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课程整合的依据及要求
本书每个章节的“过程”设计是围绕一些乐理概念来进行相关“训练”,但是这种“训练”是不可能完全满足整合教学需求的。因此,在整合教学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适时地设计一些加强概念理解、提高听唱读写能力的“训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本书每节最后的“整合练习”就是从实用性的角度为整合训练提供适当的补充。
从怀特海过程哲学来看本课程的整合,在整合练习中学生由被经验的客体转化为完全的活动主体,教师作为观察者及摄入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与学生都是具体的摄入活动的主体),可以根据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熟练程度来布置整合练习,但是还需要像强调课堂教学语言设计一样重视整合练习的内容与形式。例如第一节中的整合练习:“请从各种谱例中找出谱2.2中的各类变音记号,并抄写在五线谱本上。”按照传统的乐理习题往往会是这样出题:“请在下列五线谱本上抄写谱2.2中的各类变音记号。”貌似简单地改变却反映了教师的课程观以及对方法论的理解与运用。由此可见,整合练习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
书中关于节奏训练的难度会随章节的递进而逐渐递增,手段与方法也会不断丰富起来。比如在第一章的节奏训练主要采用诵读、感受、识谱等方式达到感性认知的目的,而第二章的节奏训练则进入到简单的节奏模仿、节拍分辨等能力训练层面,且“节奏创编”这一活动从第一章开始就在以不同形式和难易程度成了节奏训练的重要环节。从本章第二节最后的整合练习我们也不难发现,这里的节奏训练是从体验、感受开始,再到模仿、即兴,最后“合生”新的经验事态,无一不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不过需要提及的是,在整合教学中一切训练与认知都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运用“学科综合”的理念与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参与,鼓励团队合作,全方位发展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
此外,本书所研究的整合教学体系中有关调式的训练涵盖了基本练习和旋律训练两个方面。其中,基本练习均包含音阶训练、音程训练、和弦训练三模块内容,每个单元都会有相对应的知识与技能内容填充其中。本章的基本练习与旋律训练内容在知识点、难易程度、训练方法上都有意地予以控制在第一章和第二章所接触的范围内,强调在示范谱例中融入本章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譬如三度模进的谱例中就包含了本章所学的变音记号、变化音、音程、节奏、节拍、调式等概念知识,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依据不同要素所设计的基本练习进行训练,在对比中感知各自的特点;尽管本书前五章都不涉及“和弦”这个概念,但是考虑到基本内容训练的完整性,尤其是兼顾“先感受、后认知”的整合教学思路,所以从第一章开始就切入和弦的构唱。这种概念的学习方法是符合本书提出的“以视唱练耳训练带动乐理学习”的教学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