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具体而言,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身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就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认识自己的一切。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一)自我意识的特征
自我意识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
1.意识性
人的心理本就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意识性是相对于无意识(潜意识)而言,指人们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的联系有着清晰、明确的理解和态度,是人的觉知反映。人们作为觉知和认识这个世界的主体,而外在的世界便是人们觉知的客体,自我意识便是主体对客体的一切主观能动的反映。比如,在2017年热播的电视剧《欢乐颂2》中,谢童因为喝酒多了,在吃烧烤的时候与他人发生冲突后被警察带走。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住在22楼的四个姐妹都劝关雎尔要重新考虑和谢童是否继续恋爱关系时,关雎尔想到以前当她们任何一个人遇到什么事情时,自己都是站在她们那一边,但这次是自己遇到事情了,她们却都这样说自己和谢童,因此一向乖巧的她便愤怒了。
2.社会性
人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因此,人有亲和需要,需要与周围的人建立联系而避免孤独,获得安全感,从而完成社会化。自我意识是个体长期社会化的产物。一方面,个体的社会化是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完成的;另一方面,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也是个体社会属性的反映。对自我本质的意识,不是意识到自己的生理特性,而是意识到自己的社会特性,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以及自己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也是自我意识成熟的重要标志。比如,《欢乐颂2》中的邱莹莹,她很典型地代表了最普通的“海漂”,但是自我评价却不高,定位也不准确,因此在工作和恋爱过程中总是遇到麻烦。但在她经历了很多事情后,她慢慢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优势,找准了角色定位,毛遂自荐去网店里推销咖啡,因此在工作中业绩突出。
3.能动性
自我意识的能动性体现在其形成途径上,人们往往会根据周围他人的评价、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对自己行为的反馈等信息来形成自我意识,再根据形成的自我意识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比如,在生活中,当人们意识到别人跟自己聊天的时候态度友好,人们便会觉得自己给别人的印象还不错,便会形成“自己是个还不错的人”的自我意识。
4.同一性
自我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人们往往到青年中后期才能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自我意识。虽然这种自我意识有可能因个体实践的成败和他人的评价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到青年期以后,个体会对自己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保持同一性。正因为自我意识的同一性,才使个体表现出前后一致的心理特征,从而使自己与其他人区别开来。因此,自我意识的同一性也是个体个性化的一种体现。比如,生活中总有人会追星或盲目跟风,但也总有人对此漠不关心,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爱好。
(二)自我意识的形成
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形成的自我意识各有特点。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自我意识的分类
根据不同学者的理论与研究,自我意识类型的划分也各不相同。
(一)自我意识从结构上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的健康成长。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自身的各个方面。比如,《欢乐颂2》中的关睢尔,从小按部就班、什么都由父母安排,但在认清了自己的情感后,不顾父母与姐妹们的反对,毅然决定和谢童在一起。另外,她在意识到自己因为恋爱而怠慢工作的时候,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尊、自信、自卑、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自信是对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所承担的任务而产生的自我体验。自信与自尊都是和自我评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
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它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它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检查是主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自我监督是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实行监督的过程。自我控制是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中直接作用于个体行为的环节,它是一个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自我调控的实现是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质的表现。自我意识的调控作用表现为:启动或制止行为,心理活动的转移,心理过程的加速或减速,积极性的加强或减弱,动机的协调,根据所拟订的计划监督检查行动,动作的协调一致等。
幸福小贴士
The continuation of happiness
疤痕实验
在实验中,心理学家请电影化妆师在每位志愿者的左脸颊上都精心涂抹上逼真的“血迹”和令人生厌的“疤痕”。然后用随身携带的小镜子让每位志愿者都看到自己脸上的“疤痕”妆容。当他们在心中记下自己可怕的妆容后,心理学家收走了镜子。之后,心理学家告诉每一位志愿者,为了让“疤痕”更逼真、更持久,他们需要在“疤痕”上再修饰一下。事实上,电影化妆师并没有在“疤痕”上涂抹任何东西,而是用湿棉纱把化妆出来的“疤痕”和“血迹”彻底擦干净了。然而,由于这时没有镜子可以照了,每一位志愿者却依然相信,在自己的脸上有一大块让人望而生厌的“疤痕”,而他们对干净的脸毫不知情。
随后,志愿者们被分别带到了各大医院的候诊室,装扮成急切等待医生治疗面部疤痕的患者。候诊室里,人来人往,全都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志愿者们在这里可以充分观察和感受人们的种种反应。实验结束后,志愿者们各自向心理学家陈述了自己的感受。他们的感受出奇地一致。
志愿者A说:“候诊室里那个胖女人最讨厌,一进门就对我露出鄙夷的目光。她都没看看她自己,那么胖,那么丑!”志愿者B说:“现在的人真是缺乏同情心。本来有一个中年男子和我坐在同一个沙发上的,没一会儿,他就赶紧拍屁股走开了。我脸上不就是有一块疤吗?至于像躲避瘟神一样躲着我吗?这样的人,可恶!”志愿者C说:“我见到的陌生人中,有两个年轻女人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她们穿着非常讲究,像有知识、有修养的白领,可是我却发现,她们俩一直在私下嘲笑我!如果换成两个小伙子,我一定将他们痛揍一顿!”志愿者们滔滔不绝,义愤填膺地诉说了诸多令自己愤慨的感受。他们普遍认为,众多的陌生人对面目可憎的自己都非常厌恶、缺乏善意,而且眼睛总是很无礼地盯着自己的伤疤。
这一实验结果使得早有准备的心理学家也吃惊不小:人们关于自身错误的、片面的认识,竟然如此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如我们所知,他们的脸上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丝毫的疤痕。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他们将“疤痕”牢牢地记在了心里。正是由于心中的“疤痕”在频频作怪,才使得他们自己的言行、对陌生人的感受与以往大为迥异。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心中纵然没有心理学家为我们设置的“疤痕”,但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疤痕”。可怕的是,这些心中的“疤痕”都会通过自己对外界和他人的言行,毫无遮掩地展现出来。比如,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不够可爱甚至令人生厌、认为自己卑微无用、认定自己有种缺陷……那么,我们在与外界交往中,一定会不知不觉地用我们的言行反复进行佐证,直到让每个人都认定我们确实就是那样的一个人。
(二)自我意识从发展顺序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从自我意识发展的先后顺序上,最早出现的是生理自我,它是对自己的身体、性别、年龄、容貌、仪表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认识。接着出现的是社会自我,它是对自己在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地位、名望等方面的认识。心理自我是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气质、兴趣、信念、世界观等个性特征的认识。其中,心理自我是人们逐渐脱离对于成人的依赖,并从成人的保护中独立出来,表现出自我意识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强调自我价值与理想。这也是自我意识最晚发展出来的部分。这时我们能够透过自我意识去认识外部世界,而且这样的自我意识过程将伴随我们的一生。
案例分析与讨论
The continuation of happiness
“我爸是李刚”
“我爸是李刚”是网友们嘲讽跋扈“官二代”的流行语。2010年10月16日晚,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一辆黑色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被撞一陈姓女生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女生重伤,经紧急治疗后,方脱离生命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肇事者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途中被保安拦下,口出狂言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此事一出,“我爸是李刚”一语迅速红遍网络。
你们如何看待案例中的“我爸是李刚”?
当时有记者采访了解到,肇事者从小就受爸爸的影响而以此来推卸自己的责任。据肇事者回忆,他小时候欺负别人,他父亲就对他说“不怕不怕,因为你爸是李刚”。因此,他已经形成了这种单一的应对方式,而这也恰恰是他的心理自我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缘故。
(三)自我意识从存在方式上可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镜中自我
现实自我就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自己当前总体实际状况的基本看法。理想自我指个体想要达到的比较完美的形象。镜中自我指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或他人对自己的基本看法。
图3.1 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
心理训练
The continuation of happiness
20个“我是谁”
请用10分钟写出20句“我是_____________的人”,要求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的语句,避免出现类似“我是一个好的人”这样的句子:
我是一个________的人。
很多人在完成这个练习时,会给出“我是一个大一的人”“我是一个好的人”等不涉及自身心理品质的描述,也会出现不知道如何描述自己的情况,而在写出几句之后,便无从下笔了。这都表明,人们的自我意识是不清晰的,即不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了解自己内在的心理品质。当然,也有许多人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缺乏思考“我是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