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受益一生的话术精进技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曲径通幽,有些话最好绕着弯子说(1)

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言有尽而意无穷,会让人在回味中体会到什么是乐趣。含蓄应答就是含有深意、藏而不露,使回答生动有趣,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委婉含蓄,胜过竹筒倒豆子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都需要采取不同的说话方式。有人不喜欢听直来直去的话,特别是一些不高兴或是别人忌讳的事。从背后或从其他角度委婉含蓄地把话说出来,听者会觉得很受用,这样会让听者思而得其意,而且越揣摩,似乎含义越深,因而也就越有吸收力和感染力。同样的,与有矛盾或有意见的人说话,还会使矛盾在委婉之中自然而然地化去火力,既不激化矛盾,又能解决矛盾,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使自己的说话形象更易于他人接受。

说话含蓄,是一种艺术。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把重要的该说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或说得不显露,却又能让人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就是所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含蓄是说话的艺术,因为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技巧。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比一览无余的大道更能令人愉快一些,“委婉含蓄”要比“竹筒倒豆子——一吐无余”高明得多。

曲说,是指面对某件事情不便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而是拐弯抹角地绕过主题,用婉约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自己的说话形象显得更高明。

不便直说的话往往是由说话的场合、说话者的身份、说话者的心理状况等决定的。如在古代,臣子看到君王有过失,进谏时,就很注意说话的含蓄性。因为君王十分讲究保持至高无上的尊严,如果大臣有损“龙颜”,是要掉脑袋的。传说汉武帝晚年时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一天,他对侍臣东方朔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能活百岁。不知是真是假。”

东方朔听了这话,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梦了。皇上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面有不悦之色,喝道:“你怎么敢笑话我?”

东方朔回答说:“我在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

汉武帝问:“你为什么笑彭祖呢?”

东方朔说:“据说彭祖活了800岁,如果真像皇上刚才说的,‘人中’就有8寸长,那么,他的脸不是有丈把长吗?”

汉武帝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东方朔是聪明的,他用笑彭祖的办法来讥讽汉武帝的荒唐,颇有些指桑骂槐的味道。这种含蓄的批评,汉武帝却是愉快地接受了。

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下,曲说还可以用来作为隐晦批评的手段,间接地提出意见。《古今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官府的税收很重,全国上下怨声载道,但敢怒不敢言。当时,都城金陵连续几年大旱,百姓们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度日艰难。一次,南唐皇帝李煜视察国情时见到田地久旱无雨,便问道:“为什么外地都下了雨,而偏偏京城不下呢?”这时,群臣中走出一人,姓申名潮高,弯身施礼后答道:“雨不敢下到京城里来,因为它也怕被征税。”李煜沉思半晌,然后微微含笑。不久,许多苛捐杂税便被取消了。

我们再来看一则现代故事:

甄妮在大连演出时,对台下观众说:“有一种运动,不知大连朋友是否喜欢,先举起你的左手,再举起你的右手,两只手来回……”她一边说一边用手示范鼓掌的动作。没等她说完,台下便掌声四起。一个演员,最喜欢的就是能听到观众的掌声,甄妮的表演还未开始,观众就为她热烈鼓掌。她主要是用曲说,再配以形象化的动作,生动有趣,获得了台下观众的好感。

言有尽而意无穷,会让人在回味中体会到什么是乐趣。含蓄应答就是含有深意、藏而不露,使回答生动有趣,又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抓住要点,说服对方

同词不仅可以活解、异解,且可“反解”,对比鲜明,引人入胜。

同词反解幽默术就是对变化方式相同的词或字根据情况需要做出与意义直接相反的解释,以达到自我解脱、说服对方的幽默技巧。

同词反解与我们所熟悉的一语双关有相同之处,它们的区别在于:一语双关是用不同的意思来泛泛地引开话题,出人意料;同词反解的特点在于针对同一字词作两种解释,在意义上针锋相对,相互矛盾。可以说同词反解幽默术是一语双关术的一种特例。

小伙子阿毛在路上遇到几个月前给他主持结婚仪式的牧师。阿毛问牧师:“在举行婚礼的时候,您不是代表上帝宣布,我和我妻子的一切烦恼都到头了吗?可是我现在正烦恼得很哪!”

“对,我是这样说过。”牧师不慌不忙地回答,“烦恼有开始的一头,还有消失的一头,当时我可没说明你们是到了哪一头。”按道理来说,结婚仪式上牧师讲话充其量只是对一对新人的良好祝福而已,至于他们在婚后的生活中能否幸福如意,则直接取决于自己。夫妻关系处理得不如意,阿毛反过来质问牧师,这无异于无理取闹,苛求于人。牧师对此看在眼里,明在心里,却没有予以反唇相讥。

他抓住小伙子诘问中“到头”这个词巧作解释,驳倒对方。“到头”这个词可以作两种意义完全相反的解释,至于究竟采用何种解释,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牧师表示自己当初并没有确定地宣布阿毛是苦尽甘来,言外之意很明显,自己不能对阿毛婚后生活的不幸福承担责任。其实这是用幽默的方式告诉对方一个人生道理:婚姻的幸福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把握,上帝和牧师是不能保证什么的。

一位妇女正在医院待产,剧烈的阵痛愈来愈频繁了。这位妇女痛苦地对护士说:“小姐,最难过的时候是不是马上就要过去了?”

“亲爱的,在你出院以后的18年,才是最难过的时候呢!”护士小姐回答说。

这位妇女问话的本来意思是说自己的疼痛是不是会早些结束,显然是想从护士小姐那里得到一些安慰。护士小姐不是按常规方式给予对方口头上的鼓励,因为,如果那样做,倒很可能适得其反。她巧妙地抓住对方问话中的“难过”二字进行发挥,帮助对方减轻痛苦。“难过”一词可作两解:一是指人在肉体上的痛苦,比较具体;二是指较广泛意义上包括精神痛苦、肉体痛苦在内的复杂感受。在不同的场合下,二者各有其强调的内容。就是用这种巧妙的同词异解,护士小姐不仅道出了一个为人母者在抚育子女的长期过程中的含辛茹苦,另外也活跃了气氛。

同词反解幽默术关键在于巧妙抓住词与具体环境下的相关性,这样才能达到自然得体、妙趣横生的效果!

设下迷魂阵,巧布口才网

故布疑阵幽默术,是指表面上采取某种行动,但暗地里却转移注意的目标,或者故意造成对方错误的印象,以便达到自己真实目的的幽默技巧。

故布疑阵的幽默通常包括两个因素:一是为了蒙骗对方而巧设的疑阵;二是对方对所布疑阵的盲从,建立在对你的判断失误的基础上。

故布疑阵不同于故弄玄虚。故弄玄虚是为了吊对方胃口,借以“捉弄”对方或“吹捧”自己。故布疑阵则不同,它有自己的真实目的,只不过要达到这目的有些困难,需要通过布设疑阵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所以捉弄蒙骗对方是必不可少的。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

故布疑阵幽默术的关键是布设的“阵”要新颖、离奇、荒诞,以引起对方的惊异、疑惑和好奇,从而产生深究的欲望。待对方正为你设下的疑阵“忙活不停”时,你已悄悄转向了自己的真实目的。所以,你所布设的疑阵只是一个幌子,是一颗掩护你靠近自己真实目的的“烟幕弹”。这颗弹释放得是否巧妙,它的作用能否发挥,直接决定了你幽默的成败。

故布疑阵幽默术所体现的幽默程度,取决于你布设的疑阵所表现的表面目的与掩藏在疑阵下的真实目的之间的错合程度。可错位、可交叉,甚至完全相反,错合的方式及程度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可笑程度,或者说幽默的深度。

我们还是先看一则例子。一天,一个旅行者骑马赶路,碰巧天下大雨,他浑身淋得又湿又冷。后来,他终于来到了县城的一家小客店。客店里挤满了人,他无法接近火炉。这时,他把客店老板叫出来,说:“拿点鱼去喂喂我的马。”老板说:“马并不吃鱼呀!”旅行者说:“不要紧,按我告诉你的去做。”客店中人们听到这奇怪的命令,都纷纷跑去看马吃鱼。这样整个房间里只剩下旅行者一个人,他在火旁坐下取暖。当客店老板和那群人回来后,老板说:“你的马不吃鱼。”旅行者答道:“不要紧,把鱼放在桌子上,等我把衣服烤干了,我自己来。”

这位旅行者运用的就是故布疑阵幽默术。他先给大家制造了一个“马会吃鱼”的新鲜事,设下疑阵,自然激起大家的好奇心,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待众人要看个究竟时,他却悠然自得地坐在火炉旁烤起衣服来,达到了他的真实目的。最后当老板把鱼拿回来时,这位旅行者还不忘继续幽上一默:“(一会儿)我自己来。”他的疑阵布设得非常成功,一个荒诞的目的掩盖了他真实的动机。正是这个荒诞的目的,引起了众人的兴趣,才为他实现自己的真实目的创造了条件,也增添了几分幽默的情趣。

旅行者的疑阵是比较巧妙的,下面这位农夫的疑阵也毫不逊色,我们不妨再看看他是怎样运用故布疑阵幽默术的。一个农民被平白无故地抓进监狱。一天,他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上说:“眼下就要种马铃薯了,我一个人翻不了这么多地。”农民看了信,立即回信说:“你不要去挖地了,我埋了一罐金子在那里。”犯人的信件看守都要过目,这封信当然也不例外。几天后,农夫收到妻子的信,信上说:“两天前,来了十来个人,把咱们农场所有的地都翻了一遍。”农夫笑了,立即给妻子回信:“你现在可以种马铃薯了。”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运用故布疑阵幽默术要注意不动声色,明放暗收,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若对方识破你的“伎俩”,你再想补救,就难上加难了。

量体裁衣,说话要把握尺度

量体裁衣幽默术,是指当遇到他人不正当的要求或诘难时,借用其思维模式或语言结构上的有关特点去反驳对方。

量体裁衣幽默术的特点在于明知谬误却不直接揭露,而是照猫画虎,使对方哭笑不得。所以,该幽默术运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方论点的荒谬性,自己将这种荒谬作为一种前提接受下来,并推出新的结论,施之于对方,令其自作自受。

一个吝啬的公司老板叫秘书去为他买酒喝却不给他钱。秘书为难道:“先生,没有钱怎么买酒?”老板说:“用钱去买酒,这是谁都能办得到的,但如果不花钱能买到酒,那才是有能力的人。”

一会儿,秘书提着空瓶子回来了。老板十分恼火,责骂道:“你让我喝什么?”秘书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先生,从有酒的瓶中喝到酒,这是谁都能办得到的,但如果能从空瓶里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呢!”

买酒需要钱,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可是老板却故意刁难秘书,给他难堪。但事实上,不用钱又想“买”到酒本身已说不通,更不用说它到底能否作为判断一个人有能力的标准了。照常规的做法,很多人可能碍于情面,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自认倒霉,有些人则可能要跟老板讲一番没钱何以能买酒的道理。其实两种方法都不如秘书所采用的那种方法来得明智机巧、诙谐有趣,这就是量体裁衣法。

秘书依照对方的思维模式,即用某种绝不可能达到的要求可以考验出一个人的“能耐”来,并将它与老板喝酒这件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结论,即:有酒喝酒不算有能耐,没有酒而能喝酒才算真正有能耐。当然,这也是一个谬论,但由于它是根据老板本人的荒唐逻辑推理出来的,所以老板不能矢口否认。这样就轮到老板难堪了!

有一位享誉甚广的作家出身于木匠家庭,但他对此并不隐讳。

有次碰见一位纨绔子弟,后者对他十分妒忌,高声问道:“对不起,请问阁下的父亲是不是木匠?”

“是的。”作家回答。

“那为什么没把你培养成木匠?”

作家略加思索,笑着问道:“对不起,那阁下的父亲想必是位绅士了?”

“是的!”对方高傲地回答。

“那他怎么没有把你培养成绅士呢?”

按照纨绔子弟的逻辑,什么样的父亲就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儿子,这显然是一个谬论。作家敏锐地抓住了他这个错误,却不正面揭露,而是量体裁衣,如法炮制,使其碰一鼻子灰。

一般说来,量体裁衣幽默术比一般幽默技巧更富论辩色彩,有时甚至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因而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若在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同时,能缓和双方的关系,就更符合幽默艺术的宗旨了。

巧用反话,有些话要绕着弯子说

朋友好久不见,突然见面,发现他长胖了,你可以这样调侃:“你越来越膘了!”这带点戏谑性的幽默似乎不太难,但如果换成正话反说:“啊!你怎么越来越苗条了!”这样幽默的表达则会令你的朋友嗔怪地笑起来。

从字面上讲,这似乎荒诞不经,但从深层次上理解,它传达出了另一层意思,虽不明言,却了然于心。二者一对照,反差很强烈,谐趣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