如公式所揭示的,为维持相同量的幸福感,在分母——“欲望”被无限放大的时候,作为分子的“满足”必须保持同步的增加,也就是说“欲望”一旦产生,为满足欲望的消费必须接踵而至。这是吊胃口的作用机制。但是“饥饿营销”并不是“量少价低”,它所揭示的,只是消费者购物的行为,其本质往往是一种冲动决定,如何激发出消费者的“非理性”,不仅是吸引人的低价策略而已,更重要的是要营造出“危机感”气氛,才能引诱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把钱掏出来。

另外,“饥饿营销”也可应用到职场上,比如时下新兴行业——月嫂,就是物以稀为贵的一种职业。早期做月嫂的比较少,而市场需求比较大,于是就出现了月嫂供不应求的局面,直至薪水赶超了白领。从最早的几千元到今天的一万多元,金牌月嫂的价格越来越昂贵,尽管如此,依然有大把的人等候在月嫂公司门口,等待月嫂上户。

有些作家也擅长“饥饿营销”。比如以写作速度慢而闻名的某女作家,几年才写就一部书,其他书据说也是万年坑。网络写书的作者成千上万,每天都有上万部作品更新,为何只有她脱颖而出?除了她写得不错外,宣传公司也是深谙“饥饿营销”,以“慢”做广告,从而让读者对她的作品产生期望值,提高该作家的知名度。

饥饿营销,本质也就这么几点:

第一,物以稀为贵。人的本性就是喜欢稀缺的东西。比如别人有就你没有,那么就会有失落感,而“我有你没有”,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

第二,多少就这些。出厂就这么几件,你不买就会后悔。实际上,商家在出厂时已经估摸好了会卖多少,通过饥饿营销,一定能卖出去!

第三,品牌传播。配合饥饿营销的传播手段,扩大商家的知名度。

第四,情感共鸣。即东西要好,有市场潜力,饥饿营销才会有扩散的空间。情感关系的打造要符合市场心理,与消费者达到心理上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