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特色资源
一 名胜古迹
德里红堡 位于印度德里,是莫卧儿帝国时期的皇宫。自沙·贾汗皇帝时代开始,莫卧儿首都自阿格拉迁至德里。红堡是具有典型的莫卧儿风格的伊斯兰建筑。位于德里东部老城区,紧邻亚穆纳河,因整个建筑用红褐色的沙土建造而得名。红堡有护城河环绕,城堡内的建筑包括明珠清真寺、公众厅、私人厅以及专供皇帝使用的冉玛哈勒宫等。
印度总统府 总统府建于1929年,原名维多利亚宫,印度独立后,改为总统府。总统府是一座气势雄宏的宫殿式建筑,融合了莫卧儿王朝和西方建筑的风格,有觐见厅、宴会厅、图书馆等华丽的厅堂,还有无数喷泉水池、亭榭长廊。小山东北的国会大厦和王子公园里的印度门,也都是壮丽的建筑。
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位于新德里,在总统府的东北面,外观为圆盘形状,主体四周为白色大理石圆柱,其建筑风格融合了印度传统风格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特点。内部墙上是一幅幅记载印度历史的壁画,充满了庄严神圣的气氛。国会大厦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四周环绕着水池,周围宽阔的草坪上圆形的列柱成排,格调十分高雅,是新德里最美的地方。
印度门 印度门由英国建筑师埃德温·鲁琴斯爵士(Sir Edwin Landseer Lutyens)1921年设计完成,包括一座42米高的纪念拱门,上面刻有约9万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西北边境行动和1919年阿富汗惨败中阵亡的印度士兵的名字。印度门及周边广场是新德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四周的绿茵上常年有游览、休憩的市民和游客。尤其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的时候,灯光璀璨的印度门成为游人会聚的中心,十分热闹。
新德里国家博物馆 位于首都新德里,建于1949年,是在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倡议下建立的。馆内藏有公元前3世纪至今印度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各种珍贵历史文物,包括古代印度铜器、陶器、雕塑等艺术品。同时还藏有部分珍贵的外国文物,其中有中国的甘肃敦煌绘画、西藏宗教器物等。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古代艺术品和各类文物,举办展览,保护和修复展品,编印出版物及开展文物教育活动。
莲花寺 莲花寺的外观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高34.27米,底座直径74米,由三层花瓣组成,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莲花寺底座边上有9个连环清水池,拱托着这朵巨大的“莲花”。莲花代表着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伊斯兰教大同,不论哪个宗教的信徒都可以来这里祈祷、沉思。在莲花寺,每种宗教都是平等的。莲花寺的内部设置十分简单,只是一个高大宽阔的圣殿。既无神像,也无雕刻、壁画等装饰性物件。仅在光滑的地板上安放着一排排白色大理石长椅。进寺的信徒以及参观的人也不必进行特殊的仪式,只要脱鞋进殿,走到大理石椅上就座,然后沉思默祷就行。
古特伯高塔 古特伯高塔被称为“印度斯坦七大奇迹”之一,1193年奴隶王朝第一个国王古特伯·乌德·丁开始修建,后由其继承人在14世纪中叶最后完工。塔高73米,塔呈赭红色,用红砂石建成。塔身上镌刻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经文和各种花纹图案。塔内有397级台阶,可由此直登塔顶悬台。
贾玛清真寺 印度最大的清真寺,始建于1644年。这座清真寺内一共有3座大门、4座高塔和2座40米高的尖塔,由相间的红色砂岩和白色大理石筑成。园内足够容纳25000人。
胡马雍陵 胡马雍陵建于1556年,是莫卧儿王朝国王胡马雍的陵墓。这是一座宏伟的花园陵墓。其主体建筑由红色砂岩构筑,陵体呈方形,四面为门,陵顶呈半圆形。整个建筑庄严宏伟,为印度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精品。
“圣雄”甘地墓 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陵墓位于新德里东郊亚穆纳河畔。陵园呈凹形,在陵园正中,静卧着一座黑色大理石陵墓,它是一个普通的正方形平台,高约1米,长、宽各约3米。墓后是一盏长明灯,昼夜不熄,这是印度争取民族独立精神的象征。陵墓正面刻有印度文:“嗨!罗摩!”这是甘地遇难倒地时喊出的最后一句话。陵墓没有任何装饰,极其普通、简朴。然而,每逢节假日,无数身着白色民族服装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深切悼念陵园的主人。
泰姬陵 全称为“泰姬·玛哈尔陵”,是印度莫卧儿帝国著名的建筑,为纪念死去的皇妃而建。在距新德里200多公里的北方邦的阿格拉城东南、亚穆纳河南侧,被誉为“完美建筑”和“印度的珍珠”。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造,用玻璃、玛瑙镶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阿格拉堡 阿格拉堡历经莫卧儿王朝的阿克巴、贾汉吉尔、沙·贾汗、奥朗则布等多位皇帝使用,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印度伊斯兰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198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因其宫殿和城墙全部用红砂石筑成,故又称阿格拉红堡,与首都新德里的红堡齐名。
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又称贝拿勒斯,享有“印度之光”的称号,是印度恒河沿岸最大的历史名城,相传6000年前由作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湿婆神所建。位于印度北方邦东南部,坐落在恒河中游新月形曲流段左岸,该市有各式庙宇1500多座。主要名胜古迹有恒河浴场、印度金庙、杜尔迦庙、印度之母庙、拉玛王庙、贝拿勒斯印度大学、新印度金庙、林讷格尔堡。河岸附近的街头巷尾,到处竖立着象征湿婆的神柱(被称为“林伽”,即男性生殖器),为印度教教徒所顶礼膜拜。早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这里已成为印度的学术中心。公元前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曾经来到这里,在位于市西北10公里处鹿野苑首次布道、传教。耆那教的两个教长也诞生在附近,故该市已成为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重要圣地。12世纪,印度的古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今天,瓦拉纳西在印度虽然属于一座中等城市,但它以印度教圣地而声名远扬。
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是古印度佛教艺术遗址,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背依温迪亚山,面临果瓦拉河。始凿于公元前2世纪,一直延续到7世纪中叶,现存30窟(包括一个未完成窟)。从东到西长550米,全部开凿在离地面10~30米的崖面上。除5窟(即第9、第10、第19、第26、第29窟)为供信徒礼拜的支提窟外,其余皆为僧房。阿旃陀石窟以其壁画艺术著称于世。由于洞窟开凿年代分属三个不同的时期,所存壁画亦呈现出三种不同的风格。第9、第10窟壁画涉及小乘佛教,绘制于公元元年前后,以本生故事为主;第16、第17窟为第二期壁画,绘制于6世纪前后,以人像和建筑图案的配合为特色,构图富于变化,线条流畅,笔法洗练,色彩绚丽,多为佛教宣传内容;第1、第2窟为第三期壁画,绘制于7世纪前后,世俗性题材增多,与外来的中国、波斯风格融合混杂,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所表现,如帝王宫廷欢宴、狩猎、朝觐的场面,还有飞禽走兽、奇花异卉等,构图活泼,栩栩如生。
风之宫殿 坐落于印度著名的古城斋浦尔,是18世纪中叶的建筑,其众多窗户的巧妙设计,使得风可吹入宫殿内任何地方。倘若遇上狂风吹袭,只要将窗门全部打开,大风就会对穿前后窗户,而不致将宫殿吹倒,所以这座风之宫殿,含有屹立不倒的意思。这些镂空蜂巢式的窗户呈半个八角形,每当皓月当空,整座宫殿便闪闪发亮,所以又被称为“月宫”。
孟买象岛 古称“Charapuri”,即“有许多洞窟的地方”,是孟买最主要的参观旅游点。岛上有4座在岩石上凿出的印度教庙宇,建于公元450~750年间,当时该岛以“城堡城市”著称。16世纪葡萄牙人在岛上登陆地点附近发现一尊独石圆雕大象,因此就用葡语“大象”为该岛命名。公元6~8世纪,德干地区的遮卢枷人和拉什特拉库塔人在这里的丘陵中,先后开凿了7座石窟,其中最有名的是保存尚好的第一窟湿婆神庙。
二 著名城市
孟买 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印度“西部门户”之称,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临阿拉伯海,人口约1248万人(2011年)。“孟买”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博姆·巴伊阿”,意为“美丽的海湾”。孟买港是一个天然深水良港,承担着印度超过一半的客运量,货物吞吐量相当大。孟买是印度的商业和娱乐业之都,是印度很多重要的金融机构——印度储备银行、孟买证券交易所、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和许多印度公司的总部。印度印地语影视基地(宝莱坞)位于孟买。孟买市区背依青山,面临大海,有广阔的海滨沙滩和幽静的街区花园,市容典雅秀丽。在月牙形的海岸上,一座座新式的高楼大厦和旧式楼宇交相辉映。入夜,华灯耀彩,金光万点,使孟买又有“皇后项链”的美称。孟买市中心的维多利亚花园、威尔斯王子博物馆,乔帕蒂海滩附近的巴布勒纳特古庙、布胡勒什瓦市场的穆姆巴德维庙和供奉富贵之神的马哈勒萨米寺,埃勒凡陀岛上的湿婆神庙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孟买还有亚洲最长的首饰街“黄金市场街”;孟买是印度纺织业的发源地,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港之一。各种印度花布、麻纱,大多从这里输往世界各地。孟买也是印度的经济中心和工业基地。孟买的工厂数量占全印度的15%,纺织工厂占40%。
德里 印度北部重要城市,德里曾是卡尔吉王朝、图格鲁克王朝、赛义德王朝和洛蒂王朝等王朝的首都。面积为241平方公里,是印度的首都新德里所在地,为联邦直辖区,全称为“德里国家首都区”(National Capital Territoryof Delhi),人口约为1100万人(2011年)。根据1991年印度议会的一项修正案,德里获得了本级议会有限的立法权限。德里分为旧德里和新德里两部分,旧城区目前仍保留有许多重要古迹,新城区部分则是印度现代化的象征。新德里位于德里南部,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始建于1911年2月。德里是印度河流域通往恒河流域的要道,在交通、战略上居重要地位,自古即为印度重镇。旧德里街道狭窄,建筑低矮,牛车、单车、电车充斥在横街窄巷里。相反,新德里街道宽阔,到处高楼林立,是印度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心和行政中心。
班加罗尔 印度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的首府,建于16世纪。现为印度第三大城市,人口约为843万人(2011年),海拔922米,由一座城堡发展成印度南部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20世纪60年代,中央政府把重点国防和通信研究机构,如科学研究所、国家航空研究所、雷达电子发展公司等设在该市,使该市的信息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班加罗尔已经成为印度的科学和技术中心。班加罗尔也是印度政府工业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有印度主要的飞机制造厂,电器、通信设备、机床、汽车制造厂和制药厂。班加罗尔还是印度最富裕和最有活力的城市,城市南郊的电子城是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班加罗尔也由此成为“印度的硅谷”。印度35%的IT人才聚集于此。印度知名的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也设于此。该市还诞生了“印度的比尔·盖茨”——印度首富普雷吉姆。微软、惠普、3M等世界知名企业都在这里设立了办事处,上百家国际大型IT公司在此落户。
加尔各答 加尔各答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属印度第三大大都会区(仅次于孟买和德里)和第四大城市。加尔各答市有人口近450万人(2011年),整个大都会区人口达1411万人(2011年)。在殖民地时期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在这期间,该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现今仍然保存有大量当时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加尔各答是印度东部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很多大型公司的总部设于此,如印度帝国烟草有限公司(Imperial Tobacco Companyof India Limited)、印度煤炭有限公司(Coal India Limited)、印度国家保险公司(National Insurance Company)、埃克塞德公司(Exide Industries)和布里塔尼亚实业公司(Britannia Industries)等。另外,加尔各答还是印度茶叶委员会(The Tea Boardof India)、国防部军械生产委员会(Ordnance Factories Boardofthe Ministryof Defence)、阿拉哈巴德银行(Allahabad Bank)、友固银行(UCOBank)、印度联合银行(United Bankof India)的总部所在地。加尔各答还是一个拥有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城市。该市在印度独立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独立后的左翼和工会运动也非常突出,在2011年的选举落败前,以印度共产党(马)为主的左翼阵线在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了34年。
金奈 金奈以前称为马德拉斯,1996年改为金奈,坐落于孟加拉湾的岸边,是泰米尔纳德邦的首府,印度第四大大都会区。面积130平方公里,人口约468万人(2011年),是印度的大型商业和工业中心,居民大部分操泰米尔语,还有人讲泰卢固语、马拉雅拉姆语和英语。城市以圣乔治堡为中心向南北方向延伸,市中心在圣乔治堡的东南角。主要街道大多为南北向。西部为高级住宅区。工业区分布在北部,尤以铁路和公路沿线发展迅速,南部为新居民区。居民住房密集,一般按不同阶层和宗教信仰构成传统的居住区。
海得拉巴 印度第六大城市,安得拉邦的首府,位于印度中部。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清真寺、庙宇而著名。市区内建于1591年的查哈尖塔,是该城的象征。海得拉巴面积为220.36平方公里,人口约681万人(2011年)。居民多为印度教教徒,其次为伊斯兰教徒和基督教徒,主要通行乌尔都语和泰米尔语,是伊斯兰教古代文化的中心之一。
艾哈迈达巴德 艾哈迈达巴德是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第一大城市,重要的纺织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它也是印度的第七大城市,人口约557万人(2011年)。郑和下西洋时译作阿拨巴丹。1411年古吉拉特邦国王艾哈迈德沙一世在阿尚瓦尔城基础上进行扩建,曾为该王国伊斯兰文化中心。城内伊斯兰建筑众多,造型各异,其清真寺和陵墓多具有印度古建筑风格。建于1423年的大清真寺是全市最著名的建筑,寺内有密集如林的260根精雕石圆柱,入口处是建于1441年的艾哈迈德沙陵墓,墓为圆拱顶形,墓前还建有一座纪念艾哈迈德沙的三层拱门式的凯旋门。圣雄甘地是古吉拉特人,曾在这里发起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现今保存一所“甘地修行所”,以示对他的纪念。
坎普尔 坎普尔是印度北方邦的南部城市,恒河中游平原上的主要交通枢纽,工商业城市和坎普尔县的行政中心。面积约262平方公里,人口约277万人(2011年)。坎普尔地处肥沃的冲积平原上,附近盛产棉花、小麦、甘蔗、油菜籽等,是恒河-亚穆纳河河间地农牧产品集散地。
那格浦尔 那格浦尔是印度中部城市。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东北部,人口约241万人(2011年),是马哈拉施特拉邦东北部维达婆地区(Vidarbha)的发达城市。因每年马哈拉施特拉邦立法院在此举行年会,被称为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第二大行政中心,那格浦尔市也是那格浦尔专区和那格浦尔县的政府所在地。那格浦尔位于印度的中心位置,印度公路的零公里点位于该市。那格浦尔及其邻近地区盛产高品质的柑橘,在印度以柑橘贸易而闻名,被誉为“柑橘之都”。
浦那 浦那是印度西部城市,素有“德干女王”之称,是马拉地族的文化首府,也是印度重要的学术及研究中心,号称“东方牛津”。面积450.69平方公里,人口约312万人(2011年)。近代以前曾为马拉塔王国的首都,曾作为孟买管辖区的季节性首府,温和的气候使它成为颇受欢迎的游览胜地。现为重要的教育中心,是印度军队的南方指挥总部。市郊四周散布着工业区,著名的马嘎普塔城(Magarpatta City)软件园和塔塔汽车公司坐落于此。
三 建筑艺术
(一)佛教建筑
孔雀王朝时期,印度的建筑艺术已经很发达。在阿育王统治之前,房屋都是砖木结构。但在阿育王统治时期,砖、木开始被石料代替。阿育王统治时期,大力提倡佛教,此时王国国力强大、经济繁荣。
位于恒河岸边的孔雀王朝的首都华氏城是一个大都市,宫殿十分精美,这里还有一处有100根石柱的殿堂的遗址。
窣堵坡 窣堵坡是梵语Stupa的音译,意为方坟、圆冢,是一种半圆形的建筑,用来掩埋佛祖释迦牟尼和其圣徒的“舍利”。其样子像坟墓,又像一个倒扣着的饭钵,因此又叫“覆钵”。其外形象征天穹,庄严而肃穆。台基高4.3米,直径为36.6米,球体直径为32米,高12.8米,顶部的佛邸亭有三层华盖,周边有正方形石栏杆,每面正中设门,门上刻有浮雕,门前立有三排插榫的橄榄形石柱。相传公元前3世纪时,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斥巨资建起84000座窣堵坡,将佛祖释迦牟尼的骨灰分成84000份,分藏于各塔。其中有8座建在今印度中央邦博帕尔附近的桑奇村,如今8座中仅存3座。桑奇窣堵坡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窣堵坡。
毗诃罗 毗诃罗是梵语vihara的音译,意为石窟僧院,指佛教或耆那教僧侣集体居住、静修的地方。毗诃罗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前有厅或门廊,大厅的三面墙壁辟有方形单人小室数间,后壁供奉佛像。中厅的四面墙壁均辟有单人小室,而大厅和中厅则是众僧集会的场地。毗诃罗有火焰形的门洞、象背式的屋顶,内外装饰仿竹木结构,布满雕饰和壁画。比较著名的有龙树山僧院和阿旃陀石窟。
支提 支提是梵语Caitya的音译,意思是在圣者逝世或火葬之地建造的庙宇或祭坛,一般指礼拜场所,也就是安置纪念性窣堵坡的塔庙、祠堂、佛殿。其平面为U形,前殿为长方形,两侧各立一排纵贯的列柱,以隔出中殿和侧廊;后殿为半圆形,殿中央置一小型窣堵坡,殿顶为仿木结构的圆筒形肋拱,正面有拱窗。比较有代表性的为阿旃陀石窟。
佛祖塔 在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悟道的地方——菩拉迦耶建有一座庙和一座塔。塔即佛祖塔,始建于公元2世纪,14世纪重建,相传是释迦牟尼悟道成佛之地。塔为金刚宝座式,在高高的方形台基中央有一个55米高的方锥体,代表释迦牟尼,四角有四座式样相同的小塔,代表四方的峰和佛:东方阿众佛、南方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和北方释迦佛。塔身轮廓为弦形,由下至上逐渐收缩,表面布满雕刻图案。另外还有桑奇的大佛塔。这座大佛塔是在阿育王时代用砖建造的,后来在外面又砌上了一层石块。大佛塔直径约36.6米,高约16.5米,呈半球形,四周环形的道路上建有四扇门,每扇门上都有以佛教为题材的精美雕刻。
(二)印度教建筑
印度教庙宇的主要特征是以石材修建,内部空间较小,保留木结构,有些也在岩石上挖凿而成。造型观念特殊,把建筑当作雕塑,屋顶墙垣不分,强调婆罗门教“三位一体神”的象征意义,建筑和塔体浑然一体,内外布满雕塑。印度各地的印度教庙宇具有不同的特点。
印度北部的庙宇形制集中,没有院落,塔体独立,曲线流畅,轮廓柔和。建筑的台基很高,建筑的中部设有平台,从主塔到贡品殿的屋顶式样统一。由方形的门厅、神堂和方锥塔三部分组成,塔顶为扁球体,象征法轮。门厅供奉湿婆,屋顶的方锥塔呈密檐式;神堂供奉毗湿奴,屋顶的方锥塔密布垂直棱线;设在神堂的圣坛里供奉梵天,正方位开四个门。代表性的建筑为康达立耶·马哈迪瓦庙。
印度南部的庙宇有宽大的寺院,四面建有围墙,中央设门、门顶高塔,塔体呈方锥形,轮廓挺直、棱角鲜明、造型简洁。整个寺庙层檐较多,几层围墙,庄严雄伟,开阔壮观,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为提路凡纳马雷庙、马杜赖神庙等。马杜赖神庙于17世纪上半叶完工,庙堂位于正中,各种不同的祭祀殿堂分布在主殿堂的周围,最宏伟的是“千柱厅”,由四列柱子(确切的数目是985根)构成一个非常庄严雄伟的长100.6米、宽32米的中殿和两个边殿。
印度中部的庙宇同时具有南北方特色,庙宇周边设有柱廊,院子中央设台基,台基宽敞高大,有精致的镂空石窗。台基正中为柱厅,柱厅的几面都连接神堂,神堂几个一组,呈放射状分布,顶塔彼此独立,形似几道尖棱。代表性的建筑为卡撒瓦神庙。
(三)耆那教建筑
10~13世纪,印度北部建造了大量耆那教庙宇,其与印度教建筑相似,较为开阔,由十字形柱厅和八角或圆形的藻井构成,雕刻深而繁复,使用透雕或圆雕手法。用大理石建造,仿多层木塔结构。代表性建筑为阿不山的迪尔瓦拉庙和泰加巴拉庙。
(四)伊斯兰教建筑
穆斯林在印度建立政权后,印度的建筑发生了变化,受中亚和伊朗的影响,更多采用穹顶室、圆屋顶、拱门、几何图案等元素。多以红砂石堆砌,又保留印度建筑擅用雕塑的传统,注重布局、肃穆明朗、讲究对称。莫卧儿帝国时期,伊斯兰艺术和建筑得以继续发展,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艺术巧妙结合,留下了大量建筑,如帕尼帕特的卡布利·巴格的纪念性清真寺、罗西坎德的桑巴尔大清真寺、亚格拉的洛迪古堡内的清真寺、德里的胡马雍陵和红堡、锡坎达拉的阿克巴陵墓、亚格拉城郊亚穆纳河南岸的泰姬陵等。
(五)现代建筑艺术
印度现代建筑艺术把古代建筑风格和西方建筑艺术融为一体,既体现了印度传统建筑艺术特色,又反映出现代气息,将传统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新德里的商业中心——康诺特广场(Caunought Place)最具代表性。这个巨大的建筑群体呈盘形,由两层白色楼房组成,四周有高大的石柱支撑,气势宏伟;石柱上雕刻着各种图案,屋顶多呈塔形,具有古代印度建筑的艺术风格。建筑内部结构和装饰又采用西式建筑的艺术风格。这正是传统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