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化对青少年儿童的影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电子文化的特点(1)

第一节 电子文化的基本特点

电子文化是一种划时代的新型的进步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器物文化。其基本特点,概括起来为:高、新、快、准、广、恒、益、强。

高:是指电子文化的起点高。从石器到铁器,从蒸汽机到电动机,从电器发展到微电脑,直到现在的多媒体、互联网,形成了较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电子科学技术已处在制高点。因而电子文化的起点高,外延内涵都很丰富而深刻。

新:电子文化是一种全新的科技文化。它是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世界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之际,迅速发展起来的,是技术与生产、自然科学与艺术科学之间相互渗透融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所以,电子文化的概念、特点、作用、发展规律、对社会的影响等等,均有待于人们去广泛而深入地研究。

快:是指电子文化传播快。电子文化依靠电子科学技术及其设备设施的优势,不受地域、地形、地貌的阻碍,不受民族、语言、习俗等的限制,能全方位多途径快速传播。

准:是指电子文化能准确地反映社会生活。它可以通过电、磁、光、声、像、色为载体来完整地反映社会真实,并妥为记录、保存、复制。

广:是指电子文化影响广泛。电子科学技术是目前人类运用最广泛的技术,不仅在整个地球,就是宇宙空间,均能同享电子文化。

恒:是指电子文化的发展具有持久性。电子科学技术已应用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到各行各业,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离不开电子科学技术,电子文化就会持久地发展下去。

益:是指电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只要善于运用电子科学技术,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能大幅度的提高。

强:电子文化是一种超强文化。目前在国际上,常常以电子科学技术普及程度和电子高科技成果的多少作为判断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标准之一。事实证明,凡开发应用电子科学技术起步越早越普遍的国家,电子高科技水平也越高,其综合国力就越强。同时,电子文化的渗透力强,它能够超越时空国界对国家的文化安全产生威胁,对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二节 广播的特点

无线电广播是电子文化的元老,从1920年正式开始对大众广播至今,不足一百年,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无线电广播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电子文化体系中,不难看出广播具有自身的特点。

1.信息传播快捷

广播获取和传播信息非常快捷。由于语言、音乐、音响信号的相对单一性,比较其他的电子文化样式而言,广播电台在获取广播节目信息时,十分快捷。例如,现场采访时,只要有一部录音机和一个话筒,就能进行现场语音采访。播放音乐时,只要播放一张唱片就能实现。宣传党的重要文件精神和国家的法律法令时,只要播音员直接宣读就可以了。无线电波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可以绕地球7圈半,使地球上每个接收点的时差几乎为零。在无线电广播电台对外广播的同时,听众就能从收音机里收听到广播的内容。

2.接受信息方便

听众接受广播信息的方式灵活方便。只要有一部收音机,随时随地就能收听广播。现在,由于集成电路的普及,一个纽扣大的收音装置随身可带。其他各种电子文化设备附加收音头就能收听广播。已至今天,手机、电视机、电子功率放大器、汽车、电脑、卡拉OK机等都能收听广播。相对其他媒体而言,在高原边区、山地乡村等交通不便的地方,只有无线电广播最为方便。

3.社会受众面广

从几岁的儿童到百岁老人,只要有一定的听力,就能收听广播。除了专用收音机,汽车、组合音响等等具有收音功能的设备,都可以直接收听无线电台的无线广播。个人电脑、数字电视机等电子音像设备,能够从互联网、数字电视节目中收听广播。在电子信息时代,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收听广播,社会受众面广。

4.覆盖率高

电子技术条件决定了广播的覆盖率高。从工程技术的角度讲,无线电广播信号能在米波至微米波各频段进行无线传输,加上语言、音乐等广播信号频谱窄,传输方便,不像电视信号那样由于视频宽带的原因,要用微波转输而不能在米波段传输。特别是卫星广播的发展,使得无线电广播通过卫星转播的覆盖率更高。党中央国务院实行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无线电广播基本上实现了社会全覆盖。

5.时效性强

由于广播获取信息快捷,听众收听广播方便,因而从新闻的时效性角度看,新闻广播的时效性强,很多新闻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广播,让听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听到信息。

6.隐蔽性高

从电台发送广播信息到听众收听广播信号,语音广播都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战争年代,特工从事间谍活动,携带地下秘密电台。和平建设年代,从社会价值观念和经济利益方面的宣传出发,世界各地仍存在有神秘电台广播。这是因为广播电台的技术设备不是很复杂,成本不高,使用较简单。从听众收听电台广播的角度看,用一个纽扣式集成电路式收音机,加一副耳机,就能方便地收听公开的或秘密的电台广播。

第三节 电视的特点

1.音像合一的视听享受

电视自诞生以来,就具备音像合一的特点。是声音和图像的有机体。正如郑征予在“电视文化传播导论”中说的那样:声在形中,形在声中;声中有形,形中有声;以形随声,以声随形。与电台广播相比,电视广播声形并茂,通过声、像、电、光、色的自然组合,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进行逼真地记录和传播,向人们提供超自然的视听享受。

2.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相对于电台广播而言,电视画面有视觉上的客观性。不管是新闻报道、还是纪录片,甚至是电视剧,只要有电视画面,就能给人们一个真实地反映。特别是现在,数字电视的普及,人们坐在家里能观看100多个电视频道的节目,把人的视觉延伸、扩展了千万倍。这对于知识、阅历不够的少年儿童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3岁以下的幼儿甚至认为,电视里的人也能看到自己,他们在看电视的时候,觉得电视在看他。电视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与时俱进的宣传报道,鲜活的人物谈话、评论,使观众看到比自己周围环境更加深刻的社会现实。

3.交融互动的人本精神

自从有线电视网与电信网、互联网联结以来,人们看电视不仅可以变换频道,而且可以回放过去一周的电视节目、点播电视连续剧,使看电视出现个性化、互动化,相对于传统电视,节目丰富多样,可以接收频道更多,即时获得各种新闻资讯、天气预报、股市行情等,尽情享受交融互动带来的文化生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第四节 电子游戏的特点

电子游戏是最吸引青少年儿童的一项电子文化活动,也是最早备受社会关注和争议的一项活动。为何电子游戏具有如此魅力?是因为电子游戏有其他传统游戏所不具备的显著特点。

1.传统游戏土气乏味,电子游戏刺激迷人

传统游戏大多是在科学技术不甚发达的年代产生的,具有浓厚的田园风格。如“丢手绢”是在“丢草把”的基础上改进的游戏项目,所不同的是将“草把”改为“手绢”。而“丢草把”则是在古老的农业生产之中产生的,人们刀耕火种之余,利用剩余精力进行游戏,就地取材,往往是顺手抓几把野草,扎成一个小草把,悄悄丢在一个人的背后,此人如果没有发现自己身后的草把,就得当众表演一个游戏节目,及时发现者则拿着草把找下家。这类游戏有一定的趣味性,但玩的时间一长,总是重复这样的规则,就感到平实乏味,没有新意。从现代观念看,这类游戏很是土气。

自从第一代电子游戏机产生后,电子游戏活动就由简单的网球单打游戏,发展成足球赛。紧接着,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电子游戏机相继产生,游戏节目越来越丰富,由球类、棋类、牌类、赛车类到战斗类,应有尽有,甚至将《三国演义》、《水浒传》编成游戏节目。这些节目丰富多彩,新奇刺激,参加游戏活动的人,一局接一局的玩,打通了一关又打下一关,一关更比一关难,“过五关斩六将”后,积分增加。如果能够“通关”则大功告成,“将士”凯旋而归。使经常玩电子游戏的人上瘾入迷,即使是第一次接触电子游戏的人,一玩就感到新奇刺激。

2.传统游戏培养群体情谊,电子游戏崇尚个人主义

现代都市形成之前,人们多居平房大院,茶余饭后或休闲之日,不约而同地出得门来,跳房子、踢毽子、做游戏,我不能没有你,你不能没有我,任何一个人做不成集体游戏。传统游戏大都是一些集体游戏,使参加游戏活动的人在知趣求乐中,培养群体意识,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在游戏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接受异己,尊重他人,娱己娱人,服务他人。

电子游戏,则因其独特的休闲娱乐功能,游戏规则中,虽有二人或多人游戏者,几乎所有的游戏节目都可以一个人玩。这种游戏方式非常适合当今社会一家住一个单元房,或一家一个独生子女的现代家庭。即使是在大型电子游戏机室和网吧,玩游戏者也是各自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游戏节目,埋头个人休闲娱乐,人机相对,失败的沮丧,成功的喜悦,面临久攻不下的关口时的焦急,全由游戏者一人承担和享受。遇到一些博彩游戏机,成功时的奖励,挫败时的拮据,无时无刻不在权衡着个人的名利。这似乎顺应商品社会的市场经济模式和规律,潜意识地培养个人英雄主义。

3.传统游戏反映人的本能,电子游戏挖掘人的潜能

传统游戏更多的包含着玩耍、休闲娱乐,没有更多的功利目的,是一种本能的消遣生活,如“老鹰抓小鸡”游戏,一个领头的人后面一人牵着一人的衣服排成一条纵队,另一个人代表老鹰,以逃避领头人的阻拦而拉散纵队为赢,这完全是古代生活中人性本能的反映。

电子游戏则主要是通过屏幕上的图形画面和相应的声音多变,来判别一个人的反应速度,寻找对应的办法,在快乐有趣的休闲娱乐中,开发智力,挖掘人的潜能。

第五节 卡拉OK的特点

卡拉OK是改革开放以后兴起的一项新型群众文化活动。与其说卡拉OK是歌唱,倒不如说它是生活,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精神文化领域的新生活。这种新生活是卡拉OK的特点所反映出来的。

1.“无人伴奏”

卡拉OK为千百万人解决了歌唱时的伴奏问题。千百年来,除了专业文艺团体或业余文艺团队有唱有奏外,少数民间艺人自拉自唱或自弹自唱,绝大多数人如果情不自禁地歌唱时,只是无伴奏的干唱。即使是在生活比较富有的现代社会,开展文化活动时,要聘请乐队伴奏,仍需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有时因经费不足而影响乐队的质量和文化活动的开展。自从有了“卡拉OK”,歌唱或舞蹈时,所需要的音乐,只要有一套合适的音响设备或音像组合设备,选取与之相配合的磁带或光碟等,就使伴奏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从而,推动了群众性的歌咏活动的广泛开展。

2.自娱自乐

卡拉OK符合现代人自我参与、自我展示的文化消费观念。过去人们参加文化活动,更多的是观看别人的表演,如看戏、看电影、看电视等等。其文化消费观念为被动欣赏型。而卡拉OK演唱,则是歌唱者直接参与表演,起到了自我娱乐,自我欣赏的作用,从演唱中获得了更大的心身愉悦和精神享受,陶冶了情操,消除了疲劳,增强了心身健康。

歌曲反映的是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实践,表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在卡拉OK演唱活动中,演唱者大多根据自己的经历、爱好,近期的感情生活和演唱时所处的场合,选择自己喜爱的或表达自己感情色彩的歌曲。有的人甚至长期只选唱几首所谓的“拿手歌”、“成名曲”,字字句句吐真情。

同事朋友之间,谁有喜事,相聚一堂,庆贺一番;同学之间,几年,十几年未见面,相互客串、定期约会,这类社交活动,年轻人常常选择卡拉OK厅。一次同学聚会,酒足饭饱之后,你一首我一首的演唱,歌唱水平虽参差不齐,但表达的感情是诚真的。一位男同学唱完“忘不了你”后,勾起了一位女同学的回忆,随即唱一首“祝福”。由于种种原因,情窦初开的一对初恋情人未成眷属,后来各自成家立业,生活美满。今日相聚,没有尴尬,更多的是纯洁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