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❹章 洞悉人性、智取胜利的布局心理学

以诈降之策扰乱对方心智

实用精要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是眼睛真的有那么可靠吗?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的,但是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呢?我们被信息包围,也被信息迷惑,可是我们始终无法摆脱它,因为我们需要根据信息做出判断和选择。这一点在局道中显得尤为重要。

深度透析

建文二年(1400年), “靖难之役”已经进入了第二年。与朱棣对抗的大将军李景隆本是个纨绔子弟,对于带兵打仗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他所率的军队节节败退。幸亏坚守济南的是忠臣铁铉,才遏制了朱棣的进攻,使得战事出现了暂时的转折。

朱棣本想乘胜追击,一举攻下济南,没想到三个月过去了,还是久攻不下,这让朱棣大为恼火。再这样拖延下去,自己的后勤补给就会出现问题了。此时,有个谋臣向他献计,准备积水灌城。朱棣听了,眼睛一亮,但转念一想后,说:“真要放水灌城,未免太过残忍。不如我们先放出去消息,给他们一个期限,或许可以避免生灵涂炭。”

第二天,济南城中的百姓都收到了城外传来的消息,知道燕王朱棣要他们投降,否则便会放水灌城。城中一时间人心惶惶,就连守军也乱作了一团。为了安抚军心和民心,拯救济南的百姓,铁铉决定将计就计,诱杀朱棣。

计议已定,铁铉命人暗中在城门上置千斤闸,又让守城的士兵昼夜啼哭:“济南城快被淹了,我们就要死了!”不久,又下令撤掉了城楼上防守的武器,选了一个城中百姓的代表,作为使者,到燕王朱棣的大营去请降,希望朱棣可以先让军队撤退到十里之外,然后再单骑入城,倒时他们一定俯首称臣。

燕王朱棣不知是计,他们主动要投降让朱棣大喜过望,竟然信以为真了。于是,他即刻下令军士将营地后移十里,自己骑着骏马,只带了几名护卫,便跨过护城河,径直准备进城接受投降。

见他前来,守城的明军打开城门,都聚集在城墙上向下张望。燕王朱棣刚进城门,士兵们便高喊:“千岁到!”

预先置于门拱上的千斤闸应声落下。幸亏朱棣命大,最后死里逃生,铁铉的“诈降计”功败垂成。但最后,两军又回到了最初的对峙阶段。此后,铁铉常常派人不分昼夜地骚扰偷袭燕军。朱棣见自己的军队死伤无数,又担心明军会绕到背后收复德州,切断自己的粮草供应,只好撤兵,先回北平,再作打算。铁铉等立即乘胜追击,收复了德州等失地。

李景隆率十余万大军败于燕王朱棣之手,铁铉却凭着济南这一座孤城获得了胜利,这不得不归功于他的“诈降计”。铁铉的“诈降计”和三国时期诸葛孔明的“空城计”有异曲同工之妙。“空城计”是制造一种假象,让司马懿误以为城中有埋伏,而避不入城;“诈降计”也是制造一种假象,不过目的却是将朱棣引入城中。老奸巨猾的朱棣也差点栽在了铁铉的手中,看来铁铉的这个“绝处逢生”之局还真是高明。

“事贵应机,兵不厌诈”。无论是在棋局中,还是在人生中,总是有很多真假难辨的情形,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如果我们有“火眼金睛”,可以辨识信息的真伪,我们就会省去很多的麻烦,远离很多的错误。

适时低头,才能留得青山有柴烧

实用精要

当你处于弱势地位的时候,不要为了所谓的荣誉而争斗,而要适时选择投降。投降会给你时间以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投降会给你时间让征服你的人感到烦恼,让他们受到来自于你的刺激;投降会给你时间去等待征服者的力量逐渐消失。

深度透析

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勾践刚刚即位的时候,吴王阖闾趁越国政局不稳之际兴兵伐越,勾践起兵抵抗,打败吴军,阖闾受箭伤死于回国途中。其子夫差即位后,时时不忘杀父之仇,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练兵。

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练兵,打算抢先讨伐吴国。谋臣范蠡劝他不要仓促行事,勾践不听,率军攻吴。吴王亲率精兵反击,越军大败。勾践带着剩下的5000人逃至会稽山,被吴军包围。勾践非常后悔,这时范蠡为他出了个主意,让大夫文种贿赂伯嚭,向夫差请求称臣纳贡,暂时投降。夫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但要勾践夫妇到吴国为他服役。

勾践抵达吴都,夫差有意羞辱他,但勾践忍辱负重,小心伺候,做到百依百顺,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3年过去了,由于勾践尽心服侍,再加上伯嚭不断在夫差耳边为他求情,夫差认为勾践已真心臣服,决定放他们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为了激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卧薪尝胆。采取一系列政策,使越国迅速恢复生机,国力日渐强盛。同时,勾践又采取许多办法麻痹吴国,造成吴国内耗。

吴国日渐衰败,勾践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趁夫差率精锐部队北上黄池会盟的机会,率5万大军攻打吴国,吴军大败,太子阵亡。这时,夫差打败齐国,正约晋、卫、鲁等国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会盟,当上了霸主。接到消息,夫差十分懊丧,只好派伯嚭向越求和。勾践和范蠡认为吴国还有实力,一时消灭不了,答应讲和,退兵回国。

不久勾践乘吴国大旱、国内动荡的机会,再次攻吴。吴王夫差被越军长期围困,力不能支,派使节袒衣膝行向勾践求和,但遭到拒绝,吴王夫差见大势已去,自刎而死。

在战场上,为了打胜仗,往往要先避敌锋芒,退避三舍。有的时候,暂时的投降也是一种麻痹敌人的有效策略,在敌人放松警惕的时候赢得一个保存实力、积蓄力量的机会,这是一种生存智慧,也是一种战场艺术。暂时的投降让勾践扭转劣势,并最终击溃吴国;我们为人处世也一样,成功的人生时时离不开适时的“投降”。

初涉人世时,人们大都不谙世事,只会冲撞,不懂投降,结果往往碰壁,吃了不少苦头。然而,大多数人在碰壁后,“吃一堑,长一智”,慢慢学会了暂时投降,暂时低头,暂时认输,结果却踏上了通畅的人生之路。但是,也有一些人总也不懂投降,结果处处荆棘,四面楚歌,甚至身败名裂,抱恨终生。

大凡不会投降的人,都以为激流勇进才是英雄,而向人低头则是“窝囊废”。其实,在不丧失原则的前提下,暂时向对方认输,比硬着头皮坚持作战,把自己送上死路要高明得多。古人云“能屈能伸者,大丈夫也”。

声东击西,让对手难辨真伪

实用精要

声东击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对方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是颇受欢迎的一种制敌策略。为了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无法推知对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决断。

深度透析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班超遂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就撤退的假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

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决定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事先准备好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赶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的报告,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返回龟兹。

兵者讲究“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看似打此处,吸引敌人的全部注意力,其实真正要攻打的却是彼处,趁敌人不备而入,出奇制胜,便是兵之道。声东击西之术不单在行军之中有用,生活处事,职场商战,一样是不可多得的对策。

很多精明的成功者都善于运用声东击西之策,转移别人的注意力,让对手难辨真伪,这样,便为自己赢得最好机遇,无往不利。

瞒天过海,利用麻痹心理击败对手

实用精要

故作姿态,用习惯去麻痹对方是很好的斗志不斗力的行为,通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提高收益。

深度透析

很多人都上过网购的当,一件衣服穿在模特身上,拍出来的照片那么美,而实物拿到手里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回头跟店主理论吧,对方又总强调是电脑显示器的问题,自己只能干吃哑巴亏。虽然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很多人仍然一次又一次地被那些漂亮的网络图片所吸引,每次也都痛痛快快地掏钱,上当也就不止一次了。

为什么会这样,很显然,因为人已经习惯了网络商家的某种行为,而恰恰是这种习惯性,让人产生了麻痹心理。

研究表明,一些习惯性的行为会使人大部分人都清楚这个道理,却不会运用这种方法来为自己在一些情况中获得利益,其实它是一种最简单的“瞒天过海”行为。

公元583年,陈叔宝当上了陈朝皇帝,整日吃喝玩乐,不理朝政,奸臣当道,民不聊生。

当时隋文帝统一了北方,国力强盛,斗志正旺。他分析局势,深知陈朝国力空虚,不堪一击,便派兵南下,打算一举消灭陈朝。可是,一条长江成天堑,如何才能安然渡江进攻呢?

臣子高 遂向文帝献了一条计策。隋文帝听了大喜,立刻下令大军一齐进攻,首先切断了陈朝驻守长江上游和中下游的部队联系,使他们不能相互照应。与此同时,隋朝大将贺若弼率大队人马向陈朝国都建康进军。兵马来到长江北岸驻扎下来,帐篷林立,军旗飘扬,一副紧张备战的模样。

陈朝将领见这种阵势,以为隋军即将渡江攻城,顿时紧张起来,召集全部人马,准备与隋军决一死战。谁知剑拔弩张地等了几天,隋军不但没有渡江进攻,反而撤了回去,渡口只留了一些小船。陈朝将士以为隋军水上兵力不足,不敢轻易进攻,松了口气。哪知道隋军又集结江北,安营扎寨,陈军慌忙再度备战。如此反复折腾几次,陈军人困马乏,加之粮草又被隋军的探子烧毁,陈军更是人心惶惶、心灵疲惫,最后干脆对隋军的行为不理睬,只当隋军没事瞎折腾。就在陈军最懈怠的一刻,隋军突然渡过浩浩长江,发动全面进攻,一时间金鼓齐鸣,陈军兵败如山倒。

高颎一招“瞒天过海”,小小计策,令敌方麻痹大意,最后不费吹灰之力赢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谁人能说他不高明?

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施展瞒天过海之计,出其不意取胜的战例不胜枚举。通常,人们防备周全的时候,就很难麻痹大意;可一旦习以为常,警惕心就完全失去,让自己暴露在危机当中,此时使用“瞒天过海”是再好不过了。

制造无他选的困境,让对方别无选择地顺从

实用精要

掌握制造别无他选的困境的攻心战术,给人提供有且只有的两个选择,而且其中的一个选择必然好于另一个,再没有其他什么选择的余地,于是就可以达到普遍认同,而最终选择其中的好的一个。

深度透析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谈判、竞选等场合,这种场合下,当然是需要做出选择,谁都想让对方选择和自己合作,谁都想要群众选举自己担当职务,如果不懂得采取一定的心理战术,则可能会遭受失败。

古代罗马的政治家布鲁斯特在杀害恺撒之后有一场演说:“你们是希望让恺撒死,而你们大家过自由的日子,还是希望让恺撒活着而你们都沦为奴隶终至死亡?你们所要选择的是什么?”

布鲁斯特给当时长老院的长老们这样两个选择,再没有其他可以选择的方法,迫使他们从“自由”或“死亡”之中进行选择。很显然,自由比死亡看上去是更有好处、更有意义的。所以,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长老院最终选择了自由,而布鲁斯特也因此获得了胜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面临着一些选择,很难下定决心,但是如果犹豫不决,就可能失去机会,在左右摇摆中浪费时光,此时就要善于把自己引到别无他选的境地,这样做选择就会容易一些。比如,当面对着是否该换工作而无法下决心时,就可以说:“你是要换个工作,开拓新的人生呢,还是要继续在这里虚度余生?”在这两个选项中,自然很容易做出选择。

设置的两个选择没有优劣之分,还是会让人无法做出决定,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却很难让人取舍,因此,我们还要强调两个选择中哪个更优,哪个更劣,有着这样的一个对比,就更容易让人做出选择了。

虽然运用这种方法也常会发生许多障碍,但对于处于迷惑不决中的人们,则可以迫使其朝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去选择。例如,当你要说服正在选择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时,可以说:“与其勉强地进入一家好的单位,却因为能力不够而被漠视,进而遭受打击,产生挫败感,还不如进入一家自己能胜任的单位,找回信心,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并且得到有效的提高。”像这种诱导方式,则可以帮助对方消除疑虑和犹豫,尽快地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