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然气价格形成与补偿机制探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结构框架

一 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1.天然气

天然气通常指产生于油田、煤田和沼泽地带的天然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等,是埋藏在地下的古代生物经高温、高压等作用形成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主要存在于油田气、气田气、生物生成气,也有少量出于煤层、页岩层。根据《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7—2005),常规天然气(Gas)是指天然气存在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以及各种元素的混合物,其在地层条件下呈气态或者溶解于油、水中,在地面标准条件下只呈气态。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Z/T0217—2005)》,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年版。关于非常规油气的定义,2007年美国石油工程学会(SPE)、石油评估工程师学会(SPEE)等机构联合发布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定义是存在于大面积分布的油气聚集中的、不受水动力效应明显影响的油气聚集。本书所指天然气包括常规天然气以及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相比较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天然气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

2.价格形成机制

关于价格形成机制概念的界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说法。“机制”在社会学中内涵可表述为在正视事物各个部分存在的前提下,协调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具体运行方式。周盛世(2001)提出价格形成机制是指具有制定、干预和影响价格权的企业、个人、政府在价格形成中的关系,戴平生(2004)认为价格形成机制是指价格形成的方式以及在其形成和运动过程中的制约和影响因素,刘满平(2012)则认为,从理论上讲,价格形成机制是价格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价格形成机制是指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以完善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为手段,建立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价格指数、完整的成本核算框架、完备的市场交易体制,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价格制定与调整的制度安排。

本书认为刘满平(2012)对价格形成机制概念的界定更全面完整,涉及政府与市场相互作用的制度安排,包含了制度安排的机理、目标。对此,关于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涉及三方面:价格管理权限,价格形成的方式、途径和机理,以及价格调控方式(包括价格调控的对象、目标和措施)。探讨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理清政府与市场相互关系,构建成本核算完整、市场交易体制完备的价格形成机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研究范围的界定

鉴于天然气定价机制问题涉及内容广泛,考虑到本人从事行业、产业链的代表性等因素,文章着重探讨包括燃气企业在内的产业链定价问题。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和能源清洁化、低碳化的转型要求,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管输、储存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提高,用气规模持续增长,对此价改涉及主体也更为广泛,深化燃气行业价格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目前,由于我国天然气市场存在准入限制,所以价格改革的立足点主要是建立门站价格的动态调整机制、放开直供用户价格。尽管燃气企业的特许经营制度形成了一定的地域性垄断,但随着民营资本的进入,燃气行业区际、区域内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为理顺从上游生产、中游管输及下游配送、销售的体制机制,推动管网设施建设和天然气使用规模扩大,需要基于产业链整体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收益率的制定进行统筹研究。

(1)减排治霾迫切需要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城市燃气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稳定动力供应的同时,对改善能源结构、保护大气环境、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区域性的“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城市PM2.5达标比例仅为4.1%。城市燃气作为清洁性气体能源是缓解污染的重要手段,应着力推进燃气的进一步普及利用。

(2)城市燃气行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重点扶植的产业

随着天然气管道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我国城市燃气的消费量快速增长。2000~2013年期间,天然气消费量由82亿立方米增至964亿立方米,年均增长20.9%,远高于同期16.1%的消费增速,用气人口也达到了4.21亿。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预计将达70%,城市人口大约有10亿,城市燃气中的主导燃料地位将继续加强。我国天然气下游配气领域与上游市场结构截然不同,从主要城市燃气公司业务发展形势看,城市燃气行业依然处于扩张阶段。2011年,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767.24亿元,所占GDP比重不断提升,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逐年提高,国内城市燃气行业企业数量为829家。2013年全国天然气生产、消费量来自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进口量数据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4》; 2014年预计消费量、进口量来源于2015年1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调研报告《我国天然气发展面临的不确因素》。

(3)城市燃气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价格机制

城市燃气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城市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天然气作为一种商品,可以像其他商品一样交易买卖,而管道运输、配送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城市燃气的气源供应、输送干线处于垄断状态,作为城市公用事业受到政府严格管制。因此,作为一种资源性产品,城市燃气既具有一般商品的经济特性,又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公共物品的公用性质,存在商品性和公益性的两重性。然而,随着城市燃气行业向民间资本的不断开放,城市燃气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价格机制应符合其内在价值并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手段。考虑到外部环境保护问题,天然气价格构成、收益率的确定既要实现经济价值,又要体现内在的社会效益和调峰应急价值等,从而有效解决供气管道、应急储备等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市场环境的变化是推动价格形成机制演变的外部动力,调整能源结构、促进产业发展及保障能源供给安全是价格改革的重要目标。天然气行业特征与相关定价理论,通过对我国天然气的利用现状及产业链的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分析当前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以政府的产业规制理论为基础,探讨政府的价格规制对产业链价格传递的影响,运用计量模型分析理论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异及各用户的需求弹性,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水平,并归纳了国外价格机制改革的实践经验;以外部性等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考量社会的整体效益,初步探究了清洁能源的外部性问题,最后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探索新形势下我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应形成何种制度框架和价格模式,进而有序推进我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三)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描述国内外天然气供需形势变化,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价格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衡量天然气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内在传递机制。

第二部分:概述天然气资源的产品属性、定价方式及适用条件,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阐释天然气行业的市场结构特征、交易方式、定价机制的基本类型;以制度变迁理论探析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演变的内在逻辑和发展变化,明确不同市场环境下政府与市场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原理,分析现阶段我国天然气市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并测算各终端用户需求价格弹性的变化趋势。

第三部分:基于自然垄断产业价格规制理论的三种定价模型,分析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和市场格局下的定价方法,探讨用户承受能力、需求弹性、替代能源价格等因素对价格政策的影响,并运用定量方法研究天然气现行体制对上下游价格传递的影响;比较各国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定价方式,归纳其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中形成的基本经验。

第四部分:基于外部性理论探究价格机制对环境外部性的作用效应,结合产业规制理论分析了燃气管输配送环节的价格水平,探索结合外部性价值制定企业的合理投资回报率,并综合我国天然气的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程度、用户价格承受力等因素,探析在市场化改革的宏观环境下,如何构建“公共物品”提供者的补偿机制。

第五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国天然气资源的供给潜力,明确新形势下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整体思路和价格机制选择,提出未来我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二 研究方法、创新点及结构安排

(一)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方法

文章在研究过程中采用计量模型研究价格与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环境治理的相关性,以及市场化水平、各终端用户价格承受力等;规范分析主要是选取价值判断标准分析现状、问题与体系构建的问题。

2.历史研究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本书通过综合国内外关于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历史资料和已有文献,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归纳我国价格改革的内在逻辑及演变趋势。同时,结合国内外天然气定价理论的研究文献,分析天然气定价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其改革的内在必然性,并以不同定价方式各自适用范围为前提,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探讨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整体思路与政策建议。

(二)创新点

1.天然气价格构成的内涵有所发展

从产品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及国家能源安全价值概念出发,提出天然气价格形成包括厂商成本、环境成本、社会成本、国家安全成本、替代能源成本以及投资者的合理回报,并初步探讨了如何建立“公共物品”提供者的价值补偿机制。

2.以实证分析获得当前问题的量化数据

本书通过采用大量调研和统计数据,并借助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到当前我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的量化数据,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关于天然气价格研究领域定量层面的欠缺,并以此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

3.提出了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基本模式

基于前面的实证分析,结合国内经济发展、市场结构等实际形势和国外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我国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如何逐步形成“X+1+X”的管理模式及构建共享性“公共物品”供给者的价值补偿机制。

(三)结构安排

本书总体内容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我国天然气利用现状及对经济、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天然气产业链的构成及价格形成分析

第四章:我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演变及问题

第五章:政府规制下的价格规制模型与实证分析

第六章:国外天然气价格改革经验及启示

第七章:我国天然气价值补偿机制的初步探讨

第八章:新形势下完善我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