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与设计哲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八识”系统下的具身认知及符号研究

黄灿

摘要:“八识”是一个佛学概念,它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佛学起源于东方,佛学文化深深影响着中国。但是东方与西方思维方式不同,相对于西方的概念逻辑体系,笔者作为一个受传统文化环境熏陶的中国人,用东方思维即理解整体的基础上再深入局部的方法论做研究。佛学是东方设计概念体系的一个很好切入点。本文力求结合佛学中的“八识”、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设计符号学中的相关研究探求佛学及其体系下的认知和符号在东方设计概念体系的位置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八识;佛学;东方思维;具身认知;符号

一、“八识系统”

要谈东方设计概念体系,佛学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东方文化的人多是辩证性思维,从整体出发,关注局部,如果不理解整体就不易理解局部;西方文化推崇逻辑推理,认为逻辑是最高的理性形式,高于习惯或常识[1]。“八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是根植于东方文化下的佛学体系之中的,是唯识宗抽象出的人对世界的理解,是分层级的,也就是分境界,境界的不同导致认知与传播的差异性。例如神秀和慧能的偈语就体现出不同境界。神秀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具体逻辑关系见图1和下文阐述。

图1 有为法与无为法的比较

1.生物感知层面的前五识

前五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可理解为五感,是人直观感受世界的渠道。从生物感知角度上说,人通过感官理解世界需要对感知的事物进行抽象,例如视觉感知是由色光反馈到人脑的主观认知、听觉感知是由振动频率反馈到人脑中的主观认知,不论是看到或听到,客观来说都是人的知觉细胞与物理事实的感觉交互,人真正所感知到的是基于这个物理事实主观加工后的产物。

感性认知由感觉的三个特点决定[2]:① 感觉具有个体特点与特性,因此感觉有差异性,例如人与人的基因外部表达不同导致感受不同,正常人与色盲患者感知世界是不一样的,生物学角度上说,是由于感色细胞的缺陷导致。② 感觉是通过比较产生的结果,是主观的,吃过巧克力后再去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没有以前吃过的甜。③ 个体标准存在于不同感觉的对比过程中,比如杯子中的水很热,这是个体标准,它是通过手与舌的触觉、视觉看到热气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感并不是独立感知的,而是共同起作用,并且权重不同。权重分为直接感知权重和感知记忆权重。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研究报告表明人的直接感知权重分配比分别为:视觉83%、听觉11%、嗅觉4%、触觉2%、听觉1%,如图2,感知记忆权重占比最大的是嗅觉。感知记忆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一般来说,女人和婴儿的嗅觉记忆最灵敏。日本人曾经做过实验:把妻子眼睛蒙上让她去寻找混入人群中的丈夫,成功比率大;婴儿离开妈妈会哭闹,但是爸爸穿上妈妈的衣服再抱起婴儿,婴儿会停止哭闹。

图2 来源美国哈佛商学院

通感也是感知的一种形式,心理学中称之为联觉。联觉族群比例约为4.3%。直白来讲,联觉是指人的一种感官体验引发另一种或几种感官体验的认知方式。常见类型的联觉类型包括视听联觉、空间顺序联觉、声音到颜色的联觉、数字形式联觉、人格化联觉、视运动到声响联觉、词法到味觉联觉、听觉到触觉联觉、镜触控联觉。这里举声音到颜色的联觉为例,有人在做大量案例研究分析后得出具备有声音到颜色联觉的人,在听到较高的音调时倾向于感受到较浅的颜色影歌.联觉Synesthesia——听到图像,看到声音[Online].http://www.guokr.com/post/555509/,2014

关于通感,还有研究表明是一种概念的隐喻,是与天赋、感官间的异同、地域、文化、认知反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3]

2.自我认知的第六识

第六识为意识。意识是基于概念的主观认知。从佛学角度上说,意识是分别心的缔造者,后天自我意识越深刻,分别心越重,分别心造就了“我”的主观存在。

这里谈自我意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我意识分两种:一种是个人的自我,即对自己人格、经验、价值、特质的认识和判断;第二种是社会的自我,即人与社会团体的关系、社会的认同、社会的归属感[4]

自我意识有文化上的差异。东方人的自我评价往往偏向于谦虚谨慎,西方人的自我评价往往偏向于强化夸张。心理学家多夫·科恩做实验,询问中国被试者、韩国被试者和美国被试者是否能回忆起去年的一项活动时,发现东方人记得特别清楚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但是美国人很少能记得清楚,也就是东方人第三人意识非常强烈,而西方第三人意识相对比较薄弱。

3.无我有智的第七识

第七识为末那识,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境界在前六识之上。前面的六识是以“我”为中心的具体认知感受,第七识就达到了无我的状态。但这种无我并不是纯粹的无我,而是通明的无我。举个例子,刚出生的婴儿,在表象上是末那识,其实不然,因为婴儿不了解世界,只是单纯的无我,即无我无智。末那识是一种无我有智的状态,是对世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放下自我意识的状态。

4.种子的第八识

第八识为阿赖耶识,是梵语alaya的音译,是业力的种子,是前七识的发起者和最终归宿者,这里可以和第七识联系起来看。末那识误以为的“我”即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习气储藏的芯片,在轮回里一直循环。

5.有为法和无为法

若要搞清楚佛学的体系,就会涉及有为法和无为法的讨论。目前大多数科学理论是建立在前六识的层面上探讨。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在字面意义上达到了末那识但终究不同。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最高层次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抑制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进行监控,遵循道德准则追求完善的境界。这种境界最终还是以“我”为落脚点,与末那识的无我有智状态有质的差别。

上述讨论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成有为法的问题,“八识”归属于有为法层面,也就是开篇提到的神秀的境界,至高境界阿赖耶识也逃脱不了因果轮回。与有为法相对的无为法境界是摧毁阿赖耶识之后的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是真正的明心见性。也就是开篇所提到的慧能的境界。

二、基于“八识系统”的具身认知

第一部分主要讲“八识”在佛学中的定位,这一部分具体讲心理学中的具身认知和“八识”间的关系。“八识”是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具身认知是作为局部的研究对象。

1.机器认知

人有各种缺陷,总的来说包括:① 生理缺陷,一般人跑不过猎豹,打不过老虎。② 心理缺陷,例如心理学中提到自我效能的误区,很多人觉得自己下决心去做一件事情就能把事情做好,其实这并不客观,缺乏外部因素的思考。再如自我认识的误区,妻子和丈夫之间讨论谁做家务事多,百分比加起来通常会超过100%。③ 环境适应缺陷,很多恶劣的环境,如缺水少粮的环境人就很难生存。

机器可以理解成是人本身的扩展,无生命的机器可以改善人的缺陷,与此同时,人对机器的依赖反而又放大了人的缺陷。人能借助机器更高效地思考问题、更方便地拿起重物,此时的机器是人脑和手臂的扩展。

认知是以人的身体为基础,研究对象是人本身。图灵在《计算机与智能》文中提出“图灵机检验”概念:人们能为机器输入程序,让它与测试者的对话就像两个活生生的人之间的对话,如果测试者没有觉察出对话是机器所为,则通过了图灵机检验,图灵认为机器拥有和人一样的思考能力。

图灵在此忽略了“八识”中阿赖耶识种子的存在,脱离了业力的种子,人就是一尊借宿的躯壳。图灵所认为的通过图灵机检验并不能说明机器就具备自我意识,机器的自我意识是指“计算到表征”的加工。人的自我意识包含在阿赖耶识的种子里。从心理学角度上说,把机器等同于人,在历史上曾经犯下过过错,例如约翰·布罗德斯·华生和他的助手罗莎莉·雷纳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的小艾伯特试验,他们挑选9个月大的艾伯特作为实验者进行行为主义心理学测验,给小艾伯特造成了巨大伤害。所以单纯把人和机器做等同会引起健康问题、伦理学问题等一系列问题。

2.具身认知与“八识”系统的关系

具身认知心理学的概念首先是身体性的。梅洛·庞蒂把身体理解成客观的身体和现象的身体[4]:客观的身体即生理层面的身体,现象的身体是除生理层面身体外,我或者你体验到的我的身体或者你的身体。这种身体即不是物理的也不是概念的,而是一种主动的身体。

具身认知是指生理体验与心理状态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生理体验“激活”心理感觉,反之亦然[4]。例如去普通公园散步和去曾和初恋情人一起散步的公园散步,具身认知是不一样的。

再回到“八识”系统,梅洛·庞蒂所提到身体是一种主动的身体,但没有提到主动身体的本质是什么,由谁主导主动。生理体验“激活”心理感觉,反之亦然,但没有提到激活的最初动因是什么,激活的主导者是谁。这种主动的身体和激活的主导者启示就具备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属于“八识”中的第六识,具身认知的一切问题都是在自我认知的第六识——意识与生物感知层面的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层面上集中讨论,属于有为法范围,由阿赖耶识主导。

三、基于具身认知的符号研究

第二部分主要讲具身认知和“八识”间的关系,这一部分具体讲符号与具身认知的关系。具身认知是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符号是作为局部的研究对象。

1.符号与具身认知的关系

符号[5]不是对感觉对象的模仿,也不是一般的抽象,是对感觉对象的命名,是一种创造,是对某种直接直觉对象特征的固定,通过这种固定逐渐超越各种知觉的差异而具有概括性,从而把直观和表象提升到概念的水平。(徐恒醇,《设计美学》。)由此可见符号是一种概念,这种概念是超越各种知觉差异的概括性产物,并不是感觉本身,这相当于是超越了前五识进入到意识层面的概念。

符号与具身认知的关系在于符号的产生是建立在人具身认知之上的。例如玫瑰花是爱情的符号,人看到玫瑰花颜色的火热、闻到玫瑰花的芬芳、抑或被玫瑰花茎部尖刺刺痛,这种种生理体验都能激活人对爱情的感觉,人能依据颜色、花香、刺痛与爱情的甜蜜、痛苦做类比,久而久之,玫瑰花代表爱情的符号就形成。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激活心理感觉的生理感受是五感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侧重不同,有时是视觉占优,有时是视觉、嗅觉同时占优,有时某种或若干感觉并未起作用。例如玫瑰花的例子,听觉和味觉就基本没有起作用。一旦符号的概念形成,符号的心理体验反过来也促进生理的体验,例如当酸梅代表酸的概念形成后,一旦人脑想起酸梅,人口中会分泌唾液。

《金刚经》[6]提到: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其实也是在讲概念。细小的粉尘并不是粉尘本身,而是取了个名字被叫作微尘罢了,微尘是代表细小的一个符号;所谓的世界也并不是世界本身,而是取了个名字被叫作世界罢了,世界是代表巨大的一个符号。

2.能指与所指

法国美学家罗朗·巴特尔[7]提到任何符号学的分析必须假定能指和所指两个术语的关系,即它们之间不是“相等的”而是“对等的关系”。举个例子:若可以用戒指表示订婚,则戒指是能指,订婚是所指,戒指作为了一个符号。戒指不等于订婚却能代表订婚,这也是符号的重要世俗意义。

3.形象性符号与结构性符号

心理学认为人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形象性思维,一种是结构性思维。两种不同思维方式铸就了两种不同符号理论体系。

以索绪尔为代表[8],从语言学角度出发、侧重符号的社会功能从属于形象性思维。他认为语言是表达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现象存在有:① 系统化社会性的语言,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具有社会性。② 个别性具体发出的话语声。这一点可以结合前一点共同理解:例如下围棋,围棋规则是超越每一局棋而存在,但是只能在具体下棋的时候,棋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体现出规则。同理,离开了话语,语言就失去了承载的所在。③ 具有一维时间线性,话是一字一句地说,不能超越。

以皮尔斯为代表[8],从逻辑性角度出发,是从属于构成性思维。他认为符号是用于表现或代表另一事物的东西,是一种物质存在物。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三种要素构成:M(媒介)用于表征事物、O(指涉对象)用于表征或代表具体对象、I(解释)用于解释者对符号的理解。三者同时存在,三者关系如图3。例如厕所区分男女的小人符号,M即绘制的小人,O即男厕所或者女厕所,I即应该是应该去男厕所还是女厕所的具体判断。

图3 符号的三要素

不论是形象性思维还是结构性思维,都从属于“八识”系统中意识层面,是意识主观理解世界的两个不同维度。

4.象征性符号与隐喻性符号

从阿赖耶识层面理解符号,是业力的种子对人意识和末那识的某种暗示,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有研究[9]认为符号分为:① 象征性符号,象征性符号有特征一:具象的象征,例如很多变形的如意图案,象征“吉祥如意”,特征二:抽象的象征,例如垂直构图形体象征崇高向上,水平规则形体象征稳定庄严等。② 隐喻性符号,隐喻性符号意义不确切,例如中国古代分别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会导致暧昧含义,有些人只能看到其表象而可能根本不懂得它所暗示的意义。

总而言之,可以用一首打油诗作为总结:


欲求表达,必先感知,

境界有别,八识认知。

具身语言,乃名符号,

物以类聚,相吸传播。

参考文献

[1] 田林.中美文化背景下思维方式对决策过程中错误类型的影响[D].北京:社会科学学院,2014.

[2] 梁轩.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交互体验设计的研究与应用[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3.

[3] 彭懿,白解红.通感认知新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

[4] 彭凯平.心理学概论[Online].http://www.xuetangx.com/courses/course-v1: TsinghuaX+30700313X+2016 T1/about/,2016.

[5] 韩东,叶浩生.认知的身体依赖性:从符号加工到具身认知[J].心理学探新,2013.

[6] 鸠摩罗什译.金刚经[M].印度,公元402年.

[7] 李平.广告——产品意向的符号系统[J].装饰,1998.

[8] 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9] 马强.论中国传统装饰符号的“隐喻性”意识及其运用手法[J].装饰,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