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旁敲侧击,有效判断真伪
我们都知道,嫌疑人在接受调查人员审讯时,大部分嫌疑人是不会乖乖说出真相的。对于这种情况,调查人员就要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了,一种常用的方法就是在犯罪嫌疑人分神的时候进行“旁敲侧击”,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有这样一则案例:
美国纽约街头,经常有司机喝醉酒后开车在公路上飞驰,他们为了防止被交警抓住,测出酒精含量,就在嘴里嚼着口香糖,这让美国交警非常头疼。
有一次,一辆黑色轿车被夜间执勤的交警拦住,交警很清楚地看到坐在副驾驶座的太太慌忙间给司机嘴里塞了一颗口香糖。交警马上明白,这名司机绝对喝过含有酒精的饮料。
司机摇下车窗,伸出油光发亮的头,笑着对交警说:“兄弟,我与太太一起吃过饭,现在正往家赶呢。”
“这路上的车很多,路上开慢点,还有你太太坐在副驾驶上不安全,让她坐在后边会更为安全。”交警说道。
司机有些纳闷了,交警不是都要司机吹仪器,测量酒精含量吗?怎么还闲扯这些?
交警不理他的想法,问道:“吃得还愉快吧,是意大利菜?还是墨西哥菜呢?”
司机笑道:“法国菜。”
交警趁机继续问道:“法国菜既浪漫又有情调,菜肴又可口,很会享受啊。不知道又配的什么酒呢?”
司机随口答道:“嘿嘿,是一瓶诗尼格葡萄酒,啊!那个,这个……”
交警笑了。
在酒精测试仪无法准确测出酒精含量时,这位交警聪明地使用了“旁敲侧击”法与司机交谈,通过一步步诱敌深入的谈话方式,顺利地套出真话。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旁敲侧击”法来套话,原因是当人们进行心理防御的时候,一旦注意力被无关的事情分散,心理防线必然会产生裂痕,继而利用这样的裂痕,突然回到原话题上,对方心理上很难及时作出调整,很容易就会说出事实。
“旁敲侧击”不仅仅能让我们套出真话,还能使我们脱离危机。为什么呢?不妨看下面两个例子:
三国时的曹操因喜爱曹植的才华,想废除当时的太子曹丕,转而立曹植。曹操在征求贾诩对这件事的意见时,见贾诩没有立刻回答,曹操很奇怪,问道:“怎么不说话?”
“我在想一件事?”
“何事?”
“当年袁绍和刘表废长立幼,最终招致灾祸的事。”
曹操顿时明白贾诩的言外之意,便哈哈大笑,不再提及废曹丕之事了。
另一件是在南北朝时期,齐高帝与王僧虔一起谈论书法,王僧虔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齐高帝一时兴起,问王僧虔:“我们的书法相比如何?”
王僧虔心中暗想,说高帝比自己的书法好,那有些欺骗主上;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会让高帝丢面子,最终还会把君臣的关系弄僵,何必呢!
王僧虔灵机一动,答道:“臣在臣子中是最好的,您的字在君王中是最好的。”
高帝听后“哈哈”一笑了之,便不再提及此事。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场合,碰到一些不好说的话或不能说的话时,采用这种旁敲侧击、绕道迂回的策略,会有很好的效果。
说一件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吧:
丈夫每晚都以加班的名义晚归,妻子心下有些怀疑丈夫是假借加班,实则与某个女人在一起,但不好明问。
我们试想,在此种情况下,如果妻子直接质问丈夫,丈夫一定会断然否认,还会影响夫妻间的关系。如果就此作罢,妻子一定非常不甘心。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确定丈夫是否真的在加班呢?
妻子可以试试“旁敲侧击”的办法来试探丈夫,挑一个闲聊的合适场合,对丈夫说:“亲爱的,最近我发现我们的老板和他的秘书似乎有些暧昧,其实如今社会很正常了,呵呵……”
像这种八卦新闻,很少有人会拒绝谈论,所以妻子要根据丈夫对这件事的反应来判断,就能明白自己的担心是否多余了。
假如丈夫对你说的这件事很感兴趣,追问下文,你就可以确定你丈夫没有做这样的事,他只是出于好奇心罢了。
如果是丈夫很严厉地对你说,不许乱说别人的事,你丈夫也基本不会有外遇的可能,他只是对这种话题不感兴趣,也怕妻子在职场上会引火烧身,才这样训斥妻子。
如若你的丈夫听到这件事,表情有些不自然,反应淡淡的,妻子就要小心了,这是丈夫做贼心虚的表现,他会很快转移话题,跳过去。
此种“旁敲侧击”法,最大的特点是不暴露真实目的,用一个相关的事件来测试对方,结果比较真实,对其心理活动的了解也会更深入。
再举一个例子:
你怀疑你的下属在公司工作时间干了私活,怕伤害他的自尊心,不能直接问。其实你可以这样对他说:“我朋友对我说,他的下属在上班时经常干私活,按制度处分是很严厉的,可是又不想失去他这个有能力的员工。我觉得很难做出决定,你觉得该怎么办呢?”
假如这名员工没有干私活,他会因为你征询他的意见而高兴。所以,他会很愉快地做出客观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
如果这名员工真干了私活,他的表现会很不自然,给出的建议也会适当地倾向那名下属。
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通过旁敲侧击,根据一个人的反应就可以很快判断出真假。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因为你的“提醒”,他会从此罢手,这也是一种很不错的管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