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的绩效评价与整体性治理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5 总体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框架

本文以构建战略协同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整体治理机制为主要内容,运用文献分析、国际比较、案例研究、问卷调研、实证分析的方法,并以蓝色经济区为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和战略博弈论为基础,构建科学权威的区域内和区域间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建设整体治理机制,为各级政府部门提出优化改进的政策建议。研究内容和框架如图1.1所示。

第1章:绪论部分,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背景、意义,主体功能区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目的,本研究采取的方法、技术路线等。

第2章:理论基础部分,对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绩效评价和整体治理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做综述。

第3章:战略协同机理研究,介绍了战略协同机制的内涵、要素分析、序参量分析、战略协同演化的规律、战略协同演化的动力、协同度等。

第4章:战略协同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介绍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的原则,设计出战略协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5章: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绩效评价方法介绍,确定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图1.1 整体研究框架

第6章: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绩效评价实证研究,设计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绩效评价模型,选取样本并设计问卷,展开实证调研得出实证分析结果。

第7章:国家主体功能区整体性治理机制与政策建议,介绍整体性治理机制及政策调适的研究思路,探讨整体治理的内容与实现途径,针对功能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诱因分析并提出保障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政策建议。

第8章:总结本研究的贡献及未来研究方向。

1.5.2 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使用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文献法。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内外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的理论基础、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发展内容、治理机制、政策工具使用、管理体制机制、管控行为等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使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系统地梳理战略协同机理与模型,特别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子系统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方法、模型和技术。系统地梳理战略协同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方法、模型和技术。

第二,系统科学方法。使用系统科学中的耗散结构论、协同学和混沌理论对国家主体功能区区域整体及五大子系统的复杂性、协同演化、战略协同的动力、战略协同的内外部诱因、战略协同的机制进行分析,为战略协同评价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本课题在对国家主体功能区区域战略协同进行研究的时候,首先,通过实地访谈的方式,系统深入地整理各区域发展的目标、原则、内容、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国家主体功能区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战略协同绩效问卷》,使用德尔菲法进行门槛值检验,形成正式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战略协同绩效问卷》,并根据正式问卷,设计《国家主体功能区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战略协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调查问卷》,问卷回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

第四,比较研究法。本研究选取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四类开发区域各一典型案例,对各区域战略协同绩效和治理政策进行评价和相互比较。本课题首先依据理论研究和文献研究的成果,形成案例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比较分析模型,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各区域战略协同问卷收集的资料和相关统计资料,对各区域进行评价。同时,我们将对国内外优秀案例和其他区域的优秀案例进行更宽泛的比对分析,寻找成功关键因素,归纳主要的政策取向、有效工具、政策选择类型和内容、治理模式和通用评价指标,用以决策支撑使用。

第五,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要全面、正确地评价功能区绩效,不仅要考虑经济层面,也要考虑社会、生态等层面;不仅要考虑定量的财务指标,而且要考虑定性的非财务指标,并且由于各个功能区的特征和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对其绩效评价的重点也应有所差异。人类对事物的认识都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许多问题的研究不能不考虑人类观察认识问题所具有的这种模糊性。像绩效评价这类完全是人类主观行为的活动,必然要受到评价各方的性格、偏好、价值观念、经验、知识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为了使绩效评价更接近实际情况,就必须考虑这些不确定的、模糊的因素,选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作为国家级功能区绩效评价的方法。

第六,公共政策评价和公共战略管理中的常用方法与技术。因为本项目涉及公共政策评价和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尤其是战略实施,因此也需要引入规范的公共战略管理分析框架和基本技术,引入规范合理的整体性治理方法。

1.5.3 技术路线

本研究的研究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

图1.2 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协同的绩效评价与整体性治理机制研究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