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晕倒在地3个月,再发1h—晕厥
【实习医师汇报病历】
患者女性,68岁,因“反复晕倒在地3个月,再发1h”入院。患者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晕倒在地,未做特殊处理,自行转清醒,不能回忆跌倒时的情况,只记得自己醒来时不知何故躺在地上,未就诊,1h前再次晕倒,并摔伤了右肩膀,醒后感右肩疼痛,其余无不适,无呕吐,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无胸痛,无心慌,遂由家属送我院急诊,给予完善血常规、生化、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心电图、X线片、头颅CT检查,考虑:神经血管性晕厥,予“补液、对症”等治疗,起病以来,精神、睡眠可,食欲正常,大小便正常。患者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否认“慢性乙型肝炎、结核”等病史,否认外伤史、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吸烟、喝酒。
入院查体:T 36.5℃,P 80次/分,R 16次/分,BP 140/75mmH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未见皮疹、皮下出血、结节、黄染。胸廓两侧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80次/分,律齐,无杂音。腹部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明显叩击痛,肠鸣音3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WBC)8.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75%,血红蛋白(Hb)110×1012/L。尿常规示尿蛋白(–),尿隐血试验(–),酮体(–)。生化:肌酐133μmol/L,尿素7.8mmol/L。电解质:钾3.65mmol/L,钠145mmol/L,乳酸脱氢酶(LDH)179.00U/L,肌酸激酶(CK)115.00U/L,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6.00U/L,肌钙蛋白T0.006ng/ml,葡萄糖5.6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0次/分,PR间期0.18s,且QRS波形态正常。右肩部X线片示右肩峰骨裂。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神经血管性晕厥;右肩峰骨裂。
治疗:卧床休息、吸氧、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
主任医师常问实习医师的问题
什么是晕厥?
答:晕厥(syncope)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出汗、面色苍白、心率缓慢、恶心、呕吐和血压下降等。
患者诊断神经血管性晕厥的依据是什么?
答:根据病史、体检、ECG、BP、头颅CT等初步诊断;根据实验室检查[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植入式心电事件记录仪,直立倾斜试验(HUT)]可进一步支持诊断,排除其他疾病。
晕厥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晕厥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也有不同,以下是常见的临床表现。
(1)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可发生于患者在任何体位时,而发生于卧位时的晕厥多数为心源性晕厥。最常见的原因为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缓慢型心律失常表现为窦性停搏,传导阻滞,或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快速型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快速心室率(预激合并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2)直立性低血压 正常人站立时,由于下肢血管开放,血压一过性下降,刺激压力感受器,经交感神经介导,使血管收缩,心率加快,使舒张压升高,收缩压亦可升高或轻度下降,如此种调节功能障碍,则可导致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根据有无血管运动神经结构损害,可分为功能性直立性低血压和器质性直立性低血压。
(3)迷走神经反射性晕厥 可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 颈动脉窦晕厥:多见于老年人突然扭转头颈部、衣领过紧,少数患者可有颈动脉窦瘤、颈淋巴结肿大,洋地黄类药物可增加晕厥的发生。其机制为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脏抑制,突然出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或心脏停搏,称为“心脏抑制型颈动脉晕厥”。
(2) 咳嗽晕厥:剧烈咳嗽或大笑时可发生晕厥,其机制可能系咳嗽时导致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腹腔和胸腔内压力也升高,并使颅内压进一步升高而发生晕厥。
(3) 排尿性晕厥:排尿前或排尿中出现晕厥,常发生于夜间,发作前可有大量饮酒史。其机制为充盈的膀胱突然排空后产生与抽空腹水后一样的效果,引起外周血管阻力突然下降,导致晕厥。多见于站立时排尿。
(4)脑源性晕厥 即脑血流不足所致的晕厥,见于妇女基底动脉性偏头痛,由于基底动脉痉挛所致。亦可见于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患者活动时出现锁骨下动脉窃血,则可出现晕厥。
还需要哪些进一步检查来证实诊断?
答:可作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心律失常必须与意识变化相一致才有病因意义。超声心动和(或)心音描记术可能证实所怀疑的心脏病。灌注/通气检测是一种极好的筛选技术,可排除肺栓塞。怀疑癫癎发作时,可作脑电图。
晕厥应该与哪些疾病鉴别?
答:晕厥首先需要与头昏、眩晕、虚脱、癫癎、休克、昏迷等疾病相鉴别。
(1)头昏 是指头脑昏糊,常伴眼花,身体摇动的感觉,并无意识障碍。
(2)眩晕 是患者对位向(空间走向感觉)的主观体会错误,患者自觉周围物体旋转或向一侧移动,或者觉得自身旋转,摇晃或上升下降,但意识是清楚的,多为前庭神经病变的表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种类型。周围性眩晕表现为阵发性眩晕,伴耳鸣、耳聋以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搏缓慢、出冷汗等。中枢性眩晕常为颅内压增高,脑供血不足,颅脑外伤,小脑、第四脑室及脑干占位性病变,听神经瘤,癫癎等所致;多为逐渐起病,眩晕呈持续性,伴有或不伴有自主神经症状。
(3)癫癎 是由于脑部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增高引起异常放电所致,和晕厥的本质是截然不同的,应与晕厥区别。癫癎大发作常常伴有持续性全身性肌肉收缩而出现特征性表现,确定诊断不难。癫癎小发作易与晕厥相混淆,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的发作与消失比后者来得更加迅速而突然,发作过后可若无其事地继续进行原来的工作或动作,并无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而晕厥发作时,常有不同程度的前驱症状,发作后多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或其他原发性疾病表现,发作时脑电图仅仅出现慢波。
(4)虚脱 是指由于体液大量丧失、心脏病、霍乱、伤寒、肺炎等疾病,在各种诱因下骤然发生的短暂性周围循环衰竭,引起极度疲乏和身体虚弱的状态,但并不伴有意识丧失,患者多表现为皮肤、口唇苍白或轻度发绀,血压急骤下降[收缩压≤8.0kPa(60mmHg)],脉搏细弱,大汗等。
(5)休克 原指机体受到剧烈震荡和打击时产生的病理过程,即创伤性休克。现指各种原因如感染、失血、失液、外伤等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使组织血液灌注量严重不足,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血压降低,心率加快,脉搏细弱,皮肤苍白,额头和四肢湿冷,尿量减少,神志萎靡,淡漠,在发展过程中,若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全身组织和器官将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导致死亡。它与晕厥的根本区别在于休克发病学的关键不在血压而在血流,发病的基本环节是生命的重要营养血管(包括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灌流量的急剧减少。因此,治疗的关键不是单纯升高血压,而在于改善微循环的血流。
(6)昏迷 是由于各种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或颅内病变等而引起的深度不省人事状态,是持续性的意识丧失,是意识障碍的严重阶段,大脑只有在相当广泛的抑制或损害时才能引起昏迷。晕厥和昏迷的主要区别在于意识丧失的持续时间不同,昏迷多由颅内占位性病变、出血、肿瘤或感染,以及脑的代谢性病变如严重低血糖、肝功能衰竭等所致,单纯性脑供血不足较少引起昏迷。因此,其发病机制是不同的。病史和体检在晕厥的诊断中最重要,医师应当从患者及目睹发作者了解晕厥发作的详细情况,包括有无诱因,服用血管活性药物史,发病时的体位,有无前驱症状,是渐进发病或突然昏倒,发病时面色、脉搏及血压情况,有无抽搐,尿失禁,意识丧失的持续时间,醒后有无意识模糊及头痛,恢复期有何种不适,有无后遗症等。
晕厥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答:(1)晕厥一旦明确诊断,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包括器质性心脏病、流出道梗阻、泵衰竭、心脏压塞、主动脉夹层、电生理异常;治疗的目标:降低病死率、预防复发、改善生活质量。
(2)不明原因的晕厥,治疗目标不清楚,有争议。
(3)患者的教育。
【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补充病历】
患者为老年女性,“反复晕倒在地3个月,再发1h”入院。体查:未见明显的阳性体征,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晕厥诊断明确,但引起晕厥的病因复杂,需做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晕厥。已给予相应处理。目前患者神志清楚,无不适。
主任医师常问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和主治医师的问题
对目前的检查、治疗有何不同意见?
答:(1)老年女性,“反复晕倒在地3个月,再发1h”入院,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心电图、头颅CT检查无明显异常,诊断晕厥成立。
(2)晕厥病因较多,包括神经介导性(反射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心源性晕厥、颈动脉窦综合征、脑源性晕厥等。诊断要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晕厥并评估其风险。
(3)实验室检查
(1) 心电图可以发现心律失常、传导异常、心室肥厚或是心肌梗死。必要时做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心律失常必须与意识变化相一致才有病因意义。超声心动和(或)心音描记术可能证实所怀疑的心脏病。
(2) 空腹血糖可以证实低血糖,血细胞比容可以判定贫血。
(3) 心肌酶升高可以鉴别不常见的、表现为晕厥的急性心肌梗死。
(4) 肺栓塞引起急性肺源性心脏病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下降并可以有心电图的证据;灌注/通气检测是一种极好的筛选技术。
(5) 怀疑癫癎发作时,可做脑电图。
(6) 有局灶性神经病变或怀疑颅内病变时,应做头颅影像学检查。
治疗上,以针对原发病为主,神经介导性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治疗目标尚有争议。
晕厥有什么并发症?
答:少数反应重者可在晕厥摔倒后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对高龄老人可能诱发加重慢性病,出现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晕厥的病因是什么?
答:心排血量减少引起的脑血流减少是晕厥最常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其中心律失常则为最常见的原因,心率<30~35次/分和>150~180次/分可以引起晕厥。
晕厥发生于心室流出道梗阻或静脉回心血液受阻,静脉回心血量减少也是咳嗽和排尿性晕厥的原因。周围血管扩张导致全身动脉压下降、脑灌注压下降,造成短暂性脑供血不足是晕厥的常见原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血容量是引起晕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常由利尿药或血管扩张药引起。失血也常引起晕厥。血糖过低引起脑部能量代谢障碍也是晕厥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换气过度2~3min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出现低碳酸血症,诱发脑血管收缩,使脑血流量减少,也可以引起晕厥。晕厥可以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特别是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症状之一。但是,典型的TIA应伴有一过性的感觉或运动障碍症状。颅脑损伤后可引起脑源性晕厥,常常是由于患者对损伤的过度紧张恐惧而引起。
如何预防晕厥?
答:如果感到晕厥即将发生,假设病因是暂时性的血压下降,可采取两种简单方法避免意识丧失:第一种方法是交叉双腿,压迫腿部肌肉,通过挤压腿部静脉(腿中的静脉血流向心脏)和刺激神经系统以收缩动脉(增高血压)来增加血压;第二种方法是用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然后将双臂伸直。喝两杯水虽然不能立即生效,却可能在30~60min内防止晕厥,其原因可能是补充了血容量,类似的建议还有坐下来将头埋在两腿间。
如果已经发生晕厥,最好让患者平躺在地上,这样心血管系统就不必对抗重力,同时将患者身体翻向一侧以免误吸。晕厥后让患者坐着是不对的,因为那样血液就不得不向上流向大脑。
晕厥的处理原则有哪些?
答:(1)保护脑组织功能 一旦患者发生晕厥,应该立即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并保持患者所在场所通风,最大限度地保持大脑血液和氧的供应,避免脑组织缺血过度而产生脑功能损伤。
(2)处理原发病 突然发生晕厥后,应尽可能地识别和处理原发病。首先要及时诊断是否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果诊断确立,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致的晕厥应及时进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避免发生心源性猝死。
(3)防治并发症 有些晕厥患者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外伤等,应注意防治。
如何处理晕厥?
答:(1)一般措施 当患者发生晕厥时,既要控制发作,又要确定有无任何威胁患者生命的问题。在患者发生晕厥时,基本的处理措施应该包括以下几项。
(1) 将患者置于头低足高位,保证脑组织有尽可能多的血液供应量。
(2) 立即确定气道是否通畅,并测定呼吸和脉搏等。
(3) 放松紧领的衣服。
(4) 如果患者意识迅速恢复,应该再休息几分钟后起立。并且在起立后再观察几分钟。
(5) 如果患者在住院情况下出现晕厥,应该采血检查血细胞比容、电解质和血糖。
(6) 对晕厥后跌倒的患者,应该仔细检查有无外伤等体征。
(7) 检查有无威胁患者生命的原发病,如急性出血或致命性心律失常的表现。
(2)原发病的治疗 患者发生晕厥后,应该尽可能及时地确定原发病,积极地给予相应的处理和治疗。
(3)预防晕厥反复发作 尽管积极地确定并消除晕厥的原因,但许多患者仍然有晕厥的反复发作。因此,应该注意预防晕厥的再发。主要措施应该包括:① 消除诱因,许多患者的晕厥发作具有一定的诱因,如较长时间的站立、情绪波动、睡眠不足等,应予以避免;②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反复发生晕厥者,应该置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等;③ 改变高危环境,如避免高空作业、交通工具的驾驶等。
主任医师总结
晕厥是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晕厥和昏迷不同,昏迷的意识丧失时间较长,恢复较难。晕厥与休克的区别在于休克早期无意识障碍,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较明显而持久。不可忽视晕厥患者,应及时救治。
晕厥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具有自残甚至致死的危险,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肌肉无力、姿势性肌张力丧失、不能直立及意识丧失。晕厥有一定的发病率,甚至正常人也可能出现,占急诊科患者的3%和住院患者的6%,由于发作多呈间断性,存在多种潜在病因,同时缺乏统一的诊疗标准,部分晕厥患者不易诊断且涉及多个科室。因此,详细了解晕厥的机制、临床表现和诊疗方法对于临床工作非常重要。
首先晕厥须与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昏厥、眩晕、跌倒发作、癫癎的癎性发作等相区别。昏厥指肌肉无力伴有不能直立将要跌倒的感觉,但意识尚保留,故有时称“晕厥前状态”。眩晕主要是感到自身周围事物旋转。跌倒发作是突然发生的下肢肌张力消失以致跌倒,能即刻起立并继续行走。多见于椎-基底动脉一过性缺血。上述三者都不出现意识丧失。有时晕厥与癫癎的癎性发作不易鉴别。晕厥发作几乎总是直立位置,通常患者有一种难受的感觉,预示即将发生昏倒,伴或不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一些缓慢发生的病例中允许患者有时间保护自己不致受伤,另一些则突发无先兆。
(黄贤 雷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