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学(1)
异形是这样击中你的心——异形的现实起源
文/张雨晨 索何夫
导言:
随着科幻大片《异形:契约》的上映,这部与1979年第一部《异形》直接相关的新作,让人们的目光随着剧情回到了一切的原点,重新审视“异形”这个经典的科幻形象。
那么,异形那让人欲罢不能的恐怖魅力,究竟来自何处呢?它的恐惧光环背后,究竟有多少现实的影子呢?
一、异形的起源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恐怖电影界在大量批发《大白鲨》和《得州电锯杀人狂》等现代恐怖风格的同时,更加强调“反常”恐惧感的后现代恐怖艺术,也开始崭露头角。
《异形》的设想,最早来自于一个B级恐怖片的剧本,但当时对异形的最初设计,依然停留于现代恐怖艺术范畴,不过是又一只皮套戏服假扮的太空怪物罢了。
然而,随着瑞士艺术大师H.R.吉格(H.R. Giger)的加入,这个太空怪物的命运随着形象一起发生了剧变。科幻怪兽的经典代表——异形,终于诞生了。H.R.吉格用他笔下混搭了黑暗、工业与生物的独特美术风格,描绘了这个恐怖电影史上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物,即便在整个概念设计界,也无愧为大师之作。当这只风格诡谲的异形怪物终于被搬上银幕时,立刻带给了观众一股始料未及的恐惧体验。
当年《异形》在上映前,制片公司组织了一场内部试映。当异形幼体从人体内部撕开“诺斯特罗莫号”飞船副船长凯恩的胸口,浑身浴血地跳出来时,冲击性的恐惧场面狠狠地击中了毫无心理准备的观众,有人甚至当场晕厥,还有人出现了严重的颤抖、呕吐和胸闷。
实际上,1979年的第一部《异形》电影中,限于当时的成本和技术,传奇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只安排了很少的镜头让异形现身,直到片尾部分,才让这只怪物完整地亮相。但正是这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姿态,配合飞船内部幽闭阴暗的工业机械场景,让人产生异形无处不在的恐怖错觉——尽管表现非常节制的第一部《异形》里,实际上仅仅只有一只成年异形。
到了1986年,由卡梅隆接手的第二部《异形》就变得火爆了很多,出现了大量星际陆战队战士手持脉冲步枪、重型机枪大战异形的激烈场面。在影片结尾,女主角甚至操纵机械外骨骼与巨大的异形女王展开了一对一的正面决斗。影片的恐惧感较第一部已经不再那么让人窒息,但异形本身的表现力却凭着更加强大的电影工业的支持,有了显著的提升,对它的物种生态设定也更加丰富完善。
根据第一部影片的设定,异形是被封存于外星飞船中的太空寄生生物,通过被称为“抱脸虫”的特殊个体入侵其他生物,最终诞生融合了双方基因的可怕“异形”。它的外观,综合了生物和机械的特征,同时还带有大量充满心理暗示的诡异元素。这些素材被H.R.吉格巧妙地捏合在一起,诞生了有着窄长圆滑头壳和黑亮瘦削身体的噩梦一般的怪兽。
下面,就让我们来把异形身上的恐怖元素一一拆解下来,还原真正的恐惧之源。
二、异形的真身
异形带给人的恐惧感,除了新锐抽象的后现代艺术元素外,还有大量有着现实原型的生物学特征。这样亦真亦幻的设定方式,更加强化了恐惧的真实感。
其中最明显的生物特征,当数异形从体内蚕食宿主后“破胸而出”的增殖方式了。
在现实中,在宿主体内产卵然后让幼体从内部“吃活食”的习性,广泛存在于各种寄生生物中。最为经典的例子,就是以蜾蠃为代表的寄生蜂。这些昆虫的成虫,会捕捉特定种类的其他动物(大多是其他节肢动物),将其麻醉后拖入事先挖好的洞穴中,并在其身上产卵。之后,寄生蜂的幼虫就会在幽暗的洞穴中,从里到外逐步啮噬着被深度麻醉的宿主。最终,幼虫会将假死状态的宿主啃成一副真正死透的空壳,自己则破茧羽化,以成虫的形态爬出母亲挖掘的地洞,凭着本能重复着上一代的行为。
这个故事虽然听起来有几分恐怖,但这种寄生繁殖的方式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不过是一种自然形成的生存策略而已。很多寄生蜂甚至还是控制生态平衡的重要媒介,赤眼蜂、金小蜂等寄生蜂更是生态防治农业害虫的好帮手。不过,由于我们人类自己具有明显的宿主属性,会本能地对所有“寄生虫”产生强烈的排斥甚至恐惧情绪,这同样也是自然选择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而《异形》系列电影,恰恰利用了这种之前不曾被恐怖电影利用的原始恐惧。
影片中,被抱脸虫袭击的船员,也出现了典型的麻痹现象。虽然在抱脸虫被强行取下之后,他又恢复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这名“大难不死”的船员,在行为上却开始有所变化,食欲明显增长。作为“旁观者清”的观众,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变化是因为他体内的异形幼体在控制宿主的行为,以便在发育中摄取更多的营养。
在现实的生物世界中,寄生生物对宿主行为的干预同样常见。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弓形虫了。被这种原生生物寄生的老鼠,神经系统会受到影响,从此不再怕猫。这些胆大包天的老鼠,下场自然就是被自己的天敌捕食。而弓形虫则能借此进入猫的体内,发育为成熟形态,并将自己的下一代从猫的粪便中排出。此外,弓形虫还会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动物,并在体内形成散布的球囊,但对于这些宿主的行为是否会受到同样的影响,还有待研究。
而另一个寄生者操纵宿主的典型例子,就是某些寄生在昆虫身上的真菌。和一般的冬虫夏草不同,这些特殊的真菌能够操纵自己的宿主,做出诸如爬向高处等反常的行为,从而便于自己最大限度地传播孢子。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优秀游戏《最后的生还者》中,就借鉴这个例子,虚构了能够感染人体并夺取人类意识的真菌,最终将活人变成脑袋开花的“虫草僵尸”。
说回到异形这边。当那位倒霉的船员浑然不觉地走向生命终点之时,仔细观看影片的观众会发现,在他体内产下致命种子的抱脸虫,此时反而先于自己的宿主死亡了。这个独特之处,就引出了异形的另一个重要生物学元素——世代交替。
所谓世代交替,就是指同一个物种的繁殖周期由两个形态差异明显的世代交替完成。一般而言,这两个世代会分别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这种情况在演化上出现得比较早,常见于相对原始的腔肠动物和裸子植物。比如作为典型模型的薮枝螅,这种腔肠动物就有水母和水螅两个世代。自由漂浮的水母世代寿命很短,负责有性繁殖,它们产下的水螅世代则固着生活,寿命较长,并产生新的水母世代。这两个世代反复交替,推动着薮枝螅的生命循环。
通过影片的描述,可以看出,异形的生命周期,同样表现出了类似的世代交替现象。大致来说,异形的生命周期有“抱脸虫”和“异形”两个世代。从电影的表现来看,这个生命循环开始于异形女王,她产下的卵会孵化出抱脸虫。之后,这些抱脸虫寄生宿主并死亡;但是它们的卵,会与宿主进行基因融合,最终以宿主躯体为温床,从其体内诞生异形。而诞生的异形,则会大量捕捉宿主,便于更多的抱脸虫寄生。必要时,异形女王会产下特殊的“女王抱脸虫”,寄生宿主后可以诞生新的女王,完成整个世代交替的循环。
这样看来,异形不但有着世代交替,同时还是一种“真社会性”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