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特殊性
人口较少民族无论是单个民族还是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和其他民族相比具有其固有的特殊性,如人口数量少、人口总体素质低、居住在偏远地区、经济形态还较为原始、大多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等,因而,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具有其特殊性。
(一)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性
我们这里说的整体性是指这些民族不仅是新生代的人力资源开发,还包括青壮年劳动力,这是因为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教育、卫生条件十分落后,绝大多数人没有享受到正规的文化知识教育,文盲率居高不下,基本上是面向整个民族成员的人力资源开发。这种特殊性要求我们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设计时要考虑到全民的需求,且这种需求是有差异的,青壮年劳动力主要是文化知识普及和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方式为开办夜校和各种技术培训班。适龄儿童、青少年则要以学校教育为主,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为本民族的未来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异质性
所谓异质性是指我们在制定和实施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民族的特殊情况,实行差别化的政策。从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情况看,区域环境差异较大,生产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经济发展和社会发育程度参差不齐,一刀切的政策是很难奏效的。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要根据每个民族自身的特点进行制度设计,并根据其实际需要开设相应的课程,灵活掌握教学方法,使这些受教育者能将所学知识用于经济生活和文化创造中,真切体会到知识和技术所带来的现实价值,避免“被学习”、“被开发”的情形,从而不仅激励当代人努力学习,提高劳动者素质,也能激发他们对后代接受教育的热情,产生重视教育的内在动力。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一个民族如果对教育形成内生需求,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人力资源开发的渐进性
对人口较少民族而言,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长期战略,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现有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分步实施,急功近利和面子工程都是极端有害的。之所以这么说,是我们在有的地方调研时发现,地方政府和官员认为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高度重视,支持的力度前所未有,于是不顾实际地上项目、修学校,特别热衷于做形象样板工程,似乎如此才能对上级有所交待。这种做法只重外在而忽视了内涵,学校盖好了,但教学设施不全、师资严重缺乏、学生生活没有保障、教学效果不佳,最终只能是人去楼空。我们都知道,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力资本要发挥作用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急于求成反倒适得其反。因此,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该项工作,当前应着重于基础教育设施的完善、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合格劳动者。同时,广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提高青壮年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开辟新的收入来源。至于更高层次的企业家、管理人才、研发人才等高级别的人力资源开发,目前不仅不能作为重点,甚至连开发的基础条件都不具备,理想化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人力资源开发的复合性
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复合性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同时,还要在卫生、健康事业方面同步推进,也要在人口流动上进行动员,单一的方式都无法保证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性。二是要高度重视文化、宗教等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如一些落后习俗、落后观念(特别是对妇女和女童接受教育的歧视)及宗教对儿童教育的争夺都会影响人力资源开发的数量、结构与质量。三是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与其他政策的整合与匹配,以及各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都必须从整体上予以考虑,切实保证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性地位不动摇,保证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