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特效药酒全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活血止血药

桃枝

桃枝是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嫩枝,产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云南等地。其性平、味苦,归心、胃经,有活血通络、解毒、杀虫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桃枝能“治疰忤心腹痛……辟疫疠”。中医临床用于心腹痛、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损伤、疮癣等病症。孕妇忌服。

营养价值

桃枝含柚皮素及其葡萄糖苷、山柰素及其葡萄糖苷、二氢山柰酚、山柰素葡萄糖苷、橙皮素葡萄糖苷、槲皮苷、右旋儿茶精等物质。桃枝可用于治疗心腹痛、风湿关节痛、腰
痛等。

选购方法

桃枝枝条呈圆柱形,长短不一,表面红褐色,较光滑,有类白色点状皮孔,质脆,断面黄白色,木部占大部分,中央有白色髓部,气微,味微苦、涩。

桃仁

桃仁,是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种子,产于全国各地。其性平,味苦、甘;归心、肝、大肠经;有破血行瘀、润燥滑肠等功效。《本经》记载桃仁“主瘀血,血闭癥瘕,邪气,杀小虫。”《别录》记载桃仁“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癥瘕,通,止痛”。中医临床用于经闭、癥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等症。孕妇、无瘀血者禁服。

营养价值

桃仁含苦杏仁苷、挥发油、脂肪油,油中主含油酸甘油酯和少量亚油酸甘油酯,另含苦杏仁酶等。桃仁的醇提取物有抗凝血作用及较弱的溶血作用。苦杏仁苷有镇咳作用。桃仁中的脂肪油(扁桃油)有驱虫作用。

选购方法

桃仁呈扁卵形或椭圆形,一端尖,另端钝圆而偏斜,边缘较薄,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有纵脉纹及密布细粒状突起,富油质,味微苦。桃仁以身干、颗粒均匀、饱满、整齐不破碎为佳。

红花

红花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草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产于河南、湖北、四川、云南、浙江等地。其性温,味辛;归心、肝经;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等功效。《开宝本草》记载红花“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本草蒙筌》记载红花“喉痹噎塞不通,捣取生汁旋咽”。中医临床用于经闭、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等病症。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服。

营养价值

红花含红花黄色素及葡萄糖和红花素(红花苷经盐酸水解得葡萄糖和红花素)。另尚含脂肪油称红花油,是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的甘油酯类。红花水提取物及红花水溶性混合物-红花黄色素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作用,可改善缺血心肌氧的供求关系。红花油有降血脂作用。红花可使支循环扩张,增加脑缺血区的血流量,从而减轻脑水肿。

选购方法

红花是干燥的管状花,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具特异香气,味微苦。以花片长、色鲜红、质柔软者为佳。

川芎

川芎别名香果、胡荽、台芎、杜芎等,是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产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其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神农本草经》曰:“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本草纲目》上说:芎藭,血中气药也。在中医临床上川芎为著名的妇科要药,又为改善头痛的良方,尤以疗理风寒、风热、血虚之头痛著称。月经过多者、孕妇、出血性疾病患者慎服,阴虚火旺者禁服。

营养价值

川芎含有生物碱、挥发油、酚类物质、内脂素、维生素A、叶酸、蔗糖、甾醇、脂肪油等。川芎提取液对抑制白血病细胞有一定作用;川芎制剂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川芎中含有的川芎嗪、阿魏酸钠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扩张冠状动脉,增进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并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川芎内酯亦有平滑肌解痉和抑制肠肌、子宫收缩等作用。

选购方法

川芎外形为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表面呈黄褐色,粗糙有皱纹,质地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的油室,形成层呈波状环纹,气味香浓,尝起来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丹参

丹参别名红根、大红袍、血参根、血山根,是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产于四川、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等地。其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效。《日华子本草》记载丹参“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滇南本草》记载丹参“补心,生血,养心,定志,安神宁心。健忘怔冲,惊悸不寐”。中医临床用于心绞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带下、癥瘕、积聚、瘀血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毒等症。月经过多而无瘀血者禁服,孕妇慎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营养价值

丹参含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成分,还含黄酮类、三萜类、甾醇等成分。丹参具强心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对血管作用 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脑血管阻力;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抑制过度增生,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改善肝微循环。丹参能使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面积明显减少。

选购方法

丹参表面呈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益母草

益母草别名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是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产于全国各地。其性微寒,味苦、辛;归肝、心包经;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等功效。《新修本草》记载益母草“敷疔肿,服汁使疔肿毒内消;又下子死腹中,主产后血胀闷;诸杂毒肿、丹游等肿;取汁如豆滴耳中,主聤耳;中虺蛇毒,敷之良。”《本草拾遗》记载益母草“捣苗,敷乳痈恶肿痛者;又捣苗绞汁服,主浮肿下水,兼恶毒肿”。中医临床用于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等症。阴虚血少、月经过多、寒滑泻利者及孕妇禁服。

营养价值

益母草含益母草碱、水苏碱、西班牙夏罗草酮、前益母草二萜、益母草二萜。益母草具有改善冠脉循环和保护心脏的作用,有直接兴奋作用。

选购方法

益母草分为鲜和干两种,鲜益母草幼叶片青绿色,质鲜嫩,揉之有汁,气微,味微苦。干益母草茎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髓。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易脱落。轮伞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

槐花

槐花别名金药树、护房树、豆槐、槐米,是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一般将开放的花朵称为“槐花”或“槐蕊”,花蕾称“槐米”,我国各地均产。其性微寒,味苦;归肝、大肠经;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等功效。《本草正》记载槐花“凉大肠,杀疳虫。治痈疽疮毒,阴疮湿痒,痔漏,解杨梅恶疮,下疳伏毒”。《医林纂要》记载槐花“泄肺逆,泻心火,清肝火,坚肾水”。《本草求真》记载槐花“凡大、小便血及目赤肿痛舌衄”。中医临床用于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衄血、赤白痢下、风热目赤、痈疽疮毒等病症,并用于预防脑卒中。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服。

营养价值

槐花含芸香苷、鞣质、槲皮素,干花蕾含三萜皂苷,花蕾中含槐花米甲素、槐花米乙素和槐花米丙素。槐花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解痉、抗溃疡作用;槲皮素能降低肠、支气管平滑肌的张力,还有抗炎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作用。

选购方法

槐花: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花瓣黄色或黄白色,近圆形。体轻。无臭,味微苦。

槐米:呈卵形或椭圆形,花萼下部有数条纵纹,萼的上方为黄白色未开展的花瓣。体轻,易碎。无臭,味微苦涩。

三七

三七别名山漆、金不换、参三七、田七,是伞形目五加科植物,产于云南、广西、江西、四川等地。其性温,味甘、苦;归肝、胃经;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等功效。《本草新编》记载“三七根,止血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血补气之中则更神。盖此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此而有安静之休也。”《本草求真》记载“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则痛作,血因敷散则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中医临床用于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癥瘕、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疮痈肿痛等症。孕妇慎用。

营养价值

三七含多种人参皂苷、三七皂苷、绞股蓝苷,还含田七氨酸、人参炔三醇、三七多糖A、槲皮素等物质。三七提取液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扩张血管,增加脑血管流量。三七总苷可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保护脑组织,它是神经元钙通道阻滞剂。三七总皂苷对机体血糖水平能起有益的调节作用,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实验性血栓形成有防治作用。同时,三七中的田七氨酸有止血作用。

选购方法

三七呈类圆形或圆柱形,上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表面光滑,呈灰褐色或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及支根痕,体重,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气微味苦,而后微甜。三七以颗大、坚实、滑身、无枝爪者为优。

艾叶

艾叶别名艾、艾蒿、家艾,是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安徽等地。其性温,味辛、苦,有小毒;归肝、脾、肾经;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等功效。《药性论》记载艾叶“止崩血,安胎止腹痛。止赤白痢及五痔泻血……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新修本草》记载艾叶“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食疗本草》记载艾叶“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中医临床用于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等症。阴虚血热者慎服。

营养价值

艾叶含挥发油,其中含莰烯、樟脑、藏茴香酮、反式苇醇以及铝等成分。艾叶可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艾叶油对多种过敏性哮喘有对抗作用。

选购方法

艾叶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茸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白及

白及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儿,是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产于连云港、南通、南京、句容、宜兴、溧阳、上海等地。其性微寒,味苦、甘、涩;归肺、甘、胃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药性论》记载白及“治结热不消,主阴下痿,治面上皯疱,令人肌滑”。《新修本草》记载白及“手足皲拆,嚼以涂之有效。”《日华子本草》记载白及“止惊邪、血邪,痢疾,赤眼,癥结,发背,瘰疬,肠风,痔瘿,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中医临床用于肺伤咯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等病症。外感及内热壅盛者禁服,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营养价值

白及富含淀粉、葡萄糖、挥发油、黏液质等成分。用白及制成的止血粉,对某些手术的皮肤、肌层切口的小血管出血和渗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对拔牙后的止血效果更佳。应用白及粉治疗血吸虫病晚期的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溃疡性结肠炎出血,出血性紫癜,以及口腔黏膜结核性溃疡,均有一定疗效。

选购方法

白及是不规则扁圆形,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无臭,味苦,嚼之有黏性。

苎麻根

苎麻根别名苎根、苎麻头、纻、川绵葱、银苎,是荨麻科植物苎麻的根,产于江苏、山东、陕西等地。其性寒,味甘;归心、肝、膀胱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等功效。《本草备要》记载苎麻根“补阴,破瘀,解热,润燥。治……痈疽发背,金疮折伤,鸡、鱼骨鲠”。《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苎麻根“治诸毒,活血,止血,功能发散,止渴,安胎;涂小儿丹毒,通蛊胀,崩漏,白浊,滑精,牙痛,喉闭,骨鲠,疝气,火丹,疖毒,胡蜂、毒蛇咬,发背,疔疮,跌扑损伤。”《分类草药性》记载苎麻根“疗砍伤、跌扑,敷续筋骨;疯狗咬伤”。中医临床用于热病大渴、大狂、血淋、癃闭、吐血、下血、赤白带下、丹毒、痈肿、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等病症。胃弱泄泻者勿服,诸病不由血热者不宜用。

营养价值

苎麻根含酚类、三萜、绿原酸、黄酮类、香豆精苷类、有机酸类、生物碱、氨基酸及多糖类等,全草和种子含氢氰酸。苎麻根所含的有机酸盐和生物碱在体外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

选购方法

苎麻根是不规则圆柱形或稍带扁圆形,略弯曲,外皮灰棕色,极粗糙,有突起的根痕和许多疣状凸起,质硬体轻,断面纤维性,略有粉质,嫩者实心,有时可见中间有数个同心环纹,老者空心。气微,味淡,嚼之略有黏性。苎麻根以灰棕色、条匀、坚实者为佳。

白茅根

白茅根别名茅根、兰根、茹根,是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产于河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新疆等北方地区。其性寒,味甘;归肺、胃、膀胱经;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等功效。《别录》记载白茅根“主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日华子本草》记载白茅根“主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滇南本草》记载白茅根“止吐血、衄血,治血淋,利小便,止妇人崩漏下血。”中医临床用于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等病症。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禁服。

营养价值

白茅根茎含芦竹素、印白茅素、薏苡素、羊齿烯醇、西米杜鹃醇、异山柑子萜醇、白头翁素,还含甾醇类、豆甾醇、菜油甾醇、蔗糖、葡萄糖、果糖、木糖、简单酸类、苹果酸等成分。白茅根粉能明显缩短兔血浆的复钙时间,白茅根所含的薏苡素对骨骼肌的收缩及代谢有抑制作用。

选购方法

白茅根根茎呈长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皱纹,环节明显,体轻,质韧,折断面纤维性,气微,味微甜。白茅根以条粗、色白、味甜者为佳。