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抗风湿西药
一旦明确诊断风湿病应早期开始相应治疗,治疗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物理治疗、矫形、锻炼、药物、手术和健康饮食等。现就抗风湿的药物简单介绍如下。
一、非甾体抗炎止痛药
临床应用广泛,用作改善风湿病的各类关节肿痛的对症治疗药物。如:美洛昔康、布洛芬、双氯芬酸、阿司匹林和尼美舒利等。但这类药物不能控制原发病的病情进展。
二、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许多结缔组织病的一线药物但非根治药物,具有很强和快速的抗炎作用。目前用的有半衰期短的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有半衰期中度的泼尼松、甲泼尼龙等;有半衰期长的地塞米松等。激素可口服、重症者还可关节腔注射。激素虽是一种有效的抗炎药,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尤其是长期服用者。不良反应有:易感染、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临床应用时需掌握适应证和药物剂量,同时监测其不良反应。
三、慢作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
慢作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是指可以防止和延缓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骨结构破坏的药物,其特点是起效慢,停药后作用的消失也慢。这组药物借其抑制淋巴细胞作用(抗疟药例外)而达到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结缔组织病的病情,但不能消除低浓度的免疫炎症反应,因此非根治药物。临床上常见的有:氨基葡萄糖、葡糖胺聚糖、硫酸软骨素、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白芍总苷(胶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氯喹、羟氯喹、雷公藤多苷(片)和透明质酸等。透明质酸是关节液的主要成分,使用关节腔内注射给药,有保护关节、润滑减震、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四、由链球菌等所致风湿病用药
大约有3%的患者在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后发生急性风湿热。急性风湿热的发病率直接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免疫程度相关。防止链球菌感染流行是预防风湿热和风湿性咽喉炎的一项重要环节。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对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淋巴结炎等急性链球菌感染,应早期给予积极彻底的抗生素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如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甲氧西林(用于药敏试验)、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呃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等],对青霉素类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吉他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各种抗生素均应对症用药,最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遵医嘱用。例如苄星青霉素主要对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咽喉炎和青霉素控制的轻中度肺炎、腭扁桃体炎、淋病等,对青霉素皮试阴性者,成人每15天肌内注射60万~120万单位,儿童剂量减半,2~4周重复给药;用药期间宜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B。
五、风湿关节病日常保护
1.长期坚持适度锻炼的关节运动,如起立、下蹲、抬腿、甩腿、伸展四肢跳跃、慢步、散步、跑步、骑车、游泳、旅游等。活动或运动量以能耐受(微出汗)为宜,禁忌超负荷的剧烈运动量,坚持中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等。
2.尽量控制自己的体重。使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即kg/m)男≤25,女≤23,腰围男≤85cm,女≤80cm。要增加肌肉含量,提高基础代谢率,降低体脂率,提高整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包括科学营养、均衡营养、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等。
3.重视防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