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专利信息分析
本案例主要针对车灯行业技术概况、国内外车灯专利申请、国内外车灯行业专利主要申请人、车灯行业专利技术发展脉络与重点专利技术进行分析,寻找主要竞争对手的核心技术和发展动向,并对竞争对手知识产权状态实施跟踪监控。分析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国内外车灯专利申请趋势、技术领域分布和研发集中区域;②国内外车灯专利主要申请人在车灯领域的市场份额、专利申请状况、研发侧重点、研发实力、专利族群市场布局和技术布局;③HID车灯和AFS车灯专项分析。
(一)国内外车灯专利申请分析
1.国内车灯专利申请分析
为了详细了解国内车灯专利历年申请状况、产出及发展趋势、技术构成、研发实力、研发热点和重点,对检索到的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车灯专利申请趋势、主要IPC技术构成、申请类型及国省分布状况和车灯专利申请的技术分布。
(1)国内车灯专利申请趋势
通过历年专利数量动向图可看出国内汽车灯具领域内的历年专利申请状况、产出及发展趋势等内容,如图2-1所示。
图2-1 国内车灯专利申请趋势
由车灯专利申请趋势图可知,从1985年到1994年,我国在车灯技术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参与车灯研发的技术人员较少,国家也未出台有关车灯方面的激励政策,因此,车灯专利的年申请数量较少;从1995年到2004年,我国有关车灯技术的研究开始起步,参与研发人员逐步增加,车灯市场需求稳定,专利申请量稳步增长;从2006年到2012年,国家加大对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汽车工业“十二五”规划,我国有关车灯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研发人员大量介入,市场需求旺盛,2012年车灯专利申请量已突破1500件。
(2)主要IPC技术构成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车灯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分布和研发集中区域,对国内车灯专利申请的IPC构成进行分析,分别统计IPC大类、IPC小类、IPC大组和IPC小组,结果如下:
车灯专利申请主要涉及专利分类中的B部(作业;运输)、F部(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G部(物理)和H部(电学);
在大类中,数量位居前两位的是B60(申请量为3715件,占总量的43%)和F21(申请量为3309件,占总量的39%),分别涉及一般车辆和照明;
在小类中,数量位居前两位的是B60Q(申请量为3344件,占总量的44%)和F21S(申请量为2275件,占总量的30%),分别涉及一般车辆照明或信号装置的布置和非便携式照明装置或其系统;
在大组中,数量位居前两位的是B60Q1(申请量为2819件,占总量的46%)和F21S8(申请量为2103件,占总量的34%),分别涉及光学信号或照明装置的布置和准备固定安装的照明装置;
在小组中,数量位居前两位的是F21S8/10(申请量为1900件,占总量的47%)和B60Q1/14(申请量为321件,占总量的14.8%),分别涉及专门适用于车辆的信号或照明装置的设置和有变近光装置的照明装置,以上为国内车灯专利申请的技术集中区。
(3)申请类型及国省分布状况分析
为了了解我国车灯专利申请的竞争情况,对车灯专利申请类型和国省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如图2-2所示。
图2-2 车灯专利申请国省分布
由图2-2可知,在检索到的8946件专利申请中,271件为PCT国际申请,占申请总量的3%。申请量前5的国省区域分别是江苏(939件,占11%)、广东(880件,占10%)、日本(864件,占10%)、浙江(861件,占10%)和上海(523件,占6%),江苏地区的申请人主要是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和大茂伟世通车灯有限公司,广东地区的申请人主要是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雪莱特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本来华的申请人主要是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市光工业株式会社和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上海地区的主要申请人是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和上海南北机械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国内企业申请数量虽然较多,但申请人零散,单个申请人的申请量并不高,不能对车灯领域进行有效布局和保护;日本来华申请的专利数量相对总量略少,但申请人集中,单个申请人的申请量远超国内车灯企业,专利布局全面(主要涉及前照灯和后灯),优势比较明显,日本申请人是我国车灯制造研发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
(4)国内车灯专利申请的技术分布
对国内车灯专利申请按产品技术领域进行统计,了解我国车灯产品所对应的专利申请状况及研究热点,结果发现:
在我国的专利申请中,LED车灯申请量最大(1782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国内申请人已在该领域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HID氙气灯的申请量次之(960件);AFS随动车灯的申请量排名第三(555件);雾灯申请量排第四(365件);后组合灯排第五(110件)。由于LED车灯可用于前照灯、转向灯、刹车灯、后组合灯、警示灯和指示灯等,因此其研发申请量较大,而HID氙气灯仅用于前照灯;AFS随动车灯仅用于弯道辅助照明;后组合灯和雾灯在用途和功能上也比较有限,所以在申请量上也反映其用途与功能的范围是否广阔。
2.国外车灯专利申请分析
(1)专利申请的区域分布状况
对国外车灯专利申请的国家区域和组织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专利产出和研发重点国家,如图2-3所示。
图2-3 国外车灯专利申请的区域分布
由图2-3可知,日本产出有关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最多(6253件申请),说明日本在车灯技术的研发上投入较多,整体实力强于其他国家;德国产出有关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第二(4451件申请);美国产出有关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第三(4409件申请);欧洲产出有关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第四(2009件申请);法国产出有关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第五(1803件申请);英国产出有关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第六(664件申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产出有关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第七(546件申请)。上述申请量同时也反映对某一个国家市场的重视程度。
(2)主要IPC技术构成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外车灯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分布和研发集中区域,对国外车灯专利申请的IPC构成进行分析,分别统计IPC部、IPC小类和IPC小组前10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国外车灯专利申请主要分布在B、F、H、G部,少量分布在A、E、C部;其中B部为技术的集中分布区,数量为8151件。申请量按IPC小类进行划分,主要分布在以下几类:B60Q、F21V、F21S,其中B60Q(一般车辆照明或信号装置的布置)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33%;F21V(照明装置或其系统的功能特征或零部件)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16%;F21S(非便携式照明装置或其系统)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14%,为主要技术研发的集中区。
为了分析国外车灯专利申请的重点研究领域,对IPC进行进一步划分,选取专利申请中小组排名前十位的分类号进行统计,如图2-4所示。从图2-4中可以看出,国外车灯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F21S-08/10小组(1556件专利申请)、B60Q-01/00小组(963件专利申请)、B60Q-01/04小组(925件专利申请)和B60Q-01/26小组(809件专利申请),即“专门适用于车辆的信号或照明装置的设置”“光学信号或照明装置的布置”“装置是前大灯的布置”和“装置主要用于向其他交通工具指明车辆及其部件或发出信号”技术领域。
图2-4 国外车灯专利申请IPC小组前十位
(3)国外车灯专利申请的技术分布
对国外车灯专利申请按产品技术领域进行统计,了解国外车灯产品所对应的专利申请状况及研究热点,结果发现:在国外的车灯专利申请中,LED车灯申请量最大(3568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重点,国外申请人已在该领域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HID氙气灯的申请量次之(1998件);AFS随动车灯的申请量排名第三位(724件);雾灯申请量排第四位(672件);后组合灯排第五位(591件)。排名情况与国内专利申请的技术分布大致相同。
(二)国内外车灯专利主要申请人分析
1.主要竞争申请人分析
对国内外主要竞争申请人在各个技术领域的申请量进行统计,选取申请量排名前3的申请人进行分析,如表2-1所示。由表2-1可知,小糸制作所、斯坦雷电气和法雷奥照明涉及的领域最广,其中小糸制作所涉及LED车灯、HID车灯、AFS随动前照灯和雾灯,不仅种类多而且申请量大,说明其在国内外申请人中研发实力较强,技术储备已远超其他竞争对手。
表2-1 各个技术领域中的主要申请人
斯坦雷电气涉及LED车灯、AFS随动前照灯和后组合灯,其主要在LED车灯技术领域中布局,说明其对LED车灯的市场前景看好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从申请总量上看,如图2-5所示,LED车灯的起步较早,是车灯行业的研究热点和重点,许多厂家都在进行技术开发,申请总量也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从市场应用上看,国内由于制造成本问题,LED芯片生产技术难度大,门槛高,养晶过程的温度、湿度、供电、除尘要求十分严格,致使LED车灯在国内汽车上的应用率还不足1%。
图2-5 车灯各个技术领域的申请趋势
法雷奥照明涉及HID车灯、AFS随动前照灯和雾灯,其在AFS随动前照灯的专利申请中位居第一,说明其在随动车灯的技术研发中布局较早,领先于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但从随动车灯的申请量上看,总体起步较晚,2002年后申请量才开始稳定增长,现已成为弯道辅助照明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2.主要竞争申请人IPC技术差异分析
为了了解主要申请人在车灯领域的研发侧重点,选取国外4家、国内2家主要申请人进行分析,对申请人的主要IPC小组进行统计,如图2-6所示。可以看出小糸制作所、法雷奥照明和斯坦雷电气的专利申请均集中在F21S8/10小组,即“专门适用于车辆的照明装置”技术领域,该领域主要涉及前照大灯、雾灯和行车灯;海拉车灯的专利申请中,主要集中在B60Q1/26小组,即“主要用于向其他交通工具指明车辆及其部件或发出信号的照明装置”技术领域,该领域主要涉及指示灯、警示灯和信号灯;吉利汽车的专利申请均集中在B60Q1/44小组,即“用于指明制动作用的照明装置”技术领域,该领域主要涉及制动灯;常州星宇车灯的专利申请均集中在F21Y101/02小组,即“发光二极管光源”技术领域,但其申请量仅30件,说明星宇车灯已在LED车灯的研究上已经起步,并具有一定的研发实力。
图2-6 车灯主要申请人技术差异
3.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株式会社小糸(mi)制作所(KOITO)是跨国集团公司,自1915年成立以来,以制造先进、安全的火车、汽车、航空、船舶、交通用照明器具为专业,并通过对产品种类的不断开发,以及产品品质的不断提高,逐步成为在世界范围内知名的汽车灯具制造企业。小糸集团旗下28家企业,仅前照灯产品就占日本国内市场的51%、世界市场的20%。在企业销售不断拓展的同时,小糸也以其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高端的生产技术带动全球汽车车灯生产。目前,小糸是全球前50大汽车零组件厂商、全球最大汽车车灯制造商、日本最大车灯制造商、欧美亚全球9国12条生产线和日本丰田Toyota车灯供应协力厂商,其产品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前照灯、放电前照灯、大灯、标志灯具、高位刹车灯、卤素灯泡和微型灯泡等灯具配件及控制设备、铁路车辆、道路交通信号、交通控制系统和道路和隧道照明灯具。
Koito小糸制作在全球的投资分布主要包括日本、中国、欧洲、北美和除中国、日本外的亚洲国家,其中日本本土的公司有2家(小糸制作所有限公司和小糸九州有限公司);北美的公司有2家(北美照明有限公司、KPS N.AINC),办事处有2个(Detroit Office和Seattle Office);中国的公司有5家(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常州小糸今创交通设备有限公司、福州小糸大亿车灯有限公司、广州小糸大亿车灯有限公司、大亿工业制造有限公司);亚洲其他国家的公司有3家;欧洲的公司有3家。小糸车灯的产品主攻市场是日本、中国、欧洲、北美,尤其是对中国市场的注重。在中国,小糸车灯为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上汽股份、天津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东风日产、东风乘用车、长安福特、长安铃木、安徽奇瑞、北京吉普和四川丰田等主机厂配套,是我国汽车灯具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
从图2-7可以看出,1985年至1994年期间,小糸制作所的专利申请开始起步,但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量还是零;自1995年起,小糸制作所开始在我国申请专利,1995年至2005年期间,小糸制作所在我国的专利年申请量快速增长,从1995年的3件年申请量增长到2005年的41件年申请量,小糸制作所在国外的年申请量也一直保持在90件左右,全球年申请量的总体态势呈稳定增长趋势,从1995年的59件增长到2005年的140件;2006年至2012年期间,小糸制作所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量总体平稳,截至2012年,年专利申请量已达64件,小糸制作所在国外的年申请量仍然保持在90件左右,在全球的年申请总量从2006年的94件增长至2012年的155件。
图2-7 小糸制作所专利申请趋势
为了分析小糸制作所的重点研究领域,通过对IPC进行进一步划分,选取专利申请中小组排名前10的分类号进行统计,如图2-8所示。从图2-8中可以看出,小糸公司的专利主要集中在F21S-08/10小组(731件专利申请)、F21Y-101/00小组(351件专利申请)、F21W101-00小组(341件专利申请),即“专门适用于车辆的信号或照明装置的设置”“点状光源”和“车辆上或其中的照明装置的用途或应用”技术领域。
图2-8 小糸车灯专利申请中F部IPC小组前10
为了研究小糸制作所在世界车灯市场上的专利布局,对小糸车灯专利的族群布局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同族专利数中排名前10的专利申请进行剖析,如表2-2所示。其中:国家地区代码表示该专利申请进入的国家和地区,是抢占该地区市场的一种行为。从表中可以看出,小糸车灯在同族专利布局上以LED灯和HID灯为主,排名前10的同族专利申请中有6件(23个、15个、15个、14个、14个、14个)涉及LED,有2件(21个、18个)涉及HID氙气灯,其他2件(16个、14个)分别涉及反射器结构设计和配光装置。
表2-2 小糸车灯同族专利排名前十位透视
从进入的国家地区代码来看,10件均选择进入日本、9件进入德国、7件进入美国、7件进入法国、6件进入中国、6件进入英国,可以看出,小糸对上述国家市场份额的重视程度。
在公司的对外发展中,Koito小糸将我国作为它的“第二故乡”,以“在中国,为中国”的本土化经营理念扩展并抢占我国汽车灯具市场。1989年,小糸进入我国汽车灯具市场,与上海华域汽车合资成立了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SHANGHAIKOITO AUTOMOTIVELAMPCO.,LTD),并在10年时间,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汽车灯具设备供应商之一,自1999年开始,上海小糸着手开发汽车电子照明,并承担“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任国家半导体照明协会理事。上海小糸目前已形成有自主产品开发能力,精密模具开发能力,每年自制200多台专机设备,同时组成先进的柔性化生产流水线。
福州小糸大亿车灯有限公司(FUZHOU KOITO TAYIH AUTOMOTIVE LAMPCO.,LTD.)成立于1995年12月,前身为福州大亿灯具有限公司,总投资1204万美元。公司是由我国台湾地区大亿交通工业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合资,日本小糸现已取得51%股权。2008年至2010年认定为“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客户有台湾大亿:TOYOTA、NISSAN、FORD、HONDA、MITSHIBISHI和MAZDA;日本小糸:TOYOTA、NISSAN、SUZUKI……福州小糸大亿:东南汽车、东风汽车、东风裕隆、吉利汽车、广州小糸(丰田汽车)。
常州小糸今创交通设备有限公司(J-KOITO)是日本小糸工业株式会社(KOITO,日本上市公司)与今创集团(KTK)共同出资组建的一家中日合资企业,成立于2005年12月。公司主要从事铁路、地铁、轻轨电气设备和器材及其配件的设计、制造;信息显示系统及其配件的设计、制造;轨道交通内装配件的设计、制造和销售自产产品及产品的售后服务。
小糸制作所在1989年正式进入我国汽车灯具市场后,在我国申请有关车灯方面的专利数量453件,专利申请人以“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和“上海小糸车灯有限公司”为主。其中,其合资公司上海小糸申请车灯专利106件,福州小糸申请车灯相关专利12件,常州小糸申请车灯相关专利8件。其中,上海小糸在10年时间(2001—2011年)内完成了20多项成果,并在部分重点项目上布局有多项专利申请;从2001年至2006年,上海小糸以装配线的项目研究为主,先后研发了上海帕萨特B5轿车灯具开发、别克轿车灯装配线、皇冠前照灯清洗装置装配流水线等项目;从2006年至2008年,上海小糸先后完成了清洗装置、B5 GP(领驭)轿车外部灯(HID)、智能化前方照明调光系统(AFS)关键技术和KOITO汽车LED信号灯开发项目。LED信号灯作为其重点项目,上海小糸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著作权,经中科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查新,该项目的总体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2008年至2011年,上海小糸完成了智能化前照灯系统、智能前照灯ECU系统、第二代清洗器和238L(卡罗拉)轿车外部灯等成果,智能前照灯作为重点项目,上海小糸申请了八项发明专利以及七项实用新型专利。可以看出,智能前照灯AFS系统是上海小糸现阶段的研发重点。同样,作为辅助的清洗装置,上海小糸申请了三项发明专利以及两项实用新型专利,在汽车灯具更新换代的同时,上海小糸也重视新灯具清洗装置的研发。
4.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创立于1920年,是高科技跨国企业集团公司,主要产品有:用于通信设备、家用、车用电器、计算机系统、办公自动化设备、工业和医疗设备等各种光电子、半导体器件;汽车、摩托车用各种照明、显示装置;各种交通信号灯和广告显示屏等,是日本最大的专业性光电子器件公司。开发研制了世界最高发光强度的发光二极管和最小体积的红外传感器,产品得到了日本所有大中小型电信、电器公司和计算机公司、汽车公司、交通机关及如摩托罗拉、诺基亚、惠普、IBM、飞利浦、通用电气、福特、大众和奔驰等众多国际著名公司的采用与信赖。
从图2-9可以看出,1985年至1994年期间,斯坦雷的车灯专利申请开始起步,但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量还是零;自1995年起,斯坦雷开始在我国申请专利,1995年至2005年期间,斯坦雷在我国的专利年申请量平稳增长,从1995年的4件年申请量增长到2005年的25件年申请量,斯坦雷在国外的年申请量也一直保持在40件左右,全球年申请量的总体态势呈稳定增长趋势,从1995年的16件增长到2005年的52件;2006年至2012年期间,斯坦雷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量总体平稳,截至2012年,年专利申请量已达35件,斯坦雷在国外的年申请量仍然保持在50件左右,在全球的年申请总量从2006年的67件增长至2012年的90件。
图2-9 斯坦雷的车灯专利申请趋势
为了分析斯坦雷的重点细分研究领域,对IPC进行进一步划分,选取专利申请中小组排名前10的分类号进行统计,如图2-10所示。从图2-10中可以看出,斯坦雷的车灯专利主要集中在F21S-08/10小组(254件专利申请)、F21V-07/00小组(148件专利申请)和F21S-08/12小组(87件专利申请),即“专门适用于车辆的信号或照明装置的设置”“光源的反射器”和“提供单独的成型光束”技术领域。
图2-10 斯坦雷的车灯专利申请F部中IPC小组前十位
为了研究斯坦雷在世界车灯市场上的专利布局,对斯坦雷车灯专利的族群布局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同族专利数中排名前十位的专利申请进行剖析,如表2-3所示。从表2-3中可以看出,斯坦雷车灯在同族专利布局上以LED灯为主,排名前十位的同族专利申请中有5件(22个、19个、13个、11个、11个)涉及LED,有1件(19个)涉及反射器结构,其他4件(13个、12个、11个、11个)分别涉及投影灯、后组合灯、荧光物质和散热片。
表2-3 斯坦雷车灯同族专利排名前十位透视
斯坦雷在我国建立的车灯制造及销售公司有:天津斯坦雷有限公司、广州斯坦雷电气有限公司、苏州斯坦雷电气有限公司、武汉斯坦雷电气有限公司和重庆华域斯坦雷有限公司。斯坦雷在1996年正式进入我国汽车灯具市场后,一直将我国视为车灯销售的第二大市场,在我国申请有关车灯方面的专利数量257件,专利申请人以“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为主,而斯坦雷电器株式会社和斯坦雷电气公司是斯坦雷早期的曾用名。其中,合资公司天津斯坦雷申请车灯专利6件,以斯坦雷电器株式会社和斯坦雷电气公司的名义各申请有1件。总体而言,斯坦雷制作所的在华申请趋势保持平稳增长,但其在专利申请方面以总部的名义居多,忽视了合资公司及子公司的专利战略布局。
5.法雷奥照明公司
从图2-11可以看出,1985年至1990年期间,法雷奥的专利申请开始起步,但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量还是零;1991年至2007年期间,法雷奥的专利年申请量快速增长,从1991年的29件年申请量增长到2007年的74件年申请量,自2008年起,法雷奥开始在我国申请专利,法雷奥在国外的年申请量也一直保持在70件左右;2009年至2012年期间,法雷奥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量总体平稳,截至2012年,年专利申请量稳定在13件,在全球的年申请总量从2009年的52件增长至2012年的70件。
图2-11 法雷奥专利申请趋势
为了分析法雷奥的重点研究领域,对IPC进行进一步划分,选取专利申请中小组排名前十位的分类号进行统计,如图2-12所示。从图2-12中可以看出,法雷奥的专利主要集中在F21S-08/10小组(400件专利申请)、F21V-07/00小组(200件专利申请)和F21W-101/00小组(199件专利申请),即“专门适用于车辆的信号或照明装置的设置”“光源的反射器”和“点状光源”技术领域。
图2-12 法雷奥车灯专利申请中F部IPC小组前十位
法雷奥车灯同族专利排名前十位透视如表2-4所示。
表2-4 法雷奥车灯同族专利排名前十位透视
法雷奥集团目前在我国设有中国总部、22家工厂、10个开发中心、3个研究中心、1个分销中心,其中主营灯具照明的公司有:湖北法雷奥车灯有限公司、市光法雷奥(佛山)汽车照明系统有限公司。
法雷奥在1995年正式进入我国汽车灯具市场后,在我国申请有关车灯方面的专利数量44件,以总部法雷奥照明公司的名义申请有31件,法雷奥视觉公司申请车灯相关专利6件,法雷奥热系统公司申请车灯相关专利2件,法雷奥热照明比利时公司申请车灯相关专利2件,法雷奥热照明湖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申请车灯相关专利2件,法雷奥公司申请车灯相关专利1件。申请量按IPC小类进行划分,主要分布在以下几类:F21S、B60Q、F21V、F21W和H05Y,其中F21V(照明装置或其系统的功能特征或零部件)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39%,B60Q(一般车辆照明或信号装置的布置,及其安装或支承或其电路)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20%,F21S(非便携式照明装置或其系统)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18%,为主要技术研发的集中区。
6.海拉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海拉是一个以创新和服务为导向的全球性家族企业,在30多个国家的70个城市拥有27000名员工。海拉为汽车行业开发和生产汽车照明产品以及电子设备的部件和系统,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配件、诊断和售后服务机构之一。海拉拥有超过4800名研发人员,是汽车领域重要的创新驱动者之一。此外,海拉集团在2011/12财年创造了48亿欧元销售额,是全球汽车供应商前50强,并且是德国工业百强企业之一。1971年,海拉公司开发出H4双丝卤素前照灯获得世界上第一个许可证,20年后,1992年,海拉公司在全球率先推出了第一代氙气前照灯,是汽车照明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也可以说是汽车照明行业发展的里程碑。
从图2-13可以看出,1985年至1990年期间,海拉的专利申请开始起步,但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量还是零;1991年至2000年期间,海拉的专利年申请量快速增长,从1991年的53件年申请量增长到2000年的100件年申请量,自2000年起,海拉开始在我国申请专利,海拉在国外的年申请量也一直保持在70件左右;2001年至2012年期间,海拉在我国的专利申请量一直维持较低水平,截至2012年,专利年申请量稳定在6件,在全球的年申请总量从2001年的57件降至2012年的44件。
图2-13 海拉车灯专利申请趋势
为了分析海拉的重点研究领域,对IPC进行进一步划分,选取专利申请中小组排名前十位的分类号进行统计,如图2-14所示。从图2-14中可以看出,海拉的专利主要集中在B60Q-01/26小组(88件专利申请)、B60Q-01/00小组(65件专利申请)和B60Q-01/04小组(58件专利申请),即“装置主要用于向其他交通工具指明车辆及其部件或发出信号”“光学信号或照明装置的布置”和“装置是前大灯”技术领域。
图2-14 海拉车灯专利申请中B部IPC小组前十位
海拉车灯同族专利排名前十位透视如表2-5所示。
表2-5 海拉车灯同族专利排名前十位透视
海拉在我国设有4家公司,分别是:长春海拉车灯有限公司、北京海拉车灯有限公司、海拉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厦门海拉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其中,进行车灯生产销售的有:长春海拉车灯有限公司、北京海拉车灯有限公司和海拉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申请专利的仅有长春海拉车灯有限公司一家,申请量为31件。此外,还以海拉胡克双合有限公司为申请人申请了3件车灯相关专利。
7.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始建于1986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特别是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总部设在杭州,目前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在上海、宁波、临海、路桥、兰州和湘潭建有6个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和变速器的生产能力。吉利汽车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近500个4S店和近600家服务站,据统计,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已经超过120万辆。为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和储备人才,吉利在培养轿车人才上投入大量资金,建有吉利汽车研究院和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和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以及浙江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集团投资数亿元建立了吉利汽车研究院,目前已经形成较强的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能力,每年可以推出4~6款全新车型和机型。目前拥有各种专利16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110多项,国际专利20多项。
吉利在我国申请有关车灯方面的专利数量787件,专利申请人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主。其中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申请车灯专利21件,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车灯相关专利369件,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申请车灯相关专利360件,兰州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申请车灯相关专利7件,济南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申请车灯相关专利15件,湖南吉利汽车部件公司申请车灯相关专利15件。
吉利公司在我国车灯专利主要分布在F、B、H、G和E部,其中B部为技术的集中分布区,数量为377件。申请量按IPC小类进行划分,主要分布在以下几类:B60Q、B60R,其中B60Q(一般车辆照明或信号装置的布置,及其安装或支承或其电路)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63%,B60R(车辆配件或车辆部件)专利申请量占总量的16%,为主要技术研发的集中区。对IPC进行进一步划分,选取专利申请中小组排名前十位的分类号进行统计,如图2-15所示。从图2-15中可以看出,吉利公司的专利主要集中在B60Q1/44小组(25件专利申请)和F21S8/10小组(22件专利申请),即“用于指明制动作用的照明装置”和“专门适用于车辆的信号或照明装置的设置”技术领域。
图2-15 吉利汽车的车灯专利申请IPC小组前十位
对吉利汽车的车灯专利申请所涉及的技术分布进行分析,如图2-16所示。可以看出,在吉利的车灯专利申请中,车灯检测设备相关的专利申请有102件,位居第一;信号指示灯相关的专利申请39件,位居第二;制动警示灯的相关专利申请33件,位居第三。此外,吉利汽车还涉及随动车灯(12件申请)、LED车灯(23件申请)、远近光切换系统(11件申请)、转向灯(15件申请)、辅助照明(15件申请)和雾灯(26件申请)等技术领域。
图2-16 吉利车灯申请所涉及的技术分布
8.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是一家集研制、生产和销售汽车车灯为一体的专业厂家。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为一汽集团(一汽大众、一汽轿车、一汽丰田、一汽夏利、一汽海马、一汽解放、一汽丰越和一汽吉林汽车)、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奇瑞汽车、东风日产、广汽乘用车和神龙汽车等公司配套。由于供货及时、质量稳定,被多家汽车厂评为“优秀供应商”。公司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团结合作的高素质技术队伍,拥有自己的模具加工中心和快速成型设备,具备了较强的产品研发和模具设计、加工能力,2007年荣获了江苏省技术中心称号,2008年获得了江苏省汽车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称号。2010年11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五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公司拥有大型注塑机、多色注塑机、塑料表面光固化线、机器人涂胶喷漆站、振动摩擦焊和真空镀铝及其他各类加工设备五百多台,具有年产各类车灯2500万只的生产制造能力。公司还具有符合ECE法规要求的标准试验中心,可进行各种车灯和回复反射器的型式试验和配光测试,2007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的实验室。
星宇车灯在我国申请有关车灯方面的专利数量106件,其中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有92件,东莞市星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有10件,常州星宇车灯有限公司申请有4件。
星宇车灯在我国车灯专利主要分布在F、B、H、G部,其中F部为技术的集中分布区,数量为212件。申请量按IPC小类进行划分,主要分布在以下几类:F21V、F21S、F21W、F21Y,其中F21V(照明装置或其系统的功能特征或零部件)专利申请量占F部总量的38%;F21W(与照明装置或系统的用途或应用有关)专利申请量占F部总量的19%;F21S(非便携式照明装置或其系统)专利申请量占F部总量的15%;F21Y(光源的构成)专利申请量占F部总量的12%,为主要技术研发的集中区。
为了分析星宇车灯的重点研究领域,对IPC进行进一步划分,选取专利申请中小组排名前10的分类号进行统计,如图2-17所示。从图2-17中可以看出,星宇车灯的专利主要集中在F21Y101/02小组(30件专利申请)、F21S8/10小组(25件专利申请)和F21W101/10小组(21件专利申请),即“LED发光二极管光源”“专门适用于车辆的照明装置”和“前灯、聚光灯或雾灯”技术领域。
图2-17 星宇车灯的专利申请IPC小组前10
对星宇车灯的车灯专利申请所涉及的技术分布进行分析,如图2-18所示。可以看出,在吉利的车灯专利申请中,LED车灯相关的专利申请有30件,位居第一;前照灯相关的专利申请26件,位居第二;散热装置相关专利申请10件,位居第三。此外,星宇车灯还涉及雾灯(6件申请)、随动车灯(9件申请)、灯壳设计(5件申请)、警示灯(2件申请)、后组合灯(6件申请)和调光系统(8件申请)等技术领域。
图2-18 星宇车灯申请所涉及的技术分布
(三)HID车灯专项分析
汽车前照灯中的光源经历了从白炽灯到卤钨灯的发展,随着汽车对低能耗、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比卤钨灯光效更高,寿命更长,显色性能更佳的气体放电光源HID灯应运而生。1991年德国建立了HID汽车前照灯的标准,1996年正式批准了ECE NO.98气体放电型前照灯和ECE NO.99气体放电型光源两个ECE法规。欧洲高级轿车率先配备了由飞利浦公司研制的HID汽车前照灯。光源是35W金属卤化物灯(汽车行业称之为氙气HID灯),如今日本采用HID前照灯的车辆数已超过了欧洲,我国也有逐渐采用的趋势。HID光源的汽车前照灯被誉为2l世纪革命性汽车照明产品。
从1992年德国海拉发明的全球第一盏HID氙气前照大灯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国际车灯企业的HID氙气前照大灯的研发生产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海拉、小糸制作、伟世通(VISTEON)和法雷奥等车灯企业都已经能够批量生产,现在研发重点之一是AFS(自适应性车灯控制系统)HID氙气前照大灯。通用凯迪拉克、宝马、奔驰全系列和福特RSMondeo、丰田雷克萨斯、现代雅尊AZERA等国际车型都选择配置HID氙气前照大灯。国际车灯企业普遍认为,在LED前照大灯研发生产技术成熟之前,HID灯将是国际汽车前照大灯的发展趋势。
1.HID车灯专利申请分析
对HID车灯专利申请的国家、地区和组织进行统计分析,了解HID车灯专利产出和研发重点国家,如图2-19所示。
图2-19 HID车灯专利申请的国家组织分布
由图2-19可知,欧洲产出有关HID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最多(1505件申请),这说明:①申请人对欧洲HID车灯市场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②欧洲申请人在HID车灯上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投入较大;③欧洲申请人对HID车灯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其他国家。世界知识产权局产出有关HID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居第二位(1017件申请),说明较多的HID车灯申请人意图进行全球战略布局,抢占新兴市场。中国产出有关HID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居第三位(985件申请),中国作为汽车销售大国,已经得到众多国外专利申请人的重视,加之国内对HID车灯的政策扶持,使得我国成为HID车灯专利申请的重点地区之一。加拿大(572件申请)、日本(544件申请)和美国(526件申请)分别列第四、第五和第六位,申请人对该地区的市场重视程度相当,其研发实力与专利产出较为接近。此外,德国产出有关HID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居第七位(308件),英国产出有关HID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居第八位(241件),法国产出有关HID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居第九位(139件)。
为了使企业更好地了解HID车灯在专利申请方面的竞争对手,对专利申请人进行统计,如图2-20所示。
图2-20 HID车灯主要专利申请人
从图2-20中可以看出,飞利浦电子申请HID车灯的相关专利数最多(833件),说明飞利浦电子在HID车灯领域具备较强研发实力(其在我国已有HID车灯相关专利技术布局),是我国研发制造HID车灯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小糸制作所申请HID车灯的相关专利数居第二位(320件);欧司朗车灯申请HID车灯的相关专利数居第三位(256件);通用汽车申请HID车灯的相关专利数居第四位(198件);法雷奥照明申请HID车灯的相关专利数居第五位(111件);松下电工申请HID车灯的相关专利数居第六位(57件);海拉车灯申请HID车灯的相关专利数居第七位(52件)。我国研发制造HID车灯企业在进行技术开发、专利申请时可参考跟踪上述主要申请人的专利状况,把握竞争对手专利新动向有助于企业自身研发方向的决策和重复研究现象的避免,还可以将对手的信息用于预警,避开知识产权纠纷。
通过对国内外HID车灯专利申请的细分技术领域进行统计,分析HID车灯专利申请中的研发热点,如图2-21所示。
图2-21 HID车灯专利申请的细分技术领域
由图2-21的统计数据可知,小组分类号为H05B-41/24的申请量最多(1195件),即“通过高频交流电对灯供电的控制电路”技术领域;小组分类号为H01J-61/36的申请量居第二位(743件),即“放电灯管壳部件间的封接”技术领域;小组分类号为H05B-41/28的申请量居第三位(743件);即“应用静态转换器的放电灯点火或控制的电路装置”技术领域;小组分类号为H01J-61/30的申请量居第四位(660件),即“气体或蒸汽放电灯的管壳”技术领域。小组分类号为H05B-41/288的申请量居第五位(611件),即“带有半导体器件并特别适合于没有预热电极的灯”技术领域;小组分类号为H01J-61/82的申请量居第六位(576件),即“带有高压非收缩放电的灯”技术领域;小组分类号为H05B-37/02的申请量居第七位(555件),即“电光源的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小组分类号为H05B-41/36的申请量居第八位(518件),即“放电灯点火的控制电路装置”技术领域。小组分类号为H01J-61/73的申请量居第九位(518件),即“有以难蒸发金属蒸气为主要发光填料的”技术领域;小组分类号为H01J-61/00的申请量居第十位(509件),即“气体或蒸气放电灯”技术领域。以上技术领域为HID车灯专利申请的热点技术集中区。
技术发展路线图的绘制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开发上的规划、技术定位和商业战略。技术路线是对专利信息进行技术发展路线的分析,能够为技术开发战略和政策优先顺序研讨提供知识、信息基础和对话框架,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决策效率,HID车灯的技术发展路线如图2-22所示。
图2-22 HID车灯的技术发展路线
通过对主要竞争申请人的核心专利进行追溯及反追溯,得出HID车灯专利早期、中期和现今专利申请的研发内容与发展趋势。从图2-22中可以看出,HID车灯诞生初期的专利申请有三个方向,分别是:公开号为US3170084A的美国专利申请涉及启动电路;公开号为GB2276714A的英国专利申请涉及光源、壳体材料、抗电磁干扰、电源电路;公开号为US5879073A的美国专利申请涉及灯壳、反射器。
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发展,公开号为US3471747A的美国专利申请涉及高压电子供电系统,该申请在原公开号为US3170084A(启动电路)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并进一步衍生出三个发展方向:①电源检测电路(公开号为US5151631A)→状态监测系统(公开号为WO1992000579A1)→故障诊断系统(公开号为EP1047575B1);②电流电压调节电路(公开号为US3689827A)→恒功率控制电路(公开号为US5142203A);③电缆屏蔽技术(公开号为US5879073A)→抗干扰的电源电路(公开号为US6474856B2)。
公开号为GB2276714A的英国专利申请(涉及光源、壳体材料、抗电磁干扰、电源电路)衍生出两个发展方向:①电缆屏蔽技术(公开号为US5879073A)→抗干扰的电源电路(公开号为US6474856B2),该路线为技术交叉路线。②灯壳树脂材料(公开号为GB2249165A)→反射器铝薄膜材料(公开号为EP543125A1)。
公开号为US5879073A的美国专利申请(涉及灯壳、反射器)衍生出四个发展方向:①灯泡玻璃管、透镜(公开号为US4268895A)→透镜(公开号为GB2321100A);②反射器隔膜、光面板外壳(公开号为EP590439A2)→可拆卸的反射器(EP2385298A1);③反射器(公开号为EP898113A1)→反射器导电膜(公开号为US6309089B1):分支1→反射器保持部(公开号为US20100149830A1),分支2→反射器灯座(公开号为US20100142217A1);④屏蔽罩(公开号为DE19737640A1)→灯座(公开号EP1030998B1)→反射器灯座(公开号为US20100142217A1),反射器灯座(公开号为US20100142217A1)为灯座(公开号EP1030998B1)与反射器导电膜(公开号为US6309089B1)的技术交叉路线。
(四)AFS车灯专项分析
汽车照明对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据日本交通事故研究和数据分析研究所研究表明,汽车在夜间和白天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例是7∶3,而在夜间的所有交通事故中,80%的事故来源于车灯照明质量低下。同时,由于交通密度日益增加,车速日益加快,加上车辆行驶条件千变万化,使得前照灯的设计面临很大的挑战。汽车的有效路面照明,其目的不仅仅是增强人的视觉,在某些情况下若没有车灯有效的照明系统,想看见道路中的物体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如急转弯道内侧或恶劣天气等)。高性能前照灯以及其他前后车灯,是实现“看得见和被看见”的汽车照明的基本目标,这就为汽车照明系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汽车随动前照灯正是为逐步适应这一要求而不断发展的系统。
目前解决弯道照明所采取的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汽车前照大灯的基础上增加静态转弯辅助照明系统,当汽车转弯行驶时自动开启以增加照明范围,称为静态智能前照灯系统;另一种是采用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自适应主动转向前照灯,根据汽车行驶工况自动调节车灯的照射方向,称为动态智能随动前照灯系统。第一种方法虽然也能有效地改善夜间行车的照明效果,但因照射角度固定会给对面车辆驾驶员造成眩目,第二种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既可以保证可靠的照明,又不会影响其他驾驶员的行车环境。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自适应前照灯系统主要是指动态智能随动前照灯系统。
随动前照灯系统是一套能够根据行驶路况和车辆状态的变化自动对灯光的照度分配进行最优化调节的系统,系统能够提供最优的行驶安全性和驾驶舒适性。
随动前照灯系统的优势主要通过高速公路照明、乡村照明、城市照明和弯道照明等几种模式的照明优化来体现,使汽车在不同的行驶环境中达到最佳的照明效果。与传统汽车前照灯的区别之处在于车灯和光型都可以随着周围环境灵活变化,尤其在夜间弯道驾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相应传感器收集的信号,快速地控制车灯作出位置上的调整和亮度的调节,以便发现障碍物时能够紧急避让。
在国外,早在20世纪40年代和60年代就出现了转向辅助照明大灯及可操纵的汽车主大灯。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中叶就已经开始投入随动前照灯系统AFS系统的研究开发并将其列为欧共体尤尼卡(EURE-KA)的1403号项目。但一直以来世界各国都在法律上明令禁止移动车灯,要求汽车前照灯必须保持横向固定安装。直至2003年,欧洲法规率先得到修改,才允许使用可改变光型的汽车前照灯系统,汽车随动前照灯系统的雏形Pre-AFS相继诞生于世。2006年,意大利玛涅蒂马瑞利车灯公司首次投放了随动前照灯(AFS)。法国的VALEO和德国HELLA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的随动前照灯系统。
在国内,由于汽车行业正处在由制造到研发的转型道路上,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同时由于引进的随动前照灯系统大多为生产商本国道路状况考虑,且国内的道路状况也与日本和欧洲有较大不同,因此随动前照灯系统很少能发挥最大作用,所以随动前照灯系统在国内的应用前景还有待开发。目前国内上海小系车灯有限公司已经对天津丰田锐志随动前照灯完成了国产化开发工作,用于新款丰田佳美随动前照灯系统也已完成参考。另外,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所研发的自适应随动前照灯控制系统(AFS),在安全性和智能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其产品新君越的Bi-Xenon随动转向氮气大灯具有智能调节光照距离和光照角度的功能。
对AFS车灯专利申请的国家、地区和组织进行统计分析,了解AFS车灯专利产出和研发重点国家,如图2-23所示。
图2-23 AFS车灯专利申请的国家组织分布
从图2-23中可以看出,美国产出有关AFS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最多(299件申请),这说明申请人对美国AFS车灯市场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且美国申请人在AFS车灯上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并且在AFS车灯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上要高于其他国家。日本产出有关AFS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居第二位(256件),说明日本申请人在AFS车灯研发上也具有一定的技术研发实力,加之日本申请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其专利申请量仅次于美国。中国产出有关AFS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居第三位(184件申请),其中国外申请人在中国申请的AFS车灯专利数量约占总量的15%,国内申请人极为零散,各自跑马圈地而未能形成有效的专利保护群。德国(149件申请)、英国(136件申请)和韩国(129件申请)分别列第四、第五和第六位,申请人对该地区的市场重视程度相当,其研发实力与专利产出较为接近。此外,欧洲产出有关AFS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居第七位(93件),世界知识产权局产出有关AFS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居第八位(74件),法国产出有关AFS车灯方面的专利申请量第九(67件)。
从图2-24中可以看出,法雷奥照明申请AFS车灯的相关专利数最多(52件),说明法雷奥照明在AFS车灯领域具备较强研发实力(未见其在我国实施AFS车灯相关专利技术布局),是我国研发制造AFS车灯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小糸制作所申请AFS车灯的相关专利数第二(42件),小糸制作所在AFS车灯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其在我国已有AFS车灯相关专利申请),是我国研发制造AFS车灯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博世零部件公司申请AFS车灯的相关专利数第三(24件),现代摩比斯申请AFS车灯的相关专利数第四(15件),斯坦雷电气申请AFS车灯的相关专利数第五(13件),株式会社电装申请AFS车灯的相关专利数第六(11件),长安大学申请AFS车灯的相关专利数第七(10件),奇瑞汽车申请AFS车灯的相关专利数第八(6件)。我国研发制造AFS车灯企业在进行技术开发和专利申请时可参考跟踪上述主要申请人的专利状况,把握竞争对手专利新动向有助于企业自身研发方向的决策和重复研究现象的避免,还可以将对手的信息用于预警,避开知识产权纠纷。
图2-24 AFS车灯主要专利申请人
通过对国内外AFS车灯专利申请的细分技术领域进行统计,分析AFS车灯专利申请中的研发热点,如图2-25所示。
图2-25 AFS车灯专利申请的细分技术领域
由图2-25的统计数据可知,小组分类号为B60Q-01/14的申请量最多(107件),即“有变近光装置的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小组分类号为B60Q-01/04的申请量居第二位(100件),即“装置是前大灯的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小组分类号为H05B-37/20的申请量居第三位(88件),即“用于一般电光源的控制电路装置”技术领域。小组分类号为B60Q-01/02的申请量居第四位(85件),即“装置主要用于照亮前方路程的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小组分类号为B60Q-01/08的申请量居第五位(75件),即“自动的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小组分类号为B60Q-01/12的申请量居第六位(62件),即“用于转向位置”技术领域。小组分类号为B60Q-01/00的申请量居第七位(60件),即“光学信号或照明装置的布置”技术领域。小组分类号为F21S-08/10的申请量居第八位(47件),即“专门适用于车辆的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小组分类号为B60Q-01/44的申请量居第九位(35件),即“用于指明制动作用的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小组分类号为B60Q-11/00的申请量居第十位(31件),即“用于B60Q1/00至B60Q9/00各组内所包含装置的监测装置的布置”技术领域。以上技术领域为当前AFS车灯专利申请的热点技术集中区。
AFS车灯的技术发展路线如图2-26所示。
图2-26 AFS车灯的技术发展路线
通过对主要竞争申请人的核心专利进行追溯及反追溯,得出AFS车灯专利早期、中期和现今专利申请的研发内容与发展趋势。从图2-26中可以看出,AFS车灯诞生初期的专利申请有两个方向,分别是:公开号为EP355539B1的欧洲专利申请涉及前后桥信号差控制照射距离,公开号为DE4311669A1的德国专利申请涉及前后桥距离控制电机旋转角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技术发展,公开号为EP554663A2的德国专利申请涉及车身位置检测控制光束,该申请在原公开号为EP355539B1(前后桥信号差控制照射距离)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并进一步衍生出两个发展方向:①车辆姿态检测控制车灯调节(公开号为JP9315213A):分支1→坡度、车速检测控制大灯调节(公开号为KR1082420B1),分支2→光轴传感检测技术(公开号为JP2007302160A);②制动器调整光轴(公开号为EP847895A2)→制动器驱动(公开号为GB2346982A)→电机驱动、倾角检测(公开号为US6693380B2)→倾斜传感器检测技术(公开号为US7093963B2)。
公开号为DE4311669A1的德国专利申请(前后桥距离控制电机旋转角度)进一步发展为车辆姿态控制照射方向(公开号为DE19722717A1)→偏转角检测控制大灯旋转角度(US6761473B2),偏转角检测控制大灯旋转角度(US6761473B2)进一步衍生出两个发展方向:①导航控制大灯旋转(US20070052555A1):分支1→车道线控制照射方向(EP2423048A2),分支2→GPS数据、道路曲线控制旋转角度(US7611266B2);②图像传感控制车灯照射角度(US6587573B1)→智能算法控制车灯照射角度(US20120203432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