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精英员工的行为准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传承工匠精神,人人皆可为精英

现如今在我国工匠已经边缘化了,整体表现为社会地位不高、收入不高、作用不够。很多优秀的人才都不愿意加入到工匠的群体之中。过去我们尊称工匠为“师傅”,过去的高级技工会感到很自豪,但是现在好的技工已不再有自豪感。

在德国、瑞士等国家,做一名优秀的工匠是许多孩子的梦想。在我国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的时候,日本人则把工匠们奉为“国之瑰宝”,可见在日本社会,精英不一定都是高学历人才,而传承工匠精神的人皆为精英。

回顾历史,中国人民并不缺乏工匠精神。

早在秦朝时期,工匠们会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所铸造出的青铜器上,这是一种工匠精神的担当。

近现代我们在工匠精神的传承方面出现了断档,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我国工业化进程被高度压缩,在过快的速度下很难培养出工匠精神。也有人认为现在的产品很容易卖掉,所以很多中国企业都忽视了产品的品质,很难培养出工匠精神。当今社会渴望有优秀的工匠,但是却忽略了工匠精神的传承。

历史表明,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工匠群体是各行各业中的探索家和发明家,是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和创新技术的发明者,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结合的传动轮。工匠精神不仅创新了产品,也创新了精神、更新了社会。

如今美国提出了“回归制造业”,德国提出了工业4.0,新的工业革命浪潮已经到来。其实不管工业版本如何升级,最终还是要依靠大批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

中国的珠港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巨型桥梁,全长5664米的海底隧道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

在这座桥梁的建设上有很多工匠默默坚守岗位,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其中管延安所负责的就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对接前设备和电缆的安装,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拧螺丝”。自2012年进驻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现场以来,管延安做到了27万颗螺丝的严丝合缝,他也因精湛的操作技艺被誉为中国的“深海工匠”。

虽然拧螺丝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工作,但是却有着很强的技术性,这项工作的难处在于如果有一个接缝处的间隙误差超过了1毫米就会导致漏水,40米深水的水压形成的水柱就会冲毁沉管的端封门,到那时水就会顺着铺好的沉管冲向人工岛,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管延安所在团队的工作就是为33节沉管拧螺丝,按照每节沉管需要2万颗螺丝算,33节沉管就需要66万颗螺丝。管延安是团队中的领军人物,承担着一半以上的螺丝安装任务,在整个工程中他需要拧30多万颗螺丝。

管延安的爱较真在工程队伍中是出了名的,每一次在沉管内进行作业时,管延安都沿着管道爬上爬下,用随身携带的锤子敲打螺丝,来判定是否合乎安装的标准。

海底隧道完全封闭,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沉管对接时只能依靠事先安装好的各种操作设备。沉管内的电动蝶阀和截止阀主要用于控制水箱的入水量,调节下沉速度,从而让两节沉管在深海中精准对接。

在40米深的海中作业,要做到设备不渗水不漏水,安装接缝处的间隙误差必须小于1毫米。螺丝的安装精准度是无法依靠肉眼来判断的,只能凭感觉来完成。管延安一次次地拆卸、一次次地安装,凭着手感实现了安装接缝零毫米误差的奇迹。

管延安的徒弟张超说,零毫米误差的奇迹不是拧一颗螺丝,而是数以几十万计,这是他最佩服管师傅的地方。

管延安还告诉自己的徒弟说:“无论面对的是一个阀门,还是一颗螺丝,都要把每次安装当成是第一次。”这种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于口头上,管延安对于工友和徒弟安装的螺丝,也都要进行检查,以确保螺丝安装得到位。

管延安的徒弟表示每安装一颗螺丝时都要检查三遍,而师傅是20多年的老钳工了,他也一直这样要求自己。对此管延安说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出手感,能够让身体记住安装时的各种细节。管延安认为,工匠精神就是执着地追求技艺的精湛,对工作精益求精,就像是拧螺丝这项工作一样,只有把每一颗螺丝都拧得严丝合缝,这样才能做到极致,达到自己认为的完美。

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基本内涵就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爱岗敬业,注重细节,专注专业,摒弃浮躁,不忘初心,勇于创新。如今传承工匠精神就是传承这种职业精神,员工们应该树立职业的敬畏感,秉持职业的操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守职业道德,强调在精益求精、确保品质的前提下做好手中的工作。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细节出彩的专业精神,一种追求完美、宠辱不惊的专一精神,一种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敬业精神,一种物我协调、巧夺天工的和谐精神,一种永不满足、探新求异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不局限于制造行业和工程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各行各业的员工来说,传承工匠精神,像管延安一样将工作做到完美,都可以成为这一领域中的精英。

精英并非都是天才,传承工匠精神,人人皆可为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