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攻打葡占澳门
——《澳门图》 1655年绘
葡萄牙人赖在澳门不走了,不仅为自己在中国找到了一个绝好的落脚点,还占据了重要的海上咽喉,阻挡了其他西方列强进入中国进行贸易的通道。
面对巨大的海上利益和中国这样巨大的市场,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自然不甘人后。海盗出身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最初是以海盗的形式在海上不断打劫葡萄牙从中国和日本贸易归来的商船。如,1603年6月,荷兰人在澳门通往马六甲的海路上,伏击了满载贵重的漆器、丝绸和陶瓷的葡萄牙大帆船“卡特琳娜”号。一个月后,荷兰战船又截获了从澳门驶往日本的葡萄牙“大的那保丸”号,战利品总值140万盾。据说荷兰人从船上往下卸货就搬了10天。但海上打劫终究满足不了荷兰人的胃口,他们的长远大计是在珠江口落脚。
1619年,荷兰人在印度尼西亚建造了新城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后,以此为据点开始了远征中国的计划。起初,荷兰人也想效仿葡萄牙人,向明廷借地通商,但却遭到明廷的拒绝。因为明朝廷借地给葡萄牙人,已暗含了“以夷制夷”的想法。荷兰人一看与明朝廷谈不成,干脆以武力与葡萄牙争夺利益。
于是,葡荷两国在中国的地盘上展开了争夺战。
1518年,葡萄牙人在屯门有私铸炮台的不良记录,所以,大明租借澳门时,在《海道禁约》中有明确规定:“禁擅自兴作。凡澳中夷寮,除前已落成,遇有坏烂,准照旧式修葺,此后敢有新建房屋,添造亭舍,擅兴一土一木,定行拆毁焚烧,仍加重罪。”正是在明朝的坚决反对下,葡萄牙人一直难以建造完整的炮台以及城墙等防御设施。所以澳门长期处于无海防工事、无兵力防守的混乱状态。荷兰人此前曾小规模试探性地攻击过澳门,并探出了澳门海防薄弱这一点。
《澳门图》
此图表现了1655年荷兰使团船队过澳门的情景,画面上澳门中央炮台在开炮,海面上的荷兰船也在开炮。荷兰人放的应是礼炮,因为荷兰1622年曾经领教过葡萄牙驻澳门守军的厉害,不敢靠近,葡萄牙人亦不希望荷兰船队进入其地盘。
1622年5月29日,从巴达维亚出发的荷兰舰队与两艘英国战舰组成联合舰队,进入澳门海域,向澳门城开炮,并抢劫了两艘中国和葡萄牙帆船。随后荷兰人又从巴达维亚调来多艘战船,准备强攻澳门城。6月22日,一支由17艘战舰和1300名士兵组成的舰队,浩浩荡荡开抵澳门东南海域,进攻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6月23日,两艘荷兰战舰炮轰松山脚下的嘉思栏炮台(此时还没有建东望洋炮台,嘉思栏炮台是东边最重要的炮台)。这个炮台今天仍在,并建成了一个炮台博物馆。不过,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炮台已是后来多次修建和扩建的炮台了。嘉思栏炮台是澳门南湾海防线的第一关。荷兰人海上进攻路线是从东往西展开的。嘉思栏炮台火力强劲,刚一开战就击中了荷兰的主力舰格利亚斯号(Galliasse),这艘战舰被击沉。
6月24日拂晓,荷兰人以两条方帆船开路,一支由回旋枪和轻炮武装起来的800人的荷兰军队开始登陆澳门。在松山脚下的挡狗环海滩,荷兰军队向岸上的葡萄牙守军猛烈开火。葡萄牙军队只有少量的守卫,试图阻击荷兰军队登陆,但寡不敌众,只好退守到松山上。当地居民惊慌失措,纷纷向西边跑,逃到圣保禄教堂(今“大三巴”)避难。
这时位于澳门半岛中央的大炮台(亦称中央炮台)发挥了作用,几发重炮打退了荷兰军队进攻的气焰。葡萄牙猛烈的炮击,准确命中了荷兰人的军火库,接连的爆炸声中,荷兰人退回到海上。从这幅海战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央发出炮火的应是大炮台。海面上的大船是荷兰人的炮舰。此时还没有东望洋炮台,围墙也没有呢。这是战争结束半个世纪后绘的。所以,画面上出现了后来才筑的城墙。
与此同时,防守嘉思栏炮台和南湾炮台的炮兵指挥官发现荷兰军队的进攻集中在海边平原,遂命若昂·苏亚雷斯·维瓦斯(João Soares Vivas)率50名火枪手去反击登陆的荷兰人。葡萄牙军队的第一次冲锋就使荷兰军队将领德兹顿(Derzton)胸部中弹,荷兰军兵惊慌失措,在阵阵炮声中乘船撤退。
据葡方记载,荷军被杀死和淹死的人员达300—500人之多。缴获的战利品包括8面军旗、5面军鼓、1门野战炮以及戟、长剑、滑膛枪等1000余件。葡军共有约300人参战,仅4名葡萄牙人、2名西班牙人和几个黑奴被杀,20多人受伤。为纪念这次胜利,澳葡当局将6月24日定为澳门的“城市日”。
攻占澳门失败,迫使荷兰人于1624年撤退至台湾,逐渐建立起殖民统治。1627年初夏,荷兰再次派4艘战舰前往广东海域,企图占领澳门。当时澳门没有一艘战舰,葡萄牙富商将5艘商船配上火力,改成战舰。8月18日,时任澳门兵头托马斯·维耶拉(Thomas Vieira)统领葡军出海迎击,击沉荷兰旗舰,击毙舰长及水手27人,俘虏30多人,缴获枪支24支,子弹2000发和金钱一批,又一次挫败了荷兰人。
这幅海上岸上都绘有炮火的《澳门图》,原图最早出现在约翰·尼霍夫的旅行笔记《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晋见中国皇帝鞑靼大汗》中。1655年荷兰东印度使团首次派船到中国要求通商,约翰·尼霍夫作为使团中的水手兼绘图员,参加了这次航行,并写了这本著名的旅行笔记,将他在中国画的150幅插画收入其中。《澳门图》是他画的荷兰船过澳门的情景。画面上澳门的中央炮台在开炮,海面上荷兰船也在开炮。荷兰人放的可能是礼炮,因为荷兰1622年曾经领教过葡萄牙澳门守军的厉害,但中央炮台放的可能是警示炮,葡萄牙人不希望荷兰人进入其地盘。
英国学者赫德逊评论说:“两个欧洲国家在中国领土上进行这场战争的结果,对中国来讲是幸运的。葡萄牙人保住澳门,就维持了某种均势。”这或许是大明朝廷愿意看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