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的影响力
虽然作曲家都是男人,可是我们别忽略了,
女性曾经扮演其他角色,
透过其他渠道影响过古典音乐。
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舒曼、门德尔松……这些名字排开来,有何共通之处?
第一,他们都是伟大的作曲家;第二,他们都是男的。
性别不平衡,莫此为甚。古典音乐史上,还真找不出什么女性作曲家,可以跟以上这一串名字并列的。
舒曼的太太克拉拉留下了一些作品,但她的名声毕竟还是建立在钢琴演奏上。门德尔松家有另一位会作曲的女孩,但她的作品很多都被吸收进弟弟的曲子里,失去了独立创作地位。
脍炙人口的《少女的祈祷》,作曲家是女性。但曲子再怎么流行,还是没人记得起这位作曲家的名字。
为什么古典音乐中男女差别那么大?
几个理由。第一,古典音乐,有着强烈的数学性,声音的物理震动以及泛震,本来就是按照数学模式产生的,具备数学性直觉与数学式思考习惯的人,比较容易操作音乐元素。尤其是古典音乐愈发展愈复杂,拿捏各个声部之间关系,就愈需要数学洞识。而不可否认,男性拥有数学直觉的比例,高于女性;更不必提,在现代之前,女性受到数学思考训练的机会,远比男性少得多。
第二个理由,古典音乐的作品,不像绘画或文学,是无法在自家房间里独立完成的,音乐必须被演奏被聆听,才成为作品。然而要让写在纸上的音符手稿被演奏、被聆听,就牵涉到复杂的社会运作。在女性受到贬抑的社会中,演奏家不会优先选择女性作品,听音乐的人,也不会优先选择女性作品;那么,就算有天分的女性写了曲子,这些曲子也无从得到真正的完成。被冰冻在纸上的音乐,也就只会在纸上被遗忘,没办法透过观众的兴趣鼓舞而反复演出,传留下来。
第三个理由,古典音乐来不及看到、等到20世纪性别结构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解放从选举权开始,一步步争取了人身自由权、经济自由权乃至人格与欲望自由权,这些都不过是最近一百年间的事。然而当女性意识风起云涌时,古典音乐却已经黯然失去了其火光热力,进入了“老年”阶段。
古典音乐没有消失,许多精彩的曲目还在反复演出,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是那种靠着征服听觉感动许多人的古典音乐,却已停止创作与生产活力了。巴洛克、古典到浪漫的曲式,却被这些大天才大音乐家穷究了。后来的人只能选择两条都不怎么可口讨好的路——要么袭用过去的词汇形式,做出令人疲惫烦累的音乐,没有什么新鲜刺激的作品;要么追求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径,做出令人闻而生畏、无法从中得到乐趣的作品。
也就是说,当阻挡女性进入古典音乐挥洒创作的条件一一消失时,古典音乐却也同时失去了吸引女性愿意进入的动机。刚取得新鲜自由的女性,可以到各种不同领域尝试她的自由,为什么要选古典音乐!
一项基本的历史事实——绝大部分古典音乐的重要曲子,都是男人写的,想必也就带着文明内部长远的男性印记。这是一桩历史事实,而且至少短期之内,看不出来有改变的可能性。
所以古典音乐是一种男人的、阳刚的艺术形式了?长期缺乏女性特质的灌注、调和,古典音乐必然有偏离、失衡的部分了?
或许是,或许不是,虽然作曲家都是男人,可是我们别忽略了,女性曾经扮演其他角色、透过其他渠道,影响过古典音乐。
一类影响来自女性演奏家。克拉拉·舒曼早在19世纪中,就是当时最了不起的女钢琴家,甚至可能是最棒的钢琴家。进入20世纪,女钢琴家就更多了,哈丝姬儿、兰多芙斯卡、拉萝佳、阿格里奇、内田光子……钢琴需要较大的手与较强的力道,女性都还能予以克服,与男性平起平坐,那么其他器乐表现,就更不可能挡得住女性了。大提琴、小提琴都有绚丽流星式的女演奏家,在世纪中叶照亮了古典音乐的天空。
到世纪后半段,女性演奏的影响分量更大。尤其是影响技术发展。听音乐不够了,还要“看音乐”,开启了美女演奏家的特别路数。这些美女好看的同时,自然也以她们的女性风格,重新诠释了传统曲目。
更值得注意的是另一类影响,来自女性听众的影响。几百年来,虽然做音乐的出发端被视为男性,然而接收端听音乐的,却有许多是女性。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女性观众,怎么会有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卑微女仆戏弄自以为高贵的男主人这种剧情谁爱看?我们也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女性观众,又怎么会有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凄美的异国浪漫爱情,蝴蝶夫人的委屈与坚毅,难道是演给男人看的吗?
更进一步看,如果没有大量社交沙龙中的女性,也不会有肖邦那样既细腻又热情的音乐。同样的这些女性观众,还用她们的尖叫鼓掌及崇拜神情,鼓舞了李斯特疯狂在钢琴上炫技,诞生了另一种浪漫主义音乐。对了,别忘了,柴可夫斯基最杰出的钢琴作品之一《四季》组曲,是为了订家庭杂志的业余钢琴爱好者写的,这些读者,当然大部分是女性!
没有这些女性因素掺杂其中,古典音乐不会是今天的面貌,应该也不会像今天流传下来的样子那么多元有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