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机制 扩大医疗机构HIV检测覆盖面
一、背景
南漳县是全省37个贫困山区县之一,版图面积3859平方公里,总人口58.8万,辖10镇1区282个行政村。20世纪90年代,因为贫困,很多山区农民参与有偿供血而感染了艾滋病,也有患者因为输入了这些有偿供血者的血液,使得艾滋病的疫情得到传播。自1996年5月南漳县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2012年12月底,南漳县累计确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529人,目前县疾控中心发现并管理本籍病人497人,其中经血液传播328人(有偿供血感染192人、受血感染133人、吸毒感染3人);经性途径传播143人;母婴传播7人;传播途径不详19人。疫情分布于全县11个镇(区)121个村,现存活257人,死亡240人,艾滋病疫情居全省县区级前三位。
2003年至2004年,县卫生局组织对所有有偿供血人员进行筛查,绝大多数因卖血感染艾滋病患者被发现而纳入治疗管理,临床受血感染也因发病被陆续发现。2000年以后,由于采供血传播途径已被控制,母婴传播已被阻断,全县艾滋病疫情呈下降趋势,同时随之发生变化的是,感染途径正由经血液传播为主过渡到经性传播为主。怎样有效查找经性途径感染者,已成为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首要问题。
2011年2月,国务院下发《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意见》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明确要求“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011年3月,县疾控中心根据国务院精神,结合当年湖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艾滋病疫情数在300人以上的随县、浠水、南漳、巴东4个县,住院病人100%开展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工作”要求,解放观念、大胆创新,开始在重点疫区薛坪、武镇等镇区卫生院对住院病人开展艾滋病病毒(HIV)监测有偿服务摸索经验,2012年2月,在全县所有医疗机构推行了住院病人HIV抗体监测有偿服务。2012年检测3.6万人,从中筛查HIV阳性18人,且性途径传播占76.47%,开创了全省PITC工作新局面。
二、做法
(一)建立工作机制
1.召开会议。2012年3月,县卫生局召开了全县2012年艾滋病PITC工作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了此项工作。
2.下发文件。县卫生局先后下发了《县卫生局关于扩大艾滋病检测服务范围的通知》(南卫发【2011】28号)、《县卫生局关于在全县医疗机构开展艾滋病检测咨询的通知》(南卫发【012】38号)两个文件。
3.制订了方案。经过2年探索,县卫生局制订了PITC工作具体的组织管理、登记、检测、宣传、督导等实施方案,做到职责明确,实际易操作。
4.组建了专班。县疾控中心组建了由性艾科牵头,检验科人员参与的工作专班,具体落实并督导全县PITC工作,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分解工作任务
1.对医疗机构下达监测任务。结合全县医疗机构上一年度住院人次,由县卫生局对每个医疗机构每年应开展PITC工作量,以文件方式明确下达监测任务,要求医疗机构当做指令性工作指标予以完成。
2.分解PITC检测任务。将全县医疗机构PITC工作任务分解到有艾滋病检测资质的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3家检测机构分别承担,既有效、合理地利用了卫生资源,又保证了PITC工作开展的高效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没有检测资质的医疗机构执行PITC的方式是,由县疾控中心性艾科、检验科等明确职责任务,责任到人;乡镇卫生院负责采血,登记送检;疾控中心提供耗材,负责检测并核发检验报告。查出阳性负责流调,治疗与管理,工作所需的各种保障得到落实。
(三)优化服务环境
1.明确和统一收费标准,坚持有偿服务的原则。PITC工作HIV抗体监测收费按文件(襄价费字[2006]56号)规定执行,二级医院执行二级价格每人次37元,镇(区)卫生院按一级价格每人次34元(酶联免疫方法,ELISA)收取。同时规定孕产妇、VCT、主动监测等国家免费检测项目一律不准收费。
2.积极争取合作医疗政策,将监测费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2012年全县将PITC工作检测费纳入到县新农合报销范围,农民住院的HIV检测费用由医疗机构按相应标准统筹报销,医患双方均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3.开展优质服务。县疾控中心采取了系列优质服务措施,即主动下乡上门收样与各单位送样相结合的方法;对PITC工作所需的一切物资器材免费提供;被确定的检测机构有专人热情接待;收到样本后确保一周内发出检测报告等。
(四)加强督导考核
1.强化督导检查。利用下乡收取血样或结合其他疾控工作督导检查机会,县疾控中心对PITC工作开展不定期督导检查,每月对各单位至少督查1~2次以督促各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工作,及时掌握了解工作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2.实行目标考核。将PITC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各医疗单位公共卫生项目考核内容,考核周期为每半年一次,年终为总考核。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直接与各单位公共卫生经费划拨挂钩,并对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予以表彰及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效果
(一)扩大了监测覆盖面
自2011年4月开始在4个艾滋病重疫区乡镇试点实施,随后逐步扩大,目前PITC工作已覆盖全县所有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入院必检已成为一项工作机制。县疾控中心2011年PITC共检测7500人次,2012年共检测1.8万人次(样本来源于26个乡镇卫生院,不包括县医院和中医院)。
(二)有效发现了传染源
2011年全县通过PITC发现HIV抗体阳性7例,占当年发现已确认签署的50%(该年全县共发现阳性者14例);2012年发现HIV抗体阳性18例,占当年发现疫情数的60%(该年全县共发现阳性者30例,另通过VCT发现5例,外地网报7例), PITC工作的实施,有效发现了隐蔽的传染源,及时落实了各项防治措施,阻断了HIV传播。
(三)实现了两个效益双丰收
PITC工作实施以来,省内多家疾控中心到南漳考查借鉴PITC工作经验;在2012年的湖北省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班上,南漳县就PITC工作开展情况做了典型发言,其经验向全省推广。
通过PITC的实施,县疾控中心既完成了监测、新疫情发现数等艾滋病防治业务工作任务,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1年HIV检测纯收入15万元,2012年纯收入30万元,取得了工作指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四、经验
依照《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依托全球基金艾滋病管理模式,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充分利用新农合办惠及农民利益的扶贫政策,积极推动医务人员主动为患者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PITC),既扩大了监测检测覆盖面,又提高了检测可及性,最大限度地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一项有效的筛查艾滋病疫情的措施,值得推广应用。
五、挑战
深入持久开展扩大检测工作,必须克服厌战情绪,需要制度化的管理。此项措施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想不发现都难”。大量经性途径感染的病人被发现,给治疗管理与关爱救助带来严峻挑战。
撰稿人:刘德清 韩建华
单位:南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