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宏悼词
浙江 桐乡 木心先生告别仪式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上午九点至九点四十分
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在这里与木心先生永别。六年前,先生回到故里乌镇定居时说:“没想到这一生我还能回来。”此刻,我想说的是,我们没想到先生又这么匆忙回到他那干净、纯粹的艺术天国去了。
初悉先生,是在2000年冬,偶然看到一张旧的《中国时报》,上面刊登着一篇记录先生当时探望家乡乌镇寂寥心情的散文,至今清楚记得先生文中对这块土地衰败失望的感叹:“永别了,我不会再来。”世纪之交,正是乌镇这个一千三百年的古镇保护开发启动之时,家乡厚重的文脉积淀,唤醒了乌镇对这位历尽坎坷而又艺情卓越的旷世奇才的眷顾。自2001年起,由乌镇旅业出面,在陈丹青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始了长达五年与先生的沟通联系工作。其间,我们搬迁了先生祖居上的工厂,重新修造了近三千平方的木心花园。在家乡人民诚恳和热情的邀请下,2005年,先生终于决定回到家乡安享晚年,再次开始他勤奋的艺术创作生涯。回国后的六年多时间里,乌镇旅业挑选公司内精干的厨师、阿姨和两个男性青年员工,专职照料先生的起居。每次逢年过节,直至先生生病住院,公司领导和喜爱崇敬先生的员工都会自发轮流值班陪伴先生。对乌镇旅业三千名员工来说,先生是我们共同尊敬的长者,而对乌镇这个千年文化古镇来说,尊重先生,善待先生,更是尊重文化、弘扬文化的具体体现。先生在乌镇晚年的生活是平静而愉快的,先生说过:今日之乌镇非昔日之乌镇矣,一代新人给予我创作艺术足够的空间,所以我回来了。他在自己命名的“晚晴小筑”里,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先生一生低调而为,他惯于躲在自己成熟、华美、高贵的文学艺术世界之后让人寻找,但晚年的先生,对家乡的发展振兴却有着异乎寻常的惦记和关心。他一再嘱咐我,乌镇的发展惟走文化复兴之路。可以说,先生见证了乌镇的再度崛起,从十多年前一个默默无闻的衰落小镇成为共和国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并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每年有近六百万的游客从世界各地来观光旅游。这也正印证了先生所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使乌镇拥有了充满生机的未来。
先生是惟一的,因为他独特的丰沛经历和他对世界、对艺术、对人性始终凛然睿智的剖析。有一次我问先生:很多读者都喜欢您的文学,但有些还读不懂您文字中的深意。先生淡然说道:文学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封存其中,读者有了共鸣才会理解,这需要一个过程。其实先生的丰厚艺术遗产远不限于那些已出版的诗文集,为外界很少了解的是先生在绘画、音乐方面的成就。先生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也是属于世界的。为此,经先生生前同意,乌镇旅业将筹资兴建“木心美术馆”,永久性地集中展示先生一生在各个方面的艺术作品,为以后更多的读者去认识了解这位传奇式的诗人、文学家和画家。我想,这也是祭奠先生最好的方式。
先生诗曰:“我逝彼临,彼一如我。”叶落归根,在浸透了您爱与恨的故乡之土,安息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