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分析
一 意义与目的
(一) 实施我国旅游业“走出去”战略
我国旅游业从1978年起步,经历30多年的发展,开始步入成熟发展期,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发展,我国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引发旅游投资热潮,旅游业已经成为吸纳投资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旅游资源开发领域的大量资本涌入,国内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已经得到充分挖掘,旅游投资所依赖的旅游资源品质不断下降,旅游投资从资源依赖型发展转向资本依赖型,人造景区大量出现,旅游投资的资金门槛不断提高,投资风险快速积聚。
旅游业国际合作是我国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疏导旅游投资方向,实现旅游业对外开放,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推动旅游业“走出去”,加强旅游领域的民间外交,是我国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专栏5-1
2012年年初,北京中坤投资集团计划投资1亿美元在冰岛东北部购买300平方公里的未开发土地,建造一个规模2万平方米的生态旅游度假地。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中坤集团的这次海外投资没有成功,但是这次投资预示了中国旅游投资从单向引入外资到双向投资的转变。
加勒比海地区是世界休闲度假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对世界旅游市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旅游开发价值与潜力巨大,是吸纳旅游投资,获得旅游持续经营效益的理想区域。要充分认识加勒比海地区旅游业在世界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抓住面临的发展机遇,从战略高度和长远发展角度出发,从旅游资源重组和旅游产业转移,提高旅游业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和竞争水平的高度认识我国旅游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利用我国旅游业30年发展积累的开发、管理经验,寻求国际上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的区域。投资旅游业,应该成为我国旅游业实施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将我国旅游投资资金与加勒比海丰富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参与加勒比海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为我国旅游业进入国际旅游投资领域提供路径。以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为目标,将旅游业的跨国经营战略与我国走出去发展战略相协调,把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与旅游业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相结合,以投资的经济效益为核心,建立合理的跨国旅游产业链条。
(二) 抓住我国出境旅游迅速增长机遇,拓展国际旅游合作
近年来国际旅游市场呈现缓慢增长态势,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受创,目前仍未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与国际旅游市场相比,我国强劲增长的出境市场成为世界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出境市场实现了接近20%的年均增长。2010年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2011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跃升到7700万人次,尤其是我国每年的商务旅行支出仅次于日本,已经跃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游接待国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游客源国。与游客规模同样快速增长的是我国游客的消费规模,1982年至今,我国公民出境消费的年均增长率接近40%。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最新数据,2011年,中国出境旅游消费仍然延续高位增长态势,增长约30%,消费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三。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到202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1亿人次。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正是中国出境旅游的强劲增长,为世界旅游业做出了贡献。
随着旅游消费结构的升级,我国出境旅游消费日趋成熟,已经发生结构性转变,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增长迅速,以休闲度假产品为主的出境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去海外休闲度假、体验异地文化将成为我国游客主流出游方式。同时我国商务旅游市场也成为世界商务旅游市场增长最为迅速的区域。
世界旅游业发达地区对中国迅速增长的旅游市场十分重视,都把中国市场作为重点开发的目标市场,对中国游客敞开大门。2010年,我国公民自费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到141个。
世界各国与中国旅游业合作更看重的是中国庞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合作目的和动机更多的是看好中国的旅游消费市场。加勒比各国也十分看重中国潜在的巨大出境游市场和商务旅行市场,多次到我国推介本国的旅游产品。为加勒比海各国带来庞大的市场应作为我国投资加勒比海的优势条件之一,也是消除我国旅游投资进入加勒比旅游开发领域障碍的前提条件之一。
(三) 推动我国旅游业“服务贸易平衡”
旅游业服务贸易是现代服务业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类型贸易不同,旅游业服务贸易具有产品和服务就地出口,产品和服务异地进口的特点。随着我国出境旅游的快速增长,出境旅游必然成为我国服务业贸易进口增加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
通过实施旅游业“走出去”战略,将我国出境旅游需求与境外旅游产品自我供给结合,将我国巨大的旅游消费潜力通过境外旅游投资自我消化,与目的地国家共享的我国出境旅游消费带来的巨大商机,平衡我国服务业贸易。
从内部旅游发展环境分析,推动我国对外旅游投资的核心动因是我国出境旅游的持续高速发展。近年来,中国出境旅游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步伐,同期旅游服务贸易进口总量更是达到了近40%的增幅,而欧美市场处于滞胀阶段。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旅游企业境外投资的驱动力之一是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的增加及消费能力的提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为我国企业境外旅游投资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顺应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高速增长,服务与我国出境旅游需求的同时,实现旅游业外汇收入的平衡。
加勒比海地区自然、文化环境的独特性,尤其是加勒比海的热带海洋气候与东亚地区的气候条件具有巨大差异,优良度假气候对我国游客以及日本、韩国等东亚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是我国和东亚地区游客冬季休闲度假旅游的理想目的地。将我国和东亚地区作为客源国,参与加勒比海地区的旅游开发对我国和加勒比海国家都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
(四) 以旅游为媒介,加强民间外交,密切经贸合作
在贸易自由化与区域一体化并存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旅游业作为一个开放性产业,对促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更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利用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积累的经验,以及我国自身巨大的市场潜力,通过广泛的旅游合作,建立我国与加勒比海旅游业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与加勒比海各国长久旅游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为加勒比海旅游业发展做出贡献,与加勒比海国家实现共赢发展,应是我国与加勒比海地区旅游业合作的基本目标。
二 现状与机遇
(一) 旅游业走向国际化的时机基本成熟
1980年,中国旅游业开始引进外资,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境外资产更是大举进入我国的旅游酒店、娱乐、购物、餐饮、主题公园等旅游及旅游相关领域。与外资的大量涌入相比,对外旅游投资远远滞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化,我国旅游业发展与世界旅游业的关联度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国际合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发展机遇看,目前是旅游业国际合作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一是外部环境总体有利。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更加重视旅游业的国际合作,我国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空间巨大,旅游业发达国家开拓中国旅游消费市场意愿强烈,迫切希望强化与我国的旅游市场合作力度。二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重视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制定鼓励政策,加大旅游业的国际合作力度。旅游消费市场将成为我国旅游合作的优势资源。近年来,我国境外旅游投资开始活跃,旅游投资显现出从单向到双向过渡的趋势。
(二) 多层面的合作广泛展开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区域与国际合作,开展了中国、日本、韩国三国旅游部长会议、中美省州旅游局长对话以及中国与东盟的泛北部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旅游分委会、中欧旅游目的地执行情况会晤等合作。
近年来,我国与加勒比国家的旅游合作也广泛开展,政府层面的交往日趋频繁,尤其在旅游合作方面。在旅游投资方面,规模最大的投资是巴哈马群岛在建的度假村项目,这一项目总投资35亿美元,是加勒比海地区最大的酒店和娱乐场开发项目,其中包括总房间数为2250间的四座酒店、加勒比海地区最大的娱乐场、高尔夫球场,以及面积为5英亩的会议中心。
但是,总体上来看,旅游对外合作大多数局限在与周边国家建立旅游对话、双边、多边互访机制,合作形式停留在政府间的务虚交流,务实的、实质性的开发合作仍然较少。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导游人员培训、管理人员技术交流等方面实质性的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同时,由于多个加勒比国家与台湾地区保持外交关系,包括伯利兹、多米尼加共和国、海地、圣卢西亚、圣基茨和尼维斯,以及圣文森特,为我国与加勒比海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与广泛合作构成一定障碍。
专栏5-2
2011年6月28日,我驻牙买加大使郑清典拜会牙买加旅游部长埃德蒙·巴特利特,双方进行了友好交谈。巴特利特部长欢迎郑大使赴牙履新,希望与其共同努力,尽快与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民航等有关单位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更好地开发牙中旅游市场。
2011年9月12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和中国旅游代表团一行会见了牙买加旅游部长巴特利特。关于旅游合作,邵琪伟表示,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为中国游客提供了便利的签证政策,而类似的政策在加勒比各国还没有实现。牙买加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加勒比国家中心,希望牙买加在开发中国与加勒比国家间联程产品、拓展旅游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 中国潜在的旅游客源市场对加勒比海地区具有巨大吸引力
面对中国迅速增长的旅游消费市场,旅游业发达国家非常期待在旅行社、旅游 (航空) 运输和酒店等方面与中国旅游企业合资、合作,或者通过连锁方式与中国建立合作关系,意在开发中国庞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专栏5-3
2010年4月9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旅游局在北京首都大饭店举办旅游、商贸投资推介会及招待晚宴,旨在促进中特两国旅游、文化、自然和商务投资方面的合作,吸引更多中国人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旅游和投资,并意向在中国设立旅游推广处。
与加勒比海地区的旅游合作从2005年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2005年,中国政府给予所有与中国建交的加勒比国家中国公民组团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地位,并与上述各国签署了中国旅游团队赴各目的地国家旅游实施谅解备忘录,启动了赴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巴巴多斯、古巴、牙买加、格林纳达六个国家的组团旅游业务。2006年,中国公民首站访问加勒比海地区十国的人数接近1万人次,加勒比海地区十国访华人数2.1万人次。
加勒比各国十分重视中国巨大的潜在旅游市场,巴巴多斯等国家的旅游管理机构提出巴巴多斯要成为中国高端游客目的地,为提高巴巴多斯在中国的知名度,巴巴多斯在上海世博会修建了展馆,并且启动了中文网站。牙买加旅游局也在网上打中文广告,提供中文的旅游推介资料。
(四) 世界金融危机为中国旅游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重大机遇
在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影响下,对于中国旅游投资和旅游企业而言,增加了低价收购境外旅游资产和吸纳旅游管理人才的机会,降低了“走出去”的成本。
专栏5-4
2010年旅游收购与投资案例:锦江国际酒店集团收购美国独立酒店管理公司洲际集团;深圳新世界集团收购洛杉矶万豪酒店和洛杉矶喜来登环球酒店资产;复星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收购法国地中海俱乐部7.1%股权;中国企业参与日本北海道新雪谷町、富士箱根的酒店、滑雪场、高尔夫等旅游投资。
(五) 加勒比海地区优良的旅游发展条件为旅游合作提供了条件
加勒比海地区是国际著名的滨海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是北美地区重要的滨海度假地。我国出境旅游发展迅速,加勒比海地区对国内旅游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在吸引力。
旅游服务业在加勒比海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是重点发展的产业。加勒比海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接待服务设施仍不完善,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 目标与原则
(一) 意义与重要性
1.战略地位
加勒比海地区处于连接世界各大洲的通道位置,从大西洋通过加勒比海地区经巴拿马运河,可进入太平洋地区。加勒比海地区是连接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的交通纽带,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交通运输的关键通道;加勒比海地区介于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许多航线的必由之路。由于加勒比海地区所处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强化我国与加勒比国家的外交和经贸往来应作为我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重要意义
基于旅游业在加勒比海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广阔发展前景,以旅游基础设施业为切入点,进行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广泛合作,开通我国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旅游航空交通,通过开发我国出境旅游市场,不仅对加勒比海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形成合作共赢,还将对促进我国与加勒比海地区的外交和经贸合作关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可成为中加经贸合作中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环节。
(二) 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统筹旅游业发展的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将合作发展和互利共赢作为根本原则,把加强加勒比海国家旅游基础设施合作建设作为根本任务,科学合理布局,实施旅游业“走出去”战略,为我国与加勒比海国家的总体外交做出贡献。
(三) 发展目标
通过与加勒比海地区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广泛合作,包括在国际机场、旅游支线机场、航空直飞航线、邮轮港口、旅游公路、专线铁路、旅游度假区、旅游景区、娱乐设施、商务购物设施等组合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合作,整合和提升加勒比海地区旅游产品,为打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扩大我国公民赴加勒比海地区旅游提供条件。改变过去我国在加勒比海地区以单一的工程承包为主的投资模式,向组合投资、产业投资方向转变。
通过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的国际合作建设,整合加勒比海地区旅游资源,形成航空、邮轮港口、旅游公路、休闲度假设施、旅游景区一体化、市场营销一体化组合式开发模式,促进我国与加勒比海地区在旅游业方面的广泛合作。
今后20年,加勒比海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不少于1000亿美元。我国通过与加勒比海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广泛合作,特别是通过在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和便利东方游客的新旅游线路合作建设,力求成为加勒比海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力求促进中加农业合作和其他合作上一个新台阶。
(四) 发展战略
1.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充分利用我国和东亚地区迅速增加的客源市场优势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合作开发,建立与加勒比海地区长久的旅游发展合作,使加勒比海地区成为我国出境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为加勒比海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带来新客源和新活力。通过旅游合作开发,将我国的客源市场、资金、人力资源、航空、旅游电子营销和景区数字化管理技术引入加勒比海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实现合作共赢。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致力于为加勒比国家创造切实、长久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并被当地政府和人民认可。
2.优化结构,参与旅游业长期经营
由于加勒比国家体量较小,贸易、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展的潜力有限。我国企业在加勒比海地区投资主要是承包劳务和技术咨询、基础设施建设、灾后重建等方面,缺乏持久经营性。而旅游业作为加勒比海地区最具持久经营的产业,应作为我国与加勒比海国家建立长久投资合作的重要方面,以实现我国在加勒比海地区投资结构的优化,建立持久经营和长久合作的模式,应作为我国在加勒比海地区旅游投资的重要目标之一。
3.合理布局、重点突破
根据加勒比海各国旅游经济发展需求和我国的外交战略,结合加勒比海优势旅游资源布局,立足区域旅游发展优势,对我国国际合作的重点区域和旅游业的重点领域和方向进行战略布局,重点突破。根据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合作的形式、内容和国别情况,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基础条件和优势,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
四 路径选择
根据加勒比海地区旅游合作、投资目的和目标,实施如下五大战略:(1) 构建旅游产业链;(2) 空间集聚投资;(3) 稀缺旅游资源投资;(4) 区域差异化投资;(5) 旅游相关产业整合发展。
(一) 改变单一项目模式,构建旅游产业链
我国在加勒比海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工程建设承包为主,缺乏持久经营,各项工程之间缺乏关联。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具有密切关系的要素组合,包括旅游酒店、旅行社、餐饮、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娱乐、旅游商品生产。其中旅游酒店、景区等设施建设和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勒比海各国鼓励外资投资的领域。
应从有利于持久经营的目标,优化加勒比海地区投资结构,实施构建旅游产业链战略,将旅游基础设施投资、酒店和度假村投资、旅游综合体投资、旅游景区投资结合,构建具有持久经营性的旅游产业链。
立足于加勒比海地区的合作发展,构造重大项目,前瞻性地布局一批重大旅游建设项目,通过直接投资、收购、参股、工程承包等形式,形成旅游产业链。重点扶持具有投资运营模式的旅游项目投资,包括以收购、BOT等投融资方式进入国际旅游市场。改变我国在加勒比海地区以对外工程承包为主要业务的合作模式,以新的旅游合作方式,促进合作方式的转变。
将构建“旅游酒店 (度假村) +旅游景区+航线+旅游基础设施”作为构建旅游产业链的重要模式。
(二) 优选投资区域,空间集聚投资
以北美市场为基本市场,以开发我国国内市场和东亚市场为主要潜力市场,优选区域,集中投资,形成设施完善、管理先进的旅游区。
选定与我国具有良好外交关系,国家经济体量较大、旅游资源条件优良,旅游开发程度较低,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岛屿、海滨地区,进行集中投资、开发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配套生态或文化景区建设,形成旅游功能区完善的旅游区。同时,通过收购、参股等形式快速进入加勒比海地区旅游业。
(三) 重视“稀缺旅游资源”投资
旅游资源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和可持续经营特征,同时也具有资源稀缺性和垄断性特征。旅游业的资源依赖特征,将使旅游资源成为发展优势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特征的海滨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海岸线资源在我国属于稀缺资源,是旅游酒店布局的主要区域。我国海南的三亚是我国冬季旅游的主要目的地,由于气候和岸线资源的稀缺性,岸线资源存在过度开发倾向,旅游价格超高。加勒比海的旅游资源与我国三亚旅游资源类似,具有发展四季旅游全年经营优势的良好条件,不存在我国大多数旅游区存在的明显的季节性制约经营效益的问题。注重沙滩岸线资源、生态景区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投资应作为加勒比海旅游投资的重要战略。寻求合法、适当途径,购买加勒比海地区沙滩岸线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岛屿资源、历史文化遗迹资源,获得旅游业的持久经营优势。
(四) 差异化投资
加勒比海各国旅游业发展水平具有较大差异,巴哈马等国家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牙买加等国家旅游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古巴等国家旅游资源丰富,开发程度相对较低,潜力巨大。根据不同国家情况,可采取差异化投资策略。对于巴哈马等旅游业发展成熟区域,重点进行旅游业的升级,重点发展商务、会议旅游;对于牙买加等旅游业快速发展地区,重点进行旅游酒店、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对于古巴等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制约条件较多的国家,借鉴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设立开发区的模式,争取以旅游开发区或特区模式参与古巴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
(五) 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整合发展
将旅游开发与其他产业发展结合,包括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结合。加勒比海大多数国家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利用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通过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实施加勒比海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大战略下的旅游投资战略,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电建设、风电建设、道路交通建设、航线建设、机场、港口建设与旅游投资结合,形成密切关联或区域集聚的投资模式。包括“热带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园) 模式、“工业制造业+旅游装备制造业”(酒店设施制造+酒店消耗性用品生产) 模式、“房地产业+旅游房产业”(产权式酒店) 模式和“港口建设+邮轮旅游”(邮轮母港)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