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和CEO做朋友——借钱也要读商学院的人际交往课(1)
哈佛商学院曾对成功人士做过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成功者之所以能够取得比其他人更多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他们的工作能力、家庭背景以及人际关系。经过分析,这三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6%、5%和69%。显然,人际关系在人们成功的道路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既然人际关系如此重要,那么,人们如何才能扩展自己的朋友圈,加大成功的筹码呢?读商学院就是一项不错的选择。无论在商学院的学习成绩如何,人们进入商学院,便已经得到了一些他人不可具备的优势:首先,进入商学院,就意味着成为商学院的一分子,那商学院本身雄厚的师资力量,自然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强大的助力;其次,进入商学院的学生,有很多已经是各个领域独当一面的人物,同学或者校友之间亦师亦友,同样可以扩展自己的朋友圈。除了这些,商学院所教授的知识,也起到了“授之以渔”的目的。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人们可以为自己的成功积累起强大的无形资产,这也是富人们拓展资源的有效途径。
1.雄厚的师资力量,而商学院学子奠定了强大的社会基础
托马斯·斯坦伯格,著名企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史泰博办公用品公司的创始人。斯坦伯格于1973年6月拿到哈佛大学商学院MBA学位后,先后在思达超市和第一国民超市任职。1985年1月,斯坦伯格被第一国民超市的老板炒了鱿鱼。
失去工作后,斯坦伯格的心情有些低落,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沃尔特·萨蒙就是其中的一位。沃尔特·萨蒙是斯坦伯格在哈佛商学院的老师,失业后,斯坦伯格经常去找萨蒙,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告诉老师,请他给一些专业性的意见。有一次,斯坦伯格得到一个购买思达超市一个部门的机会,他找到萨蒙,想听听老师对这件事的看法。萨蒙听完斯坦伯格的话,严肃地问道:“你认为你有实力与思达超市或者其他超市来竞争吗?”斯坦伯格摇摇头。萨蒙建议说:“那么,何不把你在思达超市学到的先进配送技术,应用到一个服务尚不完善、但利润比较可观的行业中呢?”受到萨蒙的启发,斯坦伯格决定将未来要走的路定格在专业零售领域,经过分析,他选定了办公用品行业。
要开设办公用品专营店,斯坦伯格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资金。尽管斯坦伯格在零售业享有盛誉,但在争取投资的时候,他和他的团队仍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不过这一次,斯坦伯格又因哈佛商学院而间接受益。斯坦伯格此前曾见过哈佛商学院的院长约翰·麦克阿瑟,麦克阿瑟是美国著名金融专家,常常能指导那些遇到经营状况的企业力挽狂澜。斯坦伯格向麦克阿瑟请教,如何能在两周内筹集到5000万美元的投资,麦克阿瑟很看好斯坦伯格,将他推荐给了哈佛商学院的副院长查克·塞斯尼斯。了解了斯坦伯格的商业计划后,塞斯尼斯引荐他去找一家投资银行的老板鲍勃·赖利。
赖利对怎样吸引投资人的注意颇为在行,尽管他并没有直接为斯坦伯格的公司提供资金,但却主动提出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帮助斯坦伯格实现商业计划。
与此同时,斯坦伯格还得到了其他一些与哈佛商学院相关的人的帮助,他们想尽办法为斯坦伯格筹措资金。而在萨蒙老师的帮助下,斯坦伯格的两位校友——菲尔德·哈迪蒙和米特·罗姆尼,他们仔细研究了斯坦伯格的商业计划,并进行了调查。经过深入分析调查数据,哈迪蒙和罗姆尼两人一致认为,斯坦伯格的商业计划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并为斯坦伯格实现这个商业计划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1986年春末,斯坦伯格和赖利一起,为自己的公司起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史泰博。5月1日,斯坦伯格在马萨诸塞州正式成立了史泰博的第一家连锁超市。但成立公司的喜悦很快就被稀稀拉拉的顾客冲淡了,斯坦伯格感觉到一种危机——如果人们都不光顾,那么,即便产品和服务再优秀,史泰博也无法得到认可。他必须尽快想办法吸引更多的人。于是,斯坦伯格立即打电话咨询了当时哈佛商学院的营销学副教授罗兰·莫里亚蒂,莫里亚蒂给他提供了很多可行性方案,比如向顾客分发优惠券、使用积分卡、采用邮局直销的方式、建立销售数据库等等。在采取了这些措施之后,史泰博的顾客逐渐多了起来。
然而,史泰博并没有完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在第二轮资金筹措中,估值成为阻碍史泰博发展的拦路虎。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公司给出的估值都不高,这样一来,斯坦伯格就没有办法拿出足够的资金来进一步扩大史泰博的规模,于是,他再次来到哈佛商学院,找到风险投资研究专家比尔·萨尔曼教授,请他帮助自己走出困境。萨尔曼教授建议斯坦伯格直接找到投资机构,他认为这些机构有些是风投公司的有限合伙人(有限合伙人以不执行合伙企业事务为代价,获得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的有限责任的权利),一般说来,如果能够直接占有所有投资收益,他们便不会采取间接投资的方式。此外,萨尔曼教授还建议斯坦伯格多考虑新的资金来源。斯坦伯格认真考虑并采纳了萨尔曼的建议,他发现自己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甚至可以直接从那些比较有钱的个人那里吸收资金。
在争取个人投资的同时,斯坦伯格也没有放弃在史泰博估值方面的努力,他通过自己在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找到了曾经的校友弗雷德·莱恩,请求获得帮助。莱恩当时是纽约“帝杰”公司投资银行的总经理,听闻斯坦伯格的难处,他决定全力支持斯坦伯格,并直接拿出自己的积蓄投资了史泰博。但莱恩的同事们仍旧觉得斯坦伯格的商业计划有些冒进,认为莱恩不能给史泰博一个较高的估值。后来,莱恩向斯坦伯格推荐了“帝杰”的新芽基金,此前,莱恩还努力获得一位权威风险分析家的认可,并在这位风险分析家的帮助下说服了同事们。最终,莱恩帮助斯坦伯格争取到了新芽基金对史泰博的投资。
1986年11月,史泰博第二家超市投入运营。随后,第三家、第四家也相继开业。截至1989年4月,斯坦伯格和他的团队已经将史泰博扩展为拥有25家超市的企业,不只如此,史泰博还实现了第一次公开募股。自此之后,史泰博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自1989年到1995年,每隔8天,史泰博就会成立一家新的连锁超市,到1996年时,史泰博连锁超市已经有500家,史泰博成立10年之内年销售额就达到了30亿美元,而在此之前,美国仅有5家这样的企业。此后,史泰博一直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2008年,史泰博斥资26亿美元,完成了对荷兰全球办公用品公司快递业务的收购,进一步确立了史泰博在全球办公用品行业中的霸主地位。
史泰博是斯坦伯格和他的团队创造的一个商业神话,它的成功,除了得益于斯坦伯格及其团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商业技巧以及独到的眼光、坚忍不拔的意志,还得益于哈佛商学院提供的不同寻常的人际关系。无疑,哈佛商学院的那些教授或者老师们,对史泰博和斯坦伯格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每当斯坦伯格遭遇困境,或者不知所措之时,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们为他提供了可行性强的建议、资金支持等。显然,这些支持在史泰博和斯坦伯格成长的道路上所起到的作用是别人无法取代的。
由此可见,人际关系,在商业活动中,能够决定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的发展前途。而商学院除了能为学生们提供最为专业的商业知识和商业经验,在学生们日后成长的过程中,更是可以为他们提供庞大的智囊团、坚强的资金以及人脉后盾,在学生需要的时候,为学生们的事业添砖加瓦,甚至雪中送炭,助推学生们在商业界的腾飞。
2.灵光碰撞,开启事业新天地
凯洛格-香港科大商学院是由美国西北大学和中国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开办的EMBA项目,以美国公认的最好的商学院之一的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和在国际学术界迅速崛起的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为依托,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高端人才。这里不少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商界精英,而对于这些商界娇子来说,商学院不仅仅是能够补充知识的地方,更是发展的绝佳场所。
在凯洛格-香港科大商学院的学生队伍里,有摩根士丹利的副主席,有联邦快递公司的董事长,有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的副总裁,还有戴尔公司的董事……这些在各个领域独当一面的人物,每周五下午就从世界各地乘坐飞机抵达香港,在上完为期两天的EMBA课程后,又乘飞机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
麦当劳华南区总经理葛国瑞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中国生活十几年,可以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本科学的是历史专业,大学毕业后考取了法学硕士和东亚研究硕士学位,这些知识都和商业没有太大的关联。葛国瑞在管理岗位虽然学到了一些经验,但他也认识到自己在管理技能方面存在很多不足,而随着职位的晋升,他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得知凯洛格商学院在美国的地位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的MBA在亚洲也是首屈一指,葛国瑞立即意识到,强强联合的凯洛格—香港科大商学院,无论是对自己能力的提升,还是人际关系的改善,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索菲亚和葛国瑞在同一个学习小组,她是通用商务融资集团亚太区的董事,最初选择到凯洛格-香港科大商学院读EMBA,看中的是在美国商学院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凯洛格商学院的名号。凯洛格商学院在营销方面独具优势,而凯洛格-香港科大商学院EMBA项目,三门和营销相关的课程师资均来自凯洛格商学院,索菲亚刚好借此弥补自己在营销方面的不足。索菲亚之所以选择EMBA,除了被凯洛格商学院的师资、香港科大商学院对亚太区的经营环境、亚洲区公司的治理以及法律研究所吸引之外,人脉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她认为,和她一起到这里学习EMBA的同学大多为高层管理人员,她可以借此机会结识他们,为自己在亚太区开展工作建立起强大的人际关系。
索菲亚说,想利用在商学院学习的机会拓展人际关系的人在EMBA有很多。索菲亚提到EMBA带给学生们的便利时说:“在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听到直接言论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而在课堂上,我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意见,这对我扩展思路,对于我全面思考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一个公司里,人们接触的领导风格是有限的,而在EMBA课堂上,我可以见识到各种不同的领导风格,通过与这些人的沟通,我在管理方面有了很多新的收获。”
索菲亚在EMBA的另外一个心得,是学习到了如何管理与自己平级或更强势的人。在工作中,她一般是管理自己的下属,但在EMBA课堂上,那些同学都是来自各个领域的精英,他们也都是管理层的人物,而通过学习,索菲亚知道该如何与这些行业大佬们进行沟通,也常常会吸取各方所长,来补充自己的不足。她认为,商学院为这些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同学们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是非常可贵的。
索菲亚已经和EMBA班的同学们在一起学习了18个月,尽管大家都是来去匆匆,但一起学习的经历,使得她和这些同学们之间结成了深厚的友谊。葛国瑞这样形容EMBA班同学们的关系:“我和索菲亚,还有其他同学们,关系都很不错。大家来自世界各地,却能够在同一时间相聚在这里,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这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大家都是带着工作来学习的,所以学得有些辛苦,不过大家都很喜欢在一起学习的日子。”
索菲亚认为,在EMBA积累的这种友谊其实是她和同学们收获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在陷入困境的时候,她可利用的资源比原来更为充足,当然,她也随时准备为其他学生提供帮助。有时候,只需一个电话,她就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心得,看看对方是否遭遇过类似的困境,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索菲亚和同学之间都互相信任,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放在一个更为安全的地方进行讨论。这样,在决策之前,他们就已经掌握了充足的信息。这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个人决策,也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而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和讨论,同学们也能得到一些新的体会、新的经验。
商学院同学之间的沟通,不只可以解决课堂问题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还可以激发灵感。而不少商界人士,就是因为在商学院与同学沟通时产生了新的想法,才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甚至为自己的事业开启一片新的天地。
伊万是德国伊万中餐馆的创始人,他本来是德国一家西餐厅的厨师长,在凯洛格—香港科大商学院和陈子辉在一个小组,陈子辉是“辣味十足”连锁店深圳分店的店长。在进入EMBA课堂不久,伊万和陈子辉等人进行讨论的时候,陈子辉关于中餐的见解使伊万有了创业的灵感。于是,他和陈子辉一起讨论关于中餐馆的事情,并讨论了在自己的家乡开设中餐馆的可能性。经过几次讨论,伊万对中餐馆的构思逐步形成,他当即辞去自己的工作,一心一意筹划并使伊万中餐开始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