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出一本自己写的书,这件事我一直处于计划中。我在营销咨询领域做了18年,这18年可以分三个阶段来说,出书这个事在每个阶段都有过酝酿。
第一阶段是8年打工期。我做过广告文案,也做过创意总监和策略总监,做过销售经理直至营销总监。期间,我在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历练三年,为史玉柱的黄金搭档做过策划,操盘过全国最大的养生中心。在打工期间我就想出一本书,书名叫《我是怎么从文案做到营销总监》,写了三分之一就扔那儿了,因为觉得不够好。
第二阶段是8年的第一次创业期。我是2006年创业的,做了一家品牌策划咨询公司,赶上了“百度广告红利期”和“PC端门户网站的红利期”,也踩到了“电视广告红利期”的尾巴。在2013年之前,我服务了120多个民营企业和6家上市公司,合作了20多个明星,在手上帮企业主投了近10亿元的广告。那几年,我恰好又是国内几个营销杂志和网站的专栏作者,写了不少有关品牌管理和营销策划方面的文章,有十几万字吧,朋友们鼓动我整理出来,出一本品牌营销方面的书。但是,一直没有行动。因为,我总觉得明天的想法比今天的更成熟些,明天的观点比今天的更犀利些,明天的案例比今天的更大气些。
第三阶段是2013年至今的二次创业期。二度创业的早期不是因为梦想难眠,是被生存逼的,因为我们习惯了“创意性地制造内容”,然后去操盘传统媒体和PC端媒体。可是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原先的方法论失灵了,许多客户不上央视、不请明星、不搞竞价排名了——而且这些客户也不知道未来到底在哪里。而这个阶段,恰好是微博、微信这类社交化媒体的成长期,是小米手机、嘀嘀打车、大众点评网等互联网企业的成长期。
是等着落后挨打,还是去学习并进入移动互联网?我们选择了后者,我们做了一家互联网性质的公司——奇葩团,在这个基础上又衍生另一家兄弟公司——奇葩物。我们边学习,边摸索,边实践,三年下来,如今我们终于找到奇葩团、奇葩物的商业模式,运营过几场不错的众筹,操盘过几十个像样的社群。仅2016年3月到6月,我们举办了20场线上社群活动,举办了7场线下社群活动,签约孵化20个爆品客户,链接了1000多个爆品社的成员,累计形成了15万的粉丝规模,终于摸索到单个线上社群能够激发500万元以上产值的方法,摸索到一次成功的众筹和社群链接之间的关联。
虽然我们对移动互联网的摸索还不算多成功,但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不等明天了,作为爆品思维的践行者来说,我就写出正在操盘的东西即可。其实,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沉淀,也都有每一个阶段的读者,当时的方法论在当时是管用的,错过了那个时期,有些观点就过时了,一本书的价值就跟一首流行音乐一样,那个时候你感动了,你收益了就够了——历史的车轮向前不停地碾压,我们要做恰好被碾压到的那块石头。
这本书我之所以不等明天,就是因为我知道它从写出来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成为历史,而我,尽可能地让它恰好被时代的车轮碾压上去。
现在,最热的就是移动互联网,就是社会化媒体,都在谈论共享经济和网红经济,都在谈爆品方法论,谈社群和众筹。在这个节骨眼上,我把我正在做的打造爆品过程中摸索出的一点心得整理出来,“爆品思维”就是我这三年摸索的一种方法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爆品是传统企业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入场券,有可能是传统企业对接互联网的唯一一次机会——把握了就上去了,错过了就有可能下去了!
有人说这本书沉淀了老徐18年对营销的理解,这让我很汗颜。因为这本书里99%的内容都是描述这3年发生的事情,80%是这1年内发生的事情,我觉得这本书写得不够好的主要原因是——我没有更多地忘掉前15年里影响我的那些传统东西。
我这三年跟超过1000个创业者面对面交流,超过1万人听过我现场课程,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历练和颠覆的东西传递给更多创业者,包括用这本书。
然后,去影响创业者,跟着去颠覆传统。
唯颠覆才能存活,虽然,颠覆是如此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