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 :振兴中华变革论(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2 姓资姓社大讨论

第二次思想交锋发生在1989年至1992年间,当时各种极“左”思潮利用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失误,特别是“八九”风波后,打着各种高尚的道德旗帜,由一些具体领域的改革失误推演出整个市场化改革方向有误和改革的失败,甚至将“八九”风波也归结到是改革开放造成的,退回到“改革好还是文革好”、“姓资好还是姓社好”、“计划好还是市场好”的初级问题上,一些论者甚至重新祭起阶级斗争的旗帜,再次陷入了历史循环的争辩之中。无独有偶,当前似乎又处在这种历史循环的争辩感觉中。在改革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又起到了扭转乾坤的重要作用。1990年底,邓小平曾召集几位中央负责人谈话,强调“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24日),《邓小平文选》。。1991年初,邓小平又来到上海,并与上海市的负责人多次谈话,希望上海人不要被左的声音吓住,自缚手脚,思想要更解放,胆子要更大,步子要更快。邓小平是把上海作为“王牌”,希望以上海带全国。他的讲话精神被转化为《解放日报》上署名为“皇甫平”的系列评论,却引起了“极左”力量上纲上线的密集批判。

图5.2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刊登长篇通讯报道邓小平在深圳视察活动和谈话精神

这次思想交锋最终以邓小平1992年1月至2月南方谈话以及在十四大上正式确立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写入了政治报告而告终。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等一系列深刻命题和普遍真理,并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此次交锋破除了凡事都要先问姓资还是姓社的“左倾”干扰,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为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确定了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方向就是建立市场经济,迎来了改革开放尤其是经济发展的一次新高潮。1992年当年,中国GDP增速一举突破10%,达到14.2%,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第三高点,并连续5年保持在10%以上,一举扭转了1989年和1990年仅有4%左右的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