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创业者的“器”与“道”
3.1 创业者之“器”——精神
3.1.1 创业者的含义
Kirnzer(1973)认为创业者是能够辨认市场不均衡所带来的机会,采取行动从中牟利,并且具有能够正确地预期下次不均衡将在何时何地发生能力的人。
Brockhaus(1980)认为创业者是一位有愿景、会利用机会、有强烈企图心的人,愿意担负起一项新事业,组织经营团队,筹措所需资金,并承受全部或大部分风险的人。
Peterosn及Abluam(1984)认为创业者是组织资源,管理并承担企业交易风险的人。
Nelosn(1986)认为愿意承担风险是能否成为成功创业者的关键,其他条件还包括了运气、时机、资金和毅力。
Stveneosn(1999)认为创业者是一位希望攫取所有的报酬,并将所有的风险转嫁给他人的聪明人。
Timmons(1999)认为创业者是由强力承诺与毅然耐性所驱使的人。
坎蒂隆(R.Cnatilofn)认为创业者是承担风险并合法拥有其收益的人。
杜尔哥(A.R.Turgot)和萨伊(J.B.Sya)认为创业者不同于资本家,创业者承担风险或不确定性,通过获得并组织生产要素来创造价值。
熊彼特认为创业者的职能就是创新,创新能够克服自由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而使之延续。
目前研究者们倾向于认为,创业者是发现和利用机会,负责创造新价值(一项创新或一个新组织)过程的个体(Buryat和Juline)。因而创业的内涵被界定为个体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我们把创业者定义为,具有创业精神,开发并拥有或部分拥有至少一个新企业,能够将经济资源从低生产力领域向高生产力领域转移的人。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曾说:“创业者能够将经济资源从生产力低的地方转移到生产力高、产出多的地方。”创业者不完全等于企业家,从外延来看,创业者除了从事实业以外,还可以存在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政府中;从内涵来看,创业者要进行的创新过程有许多特殊问题要解决,创业者必须具备一些特殊品质和知识。美国对创业者的定义是:“开创自己崭新小企业的人。”这里的崭新指的是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消费者需求、新的管理、新的技术、新的企业模式、新的价值、与众不同的东西等。
随着创业的发展,现代社会的创业者与传统的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已经大不相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筹措资金的方式不同
传统创业者通常自行筹措资金,自有股权占到100%。而现代创业者,大部分通过借助风险投资或其他投资者筹措资金,有时创业者的资金不及总资金的20%。
(2)创业管理方式不同
传统创业者比较注重苦干实干,稳健成长。而现代创业者除了必须具备传统创业者的条件外,更注重创业管理,如创业机会的掌握,创业策略的拟定及实施。
(3)创业理念的不同
传统创业者注重追求利润,而现代创业者追求利润已经不是唯一的目标,他们更加追求成就与实现自我的目标。有很多人放弃高薪的公司经理人职位,宁愿选择进行创业,就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理想愿望。
(4)创业者性别比例不同
在传统社会,男耕女织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们普遍都认为,女性不宜多抛头露面,更不用说独立创业了,因而女性创业家屈指可数;在现代社会里,在男女平等、女性撑起半边天的思想下,女性创业者日趋活跃。
(5)创业内容不同
随着时代潮流的演进、产业结构的改变、科技进步及消费者价值观的改变等因素的急剧变化,涌现出了大量的创业机会,创业行业也日趋丰富,现代创业者在服务产业与信息产业中比例最高。
3.1.2 创业者的心理特征
心理学家们曾对创业者们的心理特征方面作了大量研究,他们发现创业者在某些方面与常人不同,这种不同在他们看来,可以在创业者的心理特征方面得到解释。根据心理学观点,存在一组表明创业倾向的心理特征,有这些特征的个人特别有可能发生创业行为。这些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成就需要、风险承担倾向和控制欲等。
(1)成就需要
何谓成就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兰(David McClelland)曾给出如下定义:“希望做好的欲望,主要不是为了社会承认或声望,而是为了内在的个人自我实现的感觉。”他认为成就需要高的人成为创业者的可能性大,并提出假设:一个普遍拥有高水平成就需要的社会将产生更多更有活力的创业者,这些创业者将产生更快的经济发展。根据麦克莱兰的理论,创业者是成就需要和经济增长的中间变量。
麦克莱兰此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认为创业者成就需求得分高,并发现成就需求得分高的人具有下列特点:希望承担决策的个人责任,即在解决问题、确立目标和通过个人能力达到这些目标时个人负有责任;喜欢具有中度风险的决策;对决策结果感兴趣;不喜欢日常工作或重复性工作。
麦克莱兰的这一发现与一项英国研究的结论有些相似,该研究对“什么激励着人们去创业”进行调查,结果表明:98%的人回答是“将个人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列为第一重要动力,其中有70%的人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原因。88%的人将“按自己方式做事”、87%的人将“做长远规划的自由”列为重要或非常重要。仅有15%的人认为“给后代留下什么”是非常重要的。
创业者的个人成就感有利于组织的创立,但单纯追求个人成就感的创业者经常面临个人成就和组织成功之间的矛盾。在创业初期企业规模小时,创业者个人的能力就足以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但当企业规模变大,超出创业者的个人能力时,如果仍然紧紧握住权力不放,将组织的成功视为其个人成就,组织的成功与否建立在一个人身上,企业将难以获得更大发展和长久生存,因为个人的能力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创业者出现重大失误或因故离开企业时,企业往往难以为继。创业中这种创业者将企业权力和命运系于一身的现象屡见不鲜。创业中的个人成就和组织成功应该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两个方面,个人成就应建立在组织成功的基础之上,而不应使组织的成功完全依赖于创业者个人成就。
(2)风险承担偏好
几乎所有创业者的定义都会提到创业者的风险承担偏好。一些研究阐述了创业者作为风险承担者的重要性,并指出创业者是不可计量的不确定性风险的承担者。创业者承担的风险包括资本风险、职业风险、家庭和社会风险、心理风险等。一些研究发现,自尊与风险承担倾向密切相关,而且可能是其驱动力量。具有很低程度自尊的人或者不承担风险,或者承担很高风险。而拥有健康自尊的人能够承担与各种情形相匹配所产生的风险。一些研究指出创业者是“中度的风险承担者”,即创业者敢于承担风险但不盲目地冒险。创业者在管理决策中对风险的处理要根据环境或战略来进行,而不是完全依靠个性来进行。有些研究按照创业者的风险承担倾向进行分类,研究的结果依据创业者的性别、文化背景、企业发展阶段、所拥有的企业类型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而不同。值得注意的是,促使许多人决定创业的因素可能并不是对风险的偏好,而是对自己降低风险和处理风险能力的信心,这来自于个人乐观的态度、敢于接受挑战的性格和以往成功化解风险的经验。几乎没有一个创业者是完全按照创业之初的设想一帆风顺地创立和发展自己的企业的,创业者通过创业中不断创造性地解决各类问题来增强预测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创业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
(3)控制欲
一些研究表明,创业者具有相信通过自己而不是他人来决定其命运的个性。控制欲是指人们相信其控制自己人生的程度。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ulian B.Rotter)通过测试得出结论,控制欲与成就需要相一致,而创业者倾向于高度的控制欲,他们被视为对生活中的事件过程具有某种影响力的人,他们与控制欲低的人相反,后者感到自己由外部力量诸如运气和命运主宰。对于控制欲高的人来说,个人命运来自内部,由自己而非他人掌握,因此,他们更倾向于自我依赖、独立和自治。控制欲高的人拥有创业精神的3个特征:自信、创造性和责任感。一些研究发现在希望创业和不希望创业的学生之间在控制欲上的差异很大。有的研究用实验证明了拥有高度控制欲的人更有可能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和控制欲相关的是个人独立性,创业者往往喜欢独立思考和行动,这种人很难循规蹈矩地按别人命令行事,渴望独立自主,即自己领导自己,自己当自己的老板,这一点被认为是创业者最强烈的个性特征之一。
创业者的心理特征是值得重视的,不仅因为它的多样性,还因为各种创业者的个性难以统一。一般的观点是,创业行为决定于创业者的个性,创业者显示出比社会中其他人更强的成就动机、风险承担性、控制欲和自信心等。
3.1.3 创业守则与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Entrepreneur)的概念最早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始于法国经济学家Richard Cantillon(1775),他将企业家定义为“承担经营风险的人”。自此之后,众多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家精神”予以解释。由这些纷繁的理论成果所带来的启示之一,同时也是“企业家精神”研究者们的共识,就是把“企业家精神”作为一个具有多维含义的概念,定义它的方式必然由于研究重点的不同而有所侧重(Audretsch,2002)。企业家精神既是企业家个人的具体特征,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企业家精神形成于企业经营活动和一定的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制度条件下。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精神,除此以外,还包括风险承担精神和冒险精神等。
企业家在经营企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思维活动以及心理状态,被统称为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至关重要,是整过技术创新过程的重要推动力,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企业家,就必须具备一般人所没有的特质和功能,按照现在市场经济的观点,企业家最基本的特质和功能就是创新。企业家作为创新的主体,作为创新的倡导者和执行者,他们具有一般人不具有的特质,比如洞察力、创造力、风险承担精神等,创新与企业成长相关,而创新的实施者是企业家,因此,企业家是推动企业成长的本源,一个企业要想取得成长,就必须有一个特质鲜明的企业家领导企业发展前进。既然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成长的动力,是宏观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那么哪些精神是企业家精神呢,学者们认为,企业家精神首要体现的是创新精神,除了创新精神外,合作精神、协调精神、冒险精神、开拓精神等都是企业家精神,因为具备了这些精神,所以企业家勇于创新,善于变革。
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一下松下幸之助先生提出的成功创业者的创业守则。
①确立经营理念;②事事求生存发展;③抱定崇高的人生观;④认识正确的经营使命;⑤顺应自然法则;⑥利润是合理的投资报酬;⑦贯彻共存共荣的精神;⑧视人类社会为光明正大;⑨有必胜信心;⑩力行自主经营;水库式的经营方法;适当的经营观念;贯彻专业化;造就人才;集思广益,全员经营;调和劳资关系;经营是一种创造艺术;适应时代变化;关心政治;抱着真诚心境。
企业家是经营管理企业的专家,是人类社会中一个特殊阶层。在经营管理企业的特殊环境中,企业家产生了一种体现自己特点的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企业家精神。经济学也对企业家精神给出了定义,其中熊彼特对企业家精神的阐释最为引人注目,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二书中提出了“创新”学说。他认为,经济的发展依赖企业家的创新。在熊彼特看来,是否算得上企业家,主要看他是否对客观环境做出创造性或创新的反应。但柯尔教授对此却持异议,他认为研究企业家精神时不应过分强调“创新”,因为“新颖只有当采用它们的机构有效地运营时才会获得成功”。柯尔主张企业家精神要与从事创办、维持和扩张旨在牟利的产业单位的有效运作联系起来。
不论经济学家们对企业家精神的解说存在何种分歧,企业家精神都应是从事工商业经营管理的人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压力下养成的心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素质,它包含冒险精神、竞争和创新意识、效益观念、追求更高目标和扩张企业的冲动,以及与不断变动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其他思想素质。它在封闭、停滞的封建自然经济和平稳、宁静的田园生活中是不可能产生的;拥有企业资产或掌握管理专业知识的人也并非都必定具备企业家精神。
如果将企业家精神加以具体化,企业家精神至少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开拓创新精神
纵观国内外成功的企业家,虽然成功之路不同,取得的业绩各有千秋,但有一个共同点: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正是这种创新精神,推动企业家在商务活动中动脑筋、出奇招,不断采用新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和新市场,不断改革组织管理和经营方法,才使企业不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集中表现,是衡量经理人员是否是企业家的重要标志。熊彼特指出,“企业家的特点和职能就是在创新精神的推动下,通过利用一种新发明,或更一般地,利用一种生产新商品或用新方法生产老商品的技术可能性,通过开辟原料供应的新来源或产品的新销路,通过重组产业等来改革生产模式或使它革命化。”熊彼特还指出:“企业的创新与发明者的创新不同,发明者的创新只是一种发现;企业家的创新主要不在于发明某些东西或炮制出企业得以开发利用的某些条件,而在于把事情付诸实行。”
企业家与一般的厂长、经理不同。一般的经理人员多属于守业型人才,他们往往对未来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的重大变化缺乏预见,或虽有预见,但不愿冒风险,或行事保守,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这样的经理人员能把现有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但不能开拓新局面、新事业。因此,他们只能是一般的经营管理者,而不能成为企业家。与此相反,企业家则是开拓型人才,具有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在企业初建时,他们能克服资金少、人才缺等困难,迅速打开局面,使企业得到社会承认,迅速获得发展。事业成功后,他们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有追求更高、更远发展目标的强烈愿望,并能审时度势,抓住企业成长的机会,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企业陷入困境时,他们也能临危不乱,使企业迅速摆脱险境,迎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2)实干拼搏精神
企业家既是战略家,又是实干家。他们的成功不仅在于他们具有战略家的眼光,能预见未来市场的发展变化,及时地制订出企业发展的战略,还在于他们具有实现战略的勇气、决心和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所以许多著名企业家都十分强调企业家的实干精神。已故著名企业家霍英东认为:“一个企业家,要从经验中成熟,其中刻苦耐劳占95%。”著名企业家李嘉诚也把实干精神作为企业家的基本特征之一。实际上,他自己就是一个很有实干精神的企业家,他年轻时每天能工作16小时,一星期工作7天。许多日本、韩国企业家也是以实干精神著称的。日本本田汽车的负责人久米先生认为,企业家的成功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日本著名企业家土光敏夫也认为:“经营管理者和领导干部,应该是真正能吃苦的人。如果不能做到一点,这个人就不具备掌管企业的资格。”
任何企业的成长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会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甚至遭受挫折和失败。这就要求企业家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拼搏精神。面对各种困难,他们能不回避、不退缩,敢于藐视困难、战胜困难;面对强手如林的竞争局面,他们毫不畏惧,敢于竞争;面对挫折和失败,他们不灰心、不气馁,善于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化作继续前进的动力和杠杆。
(3)奉献精神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当然应该千方百计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但是,如果把追逐利润当成办企业的唯一目的,甚至为了获得利润而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坑害国家和人民,这种人就不是真正的企业家。我们可以从许多企业家身上看到一种服务于社会、造福于民众的奉献精神。首先,这种奉献精神表现为办企业有崇高的宗旨;其次,这种奉献精神也表现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再次,这种奉献还表现为富了不忘家乡、国家和民族,有为国家和人民排忧解难的心愿和行动。
以上这3方面的精神是就企业家整体而言的。具体到每个企业家,由于各自的人生经历不同,所受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不同,表现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有些企业家可能创新精神表现得特别突出,另—些企业家则可能是拼搏精神更突出一些。
(4)风险承担精神
早期的研究者如RichardCantillion(1755),Marshall(1890),FrankKnight(1921)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风险承担精神,由于经济发展中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企业家就要具备处理这些随时出现的不确定和风险的能力,他们勇于担当,这是他们与其他人员的区别,这种精神在创业初期得表现尤其突出,因为在企业成长初期,所面对的环境很不利,失败的风险概率很大,企业家一旦决定创业,就决定了他需独自承担可能出现的一切后果。
高回报率和高风险性是新经济时代的最主要特征。一项高新技术从诞生到最终产品化、产业化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开发和营销。同时,还无法准确地把握市场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无法准确地预测高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可能性。而科技推陈出新以及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更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投资风险。因此,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家必须具备风险承担精神。并与果断决策能力相联系。企业家精神体现的就是创新与风险承担精神,创新与风险业务的开拓都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因而,企业家作为创新与风险业务开拓的主体,应该具有敢于冒风险的素质。
但是,企业家精神的风险担当精神是有限度的,并不是盲目的承担,在做出冒险决定的时候,企业家会权衡风险大小,考虑风险的后果,如果风险的代价太大,理想的企业家会避免冒险,采取稳健的策略,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过分承担风险并不是一个理性企业家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