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抱怨不如改变——最有效的情绪控制策略(1)

许多人习惯于把抱怨视为解决问题的良方。每每遇到一点挫折、困难时,他们总能找出诸多理由来抱怨,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要知道,欲求成功者,第一要达成的境界就是停止抱怨。面对一切的困难,只有能做到以坦然的心态去承受的人,才能披荆斩棘,走向成功。

【抱怨是无能的表现】

荀子说过:“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抱怨是一种不良的习惯,是一个人无能的表现。

也许有人会说,有谁愿意抱怨啊?你是不了解我的痛苦!确实,生命的苦旅中有无数艰难险阻,甚至让人难以承受。但是抱怨又能怎样呢?当你看完了下面的故事,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明白,我们甚至没有抱怨的资格!

2004年5月的一个晚上,在12000余名听众雷鸣般的掌声中,一位“半身人”用双掌撑地,一步步地走上了青岛天泰体育场的主席台。

这个半身人来自澳大利亚,名叫约翰·库缇斯,天生没有下肢,但是他却用双掌走遍了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残疾人演讲大师”。此外,他还是大洋洲的残疾人网球赛的冠军。

“大家好!”打过招呼,库缇斯拿起了桌子上的矿泉水瓶子,边比划边说:“从一出生我就是个悲剧,当时我只有矿泉水瓶这么大,两腿畸形,医生断言我活不过当天,可我活到了现在,35岁的我依然健在,而且经常在世界各地旅行……”

库缇斯一口气讲了半个小时,其间,观众们的掌声几乎就没停过。最后,库缇斯突然举起手里的一件东西说:“我非常感谢青岛朋友的热情招待,我住的宾馆条件非常好,但有一样东西让我不知所措,服务生每天都会把它放在我的床头。”说完,库缇斯把他说的东西扔向了听众席,原来是一双一次性拖鞋。

听众席一片肃静。

“如果你能穿拖鞋的话,你是幸运的,你是没资格抱怨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穿拖鞋的!”库缇斯大声说。听众席上立即爆发出一连串的喝彩声,紧接着是长久的掌声。

一位哲人说:“苦海即是天堂,天堂也即苦海。”想想真是如此,有时候我们明明生活在天堂,却总是觉得自己苦不堪言;而我们意识当中的苦海,却有很多人生活得不亦乐乎。这一切,其实都源自于我们的心态是否平和,我们是否足够坚强。

和库缇斯相比,你有没有资格抱怨?如果没有,还是及早放弃抱怨,学会珍惜吧!只要抛开那些无谓的烦恼和杂念,学着去适应、去发现、去感受、去改变,你一定会摆脱抱怨的束缚,发掘到幸福快乐的真谛。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应当让人懂得,他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人,对于世间一切不幸他都有责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荣誉也属于他。”因此,面对工作中暂时不完善的地方,我们最好不要牢骚满腹,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像裁判员、检察官那样居高临下地评判、抨击和指责别人,而应当看到自己的责任,拿出实干的精神和勇气来。

对工作和公司产生种种抱怨情绪,甚至采取一些消极对抗的行动,这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一味地抱怨,不仅什么都改善不了,还会失去更多的东西。

有一位资深人士准备到一家新公司应聘,在众多竞争者中他的工作经验最丰富,学历最高,工作成绩也最显著。经过复试,他本已脱颖而出,却没想到最终被录用的竟不是他。他很惊讶,到这家公司问个究竟,得到了这样的回答:“的确,您的经验、能力是最突出的,但从您对您原来的公司的形容中,我们发现您是一个很喜欢抱怨的人。抱怨中午的工作餐不是人吃的,抱怨工作差、工资少,抱怨空有一身绝技却没人赏识……您口中的前公司那么差,而据我所知,我们两家公司的规模和体制差不多,我想您到我们公司来也一定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

所有公司的领导都会认为,抱怨只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工作中不可能事事如意,也许暂时会有不顺,但不可能永远地不顺下去。只有将之化为动力,才能真正地提高工作效率,收到实际的效果,才会得到领导的认可。

某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关于抱怨的心理测试,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一切都会成为抱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

有位成功人士说得好:“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我认为,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其实,这个世界只在乎你是否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不在乎你是踩着巨人的肩膀上去的,还是踩在垃圾上上去的。何况,一味地抱怨不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所以,不管现实怎样,都不应该抱怨,而应该换种想法来思考问题,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并获得幸福。

比如,我们应明白骑在驴上才可以找马这个道理。现在这份工作的经验,是你开始另一份更适合你工作的垫脚石。没有一份经历是全然失败的,这份工作至少让你多了一个总结经验的机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不断的调整中才有可能寻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可前提是你得首先有个位置作为坐标。

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在无聊的事情上。如果你的工作让你一点成就感也没有,那就赶紧想办法另谋高就,而不是不停地抱怨,抱怨不会提高你的口才,也不会让你得到什么有益的经验。只会使你浪费更多的时间,从而坐失更多的机会。

另外,不抱怨就是给自己良性的心理暗示。心理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我们都知道良性心理暗示的正面作用,可很少去想不良心理暗示的负面作用。当人忧郁、气愤、心情不佳时,呼出的气体是有毒的,这个你知道吗?长期地抱怨会侵蚀你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如果你还没有学会给自己良性的心理暗示,至少你不应该用不良的暗示来迫害自己。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你真的要发泄而抱怨,那么你必须要分清场合,看清对象,你可以和家人或知心好友说说,他们是真正关心你的人,会用心地倾听,并且可能会给你一些好的建议。切忌同那些交情一般且有工作关系的人去抱怨,否则,只会给你带来不利。

请记住:在工作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你不能适应,不能调整心态,就永远无法摆脱烦恼。一切都会变好的,你的生活也是美好的。对生活中的困难和人生中的困惑,只要你坚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充满信心,咬紧牙关,少一点抱怨,多一些热爱,那么所有的美好都将属于你。

【以不抱怨的心态面对苦难】

英国政治学家和教育家格雷厄姆·沃拉斯说过:“绵羊每叫一次,它就会失掉一口干草。你抱怨越多,消极的思想出现的次数越多,你就越难摆脱破坏你健康心态的敌人,你就越难摆脱破坏你幸福的敌人。因为,你每想象它们一次,它们就更深地潜进你的意识之中。思想宛如一块磁铁,它只吸引与它类似的东西,与你思想相左的东西是不大可能产生的,你的成就首先是在你的思想上取得的。”

喜欢抱怨的人很多,人们因为抱怨而徒增的烦恼、造成的不利则更多。永远不要抱怨,如果能够改变就努力地改变,如果不能改变就欣然地接受;我们越是不愿忍受,就往往越难以忍受,越难以忍受也就越不愿忍受,如此恶性循环,极易导致心理或者行为的过激。

一个富商在一次投资中,赔光了所有家产,债主整日在他家中索债。他伤心欲绝地去跳河,来到河边,他看到一个妇女站在河边,哭得非常伤心,而且一步步走向河中间。出于本能,他把那个妇女拉回了岸上,他同情地问道:“你为什么跳河?”

“我,我被丈夫遗弃了。”妇人还在抽泣,并且抱怨他不该把她拉回来,她声称自己已经没有活路了。

“你什么时候认识你丈夫的?”富商问道。

“我是3年前认识他的,我们刚结婚一年他就另觅新欢不要我了。”

妇人越说越伤心,站起来,又要去跳河,富商一把抓住她。

“哦,你等等,”富商道,“那3年前没有遇见他的时候你是怎么活的?没有他你就必须跳河吗?”

“哦,3年前我没有认识他的时候,我生活得很好,很快乐。”妇人陷入了往事的回忆中。

“是啊,你完全能从头再来啊,只不过3年时间,他在你一生中只占几十分之一啊,干嘛要为3年付出那么多代价呢?3年是可以用另外一个3年挽回的。”富商忽然想到自己,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你看,3年前我也是一个到这个城市打工的,当时我身无分文,可现在我已经是富翁了。你说是吗?”

“是啊,3年前我生活得很好,现在我依然可以很好。”妇人若有所悟,喃喃地自言自语,继而她对富商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谢谢你,我真不知怎么谢你。”然后她轻松地离开了。富商摇了摇头,看了一眼滔滔的河水,也轻松地离开了河边。

既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的苦难,那么就不要再去抱怨,学会直视它。其实,生活中的坎坷没有什么大不了,人只有经历各种摸爬滚打,才能提高自己对环境适应的能力;人只有经历风雨、饱经磨难,才会真正体会到生命的力量。仅有聪明,人并不一定能取得成功,也不可能真正明了做人的意义。

赫胥黎说过,没有哪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与忧愁的锻炼价值。同样,我们也不可否认不可回避的磨炼所具有的价值,成大事者必须具备承受痛苦的能力。这里的痛苦不单是指肉体的痛苦,而且是指因失败、挫折等各种外在因素的打击而导致的精神痛苦——这是不可回避的。

除非你想做个“输不起的人”,否则,你就要面对。当你第一次面对时,你可能心怀恐惧,但是这些东西不是孤单的,它们总是在各个不同的角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比如,你可能痛失亲人,你可能在职场被淘汰,你可能面临破产……但是,你每承受一次打击,你就会发现你的意志力会增强一分。人的意志力的强弱与对痛苦的承受能力成正比关系。意志坚强者百折不挠,意志薄弱者知难而退。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处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失败和挫折给人造成的精神痛苦无疑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来承受这种痛苦,如果只是抱怨痛苦所带来的不幸,那么,你就可能因失败而一蹶不振。

人高于其他动物的一个可贵之处恰恰是,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实践中,不是本能地逃避痛苦,而是能动地经受磨难,接受不可回避的东西,把这种磨难变成一种精神财富。

【成在稳重,败在抱怨】

在历史上,不乏稳重成大事的人。诸葛亮坐镇守空城,面对司马懿几十万大军临危不惧,那种安定沉稳、面不改色、弹琴曲调柔和,音韵不改的气势让人敬佩;拿破仑每每遇到大战险情,那种指挥若定、遇事不慌、化险为夷的气魄值得赞叹。他们在困难面前,不是满腹的抱怨,而是临危不惧,稳重自若,最后才成就了一番事业。

抱怨只会使人远离成功,走向失败。在生活和工作中,只有成熟才能把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只有稳重才能在竞争中不慌不乱、有板有眼地发挥智谋。强强对抗中一丝一毫的幼稚与惊慌,牢骚与抱怨只能于事无补,最终导致功亏一篑。

曹玮是宋朝时渭州的知州,兼管本地军事。他训练出的军队英勇善战,西夏人很惧怕他,因此,朝廷一直让他踞守于此。

一天,曹玮正在州府内宴请宾客,部下将军都在席上陪同。宴后,曹玮要与宾客下棋。刚刚摆好棋子,只见一名士兵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禀告曹玮说:“大事不好,有士兵叛逃到西夏去了。”周围的将官与宾客听了都很震惊。

曹玮也很吃惊,但他为人精明稳重,马上意识到自己是主帅,应该稳住大局,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慌乱而抱怨部下,尤其是如今宾客尚在,人多嘴杂,难免出现纰漏。所以,他急忙止住士兵的话说:“不要大惊小怪,他们是我派去的,你千万不要把此事声张出去。”

曹玮的话不知道怎么传到了西夏,西夏人以为逃亡来的宋营士兵是奸细,非常气愤,立即把他们杀了,并把人头抛向宋朝的边境。自此,再也没有士兵叛逃。

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曹玮以不变应万变,不但迅速稳定了情绪,而且将计就计,顺水推舟,一下子变不利为有利了。伟大人物都是“镇静”的高手,因为他们懂得,抱怨对解决问题毫无意义,只有沉下心,才可能让办法浮出水面。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场面,面对突然变故,一些核心人物总会大喝一声:“慌什么!”这句话一半是提醒别人,另一半则是在暗示自己。惊慌抱怨容易使人失去正常的思考能力,使人丢三落四,语无伦次。

在美国,有一位具有27年飞行经验的驾驶员,在一次采访中介绍了他的一段飞行史中最不平常的经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是F-6型飞机的飞行员。一天,他们接到战斗命令,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后,来到东京湾。他按要求把飞机降到距离海面300英尺的高度做俯冲轰炸。300英尺低空飞行在今天可能不算什么,但在当时,这已经是很低的飞行高度。

正当他以极快的速度下降并开始做水平飞行的时候,他的飞机的左翼突然被击中,整架飞机翻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