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课后习题详解
1.银行资本对银行的经营有什么意义?
答:银行资本对银行经营的意义主要是指吸收意外损失和消除银行的不稳定因素:
(1)资本可以吸收银行的经营亏损,保护银行的正常经营,以使银行的管理者能有一定的时间解决存在的问题,为银行避免破产提供了缓冲的余地。因此,资本金又被称为旨在保护债权人,使债权人在面对风险时免遭损失的“缓冲器”。
(2)资本为银行的注册、组织营业以及存款进入前的经营提供启动资金,诸如土地获得及建设办公楼或租用、安装设备等。
(3)银行资本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它向银行的债权人显示了银行的实力。对于高负债经营的银行业,市场信心是决定银行经营稳定性的直接因素。充足的资本令银行即使在紧缩时期也能满足市场的信贷需求,在客户看来。这是一种有力的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资本在维持市场信心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4)银行资本为银行的扩张,银行新业务、新计划的开拓与发展提供资金。许多银行的增长超出其开业时设施的承受能力,追加资本的注入允许银行增加办公设备、增设分行,以便同市场的扩大保持同步发展。
(5)银行资本作为银行增长的监测者,有助于保证单个银行增长的长期可持续性。因为监管当局与市场都要求银行的贷款及其他风险资产的增长与银行的资本保持一致。随着银行风险的暴露,银行吸收亏损的缓冲装置也必须相应扩大。相对资本而言,贷款与存款业务增长过快的银行会从市场和监管部门接受到降低增长速度或增加资本的信号。监管部门的资本监管已经成为限制银行风险暴露程度的越来越重要的政策工具。这也同时有利于提高公众对银行的信心。
2.《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的构成是怎样规定的?
答:《巴塞尔协议》明确规定银行资本的构成包括两类:一类是核心资本,另一类是附属资本。
(1)核心资本。银行的核心资本由股本和公开储备两部分构成。
①股本。股本可为两部分,普通股和永久非累积优先股。其中,普通股是商业银行发增加资本的重要手段,通过发行普通股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使银行资本足够雄厚,以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不受损失,激励公众信心。发行优先股增加银行资本也是构成股本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债券和普通股的双重特点。
②公开储备。公开储备是指通过保留盈余或其他盈余的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上明确反映的储备,如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和公积金等。
(2)附属资本。银行的附属资本主要包括五项。
①未公开储备。未公开储备又称隐蔽准备,在该项目中,只包括虽未公开,但已反映在损益表上并为银行的监管机构所接受的储备。
②重估储备。重估储备一般包括对记人资产负债表上的银行自身房产的正式重估和来自有隐蔽价值的资本的名义增值。
③普通准备金。这是为防备未来可能出现的一切亏损而设立的,因为它可被用于弥补未来的不可确定的任何损失。普通准备金不包括那些为已确认的损失或者为价值明显下降的某项资产而设立的准备金。
④混合资本工具。混合资本工具是指带有一定股本性质又有一定债务性质的一些资本工具。由于这些金融工具与股本极为相似,它们能够在不能清偿的情况下承担损失、维持经营。
⑤长期附属债务。长期附属债务是资本债券与信用债券的合称。
(3)为了使资本的计算趋于准确,《巴塞尔协议》还对资本中有些模糊的成分应予以扣除做了规定,包括:
①商誉。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它通常能增加银行的价值,但它又是一种虚拟资本,价值大小比较模糊。
②从总资本中扣除对从事银行业务和金融活动的附属机构的投资。这一规定的目的是力图避免银行体系相互交叉控股,导致同一资本来源在一个集团中重复计算的“双重杠杆效应”使银行资本更加空虚和给银行体系带来风险;也可以避免跨国银行利用自己的全球网络巧妙调拨资金,规避管制或进行投机活动。
3.怎样理解资本充足?资本充足是否意味着银行在稳健经营?
答:(1)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的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应建立在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等各项损失准备的基础之上。商业银行资本应抵御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应同时计算未并表的资本充足率和并表后的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
资本充足性是银行安全经营的要求。存款人均希望银行拥有充足的资本,使它们的债权保障程度得以维护;社会公众及金融管理当局也要求银行资本充足,以防止银行冒险经营,保证金融稳定地发展;从银行自身管理要求而言,保持充分的资本是其安全经营、稳定发展的前提。因此,银行持有充分的资本是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是在安全经营基础上追求更多利润的保障。
(2)所谓资本充足只是相对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的状况而言,资本充足并不意味着银行没有倒闭的风险。为此,美国银行监管当局曾向社会公众建议帮助判别银行资本充足程度的辅助性方法,它包括8个方面的因素:①管理质量;②资产的流动性;③银行的历史收益及收益留存额;④银行股东的情况;⑤营业费用;⑥经营活动效率;⑦存款的变化;⑧当地市场行情。银行资本规模再加上以上因素,会帮助社会公众对银行经营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4.银行资本的需要量与哪些因素相关?怎样测定最佳资本规模?
答:(1)银行所需资本的数量,银行并非完全可以主观决定。在银行业务经营活动中,一系列因素影响着银行资本的需要量:
①有关的法律规定。各国金融监管部门为了加强控制与管理,一般都以法律的形式对银行资本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②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形势状况对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具有直接影响。如果经济周期处于繁荣阶段,经济形势良好,银行存款会稳步增长,挤提的可能性很少,而债务人破产倒闭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因此,在该时期银行资本的持有量可以少于其他时期。此外,银行所处地区的经济形势也对资本需要量有很大影响。
③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从负债看,不同的负债流动性不同,从而需要保持的资本储备也不同。从资产看银行资本受资产质量的制约,银行资产质量是由资产结构及各种资产的期限、收益、风险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④银行的信誉。资本多少是决定一个银行信誉高低的重要因素。同样,信誉的高低也影响银行应该持有的资本数量。如果银行的信誉很高,公众对其比较信任,愿意将自己的资金存入该银行,则该银行就会有较充裕的资金来源。当经济形势发生动荡、金融体系不稳定时,由于银行信誉高,存款人不会大量提取现金,该银行也就不必保持大量的资本来应付资金的外流。
(2)最佳资本需要量是指银行资本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银行资本过高会使财务杠杆比率下降,增加筹集资金的成本,影响银行的利润;资本过低会增加对存款等其他资金来源的需求,使银行边际收益下降。下图反映了银行资本量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从财务角度看,资本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为最佳资本量。
但是,银行的资本成本曲线要受到银行的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结构及其面临的市场状况的影响,即不同的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结构和所面临的市场状况会决定不同的资本成本曲线。一般地说,小银行由于信誉不高,业务有限,负债缺乏弹性,为应付顾客提存必须保持相当数量的流动资产而使资产盈利率降低,同时还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来补偿信贷风险带来的损失。这使资本成本曲线远离原点,不仅最佳资本需要量很大,而且资本成本很高。而大银行由于信誉较高,业务联系广泛,流动性比率和贷款损失准备金可以相对较低,其资本成本曲线的顶点也更接近原点下图反映了这种情况。
5.《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答:《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要精神是银行风险监管的三大支柱。
(1)第一支柱是最低资本要求。这一部分论述如何计算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总的最低资本要求。在测算银行风险资产状况时,新协议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即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所谓标准法,就是指银行根据外部评级结果,以标准化处理方式计量信用风险。所谓内部评级法,就是银行采用自身开发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但必须通过银行监管当局的明确批准。
(2)第二支柱是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第二支柱是针对银行业风险而制定监督检查的主要原则、风险管理指引和监督透明度及问责制度,其中包括如何处理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如何加强跨境交流与合作和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指引。新协议认为,监督检查程序的目的,不但要保证银行有充足的资本应对业务中的所有风险,而且还鼓励银行开发并使用更好的风险管理技术来监测和管理风险。
(3)第三支柱是市场纪律。第三支柱是对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补充。巴塞尔委员会希望通过建立一套披露要求以达到促进市场纪律的目的,披露要求将便于市场参与者评价有关适用范围、资本、风险、风险评估程序以及银行资本充足率等重要信息。巴塞尔委员会认为:披露十分重要,特别是考虑到新协议允许银行采用自己的内部评级法,这使银行在评估资本要求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通过三大支柱,鼓励银行改善风险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风脸计量方法,这有利于提高监管资本的风险敏感度,也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进行风险监管,逐步建立适应不同银行需要的资本制度框架。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国际银行业的共同协调和努力,将三大支柱的精神结合本国实际加以落实。
6.银行资本筹集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答:银行资本筹集的主要渠道有两个: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1)银行资本的内部筹集
未分配利润是银行资本内部融资的重要来源。银行内部产生的资本有很多优点:不必依靠公开市场筹集资金,可免去发行成本因而成本较低;不会使股东控制权削弱,避免了股东所有权的稀释和所持有股票的每股收益的稀释。内部资本融资的缺点在于其筹集资本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银行本身的限制。
(2)银行资本的外部筹集
当银行的内部融资无法满足它的资本需求时,就要通过外部融资解决资本问题。银行从外部筹集资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出售资产与租赁设备。银行改善资本充足率的一个做法是出售其资产,以降低银行风险资产的增长。
②发行普通股。普通股代表银行的股东对银行的所有权。一般情况下,现在大多数新银行刚组建时,都采取发行普通股的方式筹集资本金。当银行资本金不足时,也可以向社会公众增发股票。
③发行优先股。优先股是介于银行债券和普通股票之间的筹资工具,它有固定的红利收入,其红利分配优于普通股票。如果银行倒闭,优先股的股东还有优先清偿权。但是优先股的持股者无表决权。
④发行中长期债券。中长期债券之所以能够成为银行的补充资本,原因在于这种债券的持有者在发行银行倒闭时,其求偿权排在各类存款之后,而且债券的平均期限较长。但是,银行中长期债券的还本付息是法定的,过多发行会增大银行的还本付息压力。
⑤股票与债券互换。近年来,美国的银行已经采用股票与债券的转换来改变资本的状况。
银行选择哪一种方式融资,主要取决于对银行股东收益的影响、外部融资的成本、银行股东对银行控制权的影响、融资风险、当时的市场行情、政府法律规定等。
7.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答:(1)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管理方法上
第一,目前实行经济资本管理的银行,很多是经济资本和分贷种贷款规模的双线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银行分支机构调整风险资产结构的灵活性;
第二,由于我国很多商业银行管理层次太多,信息沟通会由于这种多层和多点传递而导致精度和效率的丧失,各银行总行在内部分配和测算经济资本时对风险与收益的及时和全面把握就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
第三,受信息数据基础薄弱的制约,现行经济资本分配系数还不够精细;
第四,在经营管理风险资产的过程中,银行尤其是分支机构对各类风险资产的优化组合主动性不足,通常重点关注的是常规性、传统性的贷款业务,而对一些低风险或可以缓释风险以及一些新的金融衍生产品,由于其程序相对复杂、缺乏相应的系统支撑,因而开展的积极性不高。
②分配方式上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分配额度的确定主要依据年初确定的利润计划和新年度的经济资本目标收益率,未充分考虑一定时点上银行下级机构实际实现的利润差别,可能会造成下级机构经济资本额度松紧不一,在额度调整尺度上较难把握,难以平衡协调,进而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经济资本在全行范围内充分而适度配置和高效使用。
③考核方式上
商业银行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由于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存在一定的冲突,经营部门和经办人员可能放弃营销长远看效益非常好的项目,转而选择营销即期效益明显的项目,从而不利于保持业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我国商业银行实施资本管理的改进思路和建议
①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量化机制,逐步完善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
②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经济资本的有效配置和调控机制;
③建立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银行管理、业务拓展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
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在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未达标情况下,资本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增量上,优化增量资源配置,控制增量资产风险,使其与监管资本的增长相协调;已达标银行的资本管理则继续改善资产结构、降低高风险业务占比,降低存量资产的经济资本,实现存量资产结构的优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