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在反面:以全景战略抓住工业4.0时代的商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从聚焦策略到全景思维

能够书面表达的,难免片面。看到的现象,其孕育过程早就发生了!处于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传统策略方法太纠结于直接的因果关系和效果,常止于片面。如果要事半功倍,领导者必须学习事物孕育阶段的规律。为此,在商言商就不够了。商业秩序根植于社会制度环境,企业家的创新也得顺势而为,否则,“运去英雄不自由”。要追求“时来天地皆同力”,企业家还需要发散、包容和融会贯通的横向思维。“策略在反面”意在从创新、危机、社会环境、技术趋势这四个方面拓展这样的全景思维能力。

理解环境比剖析因果关系更重要,因为单个企业越来越无法直接控制市场中的因果关系。我们用美国西点军校的军事术语VUCA代表当前环境特征,即动荡的(volatile)、不确定的(uncertain)、复杂的(complicated)、模糊的(ambiguity)。在VUCA环境条件下,任何自以为能够把握商业成功确实的因果关系都是虚幻假象。相比20世纪中叶较稳定的国际环境,现在的动荡环境更需要全景思维。过去的聚焦商业策略必须和边缘视野的认知方法相结合。本书试图提供四个边缘视野维度,为企业家思考未来的市场机会服务。

在《行动的勇气》(The Courage to Act)一书中,美国联邦储备局前主席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写道:我们难以创造因果关系,但可以营造有利于它们形成的环境条件。过去,稳定商业环境下,企业家经营商业成功的因果关系只需要做好“价值点定位、产品生产、价值传递与派送、利润回收”这四大基本功。现在,VUCA环境条件下,企业家必须把握好公共利益、社会趋势、危机管理和创新创业这四个维度。把握好这些方面成为对企业家新的基本功要求!

《管子·牧民》有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公益、趋势、危机、创新,它们成为当今商业的四维,四维不张,企业将亡。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说,我们生活在高风险、多机遇的时代,积极思考必须与勇敢相依。无论是从思考还是行动的角度,这四维均可当作有效的方向去努力。

理解和经营商业四维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要,因为它们激发生成因缘关系。

商业越大,企业家就越无法控制商业成功的因果关系,但是他们能够营造促进商业成功的因缘关系。因缘,一种与外界各方良善的环境关系,它也代表一种逐渐增强的可能性。把握好公共利益、社会趋势、危机管理和创新创业这四个维度,企业家自然会孕育出良善的因缘关系。这也是本书着重表达的立意。

环境虽然复杂动荡,它还是有深层规律可循的。佛学中的曼荼罗思想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它也启发了我撰写本书的思维框架。

从商业四维出发,企业可以构筑有意义的商业曼荼罗。

在商言商已经不足以帮助企业在新环境中立足,企业家需要看到商业目的和社会目的的一致性。佛学中的曼荼罗可以解释为“具足道场”,即有自我组织能力的生命模式。在新环境下,商业模式也必须成为具有自我组织能力的生命模式。

1200年前,弘仁七年(公元816年),在日本关西高野山核心之地,真言密宗的创始人弘法大师空海率领弟子开建“坛上伽蓝”。从此,“坛上伽蓝”成为真言密宗的根本道场。寺内高49米的根本大塔更为显赫。显赫,那是因为它代表一种独一无二的曼荼罗——立体曼荼罗。与其他平面绘画式的曼荼罗不同,根本大法内的曼荼罗是描绘在高耸的圆柱上的。当信众处于16根圆柱环绕的道场之中,一个全景的、立体的曼荼罗便拥抱住你的全身心。

佛教中的曼荼罗又称“坛城”,直译为“模型”。佛用曼荼罗展示大千世界的模型,以生动而精湛的细节揭示生命的真谛,以至于让信众浸入其中,豁然开朗,于无言之中感悟佛法。

印度、中国、日本,这些佛教盛行的国度有成千上万种曼荼罗。它们的形式和画面内容不一样,但每一幅曼荼罗都是具足六大四曼的佛之坛城。六大为“地、水、火、风、空、识”,它们代表有形物质世界组合元素。四曼为“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法曼荼罗、羯磨曼荼罗”,它们代表佛身、法身、化身和行动实践,又可解释为觉性法则、真理法则、愿力法则、行动法则。具足六大四曼意味着每一个佛之坛城都应该同时包含有形的六大元素(六为虚指)和无形的四大法则。有形和无形,阴阳相交,须臾不分离。

商业所追求的最高模式也便是具足六大四曼的曼荼罗。商业四维也是商业曼荼罗的四曼。

企业家的“企”由“人”和“止”组成;“业”来自佛教的行动和实践,通过自身的行动消除业障。办企业可以看作一种俗世的修行。企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可以有千万种,但是,本质是一样的,即怎样通过商业活动让“人”(企业家)站立起来。同时,人能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不断追求的生命特征,懂得止于至善。

弘法大师建立体曼荼罗,意在让信众明白,环境是影响他们生命之花绽放的重要因素。和谐地融汇到这些环境因素中,人便可以“即身成佛”。企业家的商业生命也一样。除了强调成本、差异和关注的商业内部策略外,企业家必须理解影响商业的外在四大因素。它们分别是“无拘束的创新创业、有敬畏的危机管理、与公共利益相兼容的立场、伴社会趋势共成长的策略”。“创新创业、危机管理、公共利益、社会趋势”,这四维可以视为企业商业模式的四曼。公共利益为佛身,社会趋势为法身,危机常常化身变幻,创新创业当为持之以恒的行动。

商业秩序由人缔造,犹如坛上伽蓝的立体曼荼罗。现在我们身处的商业秩序核心起源于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工业革命,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全面巩固。可是,它已到了非得再造不可的时候。英格兰中央银行前行长莫文·金(Mervyn King)在《炼金术终结》(The End of Alchemy)中疾呼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和金融资本主义做结构性变革,因为它循环制造类似的危机。新商业秩序会怎样?敢于如此思考的人还很少,能系统展示它的人尚未出现。但它终将出现,会从本书关心的四个方面逐渐浮现在我们面前。

电影《惊天魔盗团》(Now You See Me)有一段纽约魔术师夏若客(Lionel Shrike)的戏法。他十年前藏一张牌在柳树洞中,十年后表演树中取牌的戏法。魔术的成功除了人们的意想不到,还依赖人们狭窄的关注能力。所谓“离得越近,知道得越少”。“策略在反面”试图以更宽的视角体会正在朦胧浮现的商业新秩序。

这本书汇集我近四年在《新闻晨报》《第一财经》和《上海观察》等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它们看似主题各异,其实都围绕着公共利益、社会趋势、危机管理和创新创业这四曼。它们代表我个人对商业问题的观点,即理解这四大环境因素比寻找市场成功的直接因果关系更重要。

为顺应大家的阅读兴奋点,我将书的四章安排如下。

我们首先从“无拘束的创新创业”开始,展示创新有六度思维空间。在同一章,我提供不同的变奏,用案例引领大家进入无拘无束创新创业的思维空间,包括从艺术的角度体验创新。

在第二章,“暗含社会利润的社会问题”着墨于企业应有和公共利益相兼容的立场。从北欧两个国家的社会利润现象开始,我们来共同认识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它暗含的社会利润机会。

在第三章,我们讨论“有敬畏的危机管理”。以“重识未知的无知”为线索,我们穿越当地组织和策略的一系列问题,并和创新与创业形成镜像对比。最后我们认识到,其实创新和危机管理本来就是一体两面。

第四章用工业4.0和区块链这两个热点技术来讨论如何看待社会和技术趋势发展,如何超越行业技术特征分析它们潜在的驱动力量。

知识有两种,一种为求了便给,即“有了就生效”的直接应用知识。另一种知识无法求,只能自我观想,从中觉悟,然后用受启发的头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释问题、解决问题。本书各章均非直接应用知识,都是为启发读者思考的资粮。


关于本书的创作,也像书名一样,有许多背后的故事。

《第一财经》产经新闻中心副主任王立伟永远是背后的啦啦队长和批判家。立伟鼓励我每周为《第一财经》的专栏写稿。每到截止期,我的心情便回到学生交作业的状态。即使不完美,我也必须交稿。四年来,我已经培养出交作业的习惯,也知道立伟和她的团队一定可以拾遗补阙,帮我完成任务。这种作者与编辑之间的信任是艰辛写作背后最宝贵的体验。

同样的信任和关心还来自《解放日报》系统的朋友马笑虹、许莽、柳森、洪俊杰。他们提出许多文章的主题,我则来完成撰写的任务。作者与编辑的关系,就像高尔夫球手与球童的合作,看似一个人的写作,背后是团队的协作。

如果没有“杭州蓝狮子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的钱晓曦编辑在背后督战,这本书可能要等下一个猴年马月才会完工。从初稿到完成,作者在第一阶段最重要,后面就是责任编辑的功劳。晓曦反复阅读初稿,把其中难以察觉的疏漏一一寻找出来。如果没有晓曦的坚持,这本书差点就成为半截子工程。

在社交媒体技术的纵容下,我们已经习惯快速表达意见,然后忘记。相比之下,“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就显得格外迂腐,但它差不多是我每一篇文章写作过程中的经历。如此,为什么还要费时写作?写作是为了上课,这是我个人的答案。在EMBA课堂,面对全班的同学,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穿透层层语言障碍,激发奇思妙想,共同体会正见?为了这个目的,我写作。文章是我口头表达的书面呈现。为此,我感谢课堂中提出各种问题、挑战的同修,我是你们思想的传声筒。

能够用语言表达的一定有限,朋友背后帮助的故事怎么也讲不完!关于新故事,我们下本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