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大学生何不来创业?
大学生创业虽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它对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意义却十分重大。
(1)引导大学生自觉培养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业本身对于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要求,使得想投身于此的大学生更加注意这两方面的提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的就业市场上对本科生的需求开始大量减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现在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差。在创业的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创业者们不得不脱离开学校、家庭、亲友的呵护去接受社会、市场的挑战和考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成长的速度都是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所无法比拟的。创业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局限在参加创业的这部分同学中。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渴望成功、崇尚英雄的群体,成功者的榜样力量会激励所有人,会带动一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个人素质进行反思。
(2)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在经济的发展中资源的优化利用成为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而现代经济体系运行效率提高的余地逐渐缩小,因而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创业不仅仅提高个体的人均产出和收入水平,而且促进新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形成。他不仅通过新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社会需求,而且刺激新的投资,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促进经济的增长,这一点从美国的历史数据中进行验证:从1980年以来,美国有70%以上的新产品和新服务由小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新公司每1美元的研发经费获得的创新是大公司的2.5倍。尤其在我国,正处在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阶段,创业的发展必将为完善我国经济结构做出贡献。大学生创业除了具有创业的普遍意义以外,因为大学生处在校园环境之内,是我国科研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对于提高我国远远落后的知识转化率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同时大学生创业不论成功与否还都将为社会培养储备一批具有高文化层次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这一点,对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远远大于单纯的经济意义。
(3)增加就业机会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从1999年开始的高校大规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全国高等院校平均就业率在70%左右,本科生就业率在80%左右而这其中还包括回到原籍等待二次就业的学生和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的学生。政府也出台了各种相应的政策:允许学生将档案留在学校两年,增加研究生录取人数等,但是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本身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创业企业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解决我国目前由于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全国范围内的就业问题。根据美国的统计结果,从1977~1980年间世界500强企业削减了500万个就业职位,而1980~1999年新企业在美国提供了将近600万个新岗位。在我国,据统计1995~1999年间城镇国有单位减少2000万人、城镇集体单位减少1000万人,外商投资增加不到100人,而私企和个体经济企业增加1500万人,成为就业的主渠道。
2.3.1 大学生创业的机遇
(1)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积极发展互联网市场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政府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各级政府也为促进当地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提供了宽松的创业环境。比如,2009年国家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年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电子商务(网店)进行自主创业认定的通知》中,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2012年浙江省工商局已正式出台《关于大力推进互联网市场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引导当前持续高涨的互联网创业激情。这些政策都为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互联网创业便于大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学以致用
一方面,中国网民大部分为年轻人,思想相对开放,追求个性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网民们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满足了吃饱穿暖等物质需要后,更追求舒适、美观、时尚、个性化等方面的精神享受。20世纪90后的大学生是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们能从自身角度出发,积极地接受新鲜事物,大胆创新,从而敏锐地嗅到市场商机所在。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互联网营销、网页制作等相关课程,老师们以实际案例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们互联网创业的欲望。大学生学以致用,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实践中,解决了互联网创业中的很多技术问题。
(3)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动机充足
大学生创业应是适宜的创业环境与做好创业准备的学生相结合的产物,大学生创业的动机有一定特殊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种原因。
a.生存的需要
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结构的调整、城乡差距扩大以及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等原因使得许多家庭难以负担昂贵的学费,我国高校学生中贫困生比例逐年增加。在沉重的经济压力之下,为了顺利完成学业,一部分学生只好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来维持学习和生活开支。在打工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具有创业素质的人会发现商机并把握它,开始走上创业的道路。
b.积累的需要
一部分大学生为了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好准备,在条件成熟时也会利用课余时间走上创业的道路。这种类型的创业者往往以锻炼为目的,承受失败的能力较强。
c.自我实现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25~29岁是人的创造力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个年龄段的青年正处于创造能力的觉醒时期,对创新充满了渴望和憧憬。他们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烈,大学环境使他们更容易接触一些新的发明和学术新成果,或者他们本身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会积极投身到自己的创业生涯中。
d.就业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一方面表现为需求不足;另一方面表现为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待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2.3.2 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类型
(1)互联网营销类
互联网营销具有成本低、回报快、风险小、灵活性较强、便于操作等特点,深受青年大学生特别是启动资金有限的大学生的欢迎。大学生互联网营销类创业又以天猫、淘宝、微信等平台为主要依托,这类创业目前是很多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首选创业方式。
(2)智力服务类
大学生利用自身智力和专业优势,主要通过建设网站、提供互联网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和软件、智能手机(电脑)功能开发、维护等方式创业,这类形式对大学生来说,与专业结合紧密,既能开展创业实践体验,提高自身创业能力,又能促进专业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
(3)高技术项目类
以互联网为依托平台,云服务、物联网技术、职能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不断出现,大学生作为高科技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者、践行者,在高科技项目创业上,不仅有很大的优势,而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互联网高科技创业项目已成为众多风险投资者的首选和重点。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既有与其他创业者相同的共性,也有其他创业者所不具有的一些特点。
2.3.3 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优劣
(1)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优势
①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程度的文化水平,对事物较有领悟力,有些东西一点即通;
②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
③接受新鲜事物快,甚至是潮流的引领者;
④思维普遍活跃,无论敢不敢干,至少会敢想;
⑤运用IT技术能力强,能够在互联网上搜寻到很多信息;
⑥自决心信念较足,对认准的事情有激情去做;
⑦年纪轻,精力旺盛,故有“年轻是最大的资本”之说;
⑧没有成家的大学生暂无家庭负担,其创业很可能获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持。
(2)大学生互联网创业的劣势
①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贸易互联网;
②缺乏真正有贸易远景的创业项目,很多创业点子经不起市场的考验;
③缺乏贸易信用,在校大学生信用档案与社会没有接轨,导致融资借贷难题重重;
④喜欢空言无补,创业设想大而无当,市场猜测普遍过于乐观;
⑤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看不起蝇头小利,往往大谈“第一桶金”,不谈赚“第一分钱”;
⑥独立人格没有完全形成,缺乏对社会和个人的责任感,甚至毕业后有继承依靠父母过日子的想法主意;
⑦心理承受能力差,碰到困难就抛弃,有的学生在前期听到创业艰难,没有尝试就放弃了;
⑧整个社会文化和贸易交往中往往不信任青年人,俗语说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很不利于年轻人的创业。
总结:较低的创业门槛、实力超强的行业巨头意味着互联网行业竞争极其激烈,一个创业项目从最初的点子或理想,到初期规划,到具体落实,到项目成型以及未来各个阶段的发展,无一不是时时处处有陷阱,需要及时规避风险。很多大学生对于网络创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认为网络创业相对简单,实际上则不然。网络创业与传统创业没有什么根本区别,要说有区别只是采用的工具不同。无论是传统创业还是网络创业,都需要对创业项目做市场及行业分析,制订营销策略,组建创业团队,预测未来财务状况,筹集创业资金,评估创业风险。网络创业成功者有之,但失败者也比比皆是,失败的原因包括缺少资金支持,团队产生分歧,在技术、市场或销售方面存在短板。因此大学生创业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创业的复杂性,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3)当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a.对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是一部分高校将招生计划同就业率挂钩,造成了高校往往只重视就业率而忽视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培养。二是多数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为选修课,没有从思维观念上对创业教育进行重视,未将其纳入规范的教学和科研计划中。
b.重理论轻实践,方法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学方法仍以传统的灌输教育为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严重束缚了大学生的思维意识,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发挥。另外,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往往停留在课堂讲授、创业计划比赛、讲座等形式上,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浅层次的表面化、临时性的创业能力培养,效果欠佳,作用不明显。
c.师资力量薄弱,政策支持不足
目前,在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只从事理论课的传授,没有创业经历,缺乏实践经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结构存在严重不足,有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的匮乏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各级政府都出台了措施支持大学生创业,但是要么在某些方面扶持力度低,要么与高科技产业挂钩,准入门槛高,真正为大学生量身打造的创业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d.以群体培养方式为主,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开设课程大规模群体化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对于普及创业知识、推进创业意识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每个人个体能力的差异,这些广谱式的培养方式不具备针对性,不能很好地发挥个体的潜在能力。加之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匮乏,不具备“一对一”个性化培养的条件。
e.传授创业知识容易,内化为学生的创业能力难
事实上,大学生创业成功的过程是一个“知道、悟道和行道”的过程,让学生简单地掌握创业的知识相对容易,但是让学生领悟到创业成功的真谛,把握创业的科学规律,进而转化成创业的实际行动就很难了。一是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较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较为成熟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缺乏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理论支撑。二是目前承担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师主要由负责学生就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和负责商学教育的专职教师组成,由于受工作岗位和个人经历的局限,难免会出现教学技能相对欠缺、创业实战经验缺乏的问题。三是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创业能力培养的缺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需求规模等不明晰,甚至他们连融资渠道的类型都不清楚。在这种状态下,融资过程和结果不能达到需求的情况常常出现,而且还会进一步影响其后的生产经营环节。而且,大多数大学生所选择的渠道主要为亲友等熟人筹资,其次为传统银行贷款。前者在融资规模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后者的条件较为苛刻,对于创业起步的大学生而言往往达不到其要求。
2.3.4 大学生创业应注意的问题
(1)专注于特定领域
专注并解决一个小问题作为市场切入点,不要想什么都做,以免贪多嚼不烂,使自己陷入被动。船小才好调头,规模小可以带来灵活性和很多优势,许多互联网公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做出方向调整,实现的结果与当初的设想可能大相径庭,比如Ebay最初只是想销售拍卖软件,结果却成为拍卖网站;小也可以变大,市场缝隙有时可以变成一个新的大市场。
(2)保持差异性
在多数情况下,专才比通才在市场上更有竞争优势,不一定要做非常先进的事情,但一定要做与人不同的事情,做出自己的特色,给顾客提供不一样的服务和体验,才能体现出对用户的价值。
(3)保持低成本
对于创业的资金需要、特别是创业初期的现金流问题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精打细算,节约费用开支。即使有很好的商务模式和赢利前景,如果资金周转发生问题,也会导致企业夭折。因此,不要被初期的顺利进展和蓬勃发展冲昏头脑,要时刻保持对成本和资金链的警惕。在互联网创业初期要尽可能多地使用互联网的廉价或免费服务,能充分利用廉价或无偿的互联网资源也是一种经营能力。
案例分析:马云与阿里巴巴
2000年7月17日,马云成为了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国际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福布斯》杂志的封面故事这样描写他:“深陷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个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然而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拿破仑一般的身高,同时也有拿破仑一样伟大的志向。”
马云讲:“自己一点儿也不聪明,读书时,成绩从没进过前三名,小学考重点中学考了3次没有考上。高考想考北大,但考了3年才考上一个专科——杭州师院”。然而这样一个学习表现平平的人,却成功创办了国内外闻名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200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把马云排在第27位,拥有财富3.7亿美元。马云讲:“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
(1)充满好奇和善于发现机遇的眼睛
有人认为马云投身电子商务是机缘巧合,其实马云总是善于发现和捕捉机遇。改革开放之初,十几岁的马云把握机会,在没有一点儿家学渊源、更没出过国的情况下,通过与来杭州旅游的外国游客的交流,练就了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这对他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多年后,他能从容应对各大媒体的采访,对着各式各样的观众侃侃而谈,这得益于少年时的努力。
大学毕业后,尽管他是“三天没有新的想法就难受”,但出于对赏识自己的母校校长的承诺,马云在杭州电子工学院认认真真地教了六年多书。其间,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用业余时间接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儿。
命运在1995年发生改变,英语出色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在美国,马云发现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的他马上就想到为自己的翻译社做互联网广告,那天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他已收到了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的6封邮件,信上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马云立刻意识到,面前的互联网是一座尚未开掘的金矿。
回到国内,马云决定出来闯荡闯荡。1995年4月,他与妻子,再加上1个学自动化的“拍档”,3个人、2万元、1间房,组建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海博互联网。他们的产品叫做“中国黄页”,这是国内第一家互联网中文商业信息站点,同时也在国内最早形成主页发布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成功地发布了无锡小天鹅、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主页。
(2)确立自己的目标,永不放弃
那时候的中国,还没有多少人知道互联网,马云天天提醒自己: “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然后出门跟人侃互联网,说服客户,渐渐的业务艰难地开展起来了。
马云有段名言:“永不放弃,同时要坚信,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明天晚上死掉,见不到后天的太阳。所以如果你希望成功的话,每天要非常地努力,活好今天,才能度到明天。过了明天你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度过了艰难的1996年,企业逐渐壮大,马云也受到了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的注意。1997年,马云从杭州来到北京,加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的一个由联合国发起的项目——EDI中心,运作该中心所属的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1997~1998年,马云团队开发了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门户、互联网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互联网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互联网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站点。其中,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站点成为国内部委中最早上网的政府站点,互联网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中国政府首次组织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
马云没有就此满足,而在寻求更好的发展方向。在这两年间,他形成了自己的BtoB理念:用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服务。他发现,互联网商业机构之间的业务量,比商业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业务量大得多。为什么放弃大企业而选择中小企业,马云打了个比方:“听说过捕龙虾富的,没听说过捕鲸富的。”
1999年3月,马云毅然决定回老家杭州,创办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他对伙伴们说:“我要回杭州创办一家自己的公司,从零开始。愿意同去的,只有500元工资;愿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绍去收入很高的雅虎和新浪。”他给大家3天时间考虑,但不到5分钟,伙伴们一致决定:“我们回杭州去,一起去!”。大家把各自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凑了50万元,开始创办阿里巴巴网站,明确其发展方向是为商人建立一个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商业机会信息交流平台。几个月后,www.Alibaba.com在互联网出现了。
(3)不善将兵善将将
很难想象,搞了多年的互联网公司,马云却不懂计算机,对软件、硬件一窍不通,只会用电脑上网和收发邮件。但马云并不在意这一点,他认为不懂技术并不妨碍他去管理公司。“我就告诉我们的工程师,你们是为我服务的,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人不能为技术服务。再好的技术如果不管用,就只能扔了。我们的网站为什么那么受欢迎,那么受普通企业家的欢迎,我曾经大概做了一年左右的质量管理员,就是他们写的任何程序我都要试试看,如果我发现不会用,我就说赶紧扔了,80%的人跟我一样蠢,不会用的。”
马云坦言,自己最欣赏唐僧师徒团队:“唐僧是一个好领导,他知道孙悟空要管紧,所以要会念紧箍咒;猪八戒小毛病多,但不会犯大错,偶尔批评批评就可以;沙僧则需要经常鼓励一番。这样,一个明星团队就成形了。”在马云看来,一个企业里不可能全是孙悟空,也不能都是猪八戒,更不能都是沙僧,“要是公司里的员工都像我这么能说,而且光说不干活,会非常可怕。我不懂电脑,销售也不在行,但是公司里有人懂就行了。”
马云认为,很多时候,中国的企业往往是几年下来,领导人成长最快,能力最强,其实这样并不对,他们应该学习唐僧,用人用长处,管人管到位即可。毕竟,企业仅凭一人之力,永远做不大,团队才是成长型企业必须突破的瓶颈。“阿里巴巴做得好,不是我的功劳。我觉得最重要是永远相信下面的人比你强,今天我的工作就是和水泥,我什么都不懂,把这些人黏合在一起,每个人都能发挥好。”
其实马云最成功的也就是这一点,他是在企业使命、价值观层面上发挥领导力,然后构建起一个和谐的团队,在每一个领域安排上最合适的人,让员工们由衷响应他的号召,带着“做中国最好的企业”的使命感为阿里巴巴而工作。
(4)马云眼中的成功
从2002年低谷时期盈利1元钱,到后来每天营业额100万元,再到每天利润100万元,2005年阿里巴巴已经实现每天缴税100万元,阿里巴巴的成长速度惊人。用马云自己的话讲:“现在,阿里巴巴拿着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
什么才是马云心目中的成功?马云希望到60岁的时候,和现在这帮做“阿里巴巴”的老家伙们站在西湖边的桥边上,听到喇叭里说,阿里巴巴今年再度分红,股票继续往上冲,成为全球……。马云说,2005年,他最高兴的事情不是并购了雅虎中国,而是成为中国的最佳雇主公司,希望阿里巴巴能够成为青年人创业、成长、发展的最佳平台,把阿里巴巴打造成一个全世界伟大的、由中国人创造的公司。
(5)马云成功经验的启示
①在于他有强烈的探索求新意识,对新事物有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敢于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尝试新生事物。青年学生的“食谱”不能太窄,假如只对电脑感兴趣,或者说只对电脑游戏感兴趣,而对文学、艺术、历史、时事、军事、政治等广泛的领域视而不见或无暇关注,久而久之,会钝化一个人的思维判断能力。
②马云有很强的自信心,甚至可以说有几分张狂,从“拿着望远镜都找不到对手”这句话也可以看出他的个性特点,而这一点恰恰是现今许多青年学生所缺乏的。他们虽然会藐视或怀疑权威,但如果让他们承担或主持一件事,马上会摇头拒绝,认为自己能力不够,还得继续学习。既看不起别人,又怀疑自己的能力,是许多大学生在现实社会中难以立足发展的重要原因。
③马云有永不放弃的决心和毅力,能坚韧地把自己选定的事业推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起伏,坚韧者才能耐得了寂寞和孤独,度过低谷挫折,马云也是这样度过了互联网的“冬天”。
④马云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对他开创事业以及获得国外风险投资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马云有一股热情,靠强烈的性格感召力和合作意识,能够凝聚人心。靠团队力量而不是靠一己之力,是马云取得成功和事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因素。能够以旺盛的热情鼓舞和带动团队伙伴,是青年创业者应当从马云身上学习的一种重要品质。
案例来源:编写组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