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较少民族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缘由及开展研究情况

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2005年,国务院批准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对全国总人口在10万以下的22个民族聚居的640个行政村给予重点扶持。规划实施6年来,共投入各项资金37.51亿元,实施项目11168个,基本实现了“四通五有三达到”“四通五有三达到”: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有学校、有卫生室(所)、有安全的人畜饮用水、有安居房、有稳定解决温饱的基本农田;人均粮食占有量、人均纯收入、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国家扶贫开发纲要和“两基”攻坚计划提出的要求,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当地中等水平,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的规划目标,人口较少民族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生态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制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该规划扩大了人口较少民族范围,包括了总人口在30万人以下的28个民族,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8个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为169.5万人。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研究的对象及相关资料是22个人口较少民族而非28个。

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社会发育迟滞,经济较为落后,生存环境较差,总体情况比较特殊。因此,追赶式发展的目标与经济政策的倾斜、财政投入的加大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由此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政策的落脚点在于“扶智”,围绕“扶智”开展制度的顶层设计,不是完全要求在经济领域的扶持和追赶,所以,扶持的重点应该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积累。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并结合人口较少民族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文化来实现文化振兴、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总目标。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于2006年申报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此后认真拟订了研究大纲和研究计划,选择广西、云南、内蒙古等几个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了田野调查,深入乡村农户,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整理、分析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完成并发表了相关的学术论文10余篇,与此相关的一部著作《民族教育投资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研究》还获得2011年“全国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三等奖。本成果在体例和内容上有新的突破,同时也吸收了以前的研究成果及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