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产业集群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效应
一、县域有限资源集聚效应
县域产业集群会使县域内的相互临近、相互关联的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原材料、信息、人才、技术等,以更低的成本获取和利用,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比如:县域内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和交易成本,并且由于共同的交易市场与采购中心降低原材料成本和销售成本;集群企业的临近使得信息的搜寻与获得更加迅速,从而降低了信息成本;由于企业的集聚带来劳动力的集聚,从而减少了劳动力的搜寻成本。同时由于地理上的相互临近内生的信誉机制,减少了风险并增加了服务;最重要的是由于知识的外溢效应,核心技术与知识扩散速度加快,有利于产品的创新等。这种规模经济效应和外部经济效应产生了向心力,促使企业聚集,当集聚的企业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集群内的企业有可能以最低的成本获得生产要素,从而吸引更多的关联企业集聚到此推动产业集群的不断壮大,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理论表明,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有两类:一类是资本、土地及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类是由于制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使得相同的要素投入能获得更多的产出。由此,县域产业集群一方面可通过集群的集聚效应使县域企业数量增加,这一点也可看成是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还可通过集群的外部经济效应,如规模经济、交易成本节约、群体效应等,提高生产效率以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县域产业集群通过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对县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使县域经济中的同属一产业的多数企业集聚在一起,进而能够使它们共同使用公共设施,提高县域经济中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并利用地理接近性节省相互间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其集群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了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效率,使县域内的有限资源得到合理充分利用。
二、县域产业链延伸效应
实践证明,借助产业集群,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继而扩展成关联度高的企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县域发展产业集群,可以使同行业的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价值活动,如大批量购买原材料等,不仅使原材料价格降低,也节约了单位运输成本;建立共同销售中心,形成零售、批发市场,降低集群内企业成品的运输、库存费用,使平均成本明显下降。同时,集群也是获取劳动力的好途径。在有活力的集群内,企业可以利用现有的各种专业化、有经验的劳动力,降低他们在招聘过程中的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根据各环节之间的相互链接关系、核心企业是否存在以及链的数量等差异,可将群链的组织形态分成三种典型的组织形态(严北战,2012):单链无核式群链组织、单链单核式群链组织和多链多核式群链组织。见图1-1。
图1-1 群链组织的三种典型组织形态
县域产业集群受其区域规模和经济总量等因素影响,其产业集群呈现出单链单核式的组织形态,这种群链内存在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型龙头企业,其他中小企业主要作为其配套企业开展生产和创新活动时,群链整体的治理就具有了明显的层级特征。而当地方政府直接行政干预和传统社会规范的作用较弱时,核心行为者依靠自己对核心能力或对关键资源的控制在网络中拥有权威资源,具备了产业网络的核心治理能力,成为整个产业网络的实际控制者,主导网络参与者(Johns等,1997),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
辽宁省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等均表现出这样的特征。辽宁瓦房店市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源地和摇篮,这里降生了中国第一套工业轴承,被授予“中国轴承之都”称号,轴承产业入选中国产业集群50强。充分发挥瓦房店轴集承团在轴承产业振兴进程中的领军及核心地位,依托瓦轴集团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资源整合和要素配置,强化引导、完善服务、规范管理,企业之间基本形成了较强的稳定合作关系,在配件生产成品配套企业和销售网络之间构筑了鲜明的产业链,并且围绕该产业链出现了一些服务机构。拉动了大冶轴、光阳轴承、远东轴承、瓦冶轴承、东旭轴承等区域轴承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做强做大。
三、县域品牌创造效应
产业集群在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区域竞争优势之后,可以集中广告宣传力度,利用群体效应,形成区域品牌,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旗帜,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品牌的高知名度也会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增强区域竞争力。如广东开平水暖卫浴产业集群、江苏宜兴紫砂茶具产业集群、浙江乐清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福建晋江运动休闲鞋产业集群等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已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地区产业集群的规模和效益也不断扩大。产业集群一旦在县域中形成,将会极大地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并继续增加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优势。
通过区域品牌效应,一是可以使县域内每个企业都受益,消除其经济外部性,改变单个企业广告费用过大而不愿积极参与和投入的状况。二是区域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更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的持续品牌效应。相对于产业集群,单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是短暂的,品牌效应是难以持续的,而集群内的企业则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除了由于技术或自然条件等外部原因使集群衰退或转轨的,区域品牌的效应更易保持持久。三是当某县的产业集群成为某产业的品牌时,对外界而言,往往意味着该县具有适合该产业发展的优越条件,容易吸引外部的企业来落户投资。四是对于集群中的龙头企业和支柱企业,企业产品销售除了享受区域品牌的效益外,其依托自身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就能取得很好的销售量和业绩,但对于区域内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都比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良好的区域品牌能提升企业产品的销售量,由于区域品牌拥有比这些中小企业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更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能够搭乘区域品牌这个公共便车,共享区域品牌的公共品牌效应,在区域品牌的“光环”下取得更强的竞争力和竞争地位,并能节省中小企业的品牌费用,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带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如被中国机电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电器之都”称号的乐清市柳市镇,在经过1977~1989年的10多年的早期高速发展后,由于柳市低压电器产业是在刚脱离土地的农民手中承受着资金与智力的双重饥渴下艰难地生长起来的,市场拉力过大,致使在生产经营方面泥沙俱下,清浊相激,一些柳市生产的低压电器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柳市镇大力整顿企业,整顿市场,继续打假治劣,实施扶优工程。经过不懈的努力,柳市镇相继获得“中国断路器产业基地”、“中国防爆电器产业基地”称号,并拥有正泰、德力西、天正、长城、人民5个低压电器行业仅有的中国驰名商标,全镇有中国名牌产品8个,60多家企业的商标和多个产品被浙江省乐清市评为著(知)名商标和名牌产品;通过150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企业337家,获得3C体系认证、美国UL、欧共体CE等认证5000多张,成为全国持证最多的电器生产基地。柳市产业集群形成了区域品牌,其生产的工业电器也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四、县域技术创新效应
产业集群中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彼此之间通过合作和竞争、模仿和学习等共同应对外部市场和技术的变化。创新能够带来利润,新知识、新技术在创新活动中不断涌现,企业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中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成了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方式。在集聚区域内的企业与社会环境之间进行物质、知识与信息交流。通过与社会环境进行资金、人才的交流,保证产业集聚企业创新活动的正常进行,优秀的人才为核心层企业提供新观点、新方法,激发技术创新活力。通过吸收及扩散新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推动企业共同技术创新。
县域产业集群还有利于促进区域内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含量低是县域企业的一个普遍性特点,而创新能力的不足,又增加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通过产业集群,依靠本地企业与关联企业间、企业与支撑机构间集聚形成的区域创新系统,形成有完善、发达的供应商,有经验、挑剔的客户群,有垂直、水平联系的众多企业和各个支撑服务机构之间共同作用的综合体质,形成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扩散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创新机制,及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创新氛围。此外,知识的溢出效应又为县域企业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这样,在生产-供应-服务-销售的每一个环节上,都镶嵌着产业创新的动力与机制,使企业不断改进产品及服务,从而有效地解决企业组织技术含量低的问题。
一个区域的创新能力和区域创新系统构建正日益成为该区域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创新已成为区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区域创新是区域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这样说,同行业大量企业集聚地常常造成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表面化,迫使企业利用这些优越条件积极参与创新活动,以此获得市场竞争力,更快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