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抱怨不如改变——最有效的情绪控制策略(2)
人在飞机中,是很容易失去平衡感的,尤其在天和海都是蓝色的时候。飞机中弹后,他需要马上判断他的位置,以便决定他应该向上还是向下操纵他的飞机。但是,在最初那一瞬间、在那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他没有去碰驾驶舱里任何控制开关,只是强迫自己冷静、思考、理智,于是,他发现蓝色的海面在他的头顶上,知道了自己确切的位置,知道了自己的飞机是翻转了。这时,他迅速地推动操纵杆,把他的位置调整了过来。在那一瞬间里,如果他慌乱地操作,那么,他可能会把大海当作蓝天,一头撞进海里葬身鱼腹。这位老飞行员回忆后,语重心长地对记者感慨道:“是我的冷静挽救了我的性命。”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发生突变事件是难免的,老飞行员能从冷静中挽回性命,如果那时他只是抱怨飞机是谁维护的?老天为什么这样惩罚他?那他就只有死路一条了。然而,正是他稳定、理智的情绪救了他。可稳定的情绪来源于何处?答案是来源于正视事实,接受事实。理智的人在危险面前能保持头脑清醒,因此能临危不惧,化险为夷。
因此,培养稳重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我们在任何场合才能应付自如。相反,不稳重不仅会使我们自己无法正常思考,而且会让周围的人慌作一团。那些有过辉煌成就的人物,都曾经驾驭过别人,都有战胜一切阻碍其发展的力量的经历,当然他们最先战胜的是自己的情绪,因为战胜了自己的情绪,他们在关键时刻才会显得从容不迫,接下来的一切才会变得简单起来。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士,就必须先成为一个从容不迫的人,就必须养成稳重的好习惯。
【面对时运不济,也不抱怨】
面对自己的时运不济,抱怨是人们最常采用的办法,它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始终,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情绪。
抱怨的人们生活在一种抱怨的内心世界中,他们的想法、感觉、做法也常常会因为抱怨、争吵、吹毛求疵、批评而受到影响。出现差错时,他们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该抱怨谁呢?”长此以往,抱怨不仅会给人们带来明显的压力和紧张,而且其过程也不时会微妙地影响到人们的想法和行为,最终使人们的情绪变得极度消沉。
当我们因环境所加予的各种各样的限制和干扰,而不能追求自己的理想时,我们不能灰心,也无权抱怨。我们需要尽量取得经验,耐心地生活、耐心地等待。
有这样一个不幸者的平凡故事也许能够佐证这个道理:有一个名叫邓伍的人,从小就双腿残疾,在父母眼中,这个儿子简直就是他们无法摆脱的包袱。
“他为什么不去死呢?”一天,邓伍听到父亲这样对他的母亲说,那时候他的家里很穷,有4个正在上学的姐姐,母亲无业,父亲也只不过是一个工厂里的普通工人。
“我不死,我只要求有一口饭吃。相信我,我能给你们带来好运!”邓伍听了父亲的话尽管心里很难受,但他还是用从未有过的沉稳这样回答了他的父亲。于是,他暗暗发誓要做个有用的人,腿不能走,他便选择了学习书法。
15岁的时候,邓伍所在的城市举办了一次书法竞赛,邓伍只得了个纪念奖,但他已经很满足了,他对家人说:“等着吧,不用5年,我就可以用这支笔来养活你们。”事实上,邓伍在他18岁的时候就已经满城皆知,20岁的时候,他已是全省书法界的佼佼者了。30岁的时候,他就用自己写字挣到的钱为父母买下了这个城市最宽敞、最漂亮的房子,还为他的姐姐们买了汽车,而且每年他给残疾人基金会的捐赠高达数十万元,可是一字千金的邓伍却执意不肯搬离他的老房子,他依旧在写,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邓伍的故事说不上曲折,更谈不上感人,就像我们身边的朋友,或邻家的孩子让人在淡淡的品味中,生出些许慰藉。是的,不幸是上帝的错误,而不是我们的。但是,要纠正这个错误,不是靠抱怨,而是要靠我们自己。
越王勾践忍国破家亡之痛,寄人篱下,仰人鼻息。他的遭遇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生不如死,而求死在当初的会稽山上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那是懦夫的行为,因此,他还是勇敢地选择了活,表面上看这是没有气概的苟且行为,但实际上他骨子里却是韧劲十足的不屈不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勾践卧薪尝胆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很深刻的启示,当面临挫折、失败以至灾难时,我们究竟是该逃避、哀叹、抱怨命运的不公,还是永不放弃心中不灭的信念,以自信和勇气让一切从头再来?
究竟什么能使一个人成功?你可能会说,你的人生不取决于自己,而是被一些自己不能选择也不能控制的外界力量等因素所影响,而那些成功的人,是因为他们有机会。其实机会不会从天而降,而是积极的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信念促使你去争取成功。一个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在时运不济时,永不抱怨的人才有成功的希望。
【忍住抱怨增强自身的实力】
不管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正在经历什么样的挫折,承受了多么大的委屈,让我们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忍住抱怨,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实力,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小男孩只有7岁,父亲派他去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抱怨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风。”小男孩擦干了眼泪,坐在木桶边想啊想啊,风为什么把木桶刮倒呢?也许是重量不够吧。想了半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小男孩去井边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然后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觉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爬了起来,他跑到放木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个个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的,也没有一个被风吹歪的。小男孩高兴地笑了,他对父亲说:“要想木桶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男孩的父亲赞许地微笑了。
人生也是如此,我们可能改变不了风,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和社会上的许多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不去抱怨任何外界环境,而是给自己加重分量,这样我们就可以适应变化,不被打败。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屡败于项羽,最后兵困荥阳,处境危在旦夕。
正在这时,刘邦的部下韩信在北线却捷报频传。
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韩信的政治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他派人面见刘邦,要求封自己为王。刘邦一听,便怒不可遏,当着信使的面抱怨道:“我久困于此,日夜盼望韩信前来相助,想不到他竟要自立为王。”
此时,张良正坐在刘邦身边,急忙附耳说道:“汉军刚刚失利,大王有力量阻止韩信称王吗?不如顺水推舟答应他,否则将会产生意外之变。”
刘邦立即心领神会,话锋一转,反改口骂道:“大丈夫要做就做个像样的王!”刘邦原本爱骂人,这一骂不足为怪,况且前后两语衔接不错,竟也没露出什么破绽。
不久,刘邦派张良作为专使,为韩信授印册封。刘邦忍住了自己的抱怨,从而不动声色稳住了韩信,为汉军日后十面埋伏,击败项羽作了准备,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业。
在生活和工作中,多一些努力,少一些抱怨,你更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同时能够充实自我,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齐晖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一家出版社。在编辑部,他人活泼机灵,又十分热心,同事们都知道,有事找齐晖,绝对没二话,什么活齐晖都不会抱怨。出版社的工作很忙,社长又不愿增加人手,所以编辑部的人有时还要兼顾一些发行部的工作。其他的人多干一些活就提出抗议,怨声载道的。只有齐晖像旋转不停的陀螺,却总是乐呵呵的,指挥他做什么事,他二话不说就去做。甚至是那些搬书、装书的力气活,齐晖也从来不抱怨,有同事悄悄对齐晖说:“图什么呀?又不给加工资,你是一个编辑,他这是拿你当苦力啊!”齐晖却只是一笑:“能忍则有益!”同事摇摇头。
后来,齐晖成为老板支使最多的人,他像每个部门的临时助手一样,一时人手不够,连员工都知道可以去叫齐晖帮忙。取稿、跑印刷厂、邮寄、直销……所有的业务流程,齐晖全程都参与过。
渐渐地,齐晖熟悉了出版社的整个运作状况,几年之后,他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那些“忍耐别人”时锻炼出来的经验,帮了他的大忙,他一上手运作,便很快地进入了状态。
年轻的时候,阅历浅、经验少,尚不是计较报酬高低的时候,要知道,这时候你人生的一切都是雏形,你不断学习、开拓,才能让你自己更快地成长。你做一件事,就是为自己累积一些人生的经验。忍耐别人支使你的那些抱怨,有机会多干一点活儿,正是对你最好的锻炼。
任何一个人,只有看清自己的分量,在一切可能的情况下,忍耐抱怨,补充自己的实力,加重自己的分量,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才有立于不败之地的实力。
【与其抱怨,不如尽力改变】
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抱怨,整天抱怨这件事不可能做到,那件事也不可能做好,却不知只要时时处处善于用心,灵活变通,愁事可以办成喜事,难事可以办成易事,不利之事可以办成有利之事,难堪之事可以办成愉悦之事。
古希腊有这样一则故事:
凡是来到弗里吉亚城的朱庇特神庙的外地人,在被引导去看戈迪阿斯王的牛车之后,都会交口称赞戈迪阿斯王把牛轭系在车辕上的技巧。
“能打出这种结的人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人们常常这样赞叹。
“你说得没错,但是更加了不起的要属能解开这结的人了。”庙里的神使总会这样回应。
“为什么呢?”
“虽然戈迪阿斯不过是弗里吉亚这样一个小国的国王,但是能解开这个结的人将把全世界变成自己的国家。”神使回答说。
听了神使这么说之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戈迪阿斯打的结。各个国家的王子和政客都跃跃欲试,想打开这个结,可他们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根本就不知从何下手,只能望“结”兴叹,抱怨自己没有戈迪阿斯聪明。
几百年之后,年轻的国王亚历山大也来到弗里吉亚。他曾经征服了整个希腊,率领不多的精兵渡海到过亚洲,并且打败了波斯国王。
“那个奇妙的戈迪阿斯结在什么地方?”亚历山大问道。
于是众人将亚历山大领到朱庇特神庙,那牛车、牛轭和车辕都还原封不动地保留着原样。他看了一眼那个结,立即拔出随身佩带的剑,随手一挥,绳子应声落地。
百年难解之结就这样在一瞬间被解开了!
难办之事竟然也会这么轻易办成!其实,这种解开绳结的方法是多么简单,然而又是多么有效,一切就只在于能否懂得变通,而不是抱怨自己。我们举目四顾,拥有这个世界的人哪一个不是敢于变通的人呢?而那些只会抱怨的人又如何呢?
政治家的理想是安邦治国,孙中山在建立民国的前期天真地认为,只要自己有钱,通过金钱援助地方的军阀,就可以把清王朝推翻。所以他首先将自己在美国的家产卖掉,再通过向华侨宣传,募捐经费,他将募捐来的钱全数交给他认为有可能与北洋政府敌对的人。他先是资助军阀陆荣廷和陈炯明,后来陈炯明与陆荣廷因为权力争斗打起来,孙中山的计划无疑成了泡影。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没有抱怨自己的草率与失误,而是重新作了审慎思考。他明白要推翻北洋政府,必须有自己的军队,不掌握军队很难实现理想。于是,孙中山先生又一次奔走,通过苏联的帮助在广州建立黄埔军校,聘请当时的日本士官生与保定军校生当教员,培养了自己的军队,组建了北伐革命军,奠定了国民党与北洋军阀抗衡的力量。
历史证明,孙中山变通后的决策和做法是正确的,是成功的。试想,如果孙中山在第一次的想法落空之后,不知道另寻他途,而一味地抱怨甚至绝望,认为局势不可能有转机,其抱负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话,那么中国的历史一定会大大地被改写。
在这些成功人的意识里,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因为他们不会一味地抱怨上天的不公,他们没有固执心理,他们拥有豪情、激情,当困难临近,他们会自然地“跳出三界外”,不受世俗常规思想的烦扰,而能发现最适应自己发展的思路。正因为这样,他们才显得与众不同,他们才能够有所建树。
学会变通,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在方法之外寻找方法,在失败之中寻找成功。如此,我们的理想才不致化为幻想,而会在千回百转之后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