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受益一生的治愈系幸福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寻找快乐

一、助人为快乐之本

一个小女孩趟过一片草地,看见一只蝴蝶被荆棘弄伤了,于是小心翼翼地帮它拔掉刺,让它飞回大自然。后来,蝴蝶为了报恩化作一位仙女,向小女孩说:“因为你很仁慈,请你许个愿,我将让它实现。”小女孩眨着可爱的眼睛想了想,说:“我希望我永远快乐”。于是,仙女弯下腰,在她耳边悄悄细语一番,然后飘然而去。小女孩果真快乐地度过了一生。她年老时,邻人苦苦哀求道:“请告诉我,仙女到底说了什么。”小女孩笑了笑,说:“仙女告诉我,我身旁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我的关怀。”“关怀”是个多么美好的词语,小女孩一生无私地关怀着他人,因此,她得到了一生的快乐。

从小到大,父母老师都教育我们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看到别人身处逆境就应当拔刀相助。其实,助人为乐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得到了快乐和满足。第一个故事充分证实了一句俗话:“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们正在实现着自己的社会价值,由此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得到了满足感。

下面的故事却从经济价值层面揭示了助人为乐的意义。一个寒冷的冬日,富商A在地铁站附近见到了一名落魄的铅笔推销商——衣着褴褛,神色疲惫。他不停地向路人兜售着怀中的铅笔:“先生,需要铅笔吗?这是我们公司的最新产品,一枝只要20美分。”但是,没有人愿意在这鬼天气里多待片刻。见此情景,A先生想起了自己当初创业的经历,心中顿生怜悯之意。他掏出一美元,走过去买了五枝他并不需要的铅笔,同时递上他的名片说:“当初,我也是这么开始的。”原来,A先生是当地一位有名的白手起家的销售代理商。推销商由此大受鼓舞,不懈努力并最终获取了成功。一美元加一份善心换来了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根据等价交换的原理,我们可以看到,关爱的经济价值几乎无法估量。

从经济层面来讲,如果没有这一美元,没有这一份关爱,推销商也许就会放弃这份工作,从而沦落为流浪者,成为国家与社会的负担。国家财政将不得不为其支付救济金与最低生活保障金。而推销商的事业成功不仅直接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并对社会存在巨大的潜在利益。一美元加一份善心换来了一个人的事业成功,等于是以极低的投入获取了高额回报。对于社会来说,这是一笔存在超额利润的交易。而从更通常的层面上来分析,在社会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善待他人,帮助他人有“润滑剂”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因此,无论从心理学还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帮助他人都包含了巨大的收益,快乐自己同时更是给受助者,给社会贡献了一笔难以估量的财富。

二、宽容别人,成全自己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非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被囚禁长达27年之久。他在出狱的当天说:“当我走出囚室,迈出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的时候,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宽恕别人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却也不容易。关键的是,心灵是如何选择的。当一个人选择了仇恨,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宽恕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古语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既然如此,面对一个人在无意中犯下的错误,我们为何不能宽恕呢?

当我们的心灵为自己选择了宽恕的时候,我们便获得了应多的自由。因为我们已经放下了仇恨的包袱,无论是面对朋友还是仇人,我们都能够赠以甜美的微笑。佛道中常讲究缘分,在众生当中,两个人能够相遇、相识,那便是缘分。每一个人都需要朋友,多一份宽恕,便能令我们多一位朋友。

美国前总统林肯幼年曾在一家杂货店打工。一次因为顾客的钱被前一位顾客拿走,顾客与林肯发生争执。杂货店的老板为此开除了林肯,老板说:“我必须开除你,因为你令顾客对我们店的服务不满意,那么我们将失去许多生意,我们应该学会宽恕顾客的错误,顾客就是我们的上帝。”

在许多年后,林肯当上了总统。做了总统后的林肯说,“我应该感谢杂货店的老板,是他让我明白了宽恕是多么的重要。”

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宽容是一种美德。当然,要把怨气甚至仇恨从心里驱赶出去,的确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胸襟。就像一本书上说的,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不需要一味地、刻意地去消除仇恨,而是不断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仇恨自然没有容身之处。我们何不抛弃仇恨、放下愤怒,来善待自己呢?

学会宽恕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仇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恕,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宽恕别人,可以让生活更轻松愉快。宽恕别人,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还心灵一份纯净。

三、嫉妒是恶魔

嫉妒又称“红眼病”,是一种负性情绪,指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被他人超越,或彼此距离缩短时,所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情绪体验。它有明显的敌意甚至会产生攻击诋毁行为,不但危害他人,给人际关系造成极大的障碍,最终还会损伤自身。地位相似,年龄相仿,经历相近的人之间容易发生嫉妒。

培根说:“嫉妒是恶魔”。古往今来,无论是贫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因嫉妒导致伤人害己、骨肉相残、家破人亡甚至亡国丧权的事例不在少数。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将周瑜忌诸葛亮之才,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结果自己被活活气死,死时还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实在可悲!

《圣经》中把“嫉妒”叫做一种“凶眼”,也有人把它称作一颗“灾星”。这就是说,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它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无德者必会嫉妒有道德的人。因为人的心灵如若不能从自身的优点中取得养料,就必定要找别人的缺点作为养料,而嫉妒者往往是自己既没有优点,又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因此他只能用败坏别人来安慰自己。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的了。所以古人曾说过:“嫉妒是不懂休息的。”嫉妒毕竟是一种卑劣下贱的情欲,因此它是一种属于恶魔的素质。

客观地说,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有嫉妒心理,然而嫉妒心理在不同人的行为中表现不同。当嫉妒心理指向某一特定事物时,其发展过程又会出现三个阶段:

程度较浅的嫉妒

这个阶段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的不易觉察的潜意识中,多数情况下表现出对对方的羡慕,还谈不上意识清醒的嫉妒心理。如自己与某个比较优秀的人相处很好,甚至以结交这样的朋友为荣,根本没有对他的名誉、地位等施以攻击的想法。然而,每当念及此人时,就会感到有一种淡淡的酸涩味随着喜悦而产生。

程度较深的嫉妒

这是由强度较浅的嫉妒发展而来的。其标志是当事人的嫉妒心理不再完全潜抑,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来。开始表现为忧虑、对自己不满,进而出现故意不去配合工作中比较优秀的合作伙伴的工作,甚至对其做间接或直接的挑剔、造谣、诬陷等。2002年北大心理系一位女研究生因嫉妒同学得到美国某大学的高额奖学金,偷偷以该同学的名义发了份E-mail,说放弃这个机会,致使奖学金转给了别人。按理说,学心理学的人应该更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为什么还会这样做?据了解,这名女研究生心理素质很好,法庭上面不改色,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也沦为了嫉妒的俘虏,由此可见嫉妒的根深蒂固性。

非常强烈的嫉妒

嫉妒者此时已丧失理智,向对方做正面的直接的攻击,希望置别人死地而后快。这往往会导致毁容、伤人、杀人等极端行为,常导致害人又害己的不良后果。1953年,在慕尼黑,有一个老姑娘,用儿童车推着她女朋友的婴儿去散步,突然间她把车和小孩一起推进了伊萨尔河。精神专家调查发现,这个女犯是突然间抑制不住嫉妒而犯下的罪行。

并非说所有的嫉妒都会逐渐发展到非常强烈的程度,产生极端的行为。不同人格特质的人会把嫉妒情绪控制在某一个阶段,而不让其自由发展。

嫉妒能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消化腺活动下降、肠胃功能失调、夜间失眠、血压升高、脾气暴躁古怪、性格多疑、情绪低沉等。久而久之,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抑郁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身心疾病就会跟随嫉妒者了。

由此可见,嫉妒不仅使精神受到折磨,对身体也是一种摧残。美国一些专家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嫉妒程度低的人,只有2.3%的人患心脏病,死亡率仅2.2%;嫉妒程度强的人,9%以上的人得过心脏病,死亡率高达13.4%。目前,德国等国家已把嫉妒列为疾病的一种,确实很有道理。巴尔扎克说过:“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也有人把嫉妒比作“双刃剑”,既可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那么嫉妒心理强的人应该怎样消除这种不良情绪呢?下面几招让你摆脱嫉妒心。

正确认识自我

要准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不要妄自菲薄;更重要的是不断剖析、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寻找自己对他人、对某事的评价与处理是否具有不公正、不客观的成分;面对某人某事的时候,自己的心情和行为的出发点是否理智等。

减少虚荣心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嫉妒心理来说,要面子、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正是一种虚荣和空虚心理的表现。单纯的虚荣心比嫉妒心理容易克服,但从形成的心理机制来看,二者又紧密相连。所以,克服一份虚荣心就会减少一分嫉妒。

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具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甘别人之下,不把别人的成绩看作是对社会群体建设的贡献,而首先看成是对自己的威胁,能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才能摆脱痛苦。

学会接纳他人,理解他人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劝诫人们要谦虚谨慎,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向他人学习,而这样做首先要悦纳他人。悦纳他人需要的是客观、公正的眼光以及与人为善的准则。

学会公平竞争

竞争应是激励人奋进的过程,而不应成为目标,如果过于看重结果,很容易引发不择手段、不讲规矩的举动。要明白凡是竞争总有输赢,不要把目的只放在输赢上,而是要注重竞争的过程,从中发现自己输或赢的原因,体会竞争的乐趣,形成健康的心理。

既然有嫉妒者,必然就会有被嫉妒者。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面对那些嫉妒的眼光和言行时应该怎样化解呢?

建立并保持平衡

业绩一直优秀的人或是非常用功的人很少遭人嫉妒。互相嫉妒一般是两个不相上下者,这可以说是一种平衡。后来有人冒尖,使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就会产生嫉妒。这种嫉妒将一直持续到冒尖者的“冒尖”成为稳定的现实,达到新的平衡为止。显然,这种平衡同原先的“平起平坐”的平衡已经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所以,消除别人嫉妒的最好方法,就是致力于新的平衡的形成。

表露自己的不幸和努力

当被嫉妒者感到幸运之时,嫉妒者却因此感到不幸,这种幸运的反差便成为嫉妒心理产生的源泉。因此,如果能主动向嫉妒者吐露自己的不幸往事、自己所作的努力以及目前的窘境,就会缩小双方的心理距离,并让对方的注意力转移。这往往会使对方对你的努力自叹不如,也会使对方感到你的谦虚,甚至会产生对你的同情,从而有可能使嫉妒的火苗熄灭。

主动接近、求助于嫉妒者

嫉妒者之所以嫉妒别人,往往是由于自己的自尊心没有获得满足。如果不计态度和言行,主动接近、求助嫉妒者,他会感到你的进步并不会对他造成威胁,甚至还有求于他,其自尊心在某种程度上获得满足,妒火的温度就可能降下来。

让嫉妒者也来分享欢乐

当你取得成就并获得荣誉时,注意不要冷落别人,更不要居功自傲。你可以采取各种方法让大家都来分享你的欢乐与荣誉,这有助于消除紧张空气,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

总之,对别人产生了嫉妒并不可怕,关键要看你能不能正视嫉妒。你不妨借嫉妒心理的强烈赶超意识去奋发努力,升华这种嫉妒之情,把嫉妒转化为成功的动力,化消极为积极,超过别人!

四、贪婪之心要不得

小美找到心理诊所,很不好意思地对医生讲,自己正处于迷惑与选择之中。不知是父母小时的教育不当,还是与生俱来的贪性,自己对物质方面有着很强的“占有”心理,小到几支大头针,大到建筑用的砖头、公家的订书机等,都想扛回家。她明知这样不对,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贪婪之心更是要不得。国内某塑料制品厂生产的塑料制品由于质量好,价格低,一度曾占领市场,产品销售达到了高潮。负责人看到这种情况,认为抓住此机会,进行大规模生产,就会从该产品上获得更大的利润。于是投资购买了价格昂贵的进口注塑成型机,又大量购进原材料,吸收人力,将前期获利几乎全部投入了再生产。谁知事与愿违,当他将生产出的大量产品投入市场后,效果并不像他想得那样好,销售量还是保持在原有水平,并且还有下降的趋势。这位投资者大惑不解,这才开始认真地研究市场行情。原来,许多同行业厂家正陆续将开发的新产品投入市场,这些产品造型独特、色彩丰富、轻巧灵活、实用美观,在许多方面都较从前有所改进和突破。自家产品与之相比,的确有些相形见绌。这位投资者这才如梦初醒、摇头苦叹、懊恼不已。正是贪婪盲目的心理给这位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个教训不可谓不深。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必须克服过分求利的心理,保持冷静的头脑,市场状况不好时也不气馁,要继续开拓。精明的投资家每次投资总求取最大利益,但不求取更大利益。

一般而言,贪婪心理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错误的价值观念

认为社会是为自己而存在,天下之物皆为自己拥有。这种人存在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他们会得陇望蜀,有了票子,想房子,有了房子,想位子,从不会满足。

行为的强化作用

有贪婪之心的人,初次伸出黑手时,多有惧怕心理,一怕引起公愤,二怕被捉。一旦得手,便喜上心头,屡屡尝到甜头后,胆子就越来越大。每一次侥幸过关对他都是一种条件刺激,会不断强化着贪婪心理。

攀比心理

有些人原本也是清白之人,但是看到原来与自己境况差不多的同事、同学、战友、邻居、朋友、亲戚、下属、小辈,甚至原来那些比自己条件差得远的人都发了财,心理就不平衡了,觉得自己活得太冤枉,由此也学着伸出了贪婪的双手。

补偿心理

有些人原来家境贫寒,或者生活中有一段坎坷的经历,便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旦其地位、身份上升,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索取不义之财,以补偿以往的损失。

贪婪并非遗传所致,是个人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受病态文化的影响,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而出现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通过自我调适是完全有可能改变贪婪心理的,下面给你支两招,轻松告别贪婪心理。

格言自警法

古往今来,仁人贤士对贪婪之人是非常鄙视的,他们撰文做诗,鞭挞或讽刺那些索取不义之财的行为。想消除贪婪心理的人,应牢记那些诗文和名言格言,朝夕自警。

自我反思法

自己在纸上连续20次用笔回答“我喜欢……”这个问题。回答时应不假思索,限时20秒钟,待全部写下后,再逐一分析哪些是合理的欲望,哪些是超出能力的过分的欲望,这样就可明确贪婪的对象与范围,最后对造成贪婪心理的原因与危害,自己作较深层的分析。分析自己贪婪的原因是有攀比、补偿、侥幸的心理呢,还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分析清楚后,便下决心,要堂堂正正做人,改掉贪婪的恶习。

心理调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知足常乐,“知足”便不会有非分之想,“常乐”也就能保持心理平衡了。

五、输得起,放得下

有人说,年轻是最大的资本。因为年轻,我们可以犯错,改错;因为年轻,我们可以肆意张扬;因为年轻,我们可以输得一无所有。这应该是令所有中老年人羡慕的吧。所以,当你年轻的时候,不要害怕跌倒,没有哪个真正成功的人是从来不输的。

2008年的中国女排从八连胜到三连败,在半个月内如此起伏不定的状态,着实令人为之揪心。然而,作为球队主帅的陈忠和却依旧笑言自己淡看胜负,以一句“我们输得起”应对来自各方的质疑。“输得起”,这看似简单的三个字,代表的是一份自信,也是一种自省。

也有人问过在奥运赛场上越战越勇的老将王义夫,有没有想过如果输了怎么办?王义夫说:“我们都是在成败的反复交替中成长起来的,我输得起,输得起就赢得起。”

每个人都想赢,然而对于年轻的你来说,想赢,大多是不现实的。因为参与竞争的条件欠缺太多,因此你不可能不输,但是因为你输得起,所以输了也无所谓。对你来说更重要的是明天,所以重要的不是赢,重要的是经历。王义夫这样的老将正是从不断的失败中磨练出了处变不惊的从容。对于人生而言,失败的经历要比突如其来的成功更踏实。

而当你输了的时候,就要放得下。由于当时科举制度不严谨,科场中贿赂盛行,舞弊成风,蒲松龄四次考取举人都落第了。最后他放弃了“科考”这条可以使自己走上仕途的道路,而选择了著书立说。他立志要写一部“孤愤之书”。他在压纸的铜尺上镌刻了一副著名的对联,上书: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以此自敬自勉。后来,他终于写成了一部文学巨著——《聊斋志异》,自己也成了万古流芳的文学家。蒲松龄虽然科举落第,与仕途无缘,但他找到了成就自己的另一个方向。在这条新开辟的道路上,他取得了成功,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法国哲学家、思想家蒙田也说过:今天的放弃,正是为了明天的得到。

人生路上的风景不单一处,何必把自己拘泥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放弃很难,但是不放弃你就看不到更美的景色。爱迪生说:“没有放弃就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发展。”坚持理想的同时,更要审时度势,该放手时就放手。

六、退一步海阔天空

我们一向提倡积极进取的心态,万事都要争先进。然而当面对并非一帆风顺的人生,面对鲜花凋零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力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了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给堵死了。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往往会和海格力斯犯同样的错误。这时候,不妨后退一步,你会发现海阔天空,人生照样美好,天空依然晴朗,世界仍是那么美丽。

做生意,原本肯定能赚一百万,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只有十万到手。这样的时候,你后退一步:毕竟没有赔钱。当然了,你得好好总结一下,那九十万是怎么失手的。

公司里人事调整,你原想这次你肯定升职,可宣布各部门人选的时候,你侧着耳朵听也没听到老板念你的名字。这样的时候,你先别生气,后退一步:毕竟没有被炒鱿鱼。然后想自己为什么没有被提拔,如果的确不是你的错,那就是老板没长一双慧眼,没发现你这颗珍珠,那损失的是老板而不是你。让他遗憾去吧!

单位里职称评定,你差一点就评上了。可惜,的确可惜,但再可惜也没用了。这样的时候,你后退一步:这次差一点,下次就一点不差了。那么,回去再努力一年。这一年,你有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成绩。

被公司老板给炒了,这肯定不如你炒他心里那么痛快,老板炒你肯定有他的理由,但你别去问,一问显得你没劲。你后退一步:毕竟只是被老板炒了,而不是被坏人杀了,只要大脑在,双手在,天下的老板多的是,老天爷还饿不死瞎眼的家雀呢。实在不行了,自己做老板。

做股票,这只股票本来可以赚5万元,由于贪心,只赚了5000元。你别光骂自己蠢,后退一步:毕竟还赚了5000元,而不是赔了5000元。下次不要再太贪心就是了。要是这次赔了5000元,也后退一步:毕竟只赔了5000元,而不是全赔了进去,下次不犯类似的错误,再赚回他5万元就得。

假如你生病了,心情肯定不会很好,但心情不好对你身体的恢复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因而尽量使自己不要沉迷在生病,心情不好中不能自拔,后退一步:毕竟只是生病,那就趁这个机会好好休息一阵,平时难得有这样的机会。

邻居家的孩子淘气打碎了你家的玻璃窗,你一定生气,但是孩子总归是孩子,怎么能没有淘气的时候,后退一步想:碎了就碎了,至少没有伤到人,趁此机会换一块新玻璃。

生活中这样的不如意举不胜举,我们非要跟自己较劲,争个你死我活吗?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步步紧逼,据理力争,死要面子,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地升级,不断地激化。其实忍让并不是不要尊严,而是成熟、冷静、理智,心胸豁达的表现,一时退让可以换来别人的感激和尊重,避免矛盾的加深,岂不更好。社会就像一张网,错综复杂,我们难免与别人有误会或磨擦,善待恩怨,学会尊重你不喜欢的人,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才会少一份怨恨,多一份快乐,才会赢得更多的尊重。

不论是对待自己还是对待他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忍让,你会发现世界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